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特種兵

第2卷 崇禎即位,凌雲平倭 第一百五十二章 凌大忽悠 文 / 塞外白龍

    劉鴻和凌雲兩個人,一個山海關從一品的總兵,一個沒有任何職銜的平民,就這樣一起走著,互相之間都想著自己的心事,誰都沒有先開口說話,天空是那樣的黑不見底,又是那樣的安靜,安靜的讓人覺得,似乎一切都不太正常。

    總是這樣悶著也不是個事,劉鴻首先打破了沉寂,:「凌老弟,你現在雖然卸去了官職,只是一介平民了,但是這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你現在願意多轉轉呢,就去全國各地轉轉,後金的事情平定了以後,朝廷大概會消停一陣子。如果公主說的事情是真的,信王必然會繼承大統,依我看來,他必然會對閹黨大開殺戒,除舊布新。大明朝廷,也許會就此煥然一新。」劉鴻說道這裡,捋了捋自己的鬍子,接著說,:「我不曾想到,在我的有生之年,還能看到閹黨的覆滅」。

    不過,這一瞬間在眼睛裡閃爍的光芒,忽然之間又黯然了下去。是啊,閹黨就要覆滅了,信王即位,肯定是要除舊布新的,但是信王即位的前提,就是他的兄長駕崩。雖然說,蓮花公主和皇帝本人是親兄妹,對他的將要死亡都有些無動於衷,但是劉鴻不一樣。還是那句話,你現在的官位是誰給的。不信皇帝,你還能去信耶穌不成。難道還能讓山海關總兵劉大人,每天早晨起來畫個十字口念彌陀佛?那不是總兵,那是郭師傅的相聲裡,少林寺駐武當山辦事處大神父王喇嘛。所以,對於天啟皇帝,劉鴻是悲痛的,絕不是做作,而是發自內心的悲痛。

    他很快就克制了自己的情緒,恢復了常態。一旁的凌雲其實在他身邊待著都感覺比較煎熬,現在的凌雲,已經完全平靜下來了。褪去了剛才的那種殺氣了,跟劉鴻站一塊,是一怕他提劉丹,二怕他提劉雅。看劉鴻看口說的是這樣的話題,凌雲的心裡暗自的鬆了一口氣。心裡感覺舒坦了不少。只要你不說劉丹和劉雅,你那一對兒女的事情,你說什麼都行。想說什麼我就陪你說什麼。

    哪怕你要跟我談談幾百年以後的中東局勢,還是馬航客機失聯的問題,或者是菜市場上的菜那個又漲價了,我都完全沒問題的陪你聊。還能告訴你,今天確實是個不錯的天氣。不過,剛才劉鴻的話,其實是個引子,就想聊著聊著引出別的話題來,不知道凌雲是真不明白還是裝糊塗,就在這個事情上旁徵博引東拉西扯的就說開了。

    說點啥呢,凌雲的口才其實不好,不過他有一個最基本最樸素的觀點,那就是拖,先把你劉鴻拖睡覺了再說。:「大人說的是,先帝晏駕,信王登基,掃除閹黨那是早晚的事情,到時候朝廷除舊布新,大人少不得會被重用。現在大人已經是一品當朝了,入閣拜相那是早早晚晚的事情。凌雲在這裡,先祝賀大人。」。

    劉鴻果然還就被侃暈了,這人那,大部分都不怕嚇唬,但是基本上也都是禁不住人捧。基本都是一捧就暈乎。劉鴻本人是個聽明白事的人。不過也有文人的通病,那就是過度的自信,覺得好像少了醋就不能吃餃子的感覺。不過,面對凌雲這麼捧,他也確實是忘記了自己準備說的話題。被凌雲帶進了這個圈子裡,不是凌雲壞,也不是劉鴻笨,你說世界上誰能面對著名和利的時候特別的淡定呢。恐怕只有聖人了,不過即使是聖人,也得周遊列國,兜售治國之道。哪有不想做官的文人呢,孔子有句話,叫做學而優則仕,一貫的被讀書人奉為經典。

    不過即使是劉鴻這樣的人,這樣正直到一心只為國家考慮的人,他也是有些私心的,那就是他也想入閣拜相。這一點被凌雲正好撓到癢處,所以十分的受用。劉鴻的進士是靠自己的本事考上的。一步步的做到一品銜也是如此。他覺得,自己完全是有能力的。國家現在已經到了很緊要的關頭,朝廷內外,遍佈閹黨。唯一敢與閹黨抗衡的東林黨的下場就是被閹黨給全部清盤。劉鴻一直在想,這些人,究竟是怎麼樣佔據高位的,憑什麼。他們沒有治國的才能,沒有事君的忠心,甚至根本不把治下的老百姓當回事,一心只想盤剝民脂民膏,簡直是豈有此理。

    然而情況就是這樣,民有饑色,野有餓莩的故事,竟然會在大明朝出現。都是這群豺狼虎豹們折騰的,現在,終於到了清算你們的時候了。魏忠賢,把你的脖子伸出了吧。這一刀,是抵不了你所犯下的罪過的。輪到我劉鴻大放異彩的時候了,不要說我老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只要我再一次進入朝廷,進入中樞系統,我就一定能做出在這個位子上的人應該做的事情。

    想到這裡,劉鴻一晚上沒有展開的眉頭竟然舒展開來,很明顯是凌雲的話讓他動心了,按照中國人的傳統,還得客氣客氣。劉鴻咳嗽了一聲,「凌雲啊,你是我的老部下了,應該知道我是不在意這些東西的,我自從中了進士以來,就一直只想報效國家,所以我才從都察院的文職,改作山海關的總兵。你要知道,朝廷一向是以文制武的。我放棄了清貴之官不做,偏偏來這山海關壘磚頭,你便可知道,我劉鴻並不是貪戀官位之人,那樣的話以後就不要再說了。」

    這幾句話說得凌雲直想樂,凌雲多機靈啊,就知道這個話說到劉鴻的心眼裡去了。他這麼說只是為了撇清自己,文人一般都有這個習慣。他已經見得很多了,不過那都是現代的。

    其實也可以理解,都察院的都御史,確實是清貴之官,二品的大員,正部級。閒著沒事就能參奏什麼人,告的准了那人準倒霉,告不准也沒有什麼罪過。都察院嗎。風聞言事無罪。幹的就是告狀的官。

    不過凌雲也清楚,劉鴻之所以自請外調,報效國家自然是一個原因,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魏公公太能拉人了,在魏公公看來,不是朋友就是敵人。劉總兵不想做魏公公的朋友,但是還惹不起。惹不起,就只能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