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太平公主

第十四章 太皇太公主千歲!千千歲! 文 / 孫自荺

    因參與打倒母皇的「神龍革命」有功,太平公主被加封為鎮國太平公主,她的幾個兒子都封王。人們對她高呼「千歲!」而她,只冷冷一笑。

    武則天聖神大皇帝下野,太子李顯即位,為中宗。然後下詔收捕張氏兄弟黨羽和宗室,殺頭的殺頭,沒殺頭的流放邊疆;再然後,根據貢獻大小,論功行賞:皇弟相王李旦,加號安國相王。皇妹太平公主,加號鎮國太平公主。張柬之等五大功臣,加官晉爵。其他有功人員,都各有升賞。就連武則天,也因讓位有功,封為則天大聖皇帝。把她請回上陽宮,派專人保衛,好讓她安靜休養,頤養天年。中宗皇上、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定期輪流去請安。她的日子過得從來沒有這麼清閒,只因為沒有臣僚的朝拜,沒有二張的陪伴,也感到從未有過的暗淡和枯索。

    最得意的當然是中宗皇帝李顯。回想二十年前,一句話丟掉了皇位,被幽禁在外。還算命大,熬到現在,居然又坐了龍椅,真如做夢一般。坐上龍椅後,再立韋氏為皇后,她要中宗封已故的父親韋玄貞為王,中宗滿口應承,也不顧朝臣反對,封了他個上洛王。

    只有武三思,雖然對「神龍革命」有所貢獻,但因為他是武則天的侄兒,還議過他是否可當太子,對他不放心,什麼封賞也沒撈著。他心中感到很不平衡。

    他首先想到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因立新朝有功,被加封為鎮國太平公主不說,四個兒子都被封為異姓王,掌握著朝廷大權,凡軍國大事,她都參與裁定。中宗對她恭維畢至。朝中大臣有事奏報,中宗都說,你請示過太平公主沒有?太平公主府車馬如雲,達官貴人進進出出,比朝堂還熱鬧。

    她覺得從來沒有過的舒心,哪怕是以前的「監國」,也沒有現在痛快。監國那陣,上有母皇管著,下有狄仁傑等一批大臣牽著,手腳被捆得緊緊的;而如今,中宗皇上把一大半權力交給自己,威風凜凜,惟我獨尊。權力的慾望滿足了,惟一感到不足的是身邊少一個稱心的男人。府中雖有不少孌童,卻不中用,寂寞時聊可充數,然沒有一個中意的。

    她首先想到的是武三思。雖然相貌一般,可對付女人的手段非同一般。她曾把他與張昌宗做過比較,張昌宗太女人化了,他溫存,卻屬於女人那種和風細雨、柔情似水的溫存,缺乏力度;她要的是大幅度、大力度的愛。只有他,才算是真正的男人,而跟他,才感到自己是個真正的女人。

    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想到武三思,門上就報說「武大人到!」

    太平公主無比高興地把他接入內廳,兩人久未見面,喜笑顏開,知心話說個不休。

    「三思,這一陣是不是又有什麼艷遇?竟忘了過府來敘敘。」太平公主先對他開個玩笑。

    「公主殿下不要拿下官取笑了,我倒是想,自今上登基以來,公主倍受重用,比當年監國還顯耀,有的是人侍候,怕早就把武三思給忘了。」

    太平公主聽了心裡好笑。恰巧堂前掛了一籠小鳥叫得正歡,她便指著那鳥籠問武三思:

    「那鳥兒叫得好聽嗎?」

    武三思覺得奇怪,這太平公主怎麼把話題又扯到鳥兒上去了?她既然問了,就只得回答:

    「叫得太好聽了。」

    「你能認出哪只是雌,哪只是雄嗎?」

    今天她怎麼啦?話越扯越遠。但他還是站起來,走近鳥籠細看,兩隻鳥一模一樣,難分雌雄,只是有只頭上多絡黃毛的,不住地圍住另一隻跳來跳去,唱得更歡。他便斷定出雌雄了,說道:

    「我看那只頭上有絡黃毛的是雄鳥。」

    「因為它頭上有絡黃毛嗎?」太平公主問。

    「不是。是因為它老是圍著那只跳來跳去地叫。」

    太平公主嫣然一笑說:「好了,餘下的話,我就不說了。」

    這時,武三思才陡然明白太平公主問話的用意,也不顧白天晚上,猛地撲向太平公主,用力把她抱起,轉了一圈,看看客廳,除了椅子、茶几,再無可放的地方。在他懷裡的太平公主嗔聲道:「看把你急的,東南西北都分不清了,書房就在你身後,一腳踢開門就是……」

    太平公主為了淫樂的方便,府內遍設書房,房內,除了書案書架外,床椅桌凳一應傢俱齊。床上鋪的波斯毯,放的香羅被,掛的羅蚊帳,擺的銷魂枕。屋裡瀰漫著迷人的香氣。

    武三思把房門踢開進屋後,腳一勾,又把門反踢上。接著,便是一片歡笑和喘息。

    二人盡興方休。整衣時,太平公主問道:

    「這麼久沒來,你今日來定有什麼事情求我。」

    武三思也不隱瞞,便把「神龍革命」時他如何遵照公主吩咐,穩住武攸宜,又如何冒險給太子李顯通消息等經過,陳述一遍。望公主勿忘他的功勞。

    太平公主聽了,安慰道:

    「大概是皇兄貴人多忘事,把你的封賞給忘了。此事你就交給我,過幾日你來,定有佳音相告。」

    武三思聽了,滿意而去。

    其實,關於武三思的封賞,早已議過,因為他是武氏親族,武則天退位後,大臣們怕武氏勢力再起,都反對對他的封賞。今天他上門求,太平公主如果有意為他力爭,也是不難辦到的。但她沒有這樣做。以後,武三思一連幾次登門,二人歡愉一番後,問及此事,太平公主不是說沒有機會,就是說還有個要緊位置沒騰出來,叫他再等幾日。轉眼,一、兩個月過去了,武三思便起了疑心。

    太平公主當然有她的打算,她覺得現在朝堂上,除了皇上就是她,權力已達極頂;而在情慾上她卻是個空白,沒有一個如意郎君陪伴,這空虛的「權」有何用?然而要有如意的男人又非得有「權」不可。比如她很滿意的武三思,他能隔三差五地來,就因為她有幫他陞官的權,一旦他升大了,他還會經常來嗎?張昌宗就是個例子,當初是我推他上去的,後來呢,反目成仇。因此,她對武三思採取拖延戰術。讓他來不斷地求我吧,什麼時候我覺得可以了,再說……這大概就叫做玩之於股掌吧?這個玩法還很有意思。

    武三思可不是任人玩弄的人,當他意識到太平公主在有意延宕時,他又另辟了條路。

    這其實是條老路。

    今晚皇宮的一所院落裡張燈結綵,從清早開始就有樂隊在演奏歡快喜慶的音樂。門窗上、大廳裡,貼著耀眼的紅喜字。一頂八人抬的大花轎,在一對紅綠燈的指引下不斷地在宮裡兜圈子,抬進那座張燈結綵的大院裡去了。

    原來今天中宗皇上結婚。

    其實,皇上結婚,除了正式的原配皇后和納皇妃外,都是很隨便的。後宮佳麗三千,看上哪個就跟哪個結婚。而今皇上有了韋氏皇后,也早就有了不少正式接進宮的皇妃,怎麼又在辦喜事呢?而且接來的轎子不出宮門,就在宮裡就把新娘抬過來了,這豈不有些怪嗎?說穿了一點不怪,因為今天皇上接的是從小在宮中長大的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今天坐在花轎裡,在吹吹打打的樂聲中被抬著在宮中轉游時,她全然沒有當新娘的那種喜悅心情。照說她應該笑,因為嫁給了皇上,可她笑不出來;那她該哭?三十多了總算有了歸宿有了名分,也算是件好事,為什麼要哭?她是個詩人,但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兒來形容自己這時的心情。最後她選擇了「沒有勁。」

    也真太沒勁,沒想到自己的終身竟落在他身上。她寧願給武三思做第十房、第二十房妾,也不願嫁給他。可有什麼辦法,他是皇上,是個昏昏庸庸中氣不足的皇上。年紀大倒沒什麼,就沒點男人味,哪像張昌宗那樣溫柔?哪像武三思那樣勇猛。簡直就是團破棉絮。儘管皇上冊封她為婕妤,還封她母親鄭氏為沛國夫人,那又頂什麼用?然而她只有順從。

    可是中宗皇上對她一點也不計較,儘管新婚之夜他就發覺她不是處女,也無所謂,就算她與先父高宗,也沒關係,母皇不是先祖父太宗的才人嗎?他覺得追究起來大家都沒意思,裝著不知道,豈不省心?

