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雖勝猶敗得不償失 文 / 丁中江
當黃興在南京組織討袁軍後,江蘇都督程德全陽為贊成,陰存觀望,於7月17日托病由南京赴上海。迨7月25日,袁軍已攻下江西湖口,程德全乃發出通電,向袁輸誠,電云:「南京獨立,系黃興及第八師師長陳之驥所為,現已另刊關防,召集水陸軍警,亟圖恢復云云。」這時,上海的討袁軍因受外人干涉,司令部被解散,南京無以為恃。馮國璋、張勳乃各率大軍沿津浦路南下,黃興於是功敗垂成,退出南京,陳之驥亦取消獨立,以師長名義維持南京秩序。8月11日何海鳴重組討袁軍於南京,與馮、張兩軍作殊死戰凡20日,9月1日袁軍大舉進攻,何兵外無奧援,孤軍苦戰,困疲萬分,不能再守,南京遂被袁軍攻佔。張勳和他的辮子軍攻城時,曾下令城下之日大掠三日以為獎賞,於是南京城被辮子軍攻下後,遂遭浩劫。
北洋軍對南京的作戰任務,是由張勳部攻打太平門,雷震春部攻打南門,馮國璋部攻打北門。張勳使用掘地道、埋地雷種種方法,轟倒了一段城牆,於9月1日攻進了太平門。城破後,北洋軍放火燒了下關,城內還有三五成群的討袁軍殘部在巷戰,這時的討袁軍總司令何海鳴,躲在馬棚草堆下得以乘機逃脫。從9月1日至3日,張勳大縱兵士任意地姦淫搶劫,他於9月4日才進城。洗城的那三天中,雷震春軍在南門,張勳軍在北門,好像劃分勢力範圍一樣,挨家挨戶地燒殺搶擄,上自天花板,下至陰溝都不放過。許多婦女投秦淮河自殺。由於討袁軍總司令黃興是湖南人,堅守南京的部隊也絕大部分是湖南人,因此張勳對湖南人恨得最厲害,湖南會館先被查封,湖南人被殺的也不計其數。在搶劫過程中,城內大街小巷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怪現象,有些兵士脫下軍衣,把步槍當作扁擔來搬走他們的「戰利品」,有的強迫人力車替他們搬運,有的則因搶奪贓物而互相槍擊。張勳雖然打了一次勝仗,可是等到士兵們歸隊點名時,卻少了很多,這些士兵不是戰死而是失蹤,他們為什麼失蹤呢?原來他們打完了仗,老總們都飽擄滿載,發了一筆不小的財,於是他們便開小差回家去享福了。
南京市民用罷市運動來抗議辮子軍的罪行,張勳用武力對付,強迫商人開市,他認為開門七件事最要緊,乃勒令柴、米、油、鹽、醬、醋、茶店舖首先開門,其餘的則一概不理。
9月9日,滬寧火車首次通車,南京市民們扶老攜幼,不約而同地都趕到火車站,想搭車離京,以逃避辮子軍暗無天日的洗劫。火車站上人山人海,擁擠不堪,人人都爭先恐後要離開南京這座黑地獄。因為辮子軍在南京的洗劫,毫無終止的跡象,同時又聽說張勳且要駐節南京,遂使南京市民們一傳十、十傳百,這是由於張勳過去治理南京的餘悸還深印在大家心上。
提起張勳實在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怪物,他的辮子軍殺人放火無所不為。當清帝退位前,他曾率軍勤王,勤王軍在天津被洋兵擋阻,他才怏怏回到德州。這次聽到革命黨又在南京「造反」,「袁宮保」又要和革命軍打仗,他乃自告奮勇率兵剿「匪」。袁派他會同馮國璋攻南京,這正給他恢復自己因辛亥革命而失去的江南地盤的大好機會。
