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法西斯演義

第十回 神威大顯,隆美爾沙漠刮旋風 鋒芒畢露,十字軍北非鑄輝煌 文 / 佚名

    隆美爾常常身處險境,但常常又魔術般地死裡逃生。長達兩年之久的沙漠征戰,是他軍事生涯中最輝煌之處。蒙哥馬利一改常規,用炮兵和飛機進攻。

    ※※※

    話說意大利法西斯軍隊在克倫死守之時,在北非的大沙漠裡,另一場大戰正在醞釀之中。

    德軍最高統帥部鑒於北非意軍處境危急,決定派兵增援。1941年2月5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召見隆美爾,授予他德軍駐利比亞總司令的頭銜,指派他先帶領兩個裝甲師前往利比亞援助意大利軍隊。

    隆美爾,法西斯德國陸軍元帥。一位風雲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縱火犯、殺人魔王希特勒的愛將之一,不僅在世時聲名顯赫,而且死後也魔力不減。

    隆美爾出生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締造者"鐵血"宰相俾斯麥被廢黜後的第二年,即1891年的11月15日。他既非出身於按德國人的習慣姓氏總冠以"馮"的貴族世家,也非戰功卓著的軍人之後,而是生於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這個家庭居住在符滕堡州斯瓦比亞地區一個叫海登姆姻的地方。隆美爾的祖父是一位中學校長。父親老隆美爾是一位教員,後來也升任中學校長。

    隆美爾排行第二。哥哥卡爾,為了逃避期末考試自願從軍,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了一名陸軍偵察機領航員。他年輕時死於瘧疾。妹妹海倫也是教員,終生未嫁。隆美爾最小的弟弟傑哈德,立志當一名歌劇演唱家,但直到1977年去世時一直成績平平。隆美爾幼年體弱多病,很少參加孩子們的遊戲,對競技、體育等不感興趣。直到10歲時他才開始活潑起來。隨著年齡的長大,他漸漸具備了斯瓦比亞人通常所有的一些特徵——強壯、自信、倔強、節儉和實用主義。少年時代的隆美爾的第一志向是當一位工程師。14歲時,他和一位朋友在阿倫的田野裡製作了一架完整的滑翔機,而且居然使它飛出了一段距離。但是隆美爾的父親鼓勵並幫助他跨進了軍營。德國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軍隊在社會中佔有優越地位,軍人們享有種種特權。德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大力擴充軍備。

    1910年7月19日,隆美爾加入第124伍爾登堡步兵團,這年他才18歲。3個月後他被提升為下士,6個月後成了一名軍士。1911年3月被送到但洋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在這裡隆美爾和一位叫露西-莫琳的姑娘熱戀上。1911年11月,隆美爾從軍官候補生學校畢業了。1912年1月,他被授予中尉軍銜,隨後回到第124步兵團。此後兩年裡,隆美爾一直在那裡訓練新兵,並向士兵灌輸由普魯士創建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即將成為一個"世界帝國"的思想,帝國的社會制度、國家體制和社會結構都是完美無缺的,軍人的職責就是不惜一切捍衛現存的一切。

    1914年3月1日,隆美爾到烏爾姆第49野戰炮團的一個炮兵連服役,在炮兵連使他有機會掌握了這一技術兵種的專門知識,為他將來很快勝任合成軍隊指揮官提供了條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比利時的一個村莊裡,隆美爾參加了他平生第一次戰鬥。靠自己的勇猛和機智,隆美爾獲得了二級鐵十字勳章一枚。1915年1月29日在與法軍的交戰中,隆美爾又獲得了一級鐵十字勳章。9月隆美爾晉陞上尉;10月間,被派到新組建的伍爾登堡山地營擔任第2連指揮官。經過一年的訓練,1916年11月下旬,山地營被調往羅馬尼亞,隆美爾居然獲准回去與露西完婚。

    1917年1月,隆美爾指揮一支先遣隊在羅馬尼亞境內作戰。在一次獨立作戰行動中,他輕鬆地俘虜了400名羅馬尼亞士兵。7月,全營調往法國,隨後又返回東線。8月10日,就在他們到達那裡兩天時,隆美爾第三次負傷。第一次是在1914年9月,傷在左腿。第二次就在1915年1月,彈片打傷了他一條腿的脛部。這一次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左臂。9月26日,隆美爾所在部隊被調往意大利北部戰場。

    1917年10月份開始,德奧軍隊與意大利軍隊進行的"巴因齊扎交戰",隆美爾所在的營屬於馮-貝洛將軍增援的第14集團軍。在戰役發起的第一天,隆美爾率部進攻科羅弗拉制高點。11月23日夜裡,隆美爾詳細偵察了敵人的防禦工事,選定了一個突破口。24日天剛拂曉,他的先遣隊便插入意軍陣地前沿,隨之突然發起進攻,激戰3小時後攻克了庫克山。意軍發現隆美爾突然出現在其後方,頓時喪失堅守的信心,防線開始崩潰。德國步兵乘勢從突破口湧出。然而這次戰鬥的功勳卻被巴伐利亞軍官舒爾納拿去了。這使隆美爾十分憤怒。在攻打蒙特山陣地時,隆美爾又一次成功,卻又一次得到不公正的對待。

    所有這一切並未減弱隆美爾的衝殺勁頭。在追擊意軍的戰鬥中,隆美爾開始顯露出他的才華。他著重採取迂迴行動和滲透戰術,始終使敵軍處於高度緊張恐懼狀態,把發揚火力當成最好的心理戰手段。在一個月的追擊戰中,隆美爾充分地運用了自己的戰略戰術。這以後隆美爾終於獲得渴望已久的功勳獎章。1918年夏季隆美爾被派往第64集團軍任參謀軍官。

    在長達四年之久的殘酷廝殺中,作為下級軍官的隆美爾顯露了自己的戰術風格;先發制人並甘冒一切風險,千方百計滲透到敵人後方動搖其軍心,巧妙地發揚火力並盡量奪取敵人的彈藥。他悍勇倔強、狡詐多謀、拚命追逐榮譽,在戰火中顯露出了鋒芒。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隆美爾因其在戰時的突出表現總算保住了飯碗,成為4000名軍官中的一員。1918年12月21日他又回到步兵團任連指揮官。幾個月後,被派住康士坦丁湖的弗朗德查斯芬指揮一個內務安全連。此時的隆美爾拋棄了一切雜念,潛心研究德國軍事問題。他希望德國能再產生像俾斯麥那樣的強人來收拾局面,建立國內秩序、改變軍隊所處的沮喪窘迫的境地。

    1920年10月1日,隆美爾調到駐守斯圖亞特的第13步兵團任連長,在這裡任連長長達九年之久。在這段時間裡除了研究軍事方面的問題,他還研究內燃機原理,並同愛妻露西朝夕相處。1928年聖誕節前,他們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孩子降生了。

    1929年10月1日,隆美爾由營指揮官被調到德累斯頓步兵學校。開始了教官生涯。在這裡隆美爾用自己在"一戰"中的實踐經驗作教材,指出:應該使未來的指揮官們學會愛惜士兵的生命,"應該流汗,而不應該流血。"此即重要的軍事原則——節約兵力原則。

    1933年1月30日,來自奧地利的下士希特勒當上了德國總理。從此法西斯勢力在德國不斷發展擴大。就在德國瘋狂擴軍備戰之時,10月,隆美爾被提升為德國中部哈茲山區第17步兵團第3營指揮官。該團取名"戈斯拉獵人"。隆美爾對該營士兵進行耐力和速度訓練。兩年後,他的繼任者在描述這時已是中校軍銜的隆美爾時寫道:「他的獵人營事實上成了-隆美爾營。」

