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 崇禎即位,凌雲平倭 第一百五十五章 臨別相贈 文 / 塞外白龍
雖然自己已經脫下了官衣,從此以後,就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了。但是凌雲暗自發誓,一旦山海關再有戰事的話,一定不惜赴湯蹈火。雖然,劉總兵本人也說過,絕不會讓自己的部下去赴湯蹈火。即使是赴湯蹈火,也是為了大明朝赴湯蹈火,而絕不是為了劉鴻。
凌雲問劉鴻,「大人下面有什麼打算嗎?後金已經降服,多爾袞也是個可以信任的人,短期內山海關可保無恙。不過,我最怕的就是後金貴族中有居心叵測的的人加害於他,然後舉兵反明,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這樣的情況並非不可能發生。大人不可不早做準備。」。
這也是凌雲思考了許久的問題了,在和多爾袞許久的接觸之中,他也深深的擔憂這一點,因為多爾袞才華也有,威望也有,卻明顯有一個缺陷,那就是魄力似乎不足,也遇事下不了狠心。就拿皇太極父子來說,已經束手就縛。這個時候最應該斬草除根,把這個瘤子徹底切除掉,但是多爾袞僅僅也就是把他們囚禁了事。這似乎也有些過於的仁慈了。
當然,凌雲不是多爾袞,他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多爾袞可能會想的更多一些。畢竟皇太極是他的四哥,殺兄的惡名他也不願意擔。不過,要說他對皇太極一點仇恨也沒有肯定也是不現實的,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大妃,就是死在四大貝勒的手裡,成為了一個可憐的殉葬品。
另外,在凌雲接觸那些滿洲貴族的時候,也能感受的到,他們都是一群利慾熏心之徒。就在那天朱由檢大封群臣的時候,多爾袞被封為遼東王,多鐸被封為寧遠王。而其他同樣是滿洲貴胄的那些之前的鐵帽子王爺和貝勒公爺們,基本上只獲得了子爵的爵位,這對他們來說。不但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相反還可能是一種屈辱。這些人,是一定會鬧事的。
凌雲在離開盛京之前,也正式的和多爾袞談過一次,對這些滿洲貴族們要小心鉗制,只是豐厚恩養也就罷了,絕不能放任他們繼續執掌軍權。一旦這些慾求不滿的人手裡握有軍隊,在哪天就會突然爆發,捨得一身剮,把這位遼東王拉下馬!
多爾袞也這麼想過,但是他還是個比較仁慈的人,他不想把這些人逼的太狠了。還是保留了他們的一部分部隊,大概也就是每個人留個營級建制的部隊,每個人還有三百人左右的親兵,為了防止他們串聯作亂,這些部隊的帶隊的營官和哨官之類的軍官,基本上都是多爾袞和多鐸親自選派的。
事實上,這些措施確實奏效了,至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遼東的多爾袞過起了平靜的小日子。遼東平靜了,山海關也就相對平靜了。在明朝的歷史中,明朝之所以最終會陷於流寇。就是因為耗費的精力太大了,這些軍餉軍耗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都發生在遼東。根本就再無精力去應對其他的事情,其他的農民起義軍。這很正常,如果用銀行的術語說,這叫擠兌。用經濟學的術語說,這叫擠兌。用大媽的口頭語說,這叫拆了東牆補西牆。問題是,東牆補了,西牆就塌了。
現在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大半,東牆已經很長時間之內保持了他應該有的穩固狀態,那麼接下來。朝廷就可以很從容的燒磚,再去琢磨西牆的工程應該怎麼樣去施工。這個施工的時間,是凌雲爭取來的,所以,凌雲很珍惜這個成果,絕不能讓自己的心血付之東流。而這個工程的守護者,只能是劉鴻。
劉鴻也佩服凌雲的遠見卓識,果然不是那種有了點小成績就躺著吃老本的人,想的長遠。國防國防,國家的防禦絕不能看是否有外敵來侵擾,要是平時不知修築城池。等待真的敵人到來的時候,那就一切都晚了。只有在平時就努力的築城和練兵,要讓城牆堅不可摧,要讓士兵無堅不摧,這樣的城池才牢固,這樣的士兵才能拉得出手,才能上得了戰場。
他看著凌雲,看著這個從戰爭中成長起來的鋼鐵戰士,忽然發問道,:「你說的對,也說的很好,我很有啟發。我也覺得,無論盛京的多爾袞是否是誠心投誠,作為一個邊帥,我都應該時刻保持著清醒,只有大明的邊疆堅不可摧。才不會有任何敵對勢力敢於窺伺我們!」。
凌雲不由得點了點頭,心說這劉鴻不白給。完全是一點就透,絲毫不需要自己更多的廢話什麼,他不由得繼續捧道,「大人明鑒!」。
不過,劉鴻說完這句話又話鋒一轉,「凌雲,你是我麾下最得力的人,現在你就要離開軍旅,也離開山海關了,你走之前,幫我,也幫大明平復了遼東。現在我問計與你,你說,山海關我應該怎樣治理才好,這如果有強敵來攻,我又該如何應對才是。你是否有個條陳給我呢?」。這也許是劉鴻真心的問計,也可能,只是對老部下能力的一種探問。
其實,即使是劉鴻不問,凌雲也有自己的想法了。他手裡還有一卷兵書呢。也許,後來者中還會不乏能人,比如曹文詔,盧象升,再比如孫傳庭,甚至是洪承疇,都是那個時代出類拔萃的人傑。這本書,本來是想給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人。不過現在,凌雲忽然覺得,書就這樣,誰重視這本書,可能這本書就會發出更大的效果。如果按照這個思路來算的話。這本書也許只有給劉鴻,才算得上是得其所在。
他已經下定了決心,在懷裡掏出來這本書,雙手遞給劉鴻,說,:「總兵大人,我曾於機緣巧合之下,得到兩本書。一本是武功,一本是兵法。我粗略研習了一下武功,覺得功力大進。至於兵法,我一個粗人,就不願意仔細讀了,今日就送給總兵大人,作為臨別之物。青山不老,綠水長流。日後與大人還有相見之日」。
劉鴻也是雙手接過書,可謂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