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北洋軍閥史話

一八○、唐繼堯重返雲南 文 / 丁中江

    當唐繼堯被顧品珍趕出雲南後,到了廣州,受到孫中山隆重的禮遇,國民黨盛大的歡迎,孫希望唐繼堯能放棄地盤觀念,革心洗面作一個革命黨人。這時,孫急需一位有聲望、有軍事知識的左右手,如果唐繼堯當時真能投效孫領導的革命陣容,那麼他就可能成為第二號人物。然而唐繼堯自己有自己的打算,當唐抵廣州後陳炯明和唐有過一次密談,勸唐要收復雲南地盤,抓住軍隊。陳的話表面上好像是對唐的關懷,實際上陳很怕唐留在廣州,因為唐是個軍人,又在護國討袁之役立下了大功,因此唐如留在廣州,陳炯明是有如芒刺在背的。所以陳向唐表示,勸唐一心一意回雲南,如有需要陳支援的地方,陳願竭力相助。陳這番話與唐的本意符合,所以唐雖然身在廣州,而心卻在雲南。

    唐倉皇離滇,從昆明出走時,他的實力並沒有受損,只因為當時顧品珍率軍突然進襲昆明,唐的軍隊不及回援,但實力並未受絲毫影響,因此唐抵廣東後,便將自己可靠的軍隊陸續由雲南調到廣西。孫中山討伐桂系就使用了這支部隊。這時孫轄下的滇軍共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李烈鈞所統率的,原來駐粵的滇軍,駐防桂林,將領有朱培德、楊益謙、張懷信等;另一部分便是唐繼堯調出來的滇軍,駐防柳州、慶遠,將領有李友勳、胡若愚等。這兩部分在名義上都歸李烈鈞以「滇黔贛聯軍總司令」名義直接統率。孫在桂林組織大本營之前,曾多次電召唐繼堯到廣西就大本營參謀長一職。唐不願就,打算率領上述的兩部滇軍回師雲南,驅逐顧品珍。唐表示在他逐顧後將聯絡川黔兩省擔任北伐軍的左翼。唐的這個打算孫完全不同意,認為唐沒有革命遠見,回師雲南完全是自私自利的行動,同時抵消了北伐計劃,因為滇軍是北伐軍的主要力量,粵軍由於陳炯明的態度而不能使用,孫寄望最大的就是滇軍,現在唐要帶走滇軍,豈不是完全影響北伐計劃。

    唐曾把他回師雲南的打算和李烈鈞商量,李烈鈞則不贊成。李以前做過江西都督,民國2年二次革命失敗,被迫離開江西,現在北伐第一目標就是江西,李何嘗不想北伐,以實踐自己願望,現在如果滇軍被唐帶走,北伐行動就告稽延,他回江西的希望豈不是也落空了。

    10年10月下旬,孫中山在梧州,唐繼堯忽然改變了態度,願意到廣西就任大本營參謀長,孫大為高興,極表歡迎。哪知這卻是唐的姿態,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秘密電委楊益謙、李友勳和胡若愚為靖國聯軍第一、二、三路司令。接著李友勳等發表通電,擁唐復任靖國聯軍總司令。原來唐不是到梧州來就任大本營參謀長,而是來抓這兩支滇軍的統帥權。楊益謙也受了誘引,10月24日由桂林向柳州移動,與李友勳、胡若愚兩部會合。李烈鈞得到這個消息,立刻解除了楊益謙的滇軍第二十混成旅旅長兼「援桂」第二路總指揮,並派朱培德前往招回楊益謙的部隊。唐繼堯因為事機敗露,不好意思再見孫,等到孫由梧州動身到桂林後,他才由香港啟程往梧州。12月5日,唐繼堯抵達梧州,孫派胡漢民邀請唐先赴桂林一談,唐置之不理。9日唐徑赴柳州。

    唐的回滇計劃,是得到陳炯明積極支持的,因為唐不支持孫中山,孫的力量就薄弱多了,何況滇軍回滇後,兩廣就成為陳炯明的天下。

    唐繼堯除了集中兩廣的滇軍,同時對於雲南方面也有策劃,雲南的巨匪吳學顯,在通海、馬尾寨、雲龍山一帶嘯聚了1萬多人,唐派人前往收買,委吳為宣撫使,作為內應以牽制顧品珍。