    1935年,隆美爾被派往波茨坦,就任新的波茨坦陸軍學院教員。波茨坦是普魯士軍國主義的搖籃。從這時期隆美爾已是德國納粹中的一員。這年3月,希特勒向全世界宣佈,德國實行普遍兵役制,在和平時期建立一支12個軍36個師約50萬人的軍隊。這一"驚人之舉"宣告了《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軍事限制已被廢除,標誌著德國的擴軍備戰從偷偷摸摸進到堂而皇之階段。波茨坦陸軍學院熱鬧起來了。成千上萬名新軍官正在接受訓練,每批250名。隆美爾仍一如既往地對學員們強調強壯的身體素質的重要性。每天清晨,學員們要持續進行兩小時的體能訓練。當一個學員抱怨早晨的體能訓練太累,以致於不能很好地聽課時,隆美爾把他狠狠地臭罵一頓。隆美爾依然對穿紅褲子的總參謀部軍官持不尊敬態度。說他們和大理石一樣,他們圓滑、冷漠、心腸狠毒。在隆美爾心目中的偶像是拿破侖。拿破侖曾把普魯士打得一敗塗地,足跡踏破了大半個歐洲。

    1937年初,隆美爾的《步兵攻擊》一書問世。該書共分六章,完整記述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戰鬥經歷。隆美爾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主要參加的是在羅馬尼亞、奧地利和意大利的機動作戰,因此,書中貫穿了德國軍事理論的進攻精神,提出了"進攻,進攻,再進攻!"強調了發揚火力的重要性,"數量居於劣勢之軍,可以採取更多方式壓倒數量居優勢之敵。"隆美爾在書中還提出欺騙、恫嚇等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戰,隆美爾在法國和北非運用的戰術實際上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用的戰術的豐富和發展。

    從1929年10月執教於德累斯頓步兵學校到1936年9月調任希特勒的警衛隊指揮官的七年中,除一度任營指揮官外,隆美爾有六年多的時間是在講台上度過的。此間,他不僅向學員們傳授軍事知識和技術,而且結合教學實踐閱讀了不少軍事書籍,悉心研究了戰術問題,掌握了不少專門的軍事技術,從而提高了自己的軍事素質,為後來指揮作戰和步步高陞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不過,他教授和研究的基本上是戰術層次的問題,不像在總參謀部鍍過金的那些軍官往往具有良好的戰略素養,對戰略問題有著較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對戰略問題很少涉獵,造成了隆美爾在戰略判斷上的短視和遲鈍。這在他以後的軍事生涯中不止一次地顯露出來。

    1936年9月,隆美爾在戈培爾的暗中幫助下,被任命為希特勒警衛隊的指揮官。在此之前和那位終生對他魔力不減的希特勒並沒有過多的接觸。隆美爾擔任新職不久,有兩件事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一次是他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位不講情面忠於職守的軍官,這次得到了希特勒的當面讚揚。另一個是1937年初隆美爾的《步兵攻擊》出版,希特勒讀了這本書,並把他當作一部有關步兵教程的最好的書。於是,紅運開始降臨到隆美爾頭上了。

    1937年2月,隆美爾被指派擔任希特勒青年團領袖巴爾杜-馮-席臘赫的作戰部隊特別聯絡員。希特勒青年團直接向元首本人負責,向青年們傳授體育、文化和納粹哲學方面的知識,作戰部還決定青年們必須接受半軍事化訓練。隆美爾上任之初就提出讓德國軍隊裡未婚中尉擔任培訓希特勒青年團的工作,可智力平平的上司席臘赫對此不置可否。隆美爾還宣傳初級軍事教育理論。他在加強希特勒青年團的軍事化方面已做過了頭,連席臘赫本人也覺得未免太過分,二人的關係越來越糟。一次在戲院舉行慶祝晚會時,席臘赫坐在第一排,而把隆美爾安排坐第二排。隆美爾立即移到第一排空位上坐下,並大聲宣告:「我代表著德國軍隊,在這個國家裡,軍隊應該是第一位的。」

    1938年2月4日成了希特勒第三帝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是他走向戰爭道路的一個里程碑。之後不久隆美爾被元首提拔為大本營的臨時司令官。

    1938年11月,隆美爾被任命為設在新維也納城的軍官候補生學校校長。該校是培養基層軍官的,軍官候補生們要在這裡學習戰術課。隆美爾野心勃勃,想把這所學校辦成德國最新式的軍事學院。隆美爾的忠於職守已給希特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9年3月,希特勒根據視察奧地利、德國西部針對法國的齊格菲防線和蘇台德區的經驗,成立了臨時"元首總部"。隆美爾被任命為總部司令,他領導建立了"元首隨從營"的第一批部隊。3月14日下午,隆美爾同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副官處討論了行動計劃,確定希特勒乘火車抵達緊挨捷克邊境位於蘇台德區的波希米亞——萊帕。當晚"元首隨從營"的摩托部隊就必須開到那裡,到萊帕後再作下一步的安排。3月15日下午兩點多鐘,希特勒到達萊帕,已先期到達的隆美爾正立在暴風雨中迎候。隆美爾親自組織隊伍,護送元首到布拉格要塞。

    8月25日下午3時45分,隆美爾作為"元首大本營"的指揮官正式向希特勒報到,這時他已被提升為少將。4時45分,遵照希特勒的命令,隆美爾出動警衛營向巴德波爾辛推進,那是波美拉尼亞的一個小火車站,納粹軍隊正在那裡集結。9月1日凌晨進攻波蘭的作戰令下達後,隆美爾很快接到了希特勒要他準備行動的命令。

    1940年2月,隆美爾收到一封電報,讓他四天後到萊茵河的巴特戈德斯貝格去指揮第7裝甲師。該師由第2輕裝師改編而成,由坦克、摩托化步兵、工兵、炮兵和偵察兵組成。轄第25坦克團,第6、第7步兵團、第7摩托化步兵營,第37偵察營、第58工兵營、第78炮兵團和第42反坦克炮營。改裝後擁有218輛坦克;37毫米反坦克炮54門,105毫米炮36門。迫於希特勒的壓力,陸軍總司令部不得不讓隆美爾指揮裝甲師。可是他們還是作了保留,沒有讓他去指揮那些戰鬥力強的裝甲師,他們不相信這位從未與坦克打過交道的坦克將軍。

    隆美爾到任之初,就對軍官們養尊處優的生活反感起來。他深深懂得:任何靈巧的現代化武器系統都不能代替受過訓練,富有經驗和作戰勇敢的士兵,未經嚴格訓練的士兵與未經加工的原料所差無幾。首先是整頓軍紀,他的第一個行動是讓團指揮官們休假。「在我自己掌握情況之前不需要你們。」2月27日,為整肅軍紀、殺雞儆猴,解除了一位違抗他命令的營部指揮官,並讓其90分鐘內離開營房。與此同時,隆美爾還加強自己的體能訓練。

    隆美爾根據古德裡安裝甲戰術訓練的理論,摸索出一些新的東西。到1940年4月,他對坦克作戰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已成為內行,但對燃料和彈藥補給的重要性尚未充分認識,在以後作戰中吃了苦頭。

    1940年5月,希特勒德國在進攻西歐前,儘管最後的×日還沒有定下,但隆美爾在第7裝甲師駐防萊茵河地區期間,一切通向比利時邊境的道路,隆美爾都按擬定的前進路線用「DG7"的字樣做了標記,標明這是第7裝甲師的前進道路(快速道路7)。這樣做違反了總參謀部的規定,可隆美爾不管這一套,他打算在他的競爭者之前把"DG7"直接推進到法國的西海岸。5月9日下午1時45分正與盧森堡上校一起觀察坦克及火炮射擊演習的隆美爾,收到了密碼電報"多特蒙特",這意味著元首已將×日定為5月10日,進攻時間為清晨5時55分。隆美爾發狂似地驅車返回戈德斯貝格駐地。夜幕降臨時,他乘指揮車迅速趕到快速道路前。道路已被別的部隊堵塞,前進速度受到影響,氣得隆美爾直罵娘。直到晚23時40分,他最後一批步兵才抵達指定位置。