    就憑這,婉兒就看他不起,儘管他是皇上。

    婉兒思念著武三思。瞅著中宗去別處歇息的機會,她與武三思常常相聚。要是多幾日沒見到,她便不知道這日子怎麼過。好在他們做得機密,中宗又大嗤嗤的像個大傻瓜,故未露出破綻。但韋氏是個機靈鬼,宮中又佈滿她的耳目,久了能瞞過她?最好的辦法是把她拉下水。婉兒在宮中多年,什麼計謀什麼手段沒見過,便投其所好地選用了一個。

    韋氏所好是什麼?作為女人,作為共同一個男人的女人,婉兒最清楚。

    她先討好韋氏,把她哄得團團轉轉,已經達到見面不叫皇后,只准叫姐姐的程度。姊妹間當然無話不說。女人,又是同一個男人的女人,說的最多的當然是自己的男人。

    「妹子,你對我說實話,你覺得皇上的滋味如何?」

    「姐,我對你實說。聽人說也好,在書上看到的也好,都說那事怎麼怎麼美,怎麼我跟皇上就嘗不出那種滋味呢?不知道姐是什麼滋味?」

    「什麼滋味?就像家鄉荒年吃的厚皮梨,不吃吧,餓;吃吧,沒味道。」

    聽韋氏的話,也不是個安分的女人。婉兒膽子便大了。她說:

    「姐跟皇上同患難二十年,現應共享安樂,可是他復位後,今天選妃子,明天收嬪女,誰也不敢說半個不字,皇上可以行樂,姐就不可以嗎?」

    「好呀,妹子,你叫姐去偷野男人呀?」

    「姐姐此言差矣,想則天大聖皇帝,一生男寵無數,都八十多了,還天天晚上摟著三十幾的張昌宗睡呢!」

    這麼久了,婉兒嘴裡都沒念過這個人,怎麼今天嘴一滑就出來了,臉上頓時冒出兩朵紅雲。

    韋氏一聽張昌宗,便想到婉兒額上的那個傷疤,問道:

    「聽說你額上那傷疤是因為張昌宗?」

    觸動了她的傷疤,她有點傷心地點點頭。

    韋氏把她挽到身邊,輕輕抹開她額上的那絡頭髮,摸著那像朵梅花的傷疤,同情且又深情地說:

    「值得。是我麼,扎個窟窿都不後悔。」

    「姐,如此說來你不怕嘍?」

    「妹子,你給我找個如意的,我重謝你。」

    「好,今晚就來。」

    「真的?」

    「哄你我是小狗。」

    當晚,趁中宗另宿他處,婉兒把武三思引見給了韋氏。

    第二天,當婉兒問她的滋味時,她說:

    「我這才算做了一夜真正的女人。」

    從此,武三思常常深夜入宮,讓婉兒和韋氏做真正的女人。

    在韋氏和婉兒的雙股枕頭風的夾擊之下,中宗皇上任武三思為司空,已是相當於宰相的高位了。

    接著,韋氏又躥掇中宗,把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兩家成了親家,武三思出入皇宮更為方便了。宮中都知道他與韋氏與婉兒的關係,就瞞著皇上一個人。

    起初,武三思一連好久沒登門,太平公主也不覺得太奇怪,男人都是這個德性,總是又纏上誰了。後來聽說他在宮中與婉兒幽會,雖有些吃醋,也還情有可原,他們到底也算老交情了。可是後來中宗不顧大臣們反對,硬要任命武三思為司空,太平公主這才發覺問題不那麼簡單,單單是婉兒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能耐。很自然,她想到韋氏。而當武三思之子要娶安樂公主為妻的消息傳開後,太平公主把一切看清楚了。及至中宗允許在他的座旁掛上一塊紫紗,後面安一張椅子,讓韋氏皇后與他一起聽政時,太平公主才覺得大事不妙,難道那段戲要重演?

