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 崇禎即位,凌雲平倭 第一百四十四章 都不能走 文 / 塞外白龍
凳子很快就搬來了,雖然王爺說的明白,無需多禮,帥不離位。但是劉鴻不是那不長眼睛的人,早就在帥案後面走出來了。侍立在了朱由檢的身旁,朱由檢有些尷尬。看著旁邊的校尉,:「好吧,你就隨中軍去準備一下,我和凌大人稍後就到劉大人書房敘談吧!」。那名校尉麻利的大營一聲,轉身飛一般跑開了。
劉鴻歎了口氣,也把頭上的烏紗帽給摘了下來。這個動作讓朱由檢吃了一驚,「;劉總兵,這是何意?莫非小王一來到你這裡,你就要摜紗帽不成。山海關是邊陲重地,必須要你這樣的功臣宿將才能鎮守,交給別人,朝廷不放心,小王更是不放心」。朱由檢這幾句話並不虛假。真的是推心置腹的來跟劉鴻說的。劉鴻自己的心裡也是很清楚的。
但是兒子犯了如此的罪過,竟然捲進了刺殺王爺,並且擅殺營官的案子內,不是這麼輕飄飄的一死就能脫得了干係的。這事情朝廷會不會追究,那個把持朝政的九千歲又會不會借題發揮。雖然,魏全孝只是他眾多的乾兒子之一。但是流氓有流氓的共性,你要他金子銀子鐵子他都不在乎,唯一就是不能傷他的面子。這次凌雲打狗就沒有看主人。這狗的主人,明著是皇上,暗了是魏忠賢。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當今皇上是不管事的,他只喜歡悶頭做他的木匠活,真正的危險就是那位九千歲。劉鴻斷定,他不會放過自己。有以上兩條,他這個總兵的位子也就做不久了。說不好,過幾天就要去錦衣衛的詔獄裡呆著了。
好吧,我們給幾位主人公一個喘息的機會,我們先來說說這個詔獄是什麼東西,說白了,就是錦衣衛下屬的,刑部管不著的監獄系統。錦衣衛關誰,審批誰,甚至幹掉誰,刑部與大理寺,都察院,這三法司根本就沒有任何干涉的權力。初期的時候,詔獄是個比較高級的地方,管的大多數是皇親國戚和高級官員。不過,後期的管理制度就不那麼嚴格了,准入制度也就相對放鬆了,不管是張三李四還是王二麻子,都可以高唱著到此一遊進入此處。體驗監獄風雲豪華套餐。一般進入這個地方的人,不管是誰,生還率都是比較小的。自從,有一位錦衣衛指揮使接管了錦衣衛以後,這個情況發生了變化。
這個人叫做許顯純。武進士出身。也算是半個知識分子吧。生平也就不介紹了,只說兩點吧。第一,他是魏忠賢的忠實走狗。第二,就是上面提到的,是他為詔獄工作作出的貢獻。我們基本上提到了,進入詔獄的人,生還率是比較低的。但是許顯純同志接管了詔獄之後,創造性的把這種情況徹底扭轉了。他做指揮使的幾年裡,進入詔獄的人基本是零生還。什麼東林黨的六君子,七君子之類的,都是他一手幹掉的。
說著說著劉鴻,忽然話題跳到了許大人身上,實在是個誤會,請原諒我,我也不想這個樣子。不過,這也是由劉大人的思維忽然想到的,沒想到在許大人的身上,浪費了過多的篇幅,希望朋友們不會見怪,畢竟瞭解的多了是沒有問題的,都說三國演義是三分演義七分史實。我這本呢,您基本也可以當做樂子看,不過,裡面有些基本知識還是比較尊重歷史的。比如呢?比如我對許大人的這段介紹,就完全沒有問題。
劉鴻已經做好了準備,不僅是罷官免職的事情,甚至,是蹲錦衣衛的詔獄,去面對許顯純那樣的凶神和人渣,他都已經做好了準備,這是一個無畏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或許都有牽掛,都有羈絆,都有想得到的東西,但此時的劉鴻,基本上已經是無慾無求了,因此,才更加無畏。
信王朱由檢也許明白他的心思,安慰道,:「劉總兵,你放心吧。這處置魏全孝的事情是我做的,與你山海關無干,他魏忠賢就是再怎麼厲害,想來也不能把我一個親王怎麼樣,如果他能找什麼由頭來整治你。我也不會讓他好過了,你別看我只是個空架子王爺,說到底還是皇上的親弟弟,我想還不會有人不買我的帳的,你說是嗎?凌大人!」。