    在法蘭西戰役中,隆美爾擺脫技術上的束縛,像他1917年在蒙特山進攻戰中一樣,率領第7裝甲師從德、比邊境出發,橫穿法國,直抵瑟堡。其進攻速度之快,挺進距離之遠,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綽號。隆美爾在作戰中不是蹲在遠離前線的師部,也不坐在用厚鋼板製成的指揮車裡,不靠往地圖上插針頭的方法作決策和指揮戰鬥,也不用憑他遙控的辦法,而總是衝在最前面。他經常身處險境,但又魔術般地死裡逃生。在戰場上,他經常以一輛坦克跳進另一輛坦克進行瞄準,簡直像個步兵連長,而不像指揮12500名士兵和數百輛坦克的師指揮官。

    隆美爾的"魔鬼之師"在法蘭西戰場上共俘敵97648人,繳獲炮291門、坦克和裝甲輸送車458輛、起它車輛3500輛。而他的師僅陣亡682人,傷1646人,失蹤296人,損失坦克42輛。

    儘管在德軍中科班出身的裝甲戰將軍官們看來,隆美爾的指揮未免有些不合常規,但在法蘭西戰役中的勝利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出色的裝甲師指揮官。他親臨前線,衝鋒第一,而不是置身戰場之外;他的作戰計劃簡明扼要,並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使下屬指揮官能相機行事,在開進、進攻、追擊時不停地運動以充分利用時間是他的作戰計劃的核心;他充分利用坦克良好的機動能力達成進攻的突然性,多次挫敗敵人的抵抗。對隆美爾指揮作戰說長道短的非議,並不影響納粹黨宣傳家們對他的吹捧,讚譽說:「他的魔語是速度,英勇無畏是他的資本。」

    1940年夏,隆美爾的主要精力投入為侵略英國而進行的緊張軍事訓練中。他指揮裝甲師在法國的內河上多次進行坦克登船演習。此外另一項活動是協助拍攝一部關於法國互戰的軍事影片《西線勝利》。隆美爾在8月裡一半的時間都花在為攝影機演示第7裝甲師搶渡索姆河的情景上。到1941年初,隆美爾被晉陞為中將。

    1941年2月5日,隆美爾回到維也納新成的家中準備度假。第二天即被元首招去,並受命率德國"非洲軍"前往北非與意大利人共同對英軍作戰。

    書到此時才歸正傳。

    這次,隆美爾戴著德軍駐利比亞總司令的頭銜,於2月12日飛抵的黎波里後,立即會見了已接替退役的格拉齊亞尼元帥在意大利北非戰區總司令的依達羅-加裡波爾蒂將軍。加裡波爾蒂建議隆美爾應該親自視察一下戰場。之後隆美爾決定在的黎波里東邊的錫爾特建立一道防線。

    隆美爾在長達2年之久的沙漠戰中,達到他軍事生涯的頂點。

    當時英軍已停止進攻。並讓第7裝甲師已回埃及,由第2裝甲師接替。第6澳大利亞師已調住希臘,接防的是第9澳大利亞師,這兩個師的素質較差,戰鬥力不強。

    2月底第5輕裝師坦克團在的黎波里登陸後,隆美爾立即進行宣傳性的閱兵式,並成功的使用了欺騙術。為了不讓英軍摸清虛實,也為增強意軍的信心,他巧妙地命令坦克在向東駛去之前,讓其圍著閱兵台轉幾圈。同時暗中施展另一詭計:命令部下用木頭和紙板做了幾百輛假坦克,讓卡車和摩托車在這些"坦克"之間繞來繞去,而真正的坦克卻避開英國偵察機的拍照,悄悄向東開去。

    英國人在即將贏得的黎波里塔尼亞勝利的前夕撤出部隊的作法違背常規,但隆美爾未能注意到這一變化。他只是命令"非洲軍"第5輕裝師指揮官瓊漢尼斯-施特萊徹將軍率領該師先頭部隊從錫爾特出發,沿海岸向東進行探察。這一試探性軍事行動,使隆美爾輕而易舉地向東推進了880多英里。隆美爾輕爾易舉的成功和英軍的過分謹慎使他做起了征服者的美夢來了。但德國陸軍總司令部不打算在非洲實施決定性進攻;至5月底第15裝甲師運抵非洲後,也只準備進行一次極為有限的進攻,控制阿傑達比亞接近地,隆美爾聽到這個命令後非常沮喪。

    素來先發制人的隆美爾如何能接受按兵不動的命令。「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3月31日,隆美爾斷然決定進攻卜雷加港。9時50分,由第5輕裝師第3偵察營發起的首次攻擊被擊退,隨後該師第5坦克團和第8機槍營在施圖卡轟炸機掩護下突破英軍防線右翼。下午5時30分,隆美爾攻佔卜雷加,繳獲了30輛卡車和50輛其它車輛。

    一次得手,使隆美爾心中暗喜。於是決定繼續進攻。阿傑達比亞是利比亞北部的重要城市,距卜雷加港100多英里,位於交通幹線巴爾比亞公路上。4月2日,第5輕裝師沿著巴爾比亞公路兩側前進,意軍則沿著海岸邊的路線前進,當天黃昏就佔領了這座城市及周圍地區。

    英軍中東地區總司令韋維爾將軍原以為至少要到7月份德意法西斯軍隊才會發動大規模進攻。德意的突然襲擊,英軍只得全線撤退,以免剩餘的部隊遭到殲滅性打擊。

    英軍的避戰使隆美爾的美夢做得更長了。4月2日,隆美爾一反已有的關於不要分兵攻擊敵人的坦克戰條令,也沒有詳細計算自己的後勤補給能力,便將部隊分成四路挺進:左翼由第3偵察營和意軍佈雷西亞步兵師組成,任務是進抵加卜爾阿哈丘陵地帶;右翼由格哈德-馮-施維林上校指揮的德意混合部隊,由德第5輕裝師的摩托化步兵、意大利阿雷艾特裝甲師的裝甲部隊組成;第三路由施特萊徹將軍指揮緊跟右翼,由第8機槍營、第5坦克團一中隊和一反坦克連組成;最強的中路由意阿蒂裝甲師1個營、第5坦克團、第2機槍營及炮兵部隊組成,由第5坦克團指揮官哈伯特-奧爾佈雷克上校統一指揮,企圖在托卜魯克要塞圍殲英軍主力。左路的進攻目標是班加西,中路是姆蘇斯,右翼是邁基利。施特萊徹部隊跟蹤英第2裝甲師和第3印度摩托化旅並阻止他們逃跑。

    德軍左翼的戰鬥首先進入白熱化。這路德軍當晚10時從營地出發,沿海岸公路直接向班加西進攻。當部隊一路殺到港口時,英軍已棄城而去,並引爆繳獲意大利的4000噸炸藥,使該城處於一片火海之中。

    4月4日,隆美爾的部隊繼續前進,進行跨越昔蘭尼加的大冒險。左路德意郎隊攻陷班加西後,跟蹤追擊正沿海岸線撤向海濱的德爾納的澳大利亞第9師。為了徹底消滅停滯在姆蘇斯和邁基利之間的英軍第2裝甲師,隆美爾命令第5輕裝師挺進邁基利以截斷英軍退路。但由於初次在沙漠中作戰,以及燃料補給供應不足,未能達到預期目的。

    直到4月7日至8日夜,隆美爾的部隊才逐漸到達進攻區域。8日6時整,進攻邁基利的戰鬥打響了,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施特萊徹攻克了邁基利要塞。英軍第2裝甲師和印第3裝甲旅被殲滅,俘虜了3000名英軍官兵(其中有師長、旅長)。與此同時,北部的波納斯的第8機槍營等部也攻克了位於海濱的德爾納,共俘虜了包括英軍司令民姆及其前任奧康納在內的800餘人。

