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特種兵

第3卷 出兵放馬,誅滅流賊 二百四十九 文 / 塞外白龍

    巡行遼東

    天啟元年(1621年),孫承宗官升少詹事。同年,後金(清)侵犯遼東,瀋陽、遼陽先後被攻陷,遼東經略袁應泰自殺。御史方震孺奏請朱由校以孫承宗代替崔景榮為兵部尚書,朝中大臣也認為孫承宗知曉兵事,推舉孫承宗為兵部添設侍郎,主持遼東防務。但朱由校不想讓孫承宗離開自己,大臣們再三奏請都遭到拒絕。

    天啟二年(1622年),孫承宗被任命為禮部右侍郎。清軍再次入侵,廣寧城守王化貞棄城逃走,經略熊廷弼退守山海關。兵部尚書張鶴鳴害怕被降罪,於是外出巡行。朱由校於是拜孫承宗為兵部尚書,並兼任東閣大學士。孫承宗上書給皇帝朱由校說這幾年沒怎麼練兵,軍餉也難以核實,用武將上陣殺敵卻用文官指揮,文官的權利太大,對作戰極為不利。建議朱由校應該加大武將的權利,並且選一個有雄才大略的武將,給他假節的權利,讓他可以自己任命帳下的偏將。朱由校在孫承宗的建議下,撫恤遼東百姓,精簡京師軍隊,增設永平大帥,修建薊鎮亭障,開京東屯田等。孫承宗又奏請將熊廷弼、王化貞交給司法部門治罪,以正朝綱,又將給事中明時舉、御史李達逮捕,治他們因招兵而引來戰禍,又責備遼東巡按方震孺、登萊監軍梁之垣、薊州兵備邵可立,用以警告那些曲意依從,沒有骨氣的將領。很多人因為孫承宗受到責罰,對孫承宗感到敬畏,但也有很多怨恨孫承宗的人。

    熊廷弼被罷免後,朝廷以王在晉為遼東經略。王在晉上任後打算襲取廣寧,但總督王象乾認為就算能攻取廣寧,但也不容易守住,還不如重守山海關防衛京都。於是王在晉在山海關外八里鋪修築重關,留四萬人馬去守。袁崇煥認為王在晉此舉不是好的策略,與王在晉爭辯無果後,上書給首輔葉向高。葉向高卻認為不能憑主觀猜測,於是孫承宗請求親自前往遼東決斷。朱由校非常高興,加封孫承宗為太子太保,並賞賜蟒袍玉帶銀幣等。

    孫承宗到達山海關後,巡行邊塞,袁崇煥向孫承宗請示道:「在寧遠駐紮五千兵力,以壯十三山的聲勢,然後派遣將領帶兵去救援十三山。寧遠距離十三山只有兩百里,可以輕易佔據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寧遠,怎麼能放棄十萬難民?」孫承宗於是與總督王象乾商議,王象乾認為駐紮關上的軍隊剛剛打了敗仗,士氣沮喪,不如調動插部護關的軍隊三千人前往寧遠,孫承宗同意後一方面調兵前往寧遠,一方面讓王在晉去救難民,但王在晉卻救援失敗,十萬難民只救回六千人。

    孫承宗對此非常生氣,詢問王在晉:「新城修築好以後,是不是要將舊城的兵馬移四萬人來駐守?」王在晉說:「不是,應該另外設立一支四萬人的軍隊。」孫承宗說:「這樣一來,八里鋪就有八萬兵了,可是一片石西北不派兵駐守嗎?在八里鋪內修築重關,新城後面就是舊城,舊城前面埋的地雷是用來對付敵人的,還是用來對付自己新兵的?新城可以守的話,還用得著舊城嗎?新城要是不能守,四萬守兵倒戈,你是打算開關放敵人進來,還是閉關投降敵人?」王在晉說:「關外有三道關可以進入。」孫承宗說:「如果這樣的話,敵人兵臨城下,士兵像先前那樣逃跑,哪裡還用得上重關?」王在晉說:「準備在山上建三座營寨,防止士兵潰逃。」孫承宗說:「士兵沒有潰敗就修築營寨等待他們,你這是在教士兵逃跑嗎?況且逃跑的士兵可以進來,敵人也可以尾隨他們進來。你現在不為恢復做打算,卻在這閉關自守,把關外防線全部撤離,還天天在朝廷爭鬥,京都以東還有安寧之日嗎?」王在晉無話可說,孫承宗於是召集諸將商議關外防守的問題。袁崇煥主張守寧遠,閻鳴泰主張守覺華島,王在晉主張守中前所。孫承宗採用袁崇煥的建議,並親自鎮守關門。而後明熹宗在孫承宗的建議下罷免了王在晉的遼東經略之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