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特種兵

第3卷 出兵放馬,誅滅流賊 第二百零九章 壯士出關 文 / 塞外白龍

    兵不在多,在人之調遣,當年,諸葛亮面對姜維的時候,發出過這樣的感歎。千年以後,當劉鴻鎮守山海關的時候,他也是這樣認為的,因為當他接任山海關總兵的時候,這裡的老弱病殘以及根本就不存在的士兵,讓他覺得,如果不加以切實整頓的話,山海關只能是一隻紙糊的老虎。

    所以,自從到任以來,他就裁撤了大部分的原有山海關駐軍,並且在當地就地招募了八千名子弟兵。以袁崇煥當年在寧遠時候的原則,劉鴻加以繼承,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用遼東的人守遼東的土地,以遼東的土地養遼東的人。

    只有這樣的情況下,遼東兵的保家衛國,才不是一句不切實際的空話。因為腳下踩著的,就是自己的土地,身後守衛的,就是自己的爹娘,兄弟姐妹,以及老婆孩子,所以,遼東的士兵不會像其他的地方部隊一樣,抱著打不打都行的態度。如果這兵不是遼東人,那鐵定沒這麼上心,愛打不打,土地愛丟不丟,這個地方丟了,正好回家去,誰沒事喜歡在遼東待著。

    當年,劉鴻在組建這支遼東邊軍的時候。就是有這樣的想法。才讓著山海關成為了不可逾越的城池關口。

    但是,這樣的想法,是否只適用於山海關呢。這支純粹由遼人組成的軍隊。眼看就要跟隨著他奔赴遙遠的陝西,去鎮壓那裡的流賊。他不想避諱一個很正常的話題,兵者,本來就是存亡之道,打仗豈有不死人的道理呢。所以,這一支遼東的邊軍,一旦出了山海關,就會有很多的將士血灑陝西。為這個國家流盡最後一滴血。

    雖說是埋骨不需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但是,凌雲也顧慮,這些遼東的官兵會不會為了陝西一省而盡心竭力,畢竟,那裡是偏遠之地,也不是自己的家鄉,這些將士們,會為了這個不是自己家鄉的地方去賣命嗎!更重要的是,現在已經是暫時承平的時候了。因為山海關所有的將士都知道,多爾袞,已經具表稱臣,已經接受了朝廷的王爵封號了。幾年之內,山海關不會再有戰事了。這個和平是來之不易的。他們,又要去親蹈虎狼之穴了。

    凌雲把他的顧慮告訴了劉鴻,劉鴻卻告訴凌雲,此事無需擔心。遼東的漢子都是鐵骨錚錚的,他們可以在山海關的危急時刻,挺身而出,保衛自己的家園,就能在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揮灑他們的熱血。

    對於這個文官出身的總兵,凌雲是信任的,因為他知道,劉鴻現在是文職改武職,做了這山海夫的總兵,當年,那也是一位清貴的御史。既然,一個文人都能投筆從戎,放下筆桿子,拿起槍桿子,那麼,遼東的部隊就都不是孬種,是能拉得出來的。更何況,這支部隊都是由劉總兵親自招募並訓練的,可謂是嫡系的親軍。

    一支部隊的靈魂,是由這支部隊剛剛組建之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所決定的,從未,不論是時光更替,還是歲月的更迭。這支部隊靈魂永在。這支部隊,打得了後金,就打的了亂賊。甚至,對於一支追求無上光榮和軍人榮譽的部隊來說。沒仗打,心裡才難受呢。所以,這次凌雲來山海夫要兵,其實根本對他們來說,就是個機會,他們可以由此,一展驥足,建功立業了!

    劉鴻問凌雲,此次流賊勢力還沒有達到跨并州縣的程度。為什麼皇上卻如此的重視,派你親自帶兵圍剿,並且還要抽調山海關的軍隊呢。陝西的秦兵不也是彪悍勇武嗎?這個問題,劉鴻思考過,但是他還是需要凌雲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凌雲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他有他自己的想法,現在說流賊勢大?還不至於,因為遠離陝西的山海關總部劉鴻都清楚,事情還沒有那麼危急,達不到跨州並郡的那種地步。皇帝之所以著急,就是想把這場戰鬥,盡量在還算是小規模的範圍內給解決掉。

    另外,劉鴻說的沒錯,陝西的秦兵確實是很彪悍勇武的,這一點都沒錯,史載,孫傳庭靠著自己手底下的兩萬秦兵,差點就把李自成給幹掉了。但是現在,凌雲之所以寧願勞師以遠,也不願意就近調用秦兵,就是出自某周顧慮。

    那就是鄉土觀念的作祟,秦兵的戰鬥力會因此而大打折扣!陝西的賊軍,大部分都是陝西本地的人。而秦兵就更不必說了。沒準在戰場上相見,會互相叫幾句表哥表弟什麼的。要是遇到什麼三舅四大爺什麼的就更不好下手了。所以,此時此刻。沒有任何的理由去冒這個險。不用秦兵,是很理智的選擇。

    凌雲決定,用七天的時間,選擇驍勇善戰的將士兩千五百人。七天之後,誓師出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