張勳和辮子軍攻下南京後,大肆洗劫,使到天愁地暗,中外震動,連袁世凱聽了也為之驚訝,於是發電給南京各軍師,全電如下:
「閱路透電,稱南京城內住宅商店,茅舍草屋,無不被搶,婦女老小貧富,多被姦淫,其餘均入外人家避難,各軍皆然,而張部藍衣兵實佔多數。各官長目睹不理,所謂不傷一人,不驚一戶之宣告,完全背棄。日本民居,亦多被害,有自日領署出者,被兵槍斃三人,受傷一人云云。此次大兵南下,伐罪救民,似此強暴行為,如果盡確,則是喪盡名譽,大干軍律。查各國軍人素尚文明,即俘虜亦無凌虐。吾國削平內亂,自殘同類,已屬可矜,況無辜良民,久困匪中,日望援救,聞者墜淚,見者痛心。若以盜賊之行為,尤而效之,各國傳佈報紙,目為野蠻,於立國大勢,所關非細。且亂黨乘間抵隙,執為口實,更足以煽動人心,東南大局,何時可定?各弁目等,誰無身家妻子,入伍為兵,退伍即民,易地以觀,忍乎不忍?民納稅以給餉,兵出力以衛民,不能衛之,而反擾之,天良何在?為之官長者,目睹何忍?本大總統治軍數十載,素以保民為宗旨,聞此情形,不禁泣下。仰即傳集各該官長,剴切誥誡,並明查暗訪,得有奸搶實據,立按軍法嚴辦,以期湔洗於萬一。至保護外人生命財產,更屬文明通例,尤應格外留意,勿因細故,敗壞大局為要。」
張勳復袁電一:「大總統鈞鑒:魚電謹悉。此次南京城下之日,各軍爭功,蜂擁而進,與匪軍巷戰一二晝夜,全城鼎沸,子彈紛馳。嗣後匪軍逃竄,乘機搶掠,土匪助虐,益肆凶殘,多有假冒官軍情事。當此之時,秩序已紊,加以各軍號令不一,非以嚴刑,難期整飭。勳因破除情面,隨派幹練弁兵,巡行街市,隨地正法者二百餘名,截留衣物無算。然後始得漸就平復,此金陵各國旅居洋人之所共見。今路透電,乃以藍衣兵獨佔多數為言。查勳軍入城,僅佔東北一隅,此處荒僻,民戶無多,其餘各處繁盛之區,均由各軍分扎,孰搶孰否,不難按戶而稽。且前次我軍奪取天保城各要隘時,匪軍屢次喬扮勳軍裝服,希圖混進。且藍衣之說,亦難據為確實證據,亦何所用其回護。應請簡派公正大員來寧,親赴被難之家,確實調查,以昭信讞,而全軍譽。」
張勳雖復電給袁,推卸洗劫南京的責任,可是辮子軍的暴行,中外目睹,所以袁世凱和北京參謀本部、陸軍部都來電徹查,使他也極為傷腦筋,不得不再二再三申復。下面是張勳的第二、第三次給袁復電:
張勳復袁電二:「大總統鈞鑒:拱密。參陸西部陽電,傳奉鈞令,敬悉。此次南京倡亂獨立,城內閭閻,本已重遭糜爛,迨及城下之日,諸軍萃集,巷戰連朝,土匪潰軍,乘機焚掠,於時秩序已紊,諸統將專事殺敵,兼顧難周。一二不法軍人,趁各軍號令尚未統一之際,繼匪軍劫掠之餘,見物輒取,固所不免,當經派員率隊巡行街市,但見有持挾衣物搶掠者,無論軍匪,概行立地正法。計共斬決二百餘名,截留衣物無算,均交商會分別給主認領,並將約束不嚴之該管官弁斥革。中外商民,皆所共見。現仍會同諸軍竭力稽查,認真根究,務得實犯,嚴加懲辦。謹此復陳,伏乞垂察。」
