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雕龍

正文 第X4章 新中國科技最黑暗的十年 文 / 呱呱呱

    (快完結了,發點自己這段時間寫的論文吧。算是紀念。)

    近年來的中國經濟發展喜人,尤其是自主科研成果和投資非洲的回報,更讓中國有了趕超美國的希望。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自主科技研究和支援非洲的政策,卻是曾經停止過十年。

    這十年,就是1979年-1989年。

    科技發展與做生意不一樣。科研項目必須是幾代人用幾十幾百年連續不斷的開發研究。

    而一個國家要想真正成為工業大國,必須是將科技發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東亞三國中,日本在戰敗後1945年到1965年二十年,全國上下勒緊褲腰帶集結一切資源,消化吸收西方的先進重工業技術。

    當時人們生活水平也是很低,餓死不少人,過勞死更是常見。(許多日本文學作品甚至漫畫作品都有過相應的描寫)

    而在1960年代後期,日本的工業便基本成型,開始提升國民的生活水平,在70年代末達到西方平均水平,其後繼續提高,到80年代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日本花了50年將國家工業提升到世界領先水平,其中前20年在國家工業資本的原始再積累上的艱難困苦不比中國大躍進時期好多少,甚至拿1959-1961年時期對比,在日本也可以找出相應的時期(人口負增長)。

    而日本的生活水平提高,也是在積累20多年後才開始有所提升。

    在工業技術的引進上有一條絕對標準,那就是有利於提升本國的工業水平,每項技術的引進不准重複,防止浪費資金,全國一盤棋,如果花1元錢用於引進技術,那肯定有配套的3到5元用於技術吸收消化和再提升,因此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提升極快。

    只要瞭解整個70年代中國的社會現狀就能看出,改開前的中國正在日本60年代末的階段上。

    即是:開始提升國民生活水平和加速引進吸收消化西方技術的階段上。

    如果改開前的路線能延續下來,根據日本經驗中國在2010年前後不說整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達到英法這樣的二流發達國家水平總沒有難度。

    中國底子比日本差,但是在79年時中國已經走到日本60年代中期的水平,**的路子如果堅持下來一直走到2014年的今天,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達到英法這樣發達國家第二梯隊很是容易,綜合國力肯定已經超過美國。

    1979年前,中國同日本相比最大的差距是教育水平,中國是在1949年之後開始實現普及教育,在1975年才算是基本解決文盲問題。

    之前中國的科學技術人才極為匱乏,人們接受教育的目的也不是為發展科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