    從1941年2月12日踏入北非到4月8日攻佔邁基利,隆美爾在不到兩個月就扭轉了北非戰局。第一步的勝利,並未沖昏隆美爾的頭腦,反而使他更加清醒,必須迅速攻佔托卜魯克。

    隆美爾率領德軍向托卜魯克急速推進。托卜魯克要塞的英軍司令莫斯埃德對部屬們大聲宣佈:「這裡不是敦刻爾克。……這裡不得放棄,也不許撤退!"一場"小小凡爾登"會戰拉開了序幕。

    托卜魯克要塞的防禦工事是意軍構築的。其防禦外廓是55英里長的"環形要塞",分內外兩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由地下堡壘加反坦克壕構成,壕深8英尺,蓋有一層薄板,上加沙土;每個地堡的直徑約百米,由幾個地下混凝土工事組成,可容納30至40人。堡壘的四角挖有機槍射孔,安有反坦克炮和平擊炮位,堡壘上面也蓋有沙土,外設兩道鐵絲網,各堡壘之間有交通暗壕相連。攻方在很近的距離內都難以發現這些堡壘,而守方則可以隨時隨地鑽出來對敵施以突然猛烈的射擊。第二道防線距第一道防線約2500米左右,結構大體相同,只是沒有反坦克壕。

    英軍總司令韋維爾將軍決定死守托卜魯克,保留這一陣地作為"德國人的眼中釘"。英軍最高統帥部也命令韋維爾死守該要塞。英軍在兩個星期內後撤了1000英里左右,若再失托卜魯克,就很難抵抗住隆美爾乘勝攻入埃及。

    1941年4月9日,隆美爾向意軍佈雷希亞師和特蘭托師及德軍第5輕裝師下達了命令,但是在施特萊徹將軍和奧爾佈雷奇上校指揮下的第5輕裝師未能及時到達進攻地域,也就未能及時從東面和南面發動進攻。第3偵察營也未能及時向托卜魯克發起攻勢。這一切,都足以表明隆美爾一鼓作氣攻佔托卜魯克的計劃要失敗了。4月10日,德軍第15裝甲師指揮官馮-普裡特維茨少將被英軍一發反坦克炮彈擊中戰車,這位將軍當場殞命,他是非洲軍在北非陣亡的第一位將軍。

    4月11日,隆美爾得到空軍偵察報告:英軍正在撤出要塞。德、意軍隊發動了試探性的進攻,但很快被擊退。當天夜裡,隆美爾作出決定:第二天下午進攻。

    4月12日下午3時,在炮兵火力掩護下,幾十輛坦克向英軍陣地衝去,後面緊跟著第8機槍營的步兵隊伍。但是這一次意大利人的反坦克壕發揮了作用。德軍的坦克無法穿過,機槍營在離反坦克壕800多米遠的地域被迫停下來,進退不得。此次進攻使機槍營陷入困境,但隆美爾認為第一次進攻帶有試探性質,仍堅信攻克托卜魯克是指日可待之事,於是又決定於4月13至14日夜再次發起攻擊。

    14日凌晨4時30分,奧爾佈雷奇率領第5坦克團的坦克駛進由機槍營開闢的突破口,意軍一個炮兵團和高射炮連進行近距離支援。起初進展倒也順利,但進至離托卜魯克數英里的地方遭要塞守軍和英軍第1炮兵團的殊死抵抗。英軍飛機和坦克也投入戰鬥。由於擔心初切斷後路,也由於抵達前線的意軍阿雷艾特裝甲師未能提供側翼掩護,奧爾佈雷奇丟下16輛被擊毀的坦克和第8機槍營,率第5坦克團倉皇退出突破口。到4月20日晚11時,英軍包圍了波納斯的第8機槍營,波納斯被擊斃,500名官兵中只有116人逃脫,其餘的不是被打死即是做了英軍的俘虜。

    4月30日早晨6時30分,德軍俯衝轟炸機帶著刺耳的呼嘯聲衝向英軍的209高地,對該地進行猛轟濫炸。隨後德意軍的炮兵又對陣地進行炮擊。英澳守軍尚未來得及展開兵力,德軍第5輕裝師又衝了上來。激戰至上午9時,高地落入德軍之手。在左翼進攻的第15裝甲師,遭到英聯邦軍的有力阻擊,傷亡慘重。與此同時,隆美爾又在209高地的西北面發動了另一次攻擊,投入了一個團的兵力,雙方傷亡慘重,但沒有決出勝負。

    5月1日下午隆美爾企圖擴大右翼的滲透,英軍投入裝甲預備隊挫敗了這一企圖。5月2日至4日,要塞英軍發動更大規模反擊。尤其是3至4日夜間,英軍將預備隊澳大利亞第18步兵旅投入對209高地的反衝擊,激烈的廝殺一直持續到4日拂曉,隆美爾部隊拚命才守住209高地。在4月30日以來開始的進攻中,隆美爾共損失了650名德軍和500意軍,只是獲得了一個近6英里寬、縱深3英里左右的陣地,進攻再次失敗了。

    保盧斯在返回德國前向隆美爾指出給養不足,並做出決定,不准隆美爾重新發動進攻,而讓他堅守托卜魯克東面的薩盧姆一線。

    托卜魯克的炮聲剛剛沉寂下來,利埃邊界的炮聲便隆隆地響開了。1941年5月至6月間,英軍對採取守勢的隆美爾部隊發動了兩次大規模進攻,隆美爾在機動作戰中挫鈍了英軍的鋒芒,取得了勝利。這次英軍的失敗對韋維爾將軍是個致命的打擊。英國首相丘吉爾期待的是一場輝煌的勝利,而不是一場灰溜溜的失敗。他在查特韋爾山谷中鬱鬱不樂地徘徊了好幾個小時後,決心解除韋維爾中東地區總司令的職務,由奧金萊克接替。

    就在北非英軍遭受重創,英軍統帥部對其進行調整補充之際,結束了德國對蘇聯大舉入侵的消息,德國人兩面作戰開始了。蘇德戰爭的爆發,使德軍在北非戰場的力量大減,特別是地中海的空軍被調到蘇德戰場,德軍失去了北非戰場的制空權。相反,英軍在北非的兵力卻大增。從7月到9月,共增調了3個師、10個坦克隊和大量的航空兵。奧金萊克在造成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後,決定對北非發動第二次大規模的進攻。這次作戰的代號叫"十字軍"行動。

    根據"十字軍"行動計劃,英軍首先收復了昔蘭尼加,並在那裡徹底摧毀了"非洲狐"的裝甲部部隊;爾後攻佔的黎波里、肯尼亞。為實現這一目標,奧金萊克於8月底將北非的英軍部隊編為第8集團軍,由坎寧安將軍指揮。由第13軍(轄第4印度師、第2新西蘭師、第1陸軍裝甲師)和第30軍(轄第7裝甲師、第4裝甲旅、第1南非師、第22警衛旅)組成。到11月中旬,已擁有6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3個獨立裝甲旅、2個獨立步兵旅,共15萬人,坦克924輛,作戰飛機1311架。此外,還可以得到從馬耳他出動的10個航空中隊的支援。

    其具體部署是:以第13軍沿濱海公路向西實施突擊,並向托卜魯克推進。該要塞守軍向東突圍,與進攻部隊會合;以第30軍迂迴德、意軍防線南側,向西北方向發動進攻,並在第13軍的配合下,粉碎昔蘭尼加東北的德、意軍隊。爾後,全部英軍向西挺進,追擊退卻之敵軍。以1個印度師從賈拉布卜地區出發,經大沙漠向阿賈達比亞方向作深遠迂迴,配合主力全殲向西退卻的德意軍隊。