凌雲淡淡的點點頭,「王爺,您言之有理,東廠的勢力再大,想來也不敢對王爺怎麼樣。至於山海關。就更不用擔心了,有槍就是草頭王,劉總兵這八千子弟兵都是自己招募的,除了他,別人也指揮不動。換句話說,因為有了這八千子弟兵,朝廷裡某些居心叵測的人想打劉大人的注意,就得掂量掂量。不過,王爺面前,凌雲何敢當大人兩個字。凌雲就此就要跟王爺和總兵大人告辭了!想國家已經承平。我也該脫去征袍,過幾天閒雲野鶴的日子了」。
劉鴻和朱由檢默默對視了一眼,都想說點什麼。凌雲卻又先開口了,:「王爺,臨別有一言,不知道王爺能否依從。凌雲現在是布衣百姓了。所說無非是村夫淺見,請王爺斟酌。自古以來,大將出征或鎮守,朝廷多會派監軍。而我朝廷尤甚,竟然拍太監作為監軍使。這些人仗著恩寵,橫行霸道,掣肘邊將,其實根本是不懂軍事的門外漢。不僅影響戰事發展,還多會令邊將寒心。如果朝廷能撤銷監軍制度……」,說到這裡,凌雲忽然打住了,看了看朱由檢的臉色,看朱由檢還是面無表情的聽著。
凌雲就此打住了,「王爺,凌雲粗鄙之言,姑妄言之,姑妄聽之也就是了,我還要在這山海關滯留幾日,等找到我那失蹤的兄弟,我就要縱情山水,從先人做逍遙游了」。
朱由檢見識了凌雲的武功和他的遠見卓識,正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門下,怎麼就能捨得輕易讓他走呢。這樣的人才可是不可多得,難得一遇啊。這樣的人要是在眼皮子底下放走了,豈不是終身的遺憾呢。
其實,朱由檢不是從未來穿越過來的,但是他也是個冷靜機敏的人,他有一種預感,就是這個皇位早晚都是自己的。倒不是他有什麼篡逆之心,只是他能看得出來,自己哥哥的身子是一年不如一年,一月不如一月,甚至一陣子不如一陣子。而且除了做木匠活之外,哥哥閒著沒事還總喜歡吃個丹藥什麼的。別說本來身體就羸弱,就是鐵打的身子估計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先皇的血脈綿薄,留下來的就兩人。一個是自己,還有一位就是那個皇帝哥哥。哥哥還沒有兒子,一旦撒手歸天了。這個皇位,不可能父死子繼,就只能兄終弟及,換句話說,早晚都是自己的。此時此刻,還有什麼比人才更重要的呢。
朱由檢自從被冊封為信王以來,一直都住在自己的信王府內,比較低調,沒有人徵求他的意見,他也從來不輕易發表什麼意見。對於朝廷來說,朱由檢這個名字的意義,在大多數的時候,代表的就是毫無意義。但是現在已經不一樣了,他已經在朝野上下開始活動造勢了。他的哥哥也到了就要油盡燈枯的時候了。
朱由檢暗自發誓,只要大明江山能夠平穩過渡到自己的手裡,自己保證,會做一個勵精圖治的好帝王,把哥哥留下的各種弊端全部清掃乾淨。讓大明的江山在我的手裡重新煥發光彩吧,讓我來重頭收拾舊山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吧!
此時此刻,最重要的就是網羅天下的人才為我所用,朱由檢心裡明白,自己不是老祖宗朱元璋那樣的人物,一個人干一百個人的工作還綽綽有餘不嫌累,自己要做的就是把人才盡所能的發揮作用。為自己,為大明做出應有的貢獻。所以,這個凌雲,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放走的。這樣的人才都放歸山林了,自己豈不是昏聵不成。
所以,朱由檢一把拉住凌雲說,「劉總兵剛才要摜紗帽,你凌雲又要撂挑子了,國家現在正是多事之秋。你們都是我大明的社稷干城,我朱由檢無德無能,無力勸說你們了。但是,我畢竟是高帝的子孫,是先帝的血脈,是國家的親王。我在這裡,代大明朝廷,代萬千百姓,求你們留下吧」。說著,朱由檢起身,對著凌雲和劉鴻,一揖到地。
兩人趕忙也都跪倒在地,口稱自己何德何能,能受得起王爺這樣的禮數。朱由檢看著這兩位,也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他輕輕的坐下了。
劉鴻已經被朱由檢說動了,其實,他是個讀書人,骨子裡的那種忠君思想也不能讓他輕易的就撂挑子,更何況,山海關這八千子弟兵都是他自己招募的,扔給誰都不放心。所以,劉鴻向朱由檢表態,願意留任。然而凌雲,卻似乎去意已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