    在昆明的顧品珍獲知唐繼堯要回師雲南,遂於11月2日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派兵拒唐。本來顧品珍是反對孫中山做非常大總統的,可是現在則改變了態度,他打電報給孫稱孫大總統,並於11月18日派楊希閔、楊蓁、金漢鼎為雲南北伐軍第一、二、三路司令,范石生為北伐先遣軍司令,自己願意統率這些軍隊參加北伐。其實這也是姿態,顧並不是真心想參加北伐,而是帶兵迎敵唐繼堯。

    12月24日唐繼堯行抵柳州,柳州駐有滇軍李友勳、胡若愚兩部,黔軍谷正倫、胡瑛兩部。黔軍不願與唐合流,往桂林移動,以避免和唐火並。

    11年1月16日,顧品珍派金鼎漢代理雲南總司令,把昆明後方交付給金,自己改稱北伐軍滇軍總司令,準備出發拒唐。顧金舉行交接儀式時,顧突然宣佈了滇軍第一路軍司令楊蓁的罪狀,指責楊曾與巨匪吳學顯勾搭,致使吳匪逃出了省軍的重圍,現在又要挾軍餉30萬元,態度非常惡劣,因此當場將楊蓁扣留,並派滇軍第二路司令楊希閔接收第一路楊蓁的職務。這是顧品珍率軍拒唐前的整肅行動。

    楊蓁是顧品珍的嫡系,為什麼顧品珍卻要整肅楊呢?據說楊蓁打算乘顧金舉行交接儀式的時候暗殺金漢鼎,以便取而代之。滇軍共有七個混成旅,金漢鼎是第二混成旅旅長,楊蓁是第三混成旅旅長。他們都是從四川回來的,在四川時,楊蓁是顧品珍手下的支隊長,金漢鼎則是趙又新下面的支隊長。顧品珍這次不派楊蓁代理總司令,而派金漢鼎代理總司令,楊蓁心中當然非常不滿。

    當雲南傳出了唐繼堯要回雲南的消息時,雲南內部的軍官們有一種秘密結合,打算一方面拒唐回來,一方面把顧品珍推出去,這樣便可以產生許多新的陞遷機會,傳說楊蓁就是領袖。

    顧品珍和金漢鼎扣留楊蓁後,本想將楊置於死地,但因楊的部隊佔領了六城城樓和圓通山,將從山上開炮轟擊雲南軍總司令部,顧、金兩人為了投鼠忌器,只好將楊予以釋放,派為代表命其赴廣西接洽,並贈以旅費2萬元,由駐昆明的英國領事監護出境。

    11年1月21日,唐繼堯升任李友勳為靖國軍第一軍軍長,田鍾谷為第二軍軍長,胡若愚為第三軍軍長,楊益謙為第四軍軍長。由於黔軍谷正倫旅,阻止唐軍向北假道貴州入滇,因此唐軍只得改向西進,分作兩路,一路由百色進攻剝隘,一路假道貴州興義進攻師宗。

    唐軍行動時,在慶遠、懷遠、河池、東蘭、鳳山一帶遇到了漫山遍野的桂軍殘部,展開了奪槍的大混戰,唐的重要幹部,第一軍軍長李友勳在混戰中陣亡,於是唐提升李部的前敵司令龍雲為代理軍長。龍雲後來成為唐繼堯的繼承人,統治雲南18年,這一次的陞遷關係最大,因為他由此而成為唐下面最重要的幾個軍事將領之一。

    2月20日唐軍進抵泗城。2月23日孫中山發表通電痛斥唐繼堯「擅設總司令部,調遣軍隊,反戈回滇,顯系違抗命令,不顧大局。」並令雲南、貴州、廣西各省當局「迅即嚴行制止,勿任其以一己權利之私,為西南大局之梗。」