張勳復袁電三:「大總統鈞鑒:魚日電諭敬悉。重承責問,滋切悚皇。此次叛兵佔據金陵,反覆哄爭,閉關自毒,地方秩序,業已破壞不堪。迨海陸各軍,會合圍攻,全城均當戰線,攻者愈力,守者愈堅,居民遷徙避藏,受無妄之災者亦愈眾。既而逆首知勢不敵,竄匿無蹤,合數萬之悍賊驍匪,以及失業遊民,麇集一隅,漫無約束,其任意勒索,多方蹂躪,人言鑿鑿,聞者寒心。勳等逆料及此,迭經通飭營隊,曉諭軍人,務以恪守紀律,不擾善良為第一要義。復傳集各官長剴切告誡,不啻三令五申。惟民匪同困重圍,本屬斷腕求瘳之計。若戰鬥中而復責以保護,智勇俱難為力。堅城既破,我軍如牆而進,肉搏衝鋒,賊匪梗頑,尚在竭力抵禦,黠者褫裝棄械,隨處搜括,紛紛潰逃。地痞流氓,爭取所遺衣械,遂得假冒兵士,乘機劫奪,快意須臾。與勳前攻天保城時,叛軍多草帽藍衣,希圖擾亂伎倆,如出一轍。賊倡其先,匪踵其後,荒衢僻巷,亦幾十室九空。其時我軍師旅團營,參伍綜錯,注重佔領要隘,警備非常,不能遽爾分兵四出剿捕。營壘粗就,始得派遣游騎周匡偵巡,餘孽漸次肅清,而公私已蕩然盡矣。勳等馳入寧垣,察視情形,雖不至如路透電所云之甚,然瘡痍遍地,目擊心傷。一面會同出示招集流亡,並分別嚴申軍令,拿獲搶劫之犯,隨時立正典刑,兵士間有取攜,亦揮涕斬殉不少寬假。連日捕殺約百餘人,所有贓物,概發商會招領,市面略定,人心少安。勳與國璋,督師分道南來,既未能不戰而屈人,又無從臨戰而弭禍,彷徨中夜,內疚良多。而路透電竟以賊匪強暴慘虐之行為,獨使我軍蒙其重謗,不惟勳等難甘默認,即全軍官長均受有完全教育,詎肯明知故縱,棄隳身名。事實始終,歷歷在目,固非一人一時之言所得掩飾,又豈容悠悠詆毀,淆惑聽聞。應請大總統派員來寧,切實調查,秉公核辦,以息謠諑,而定是非。冒瀆鈞聰,伏希垂鑒。」
袁世凱在癸丑之役陸續擊潰了革命軍後,就頒發了大批勳章和晉級命令。張勳得到勳一位和江蘇都督。袁的本意是要把江蘇都督給他的親信馮國璋的,可是這次南京之戰,首先攻城的,是張勳所統的辮子軍,為了表示大公無私,和嘉獎有功,便不得不改變計劃,把江蘇都督給了張勳。因此,馮國璋在收編南京城內外的討袁軍殘部後,便一聲不響地率領他的部隊渡江而去。
張勳做了江蘇都督後,偌大的一個南京城立刻就看不到一點民國氣象,完全恢復清代的氣氛。他絕對不准他的兵士們剪掉辮子,因為辮子已成他的軍隊的特別標誌。他看見穿西裝剪短頭髮的人就生氣,看見留辮子的就引為同志,於是,南京城內突然流行起拖辮子,扎假辮子的風氣盛行一時。他絕對不許用「前清」字樣,他認為在他統治下的區域,應該仍是「大清天下」。
江蘇都督府的大柱和棟樑他都塗上一道朱紅色,把舊兩江總督時代的吹鼓手和炮手都找了回來,每天開吹三次,開炮三次。這一切都是清代的官制和排場。他不但恢復了厘捐總辦、糧台總辦、督銷總辦、道台、知府、知縣等等,而且一切都是「扎委」。南京城內就有一個知府「江寧府楊」,和兩個知縣「江寧縣左」、「上元縣沈」。知縣的衙門裡恢復了刑名老夫子、差快等等。縣太爺坐堂,恢復了籐條、小條等刑具。南京城內大小官員們都拖著辮子,打轎子上院,謁見時要先遞手本,見了「大帥」要行跪拜禮,要自稱卑職。所有這一切都是兩江總督衙門的規矩。
辛亥起義,張勳被江浙聯軍趕出南京城時,城內警察曾經歡迎革命軍人入城,張勳因此記恨在心,這次他收復了南京後,首先把所有的南京城內的警察一齊革職,用辮子兵代替警察站崗,然後從北方招了一批北洋警察來。辮子兵的各營都用龍頭令箭,官長們則穿的是清代的藍制服,軍營中不許懸掛中華民國的軍旗,而要懸掛紅色白邊的蜈蚣旗。民國的國旗也不許懸掛,江蘇都督府門前大桅桿上掛的是一個斗大的「張」字紅旗。所有這些怪現象,袁都裝做不曾曉得,可是外國使節們對此非常驚訝,他們曾質問南京城不掛民國國旗的原因。袁待外國人抗議了,才打電報責備張勳不該禁止懸掛國旗。
