第3卷 出兵放馬,誅滅流賊 第二百七十一 馬革裹屍 文 / 塞外白龍
張之洞從小讀書用功,才思敏捷,受過嚴格的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他先後從好幾位老師就學,其中丁誦先、韓超兩位老師給他的影響較大。丁誦先,道光十八年進士,翰林院侍讀。韓超累官至貴州巡撫。咸豐二年(1852年),張之洞應順天鄉試,中式第一名。同治三年(1864年)參加會試、殿試,中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以後,他曾擔任浙江鄉試的副考官、湖北學政、四川學政職務。張之洞任湖北學政時,整頓學風,建立經心書院,提拔獎勵有真才實學的人,頗得眾望。他任四川學政時,在成都建立尊經書院,延請名儒,分科講授,仿照阮元杭州詁經精舍、廣州學海堂的例規,手訂條教,並撰寫《輶軒語》、《書目答問》兩本書,以教導士子應讀什麼書,應怎樣做學問以及修養品德等。這兩本書在當時和以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書目答問》至今仍是近代目錄學的一部具有參考價值的書。他還聘請通才宿儒,如繆荃孫、樊增祥、王文錦、王懿榮、蒯光典、易順鼎等,教士子以治經門徑,通達時務。在四川尊經書院的學子中,他推薦五少年,第一名是楊銳,後來成為戊戌變法運動的六君子之一;第二名是廖登廷,即後來著名的今文經學家廖平。
光緒五年(1879年),張之洞補國子監司業,補授詹事府左春坊中允,轉司經局洗馬。同年,清廷因俄國侵佔新疆伊犁,派左都御史崇厚赴俄國交涉索還伊犁。崇厚昏庸無知,與俄國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裡瓦幾亞條約》。這一條約名義上收回伊犁,但西境、南境被沙俄宰割,伊犁處於俄國包圍的危險境地。消息傳來,輿論大嘩。群臣上疏,張之洞上《熟權俄約利害折》、《籌議交涉伊犁事宜折》,分析俄約有十不可許,堅持必改此議,宜修武備,緩立約,並要求治崇厚罪。折上,被慈禧、慈安太后召見,特許其隨時赴總理衙門以備咨詢。他同張佩綸、陳寶琛共同起草奏折19件,提出了籌兵籌餉、籌防邊備的積極建議。光緒六年(1880年),清廷派曾紀澤赴俄,重訂伊犁條約。
當時,張之洞、寶廷、張佩綸、黃體芳稱翰林四諫,號為清流派。他們擁戴軍機大臣、大學士李鴻藻為領袖,而實際上張之洞是清流派的首領。在中俄交涉事件中,張之洞的政治聲望提高了,並且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賞識。
整吏禁煙
光緒七年至十年(1881—1884),張之洞任山西巡撫。當時,山西吏治**,人民生活困苦,鴉片流毒嚴重。張之洞給友人書云:「山西官場亂極,見聞陋極,文案武案兩等人才乏極,吏事民事兵事應急辦之事多極。竟非清淨無為之地也。」「晉患不在災而在煙。有嗜好者四鄉十人而六,城市十人而,吏役兵三種幾乎十人而十矣。人人枯瘠,家家晏起。堂堂晉陽,一派陰慘敗落景象,有如鬼國,何論振作有為,循此不已,殆將不可國矣,如何如何。」張之洞注意整頓吏治,一上任便勤考吏屬,振作革弊,劾罷貪縱害民的縣官,獎勵好的官吏,嚴禁鴉片,臚舉人才,編練軍隊,清查倉庫。山西的鐵運銷奉天、上海等地,陸運成本很高,他改由天津出海,海運降低運費,又在產地籌辦冶煉局。他創辦令德堂,也是仿照阮元詁經精舍、學海堂的例規,聘請王軒為主講,楊深秀為襄校兼監院。楊深秀後來成為戊戌變法運動六君子之一。
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傳教,刊行《救時要務》等小冊子,並舉辦儀器、車床、縫紉機、單車的展覽和操作表演。張之洞會見了李提摩太,讀了他的書,受其影響,擬籌建洋務局,未及實現。
光緒十年(1884),法國侵略越南,邊疆告急。張之洞上疏建議戰守,請嚴督滇、桂之戰,急修津廣之防。四月,清廷召張之洞、封勇晉京。張之洞陳抗法事,多所謀劃,被任命署理兩廣總督,不久實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