    事實上,一切都在重演。

    當初,高宗還是太子時,武則天冒險順從他,給他以歡樂;而中宗在流放時,韋氏給他以安慰,他才活了下來。雖然情況有些區別,但女人的付出都是一樣。既有付出,當然就有討還。

    認真說,韋氏的付出要多得多。中宗是個膽小懦弱的人,許多事都靠韋氏給他撐腰。那時在流放地,每聽說宮廷派人來,都以為是要殺他了,恐懼得要自殺。幸好韋氏勸道:「是禍是福,聽天由命,何必這般惶恐?」他這才沒有去尋短見。中宗非常感激韋氏,對她說:「將來如果我重登皇位,天下一半屬於你。」

    現在,她要向中宗要那一半江山了。中宗一諾千金,讓她參與政事。在他看來,不就旁邊多擺把椅子嗎。

    朝廷大臣們震驚了,這不是第二個武則天嗎?

    張柬之、桓彥范、崔玄諱等輔助中宗登基的老臣紛紛上書:「牝雞司晨,有害無利。」並提出削韋氏權柄,以安內外的建議。這時的中宗已完全為韋氏、婉兒、武三思所左右,先給那些提意見的大臣們封個空頭銜的王位,打發他們到外地去做官。然後,一個個安了罪名賜死。

    朝廷的權力中心朝韋氏方面轉移;而且,又有聰明人說她有天子之命了,她自己也在野心勃勃地盤算著,什麼時候把中宗擠下皇位。

    無獨有偶,中宗與韋氏有一女安樂公主,以母后無子為借口,鬧著要立她為皇太女,還公開說祖母武則天可以當天子,我這個天子之女就不能當太子嗎?中宗覺得女兒言之有理,竟有允許的意思。

    太平公主見她母女如此明目張膽,朝中竟也沒有多少人反對。大概這些年人們已習慣了女人統治,沒有女人管著還過不得。如果這樣,我比她母女哪些不如?為什麼這現成的皇位要讓她們白白揀去?

    她後悔錯過了好多次機會,比如「監國」那陣,又比如「神龍革命」剛成功那陣,大權在握,拿出母皇的手段,說不定早就君臨天下了。可是現在也不遲,中宗皇上是個糊塗蟲,很容易對付:相王李旦是個逍遙派,與世無爭。除了他們,我是嫡傳,只待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到時候,振臂一呼,誰不響應?

    太平公主決定行動了。

    她採取的第一步是去上陽宮給則天大聖皇帝請安。

    太平公主的玉輦在上陽宮門外停下。在女兒們的攙扶下,太平公主一行緩步朝母親的寢殿走去。這中間要經過一個長廊,長廊的兩旁種的四季花卉,邊走邊看。隔遠還有個小亭,裡面石桌石凳,供走累了休息。每走到一個亭子,太平公主都要坐坐,她不是累,而是觸景生情,坐在石凳上向女兒們講她的童年,因為她的童年很多時光是在這裡度過的。講得津津有味,聽得哈哈大笑。

    「娘,原來您小時候跟我們一樣調皮呀?」女兒們問。

    「比你們更調皮。」

    一路說說笑笑。兩旁鋤草修枝掃地的太監見公主過來,都跪下高呼:

    「給皇太公主請安,皇太公主千歲!千千歲!」

    這些,她已聽膩了,毫不在意。她沉醉在童年的美好回憶裡。

    陡然,眼前一亮,一個與眾不同的身影,他跪著,兩手高高抬起,手裡捧著那塊手形的板子。

    一陣驚恐,一陣惶惑。他還在?算來,已有二十幾年沒看見過他了。雖然他勾著頭,看不清他的臉,但他那平坦實在的背,他那粗壯有力的胳膊,他那大而細滑的手……她都沒忘記。

    走近了,已經走到他面前了。

    「娘,這太監呈上來的是什麼東西?」女兒們好奇地問。

    太平公主沒有回答,只是從那太監手上取過那手形板子,翻來覆去瞧了瞧,然後舉著它,朝那太監頭上輕輕敲了幾下,放下便走了。幾個女兒覺得很好玩,也學母親那樣,每個人都拿起那板子向那太監頭上敲幾下。一陣篤篤的響聲伴著一串串笑聲在長廊中驟起,又漸漸消散在四周的樹叢