    1941年11月18日凌晨,英軍冒著傾盆大雨發動了進攻。十萬大軍和一萬輛軍車越過北非沙漠向西挺進,令人驚異的是,德意軍隊竟毫無迎敵的準備。實際上,隆美爾這位由於狡猾而贏得"沙漠之狐"稱號的剛強指揮官,當時剛從羅馬的最高統帥部返回。英軍第8集團軍的先頭部隊——裝甲化的第3軍,將要突進利比亞高原是一塊被烈日烤灼的不毛之地,非常適於機械化部隊作戰。德軍的重兵鎮守著各重要山隘,尤其是哈勒法亞。而集結在托卜魯克附近的德軍的裝甲部隊,正隨時準備按隆美爾的命令投入全面進攻,奪占被包的要塞。

    中午前後,英軍第7裝甲旅的坦克向托卜魯克背後的西迪雷澤格前進。東面的第4裝甲旅僅與德軍外圍巡邏的游動偵察隊進行小規模的交火。也到達指定地點。唯有第22旅在當天傍晚停止前進時,離目的地還有20英里。

    對於英軍的行動,德軍一無所知。只是在日落前半小時,隆美爾收到偵察分隊發來的"兩百輛英軍坦克正在逼近"的情報。他仍認為這只是英軍的一支偵察部隊而不予理會,只是命令增加外圍的偵察部隊,而繼續加緊準備進攻托卜魯克。11月19日早晨,英軍第30軍第22裝甲旅正向昨夜未趕到的目的地進發時,接到了戈特關於進攻駐在比爾古比的意大利艾裡特師的命令。於是,這支裝甲部隊於中午炎熱時分,向意大利坦克部隊發起了迅猛的衝鋒。由於該部隊求勝心切,傷亡慘重,半數以上坦克被擊毀。另外其他幾支英軍部隊也都進入戰備狀態。戰爭到這時,隆美爾仍未作出反應,這使坎寧安大為困惑,反倒不知如何是好。

    第三天,非洲軍終於對英軍的挑戰作出了反應,接著雙方發生了激烈的坦克戰。隆美爾對於這突如其來攪亂他攻佔托卜魯克的行動怒不可遏,於是派出了一支強大的坦克部隊並命令他們就地把英軍殲滅。這天的黃昏,兩軍展開了坦克戰,沙漠上頓時騰起團團密集的蘑菇狀煙雲。英軍發起衝鋒,英制轉型蜜蜂式坦克作」「字形衝鋒,英軍冒著德軍炮火的Z射擊,不顧一切地往前衝,希望依靠速度和靈巧取得突破。與此同時,英軍第7裝甲旅的支援分隊在發起攻擊後佔領了德軍的機場;第6皇家坦克團則從陡坡上衝下來,掃射並擊毀了機場上來不及起飛的德軍飛機。

    隆美爾被英軍這一行動激怒了。他立即下令停止進攻托卜魯克要塞,將分散的裝甲部隊集中起來,準備發動一場強有力的裝甲攻勢,消滅所有可能遭遇到的英軍坦克,然後向西面出擊,給自己在沙漠中開闢出一片迴旋餘地。11月20日,隆美爾命令第15裝甲師停止與英軍第4裝甲旅交戰,轉而協同第21裝甲師進攻消滅正向托卜魯克前進之敵軍。

    11月22日黎明,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首先對奧馬爾要塞中心堡壘陣地實施轟炸,英軍炮兵也對要塞實施壓制射擊,蘇塞克斯營在飛機和炮兵火力的掩護下,乘車向要塞飛速駛去。在進入要塞防禦區內遭到德軍的猛烈襲擊,所有的車輛只有兩輛坦克衝進陣地,經過幾個小時的肉搏戰,英軍於下午5時奪得中心堡壘陣地。

    但旁遮普營進攻利比亞奧馬爾要塞卻不盡人意,一個營的兵力幾乎遭到全殲。23日,等到錫克兵增援才奪得利比亞奧馬爾的三分之一的地區。德軍在這一陣地上整整堅守了一星期。

    在西迪雷澤格一帶,第8集團軍的其他部隊也遭到德意軍隊的頑強反擊。已經佔領西迪雷澤格機場第7支援分隊的步兵和炮兵,遭到德意軍坦克部隊的反擊傷亡慘重。雖然後來英野炮部隊和坦克部隊前來增援,但也未能擋住德軍坦克的進攻。此時,戰場上劫後的情景慘不忍睹:垂死和已死的士兵狼藉遍野。有的橫臥在卡車和履帶式小型裝甲車中;有的倒在塹壕和火炮尾架上。意大利的、德國的、英國的,各種各樣的坦克,凌亂地佈滿整個地區,橫七豎八,支離破碎;有的被火焰熏得發黑,有的已面目全非。這一天天黑前,"十字軍"行動的第一階段,也是最殘酷的階段已經結束。在這一階段,英軍進攻,德意軍抗擊和反衝擊,雙方展開了大規模的坦克戰,損失都很大,但任何一方均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11月24日下午,隆美爾派德軍第21裝甲師通過比爾設斐森向哈爾法亞隘道前進,企圖切斷英軍第8集團軍的退路。被稱為"隆美爾絕招"的軍事行動引起了英軍的恐懼和混亂,大批的英軍部隊和車輛,潮水般地向東逃去。面對德軍的追擊和英軍的潰退,第8集團軍司令坎寧安認為局勢已很難控制,準備全線撤退。然而中東地區總司令奧金萊克卻堅持繼續對敵人加緊進攻。並強調,"十字軍"行動的原定目標"殲滅敵軍並將隆美爾攆出昔蘭尼加。"於是免去坎寧安第8集團軍司令的職務,委派他的參謀長裡奇將軍接任。

    11月25日,戰鬥繼續進行,堅守奧馬爾要塞區的第4英印師,經過一天的浴血奮戰,終於阻擋了德軍的坦克部隊的進攻。與此同時,德軍對托卜魯克要塞進行四面圍攻。英勇頑強的英國人擊退了德軍的多次進攻。為了解除托卜魯克要塞的危機,減輕其壓力,裡奇將軍命令第13軍迅速向西推進。新西蘭師在第1陸軍坦克旅的支援下沿海岸公路兩側向西猛攻西迪雷澤格,經兩天激戰,終於收復了這個城市,並於11月26日夜與托卜魯克守軍會師。

    局勢對隆美爾越來越不利,德軍後方吃緊,且又缺乏燃料,反攻英軍根本不可能。於是隆美爾只好下令讓德軍撤退。11月27日,德軍在撤退途中再次對英軍已佔領的西迪雷澤格發起進攻。在德軍"衝刺"式反撲下,據守的新西蘭師遭受了嚴重的損失,該師除兩個營同托卜魯克守軍會合外,其餘的被迫撤回邊界,托卜魯克要塞又處於孤立的境地。

    裡奇將軍面對這種局面,為爭取主動,重新調整了部署:以兩個軍的主力攻佔西迪雷澤格以西的阿德姆,在西迪雷澤格佔領軍的側後,楔入1個釘子。12月5日,正當奧金萊克準備再派兩個步兵旅和兩個裝甲團增援第8集團軍時,結束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投入交戰的消息。墨索里尼通知隆美爾,在明年1月初以前不要期望有援兵到達。隆美爾見受損的軍團得不到補充,只好放棄對托卜魯克的圍攻,下令向阿格拉方向退卻。英軍見德意軍隊正在全線撤退,便乘機進行追擊。只見沿途到處是德意軍隊丟棄的行李物品、汽車、坦克的殘骸和未經破壞的機器。當第4英印師向西推進40英里時,在賈扎拉一帶遇到了德軍尚未來得及撤走的守備部隊。雙方即展開了激戰。第4英印師的先頭團將坦克火炮一字排開,對德軍守軍展開了猛烈地炮擊,頓時擊毀德軍的幾輛坦克。德軍抵擋不住,在丟下幾輛坦克殘骸後倉皇退走。