9月17日,南京城內才有五色國旗出現。
當張勳在南京胡鬧時,辮子兵亂燒、亂殺、亂搶,無所不為。有一天殺錯了人,殺傷了三個日本人,日本全國為之震動,軍人們竟向日本外相牧野請願出兵中國。日本駐華公使山座向袁政府提出了嚴重抗議,要求中國政府向日本謝罪,同時黜免張勳。袁派張勳的同鄉李盛鐸到南京來調查,李勸張對日本人讓步,以免引起兩國關係惡化。張乃和日本駐南京領事船津直接談判,談判的結果是張勳親自到日本領事館道歉(9月28日),日本放棄了要求撤換張勳的要求。可是日本問題雖告解決,美國和英國也一而再提出了撤換張勳的要求。由於外國人有這樣的要求,正好給袁撤換張勳的好借口,何況袁這時在外交上正親美英,使他對美國和英國的建議愈加認真。10月上旬,他派張勳的老友阮忠樞前來南京,把外交團的意見委婉地告訴張勳,要他自動辭職,以免引起外交上的更大壓力。
張勳正興高采烈做他的「兩江總督」,聽了阮忠樞的話,直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跺著腳說:「我的這個印把子,是拿自己的性命拼來的,袁宮保要怎辦就怎辦,用不著拿洋人來嚇唬我,也用不著勞你的大駕來勸我。」阮敗興而歸,把張的一切回報了袁。袁對這位張辮帥也有點傷腦筋,又派李盛鐸、劉恩源、錢能訓、段芝貴陸續前往南京勸張,接受新命——長江巡閱使。段芝貴最長辭令,他說:「總統確有苦衷,不願意惹起外交上困難。」然後他傳達袁的意旨,請張改任長江巡閱使,他描繪巡閱使在官職上是比都督大一級,都督只管一省的軍事,而巡閱使卻管好幾省的軍事。
張果然動心了,同時他也沒有能力敢於抗命,於是提出了三個調職條件:一是他在江蘇都督任內開支的65萬元准予報銷;二是調職後請再撥開拔費50萬元;三是他奉調長江巡閱使必需有實際的權力,要節制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五省的水上警察。
段芝貴把張勳的條件回報給袁,袁毫不考慮便全部接受。12月16日,袁發表了新的人事命令,調張勳為長江巡閱使,任命馮國璋為江蘇都督。巡閱使這個官位,在袁最初的意思,也同於屯墾使、檢查使之類,徒有空名的大頭銜,怎知張勳手中有兵,又預約了條件就職,於是巡閱使這個官位後來竟成為凌駕都督之上,割據數省的大軍閥。
在二次革命期間,浙江都督朱瑞是中立的。朱瑞,字介人,武昌起義後,他是清軍協統,領導浙軍,參加江浙聯軍攻打南京,負責進攻紫金山,因為沒有大炮,所以攻打不下。滬軍都督陳英士的參謀丁懷瑾率領滬軍先鋒隊助攻,特自上海討來炮兵一隊,並使用江邊炮台,發炮三枚入城,目標地是城內北極閣,恰遇兩江總督張人俊、提督張勳及各司道在北極閣會議,聞炮聲駭散,不二日,道員江某和英領事奉命懸白旗向革命軍要求停戰,南京遂告光復。丁懷瑾有詩紀事,中有句云:「兩張(即張人俊和張勳)心膽應驚碎,一炮聲威欲避難。」