    從敲那太監的頭直到走進母親的臥室,這長長一段路太平公主不知道是怎麼走過來的,她也說不出心頭是個什麼味道,羞怯,慚愧,悔恨,懷念,厭惡……好像樣樣都有一點。

    「還我張昌宗!」剛進門,武則天就認出來的是太平公主。沒等她問安,便怒氣沖沖地向她吶喊。

    太平公主帶著女兒們給則天大聖皇帝請安之後,支女兒們走開,她要單獨跟母親談談。

    「還我張昌宗!」武則天重複著。

    要是以往,太平公主就把話給岔開了。而今天,她卻接下去問道:

    「母皇,像張昌宗那種小人,您怎麼對他那麼難忘?」

    「一個女人當皇帝,沒有幾個心腹男人行嗎?你看,滿朝文武,哪個不是想從我身上得到好處?可是他們一旦發現在我身上得不到新的好處時,就背叛我;但是張昌宗、張易之,他們陪我多年,把整個少年風流都給了我這個老太婆,直到最後,他們也沒有背叛。人們都說他們給了我情慾享受,還有什麼房中術,採補術之類,這不假,我喜歡;不過我更看重的是他們對我的忠誠……」

    太平公主十分佩服母親的頭腦清醒,她需要母親在清醒時對她多說些話。

    「可是母皇,你究竟沒有保護住他們……」太平公主又出了個挑逗性的題目。

    要是平日,她在皇位上時,絕不會接著這個話茬說下去的。可現在,人更老了,話更多了,加之在這冷清的宮裡,說話的人很少。有了女兒太平公主在,話匣子一打開便收不住,什麼都想說。

    「現在想來,朕最大的失策是不該廢唐興周。一個女人能當皇帝已經不易,還要另立新朝,豈不樹下更多敵人。要是我不改國號為周,還是用唐朝名號,說不定現在我還在那龍椅上坐著哩,誰想動也動不了……」

    聽了這話,太平公主不光是佩服母親的清醒了,她更佩服她的政治意識。而這對她很重要,她正在想將來改個什麼朝代的主意頓時打消了。

    「太平,你過來,靠近我。你看你額廣頤寬,長得多像我;你的聰明,也像我,但我希望你的野心不要像我。人無慾則退,欲過則危。李斯顯赫一時,後來斬於市曹時方歎做個販夫走卒而不得。為娘較李斯,又不知顯赫多少,而今雖沒有落得他那樣下場,但宮牆內外有御林軍把守,我出不去,別人進不來。白天孤獨而坐,夜晚擁衾而眠,找個講話的人都沒有。要是一般百姓家,像我這把年紀,兒孫繞膝,天倫之樂,成天奶奶婆婆叫個不停,那該有多熱和、多風光……」

    知足常樂,這是年老人常勸下輩人的話,太平公主聽了不以為然。您老人家六十六歲還登基,現在八十多了還留戀那寶座,我才四十多歲,風華正茂的年紀,不干番驚天地的事來,不把人生吃得更透,嚼得更香,不在自來人生一遭嗎?不有負於您老人家生養疼愛我一場嗎?這些,當然都是太平公主心裡話,沒敢講出來。

    看看天色不早,太平公主準備告辭,便問道:「母皇,你還差什麼嗎?」

    聽口氣女兒要走,武則天有些難受。她沒有回答,只搖搖頭。

    太平公主看她臥室四壁空空,連一幅畫都沒有掛,就問道:

    「下次我來,給您帶幅吳道子畫的彌勒佛像,掛在這牆上好嗎?」

    一提起神像,武則天又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

    「我成也在它,敗也在它……」

    「怎麼說?」太平公主感到奇怪,急著問。

    「你聽我說。」武則天揮揮手,示意不要打斷她,「過去我信神、佛、道,什麼都信。我一信,大家都信,說我是什麼菩薩轉世,我也真的相信自己是什麼神仙下凡了,鬧了不少笑話。後來我才悟出,這神,只能讓人家信,你自己千萬不能信。古話說:國將興,聽於人;國將亡,聽於神。此話千真萬確。所以現在,我什麼都不信了,就讓那牆空著吧……」