    「天無絕人之路",正當隆美爾的部將遭英第8集團軍圍殲之時,天氣幫了隆美爾的大忙。空中忽然烏雲密佈,狂風驟起,寒冷刺骨的暴雨劈頭蓋臉地向追擊部隊襲來。人人身上濕透,地上泥濘不堪,追擊部隊不得不放慢行進速度。當追擊部隊追到德爾納機場時,發現機場上還停放著因天氣惡劣而不能起飛的飛機。英軍吶喊著衝了進去,將機場的德軍全部消滅。這時,又有12架三引擎容克52型兵員運輸機呼嘯著降落在機場。當飛機全部落地後,英軍突然開火,除兩架飛機逃脫外,其餘全被截獲。這一次,英軍奪得飛機183架,滑翔機12架及大量的彈藥、汽油和食品。當英軍開進德爾納城時,德軍早已棄城而去。

    為了截住西撤的隆美爾部隊,英軍在追擊時曾組織一支快速特遣隊,取捷徑直插班加西。但當這支特遣隊到達該地時,這裡的德軍已南撤。第4英印師雖然及時從賈拉布卡綠洲出發,先敵到達阿賈達比亞地域,但他未能阻止隆美爾軍隊的退卻。至1942年1月10日,隆美爾部隊有組織地退至阿拉格地區,並阻止了英軍的前進,使戰線穩定下來。

    「十字軍"行動,英軍第8集團軍以傷亡17704人,損失坦克278輛的代價,殲敵3.3萬人,擊毀坦克300輛,將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從埃及、利比亞邊境的阿爾迪亞、一直趕到昔蘭尼加沙漠的西部阿拉格。這次行動,儘管沒有取得全勝,但它終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國家的第一次敗北。這次行動,對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鬥志,對打擊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隆美爾在英軍"十字軍遠征"行動上,因錯誤判斷敵情而陷入被動境地,但當他搞清英軍的意圖後便採取有力的措施,顯示了出色的戰術應變能力;向英軍深遠後方的大膽突擊也是他豐富想像力的表現;在突擊部隊失敗後及時部署撤退,不時殺一個"回馬槍",終於救出了自己的機動部隊。所有這一切並不能使隆美爾的戰鬥生涯繼續勝利,相反從此以後等待這位"沙漠之狐"的是一次次的失敗(期間也有過小的勝利),直到他的生命終結。

    1942年1月,北非戰場德、英雙方都著手防禦時,隆美爾卻集結兵力,以報一箭之仇,對英軍捲土重來發動新的攻勢。

    為了迷惑英軍,隆美爾故意放出撤退之風聲;白天讓揚起漫天灰塵的運輸車向西行駛,晚上再悄悄掉頭駛回來;燒掉不少木板房,還故意炸掉了部分彈藥,並把港口幾艘擱淺的破船點著了。一切跡象都表明:德軍真的要撤退了。

    1月21日,隆美爾的裝甲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英軍陣地,這一突然襲擊使英軍亂了陣腳。立即全線撤退,隆美爾抓住時機,乘勝追擊重新進入昔蘭尼加,攻佔了班加西。

    5月26日,隆美爾又一次發動了進攻。這次進攻又給英軍人一個錯覺,以為隆美爾向北進攻。而隆美爾的作戰部署是:由克魯威爾指揮四個意大利師於進攻的當天下午2時對賈扎拉防線北部發起進攻,並插入敵方陣地約20英里處,隨後由德軍一個坦克營和一支由繳獲坦克裝備的部隊發起坦克進攻。目的是將英軍裝甲部隊吸引過來。至黃昏時德軍坦克營便撤出戰鬥加入主力向南的迂迴行動。由非洲軍第15和第21裝甲師、意軍第20軍的阿雷艾特裝甲師、的裡雅斯特裝甲師及德軍第90輕裝師構成的主力部隊於進攻之日當晚9時出發,向南運動到進攻出發陣地,次日4時30分在賈托拉防線南端發起正面進攻。突破後即向托卜魯克方向攻擊前進,截斷英裝甲部隊退往托卜魯克的後路。

    5月26日晚8時30分,隆美爾下達了向南進攻的命令。一小時後,隆美爾坐在自己的戰車裡向南跨過了沙漠。左翼是意大利第20軍,右翼是非洲軍和第90輕裝師。凌晨3時,隆美爾的部隊到達位於比爾哈姆以南的第一道停留線上,隆美爾成功地繞過英軍的防線。隨後隆美爾下令陣前編隊,左翼是第21裝甲師、右翼是第15裝甲師。每個師又進行了「區域編隊"——330輛坦克後面跟著工兵、炮兵和信號兵,兩翼是乘坐卡車的步兵以及反坦克部隊;中間是他的"駝峰"——成千輛編成梯隊的給養車。

    5月27日清晨4時30分,這群怪物開始向北推進。起初,隆美爾以為,攻佔比爾哈希姆只是舉手之勞,而後就可以以該地為基地。但非洲軍和第90輕裝師,還遠在比哈希姆以南,只能由在北翼行動的阿雷艾特師攻佔該地。隆美爾對攻佔比爾哈希姆的意義估計不足,沒有派出作戰能力強的部隊。英軍正好利用比爾哈希姆作為攻擊他的運輸隊的基地。阿雷艾特擊潰了印度第3摩托化旅,但未能攻下比爾哈希姆;右翼第90輕裝師和偵察部隊很快攻佔雷特馬據點;中路的第15裝甲師遭到英軍第4坦克旅的猛烈阻擊,當英軍發現兩翼處於危險中時便迅速撤出戰鬥,暫把前進的路線讓給德軍。

    第一天,隆美爾實現了戰術突然性。卻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右翼的第90輕裝師和偵察部隊並沒有衝到海邊,沒能切斷要扎拉防線上英軍的退路。這天結束時,右翼部隊僅僅推進到比爾拉發,離海岸仍有40英里。

    5月28日,隆美爾令非洲軍繼續向北開進,但進展很小,損失卻更大。第15裝甲師汽油用盡,無法前進。第21裝甲師擊潰了一支英軍縱隊,登上了控制巴爾比亞公路的高地以後被迫停止前進。與空軍失去聯繫,無法取得援助。這天英軍由於第8集團軍司令裡奇在指揮方面的失當,沒有能毀滅性的打擊隆美爾。

    5月29日晨,非洲軍已走投無路了。德軍克魯威爾將軍在空中指揮德意部隊進行正面進攻時,被英軍擊中當了俘虜。南部德軍再次失利,但成功地在卡平措小道地域的地雷場開闢了幾條通路。到了晚上,第90輕裝師、阿雷艾特師和非洲軍終於靠攏在一起。在對當前局勢進行分析以後,隆美爾決定放棄原來計劃,準備用反坦克炮阻止位於德軍東面的英軍坦克的進攻。同時組織部隊向西邊的西迪穆夫塔撤退,在英軍雷陣中撕開一個缺口,恢復與從正面進攻的德意部隊的聯繫,以便恢復一條供應自己部隊給養的主要路線。

    5月30日晨,德意軍開始按計劃行動,遭到英軍的頑強抵抗。德意軍隊的突破口選在由英軍據守的一片遍佈碉堡的淺灘上,隆美爾的士兵把它叫做"釜"。雙方經過你爭我奪的拚殺後,5月30日黃昏,德意軍在差一點被英軍吃掉後,終於集結起來,包圍了"釜"地和西迪穆夫塔。

    5月31日,隆美爾令第90輕裝師、阿雷艾特師和非洲軍的幾支兵力較強的特遣隊對西迪穆夫塔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激戰至6月1日,在德軍飛機增援後,陣地上的3000多名英軍舉起白旗。經過幾天激戰,隆美爾便在英軍賈扎拉防線上撕開了一個10英里寬的大缺口。