民國成立,朱瑞任浙江都督,二次革命時,朱瑞和雲南都督蔡鍔都是宣告中立的。
朱瑞雖然保持中立,袁對中立的也要整肅,因此,他於9月25日電令朱瑞剋日來京商洽要公。朱奉到電報,乃遄赴北京,換了一套軍服,按照疆吏入覲大總統的儀式,在總統府承啟處等候召喚。忽然有一個承啟官悄悄走到朱身邊說:「總統吩咐,朱都督是自己人,不要拘泥形跡,請換便衣來見。」朱聽了就站起身要回去換裝,又被承啟官加以阻止,同時引領他走進一間更衣室,拿出一套現制的狐皮袍子和馬褂給朱,朱穿上身,對著鏡子一照,簡直是「增之一分則長,減之一分則短」,完全好像量了身訂做的。承啟官恭而敬之地說:「總統知道朱都督初次來京,一定還沒有訂製,所以先給您準備的。」朱還來不及說謝字,承啟官已把他領到了居仁堂,一個矮矮胖胖須胡皆白的老頭子,和顏悅色地坐在大廳的中間,也穿著一套狐皮袍子和馬褂,顏色、花樣、質料都和朱身上的那套一式一樣。朱還是初次謁見袁,他知道這位老頭便是威名赫赫的袁大總統,緊張得連話也說不出,那料到這位大總統卻像老熟人一樣,請他就坐,然後東南西北,海闊天空地胡扯一通,談到高興時則哈哈大笑,使得朱慢慢地鬆弛了緊張情緒。朱正感輕鬆時,袁突然把話題轉到南方討袁運動,並出其不意地問朱:「介人(朱瑞字)你若是反對我,就應該宣佈獨立,若是反對敵黨,就該明白表示,你宣告中立是何用意?」朱對這問題顯現得很為難,一句話也答不出來。袁看出朱很窘,馬上用別的話岔開,臉上也一直和善而親切,好像對朱中立這問題毫不介意,談到末了,站起身來說:「你應該早點回去,地方治安要緊。」
過了幾天,朱瑞仍然穿了袁所賜狐皮袍子和馬褂到總統府向總統辭行,到了總統府後,氣象為之一變,三步一哨,五步一崗,戒備嚴密,像在進行大典一樣。朱走進了居仁堂,那兒也站滿了全身披掛的武裝士兵,袁世凱穿了一套金邊耀眼的大元帥服,巍然高坐,還沒待朱開口,袁便聲色俱厲地告誡了朱一場,什麼「軍人不可無紀律」,「軍人應以服從為天職」。這一番話完全是長官訓斥部下的口吻,朱在下面所了,嚇得一個字也說不出,頭也不敢抬起來,渾身淌著大汗,內衣內褲都濕透了。
朱這次在北京,就只見了袁兩次,兩次的見面徹底相反,弄得朱如同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袁慣會做戲以玩弄他的部下,「懷之以德,然後臨之以威」,使得他的部下很吃他這一套手法。
和朱瑞採取中立立場的,還有雲南都督蔡鍔。
袁於民國2年9月25日下了一道命令:「蔡鍔准給病假三月,著來京調養。調唐繼堯署理雲南都督。派劉顯世為貴州護軍使。」
蔡鍔於10月10日把都督印信交由軍長謝汝翼代管,沒有和任何人告別,悄悄地離開了美麗而四季如春的昆明。民政長羅佩金也隨他離滇。本來袁對雲南有鞭長莫及之苦,現在袁軍事上已膨脹至長江以南,聲勢上已統一了全國,因此就不把雲南放在眼中,所以他用給假三月來調蔡鍔入京。
蔡鍔到了北京,袁依樣葫蘆,用對付朱瑞那套戲法來對付蔡。可是蔡鍔不是朱瑞,他有膽有識,頭腦又冷靜,意志又堅強,因此袁的戲法在蔡身上完全不發生作用,袁真的也好,假的也好,蔡根本完全置之不理。袁拿這個「寶古老」(湖南人稱寶慶人為寶古老)沒有辦法,深感難於對付,因此不放他離京,並且派密探監視蔡的一舉一動。