    當太平公主帶著女兒告別母親時,她覺得實在不虛此行。以往幾次那種敷衍塞責例行公事的感覺一點也沒有。

    除了太平公主,一心想去坐中宗那張龍椅,而且比她更有資格的是太子重俊。他是中宗的親兒子,但非韋氏所生,所以在宮中倍受冷落。他怪他父親太懦弱無能,對宮中一派烏煙瘴氣熟視無睹,常有不滿情緒流露出來。韋氏、安樂公主、武三思、上官婉兒,都把他當作眼中釘。

    太子重俊眼看他們抱成一團,把個官廷搞得穢氣沖天,心中好不難受。

    那韋氏皇后與武三思勾勾扯扯,竟毫不避人,中宗視而不見。兩個人擲骰子眉來眼去動手動腳,中宗還幫他們點籌碼;韋氏與光祿卿楊均、中書令宗楚客,甚至與一個叫慧苑的和尚都明來暗去,發生了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鬧出許多花裡胡哨的桃色新聞,宮廷上下傳遍了,中宗卻不知。不過據宮裡人說,中宗每次去韋氏住處,老遠就咳嗽,讓該迴避的人迴避,免得碰上了尷尬。還有那個安樂公主,也是個不安分的主兒.與才從番邦回來的小叔子武延秀打得火熱,氣得夫君武崇訓要自殺。

    貪得無厭地搜刮民財也是他們的特長,其中賣官的收入最為可觀,一個五品官要一千兩銀子,按品論價,公開拍賣,一時間衙門人滿為患。十羊九牧,官多民少。老百姓把這種不經過考試用錢買來的官稱「斜封官」。他們還利用「老母節」把全國成千上萬「斜封官」召集到京城,由皇上親自頒發任命書。以示鄭重。「斜封官」們一睹龍顏後手捧任命書叩頭謝恩。賣官封爵成了批量成交的無本買賣。武三思等則乘機廣攬心腹,培植親信,一批奸佞之徒如楊再思、周利用、宗楚客、紀處納、宋之問等等都成了他的羽翼和爪牙。

    可歎的是中宗皇上對他們言聽計從,有求必應。愛女安樂公主要修定昆池,張口就要上千畝土地,皇上立批同意,害得百戶農民流離失所……

    「姑媽,還是請你出面去勸勸父皇吧!」太子重俊向太平公主哭訴著,懇求著。

    「好侄兒,你一片苦心我知道,我去勸告皇兄陛下就是了。」

    太平公主嘴裡這樣講,心裡卻是另外的想法。她始終相信自己打倒自己的這個理。她幸災樂禍地作壁上觀。

    她也覺得作為皇妹,作壁上觀心眼未免太壞。但有什麼辦法,他已經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誰去救他誰倒霉,哪怕我是他的皇妹。

    不久前才發生過兩件事:

    韋月將,一介書生,向皇上寫信列舉武三思種種罪行,請皇上查辦治罪。皇上交御史台法辦,御筆批的是將韋月將立即斬首。衙史中承宋-道:「外人對武三思也有議論,說他私通中宮,陛下應查究才對,不應濫殺無辜。」皇上不許,這宋-的倔脾氣上來了,竟當面抗議道:「要殺,先殺我!」皇上也是欺軟怕硬,強不過他,改判韋月將一百杖刑,流放嶺南。但半道上就被武三思派人殺了。

    王同皎,還是為中宗登基,出過大力的駙馬都尉,因背後議論了幾句武三思與韋後私通的事,被無恥文人宋之問、宋之遜弟兄告了密,中宗皇上交「兩腳狐」楊再思查辦,嚴刑逼供,株連親朋,最後殺了一批。而宋之問等卻借此平步青雲,當了朝散大夫。

    韋月將、王同皎,他們只不過出於義憤,可是太平公主卻還不止於此。那韋氏奪去了她的權勢,奪去了她的情人,而且把手伸得長長的要奪取李唐江山,想把本應屬於她的皇位搶走,她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但她容忍了,不僅容忍,還要退讓,還要為他們捧場,讓他們把路走到盡頭。

    可憐的是中宗皇兄,被韋氏、婉兒、武三思等玩於股掌還不知,還自鳴得意,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他是勸不住的,病入膏肓,無藥可醫。就像一個要跳崖的人,你去拉他,說不定他先把你反搡下去。自作多情,反受其害,何苦!

    那就讓他自己毀掉自己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