    賈扎拉防線的缺口已經打開,下一個目標就是防線南端的比爾哈希姆。這裡由自由法國第一旅駐守。6月2日至5日,隆美爾以第90輕裝師和另一個師在飛機的掩護下包圍了比爾哈希姆,非洲軍虎視眈眈,準備對付英軍的反攻。6月5日凌晨英軍發起進攻。進攻中步兵、炮兵、坦克兵的協同極差,幾乎是各自為戰,從而失去了整體打擊力量。6月9日,隆美爾部的步兵在空中掩護下攻佔了控制法軍主陣地的186號高地。德意部隊傷亡慘重,隆美爾不得不再增調部隊。10日,德意軍已深深楔入要塞防禦體系中。這天夜間,彈盡糧絕的柯希尼上校趁著月色偷偷撤出要塞。隆美爾終於攻佔了出爾哈希姆。要塞的法軍的頑強抵抗為他們淪陷的法蘭西祖國爭得了榮譽。隆美爾在日記中寫道:「法軍在與外界完全斷絕聯繫的情況下,仍然堅守不屈,實在令人欽佩!」

    戰爭進行到現在還是難見分曉。從兵力上看,英國人依然佔有優勢。6月11日下午,隆美爾命令全體部隊從比爾哈希姆向北進發。入夜第15裝甲師和第90輕裝師到達了阿德姆南面和西面10到20英里地域。隨後隆美爾令第15裝甲師在6月12日轉入防禦,令第21裝甲師繼續向南推進,攻打英軍裝甲部隊的後背,以將英軍裝甲部隊夾在中間。當天英軍沒有向隆美爾發動進攻,素以先發制人著稱的隆美爾立即讓第15裝甲師和第21裝甲師向英軍發動猛烈進攻。13日,隆美爾乘勝追擊,6月14日早晨,只剩下70輛坦克的裡奇見大勢已去,被迫把英軍的殘餘部隊拖出賈扎拉防線,並撤走了曾耗費巨資在托卜魯克東南貝克德前沿修建起來的補給基地。

    6月20日5時20分,德國空軍飛來上百架施圖卡轟炸機,編成密集的隊形,整日地對托卜魯克陣地進行轟炸。飛機炸彈投光了,就飛回賈扎拉和阿德姆機場補充炸彈,而後再返回去轟炸。飛機轟炸的同時,德意軍的火炮也作了準備,飛機停止轟炸後,火炮立刻開火。隨後,第15裝甲師和意軍第21軍乘炮火延伸火力之機從東南發起進攻。至7時45分,已經打開了一個寬闊的突破口。到6月20日夜,英軍在托卜魯克只有一條出路,就是從這座要塞突圍。要塞司令官克洛普將軍本打算突圍,但由於第8集團軍沒有下達撤退命令,同時屬下人員又有反對突圍的,因而舉棋不定。克洛普僅和自己的一些參謀人員乘夜色撤往南非第6旅旅部。21日天剛放亮,絕望的克洛普將軍令部屬在指揮部裡升起了白起。守軍在燒燬補給品,濃煙四起,爆炸聲不斷。上午9時40分,隆美爾在巴爾比亞公路上會見了南非第2師師長兼要塞司令克洛普將軍。克洛普呈交了投降書,並劃定了受降地點,33000名俘虜垂頭喪氣,蓬頭垢面跟在克洛普將軍後面,接受投降。

    且說隆美爾攻佔托卜魯克要塞之後,繼續揮師東進,於1942年7月1日挺進到埃及境內阿拉曼地,這是通往金字塔的最後一道屏障了。非洲戰場的英軍一敗再敗,震怒了英軍最高統帥部,邱吉爾解除了奧金萊克的職務,任命亞歷山大將軍為中東戰場總司令,蒙哥馬利為第8集團軍總司令。同時下達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打敗隆美爾。

    隆美爾的惡運從丘吉爾首相替換將領開始了。8月30日,隆美爾投入了230輛坦克,對英軍發動猛烈攻勢,隆美爾還想用心理戰,以少勝多,但對手已不是"當年阿斗",而是以穩紮穩打著稱的蒙哥馬利!

    這次英國人成功地利用了一次"苦肉計"加"反間計"。戰前,德軍在前線擊毀了一輛英軍吉普車,車中有一名已被擊斃了的英軍少將,從他的公文包中搜出了一份軍用地圖。隆美爾驚喜若狂,殊不知這位英國少將已被德國間諜拉下了水,案發後,英軍強迫他帶上這份假地圖,到前沿陣地送了命。隆美爾根據這份地圖制定了作戰計劃。

    8月31日凌晨,隆美爾的裝甲部隊就陷入了密集的佈雷區,而那份地圖上卻根本未標明那裡有地雷。英國人布好陷阱,現在獵物已進來,英軍的機槍大炮一起開火,飛機也來轟炸,德國的卡車、運兵車和坦克紛紛被擊中。久經沙場的非洲軍團很快靜下來,並對英軍進行猛烈還擊,工兵冒著炮火排雷,終於為裝甲部隊打開了一條狹路。但此時德軍已傷亡慘重,一個裝甲師長被擊斃。隆美爾自知中計,"終日玩鷹,如今卻被鷹啄瞎了眼",遂命令部隊進攻前面的山脊,力求獲得一個立足點。

    隆美爾這玩命的一招,正中蒙哥馬利將軍的下懷,他早已在山脊上布下了重兵,並在這裡徹底打破:「沙漠狐"不可戰勝的神話。蒙哥馬利一改常規,用炮兵和飛機攻擊隆美爾部隊,使德軍的多次衝鋒都被擊退了。整個早晨隆美爾遭到了六次轟炸。隆美爾的另一支進攻部隊陷入一片軟沙地,車輛幾乎開不出來。對隆美爾來說,幸好天公作美,下午刮起沙漠風暴,才把德軍裝甲部隊從皇家空中的轟炸中解救出來。9月1日,對隆美爾部隊是最為殘酷的一天,德軍抵住英軍的轟擊,等待燃料補給,但一艘載著1200噸汽油的油船在托卜魯克港外被英軍潛艇擊沉了。第二天,另一艘油船也遭到同樣的命運。隆美爾不得不下令撤退。金字塔和蘇伊士運河夢破滅了,戰無不勝的"沙漠之狐"終於被擊敗了。

    撤退後隆美爾立即佈置防禦體系,他估計英軍會乘勝從正面進攻,在防線前沿埋設了近50萬顆地雷,雷區後面是步兵陣地,陣後是佈局巧妙的反坦克炮,最後是裝甲部隊和摩托化師。隆美爾稱這片防禦地帶為"魔鬼的樂園",他要英軍陷入雷區後,令南北兩翼的德軍同時反攻,圍殲英軍主力。並估計英軍的總攻在10月23日前後。

    10月23日晚,蒙哥馬利果然發起總攻,幾千門大炮對德軍陣地進行猛烈轟炸。24日早晨,英軍打通兩條走廊,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目標。25日,隆美爾由德國飛回前線(隆美爾9月23日回德國治病),但此時英軍已佔領了德軍的佈雷區。在英軍的猛烈攻擊下,德軍只有挨打的份了。隆美爾的防線崩潰了,他此時只剩下35輛坦克了。

    11月2日晚,隆美爾見死守只會全軍覆滅,於是下令撤退。11月3日,希特勒下了一道命令,必須死守阿拉曼陣地,不許後退。

    11月4日,隆美爾發現只剩下22輛坦克了。於是他又一次違抗了元首的命令,再次下達撤退令。但是為時已晚,蒙哥馬利的進攻已經開始了,使隆美爾的撤退更加困難。由於希特勒的命令和隆美爾的猶豫,1萬多名德意士兵未能撤出陣地,成了英國人的俘虜。隆美爾率領他的非洲軍7萬多人的部隊開始艱難的撤退。蒙哥馬利雖大獲全勝,卻損失了500多輛坦克和無數英軍士兵,但他還是將剩下的500多輛全部投入了追擊,一心要捉住那只"非洲之狐"。