袁本來有一個計劃下蔡的毒手,製造了一份假情報,誣蔑蔡在雲南計劃脫離中國版圖,另建一國,自封為「大漢王」。袁在這個假情報上親批「應查」兩個字歸檔。這個舉動是寓有深意的,因為他發覺蔡是個長於治軍而嚴肅不苟的人,很想爭取蔡為心腹幹部,如果蔡在雲南抗命不交出都督大印,或是不就範聽話,他便隨時可以抽出這件檔案來加蔡一個叛國罪名,這就是所謂「不用則殺」的辦法。
蔡在北京期間,袁派為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總裁是段祺瑞。11月奉派與李經羲、梁敦彥、樊增祥、寶熙、馬良、楊度、趙惟熙等組織政治會議,李經羲為會長,又和閻錫山、張紹曾、尹昌衡、蔣方震等11人組織軍事研究會。
當國民黨二次革命失敗後,有一件政治秘密,除了極少數袁的親信外,是很少有人知道的。原來袁在對南方用兵前,就決定要逐步進行「廢省改道」的計劃。這個計劃是廢除省一級,而以省以下的道(一省可以分為幾個道)為地方行政的最高單位。道設道尹管理民政,又設鎮守使管理軍政。這個計劃準備先在幾個省區實行,然後全面推廣,達到全國廢省改道的目的。為什麼他要決定這樣一個縮小行政區域的計劃呢?他是為了避免藩鎮之禍。他在用兵初期,就不露聲色地進行這個計劃,他任命李純為江西護軍使、王占元為湖南護軍使、張勳為江北鎮撫使、倪嗣沖為皖北鎮守使、龍濟光為廣東鎮守使。這一連串的人事命令中沒有一個都督名義,他初意在這些地區都不設立都督。此外黑龍江只有護軍使朱慶瀾,後來貴州都督唐繼堯調任雲南都督後,也只提升劉顯世為貴州護軍使而不給以都督名義,福建都督劉冠雄調任海軍總長後,就派李厚基以鎮守使名義統率該省軍隊,這三省不設都督,就是先廢都督以達到第二步廢省設道的目的。
可是,袁這個計劃對北洋系軍人來說,是遭受到徹底反對的。他們過去「只知有袁宮保,而不知有大清朝」,後來「只知有袁大總統,而不知有民國」,他們所以如此,是為了「水漲船高」,「大哥做皇帝,把弟是一字並肩王」,袁利用他們打天下,他們則利用袁作為個人取得功名富貴的橋樑。
在對南方用兵開始時,就有人勸袁對廢省廢督問題不應操之過急,因為可能影響到前方將領的士氣。袁自然更懂得這個道理。待到南方軍事勝利後,又有人勸他不能執行這個計劃,因為統一的局面還不夠穩定,如果使到北洋軍將領情緒低落,豈不是給了國民黨重振旗鼓的大好機會,因為這一個做法是降低北洋軍人的地位和削減他們權力,在天下未徹底穩定以前,是需要從長計議的。於是這個計劃便無限期地拖延下去了。
秘密逐漸洩漏了,慢慢地傳到北洋系軍人耳中,他們開始對他們的「老頭子」不滿了,於是大家都抓緊了自己的軍隊,並且在大圈圈中(北洋系)製造小圈圈(後來的安福系、奉系、直系、皖系等等)。凡是牽涉到有關利害權位問題時,他們對袁並不完全服從,同時採取強硬的態度,如張勳調離南京時提出條件就是一個例子。
袁在贛寧之役戰勝國民黨後,表面上他是統一了中國,軍事力量由北方達到了南方,可是也就是從此開始,北洋軍系已不是可以稱心如意,由他擺佈。他在外形上好像是威望提高了,其實他的控制力卻相對地減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