    金漢鼎接任雲南總司令後曾有密電向唐繼堯表示好意,金的姿態是想促進唐顧合作,擁戴唐為北伐軍滇軍總司令,顧品珍為副總司令,讓他們兩位都在外發展,不要回到雲南來爭奪這塊地盤,使雲南成為戰場,縻爛地方,讓父老受驚。同時金又透過他的好友丁石生向孫中山表示擁護。丁石生是同盟會的老同志,和呂志伊同為孫最信任的同志,當時在昆明擔任《雲南日報》社長。

    唐繼堯率軍急進,按照原定計劃,派田鍾谷率領一部分軍隊向北由興義進攻曲靖,自己率領一部向南由剝隘直趨廣南。2月28日唐軍佔領廣南。

    雲南方面,顧品珍親自率軍拒唐,在宜良設立大本營,派第一路司令楊希閔防守師宗、羅平,抵抗由曲靖進攻的唐軍。派副司令張開儒率領第四混成旅旅長楊如軒、第六混成旅旅長趙燧生兩部由蒙自、開遠東行抵抗由廣南進攻的唐軍。

    兩軍還未接觸,顧品珍方面已發生了意外,那是在楊蓁方面。原來楊蓁雖已解決,可是他的部隊卻並不完全聽命於楊希閔,所以第一路軍開抵師宗後,就發生內哄,楊蓁舊部趕走了楊希閔,推舉第一路軍參謀長周永祚為第一路司令,同時宣佈這支部隊在唐顧戰爭中保持中立。

    滇南巨匪吳學顯在臨安、蒙自、開化一帶響應唐軍,第六混成旅旅長趙燧生率軍剿討,不料與吳學顯部激戰時竟中彈身亡。

    3月7日唐軍佔領開化,顧軍方面的張開儒退守蒙自。唐軍與吳學顯部配合向張部壓迫,張部退守阿迷。13日唐軍進佔蒙自。顧品珍率軍親自反攻蒙自,怎奈顧軍士無鬥志,軍心瓦解,甫與唐軍接觸,即告敗北,顧品珍乃退守天生關。

    3月25日,吳學顯部向顧軍突襲,天還未亮他就把顧品珍的總司令部包圍,顧措手不及,倉皇應戰,眾寡不敵,顧品珍本人與將佐20餘人均被亂槍打死。

    當唐離滇時,有心腹軍隊王浩修、何世雄、習自強三團留在昆明未帶走。王浩修是金漢鼎的把兄弟。顧入昆明後,金漢鼎向顧力保這三團不會發生意外,可是在唐進入雲南,顧軍敗訊頻傳時,這三團巡自開往迤西一帶,宣佈獨立,而唐軍這時也從東南兩路逼近昆明。

    金漢鼎在昆明也抵抗不住,乃與迤南巡閱使羅佩金離開昆明向安寧、祿豐逃走。

    3月24日,唐繼堯率胡若愚部佔領昆明。

    25日金漢鼎、羅佩金在鎮南被另一股為唐收編的迤西匪首小洪部衝散,羅佩金未及逃脫被逮,他們用爛泥塗在羅佩金的身上,叫其站在烈日之下,逼羅交出財物來,於是羅便這樣被折磨而死。金漢鼎狼狽地渡過金沙江,取道會理逃往重慶。唐繼堯聞悉顧品珍、羅佩金遇難,很是惋惜,下令予以禮葬。

    當唐軍已在返滇途中,顧見軍心動搖,沒有人能抵禦唐軍,同時風聞駐南防的第二衛戍司令金漢鼎與唐暗通款曲,因此他不得不挺身自任,率軍抗唐。同時為了羈縻金漢鼎,便把雲南總司令兼省長讓給金。可是順得姑情失嫂意,由於太衍敷金,卻把自己的老幹部楊蓁迫反了,這一來顧軍方面即陷於四分五裂的情況中。

    顧品珍方面既如上述的軍心渙散,四分五裂,唐繼堯方面則個個抱回鄉決心,戰意旺盛,因此兩軍不需要接戰,勝負之勢已定。

    唐繼堯在雲南軍人中堪稱文武全才,他的書法和詩詞都可稱道,在他這次離滇回滇期間,曾有好多記實詩,特抄錄如下:

    (率靖國軍出滇宣威道中)苦戰頻年欲罷兵,無端狐鼠又縱橫,眾擎扶廈憂傾側,小補醫創負治平,輸挽隊猶煩驛路,絃歌聲喜聽山城,往來六載曾何補,慚愧壺漿有送迎。風馳小隊出郊東,日-旌旗白映紅,豈有壯夫難搏虎,當傳女子奮當熊,千年古國關心遠,一粟浮名放眼空,自是良知天可質,斗間浩氣入長虹。

    (旋滇宣威偶成)父老香花夾道迎,門旗影裡湓歌聲,七年粗信即戎教,百戰敢矜常勝名,天日恩光無遠近,河山氣象自縱橫,去年風景重回首,楊柳依依送我行。

    (沾益)朔風吹送過山城,百里郊原入望平,幾處軍書回雁訊,有時雄劍作龍鳴,警迷自是資先覺,敵愾勿忘勵後生,行館挑燈聊覓句,忙中也復寄閒情。

    (黑龍潭養痾)秋來何事有龍鳴,小視神州削要平,亞陸風雲原是幻,歐洲波浪不須驚,他年放膽重經國,此日開誠且治兵,日馭回天鞭有力,問心吾自勵吾生。

    少年未醒浮雲夢,亦復雄心賦大風,柏志彌堅寒歲節,花開不減舊年紅,模王范帝今猶昔,鎖利韁名色是空,睡起披襟狂笑傲,一竿煙月釣潭龍。

    飯罷從容理釣舟,浮生大夢盡風流,頻年悲憫人空老,舉世沉淪杞獨憂,熱血不禁真愛國,冷心翻笑假封侯,靜觀一悟曲肱樂,身在天風最上頭。

    江山放眼誰為主,大地茫茫任我行,事業英雄寧有種,功名王霸總無情,千章老樹饒生意,百尺寒潭訂舊盟,舉世由來平等看,誓憑肝膽照蒼生。

    章太炎在昆明時,曾給唐有聯:「願君恢霸略,不必諱縱橫。」唐自書另一聯以明志:「千載唯推文叔量;三分寧是武鄉心。」

    唐繼堯這次回滇,曾有兩道通電,第一道通電是在廣西所發,電云:

    「繼堯息影海濱,久甘肥遁,乃承同志諸公一再以大義相敦勉,並據在桂滇軍將領以統馭無人,籲請出而主持,自維閒退之身,謬承推許之雅,國家多難,敢暇逸以自安,風雨同舟,願艱難之共濟。茲經溯江來柳,暫於該處設置總司令部,並赴各地慰問諸軍,力加整頓,期隨諸公之鞭弭,共策國事之進行。」

    第二道通電是回滇時所發,電云:

    「吾滇父老苦兵役久矣,頻年征戍,杼軸告空,遠道旋師,露驚斑白,興言疾苦,已饑溺之縈懷,往事追維,彌撫衷而內愧。憶自援黔返旆,服務鄉梓,以德薄能鮮之身,受三迤人民之托,懼滋隕越,夙夜兢兢。不幸遭時多故,屢歲興戎,轉餉征師,-人勞止。雖國家存亡所關,勢非得已,而念及斯民憔悴,情何以堪,馴至情勢壅隔,內政-流,庶事紛繁,措施多誤,事或失察,而重為煩擾,任或非當,而橫肆侵蟊。凡茲種種,罪實在堯,以是懷慚,時思引退,去歲顧前軍長率師返里,兵逼省垣,並布方針,與民休養。繼堯深懼地方之糜爛,且喜繼任之有人,雖遁世以終身,實平生之素願,遂乃金碧讓賢,玄黃銷劫,拂衣渡海,借遂初心。去滇以來,閉門獨處,永言思咎,愧悼益深,方冀該前軍長懲前毖後,除舊布新,既畀職權,當臻上理。乃迭據內外各軍將領暨滇省各界人民瀝陳滇亂日亟,禍迫燃眉,火熱水深,岌岌不可終日,泣請設法救援。並以大義頻相敦勉。蠟丸書至,父老之血淚皆枯,噩耗迭傳,六詔之人民何罪?繼堯慟念滇事至此,殊非所期,既為執政者惜,尤為蚩蚩者哀。揆諸讓政之初,心誠滋痛,律以春秋之義,咎益難辭,儻潔身以避嫌,將一誤而再誤。苟亡群而獨善,益負疚以無穹。用是裂荷焚芰,劍寢屢皇,啼泣陳師,救民水火。夫上智消禍於未萌,其次救失於初兆。念不能弭禍於機先,復不能慎終以圖始,堯實不德,人則何尤?乃匐匍而救凡民之喪,即彌縫而補從前之過,纓冠急難,義惟迫於救鄉,定傾扶危,謹當竭其棉力,特布悃誠,即維公鑒。」