    隆美爾作戰時以先發制人的"閃電戰"著稱,而其撤退的速度也快得出奇。他先放棄了馬特魯,又放棄了塞盧姆,再放棄了托卜魯克,直向1000多英里以外的阿拉格防線退去。蒙哥馬利以為隆美爾會在托卜魯克堅守的,因為該要塞曾使德軍傷亡了不少士兵,也為隆美爾帶來了莫大的榮譽。但出乎蒙哥馬利意料之外,當英軍追到該要塞時,德意軍隊早已離去。

    撤退途中隆美爾碰上過好多有利的戰機,但由於部隊的燃料缺乏,隆美爾貫用的"回馬槍"一直無法使出。不過,隆美爾在撤退的路上擺設了大量的地雷陣,沿途倉庫中的炮彈、炸藥都被德意工兵部隊製成各種各樣的地雷,在英軍可能宿營的城鎮和寺廟中都佈置了真假混雜的地雷,真真假假,防不勝防,甚至在廁所裡也有帶引信的炸彈。越來越多的英軍官兵被炸死炸傷,英國人只得放棄公路,專走小路和乾涸的沙床。可是,等待英軍的同樣是隆美爾的地雷陣,蒙哥馬利不得不放慢了追擊速度。這樣一來,隆美爾就有足夠的時間,從容撤到了阿拉格防線,再從阿拉格防線撤到利比亞的黎波里,最後又撤到突尼斯。

    這時,美國軍隊已在北非登陸。隆美爾雖然兩次挫敗了英國人,但終究未能改變非洲局勢。此時隆美爾清楚認識到:軸心國部隊腹背受敵,大勢已去,北非已守不住了。於是他建議希特勒盡快把非洲軍團撤出非洲戰場。但希特勒為捆住墨索里尼,讓阿爾尼姆將軍接替了隆美爾,而讓隆美爾回歐洲治病。

    蒙哥馬利雖然打敗了隆美爾,卻未能摧毀或捕捉住隆美爾的裝甲部隊。

    1944年1月,希特勒任命隆美爾為西線13集團軍總司令和駐法德軍統帥。這支部隊是專門用來抵禦美、英盟軍的渡海進攻的,希特勒吹噓說:「要把歐洲大陸的西海岸線建成固若金湯的-大西洋壁壘。」事實上這個壁壘在"幾小時內就被盟軍突破了。」

    6月份,隆美爾想勸希特勒用政治手段來解決德國同英美兩國戰爭,遭到希特勒的反對。至此,死亡已向隆美爾招手,希特勒對其的不信任也由此時而產生了。在德國諫諍失敗後,隆美爾回到他在法國的司令部,他要繼續指揮戰鬥,繼續效忠元首。隆美爾還在幻想:再找個機會晉見元首,說服他謀求"政治解決"與英美戰爭,然後集中全力去對付東線的俄國。

    可是,所有的一切隆美爾都無法作了。7月17日,隆美爾驅車去前線巡視,在回司令部的路上遭到空襲,頭部負傷,昏迷不醒,被送進巴黎的一家醫院搶救。一直到8月8日才出院,回到德國的家中休養。在出院前,他還對一位前來探望他的上校說:「我一恢復健康就去見元首,開誠佈公地告訴他,這場戲該收場了,德國人民蒙受的苦難太多了。"他尚未意識到,他不可能再見到他的元首了,他的生命也快走到盡頭了。

    7月20日,秘密謀殺希特勒的組織的一個成員施道勞堡上校在參加希特勒召開的一個會議時,成功地將一隻貯有定時炸彈的公文包放在希特勒身邊,然後悄然離去。但希特勒並未被炸死,只是受點輕傷,他立刻對密謀分子們進行了血腥鎮壓,短短幾個月內,就處死了近5000人,其中包括一大批元帥、將軍等高級軍官。

    隆美爾的部下除斯派達爾外,還有不少參謀加入密謀組織,其中一個叫施圖爾納格,另一個叫霍法克。隆美爾負傷住院後,接替其職位的是另一位陸軍元帥克魯格,他對密謀分子頗為同情,但拒絕參加政變。施圖爾納格聽到元首的「死訊"後,立即逮捕了巴黎的秘密警察。當他得知希特勒活著時,便開槍自殺,未遂,被押解到柏林後處決了。昏迷之中,這位昔日隆美爾的參謀長,嘴裡喃喃地呼喚著隆美爾的名字。霍法克被捕後,強烈的求生慾望使他想用兩位權勢赫赫的陸軍元帥來擋住希特勒的血腥鎮壓。他"供出"了克魯格和隆美爾。希特勒立即解除了克魯格的職務,並召回柏林。克魯格服毒自殺。

    隆美爾在醫院裡聽到元首遇刺一事,他憤憤地不住嘮叨:「瘋狂!真不可思議,竟然對元首下毒手。"出院後隆美爾回到家中立即被監視起來。

    1944年1月14日中午,希特勒國防軍大本營兩位將軍驅車來到隆美爾的住宅。兩位客人彬彬有禮地與隆美爾互相敬納粹禮。他們問隆美爾:「是否與陸軍元帥閣下單獨談一談。"隆美爾的臉上掠過一絲寬慰的神情,欣然答應。

    一位將軍的神情立即嚴肅起來,他打量隆美爾好一會兒,然後說:「陸軍元帥你被指控為謀害元首的同案犯,這些材料就是證據。」

    那份材料,是霍法克的供詞,這些供詞加上施圖爾納格昏迷中的呼喚,構成對隆美爾的起訴書。一種無法說清的表情在隆美爾臉上一閃而過。"元首知道嗎?"來客點點頭說:「元首讓你選擇:如果你對霍法克的指揮一無所知,那就必須向元首交代;如果不是這樣,逮捕和審訊將不可避免。」

    隆美爾的雙眼中露出無奈的表情。將軍對元帥說:「元首允諾,如果你自己了結,對閣下的叛國罪將嚴加保密,還將為你舉行國葬,而且不涉及你的家人。」

    近12點鐘時,隆美爾回到自己的房間,換上開領的非洲軍制服,然後戴上獎章。隨即向愛妻露西和兒子曼弗雷德說明一切,並告訴他們母子自己將在15分鐘內死去。

    樓下,將軍們在等候著他,時值秋高氣爽,隆美爾走下樓來時,已經恢復平靜。家人幫他穿上大衣,並遞給他帽子和元帥枴杖。然後走上汽車,車行動三四英里後走森林旁的路上停下來。將軍和司機走下去,隆美爾留在車上,一分鐘後,當下車的人回來時,隆美爾已直挺地死在座位上。

    柏林把一塊都準備好了。宣佈隆美爾因"7月17日受傷"不治身亡,並說對"帝國最偉大的指揮官之一"的犧牲表示衰悼。

    希特勒給隆美爾夫人的電報說:「你丈夫的死給你帶來巨大的損失,請接受我最誠摯的弔唁。隆美爾元帥的英名將永遠和北非英勇的戰役聯繫一起。"希特勒下令舉行國葬。

    德國陸軍最資深的馮-倫斯德元帥致悼詞。他站在裹著萬字旗的隆美爾屍體面前說:

    「……他的心是屬於元首的。」

    再說隆美爾攻陷托卜魯克後,在德國又一次引發一場喧鬧,德國廣播電台於6月21日奏起了"鷹在炫耀"的樂曲(德國每逢有戰勝的重要新聞,總是演奏該曲)。6月22日,德國一座新落成的橋樑馬上以隆美爾的名字命名。同一天,希特勒慷慨地給隆美爾以最耀眼的獎賞,晉陞他為陸軍元帥。這一突如其來的榮耀使隆美爾驚喜若狂。

    但在1941年時,希特勒卻不支持隆美爾在非洲採取積極攻勢,而是要他以防守為主。因為德國法西斯正在準備"巴巴羅薩"計劃,即對蘇聯發動進攻。儘管這位將軍在後來非洲戰場取得過一些重大勝利,但也未能扭轉法西斯陣營的局面。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