    唐繼堯回昆明後立即恢復政權,並任命胡若愚為滇軍第一軍軍長,田鍾谷為第二軍軍長,龍雲為第三軍軍長,張汝驥為第四軍軍長,李選廷為第五軍軍長。胡若愚兼迤東鎮守使駐昭通,龍雲兼滇中鎮守使駐省城,張汝驥兼迤西鎮守使駐大理,李選廷兼迤南鎮守使駐蒙自。張汝驥是從胡若愚的第三軍中提升出來的。

    顧軍潰敗後,其殘部楊希閔、蔣光亮、范石生等公推張開儒繼任北伐滇軍總司令,由貴州盤縣開往廣西慶遠,與李烈鈞部滇軍會合。

    唐繼堯率師回滇,兵行迅速而順利,他的成功是因為他督滇近十年,其故舊袍澤都遍佈雲南,人心思唐,所以聽說唐軍旋滇,便奔走相告,爭相迎迓。

    至於顧品珍呢?他的失敗是可惜的。當他初返雲南,接長軍政大權時,他曾請教他的一位好友丁石生,丁氏當時擔任《雲南日報》社長,顧請丁告訴他治滇的要訣,丁氏給顧八個字要訣:「開誠佈公,休養生息」。並且補充說:「開誠佈公是政治原則,諸葛武侯治蜀就是標榜開誠心布公道。休養生息則是針對當前雲南的現勢,由於雲南自護國討袁以來,年年用兵,元氣大傷,-賡(唐繼堯)因情勢所迫,無法收縮軍隊,滇軍既不能逐鹿中原,勢必有鬩牆之爭,於是民不聊生,餓莩載道,今天如果整頓內政,增加生產,藏富於民,休養生息,就是百世功業,如果唐氏仍要回滇,亦不必與其相爭,所謂爭一日功不如爭萬世功,爭一日名不如爭萬世名。」

    顧品珍開始時接受了丁石生的建議,宣佈軍民分治,整頓內政,不問外事,閉門建設。然而時日一久,故態復萌,各縣縣長大批調動,均委他的舊部軍人出任,吏治比唐時期還要糟三分。

    導致顧失敗的,是剿匪,匪本來就是民,有的是惡民,有的是被官吏所迫,鋌而走險,加上雲南交通不便,匪容易存在而難剿討。唐繼堯時代撫剿兼施,一方面剿討,一方面招撫。當時雲南巨匪楊天福、吳學顯等都被唐招撫到昆明,恩威兼施,所以唐時代,雲南匪患還不嚴重。顧品珍主政後,一反唐的作為,先誘殺了楊天福,楊天福被殺後,吳學顯自然有兔死狐悲之慟,因此逃至滇南,嘯聚近萬人,以擁唐反顧為號召,同時楊天福的舊部也集合數千人,聲稱為楊報仇,在滇西作亂。一時匪患大熾,昆明城郊附近都有匪蹤,行旅為之裹足。

    更糟的是顧的部下並不完整,他從四川率領滇軍回師雲南,這支滇軍並不完全真心誠意擁顧,只是大家在四川立足不住,風雨同舟,回雲南求生存,他不像唐那樣有幹部,有自己一手培植的軍隊。加上他的部下回滇後都以為江山在手,多年辛苦遠戍在外,如今要享幾年清福,於是爭權爭利,誰也沒有勵精圖治,發奮為雄的朝氣,這一來遂使顧品珍的政府在滇人心中大為失望,因此唐繼堯三字重新被滇人懷念,大家厭顧之餘,便均盼望唐早日旋滇。

    唐勝顧敗的關鍵即在於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