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屋塔房小貓

婚禮,一個新的開始 文 / 金雨莉

    總覺得結婚的那天應該跟往常不一樣。就算天上沒有龍在飛、地上沒有鳳凰叫這些祥瑞徵兆,也應該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在婚紗攝影公司穿好婚紗、化完妝、把頭髮盤上去,這樣就可以去婚禮現場了。也沒有什麼特別。其實都是這樣,但我怎麼總是感覺受了委屈似的。

    真的到了那一天也沒有什麼可準備的。但主人的腦瓜子一刻都沒有停止過思考。

    「收腹、挺胸、抬頭,轉頭會出現脖子上面的雙下巴,盡量不要轉頭。因為這些都會拍攝在錄影帶裡面。祈禱時不要睜開眼睛、不要踩到婚紗、行禮時要按著前胸。不要忘了臉上的微笑……」

    參加韓國選美大賽的小姐們也想過這些嗎?

    腦子裡面都是要注意的一些事項,隨之也變成了擔憂。

    「登場時我不小心踩到婚紗摔倒了怎麼辦?那是不是又要與腰上的肥肉搏鬥嗎?蠟燭的火花濺到我的頭上起火又怎麼辦?(這樣的事故偶爾會發生)如果爸爸哭了我應該怎麼安慰他?答應給我們念祝詞的朋友如果不來怎麼辦?婚紗不會撕開吧?儀式中突然冒出一個小孩看著喵喵叫爸爸應該怎麼辦?(當然殺死他!)這一切都只是自己的假想而已。那怎麼總有種感覺,喵喵會闖禍嗎?到底會是什麼事情呢?」

    但主人所有這些顧慮在看鏡子的一瞬間全都消失了,因為她發現化完妝的自己竟然這麼漂亮。

    主人……@@

    化妝師怎麼?不合意嗎?

    主人太,太漂亮了……

    站在旁邊擦頭油的喵喵一邊笑著一邊衝出了化妝間。後來說因為當時一下子被迷住了,都流出了哈喇子。

    主人依然處在對自己美麗的容顏的陶醉中。好多親戚擁了過來。都驚呆了!

    親戚1你還記得我嗎?你4歲的時候牽著奶奶的手還到我們家玩過呢。

    親戚2哎哦!我看見你的時候還滿地爬呢,現在都已經這麼大了。都嫁人了。

    親戚3你還記得進我們家院子摘草莓的

    事嗎?那已經是23年以前的事情了!

    真的不好意思,我都不記得了。

    主人的同事、高中同學、大學同學都先後到了。他們的讚美裡好像隱藏著什麼。

    「哇,新娘的妝化的太棒了!」

    「這簡直就是詐騙,詐騙!」

    「這就是變臉,怎麼可能是化妝呢。就是變臉!」

    咋一聽像在讚美我,但這句話意味著這樣一句話,就是主人平時是一個多麼對不起觀眾的人?但我們家主人也沒有忘記自己謙虛的一面。

    主人嘿嘿~!只不過是找回了我自己而已嘛。

    我想踢開等候室的門衝出去的時候,朋友們阻止了我。好多新娘都是安安靜靜地等候,等該出場時才羞羞答答地走出去。朋友們來了也只是淡淡地笑笑就可以了。聽說這就是新娘本來的禮儀。

    但主人呢,只有她的服裝才是新娘的。每當看到有認識人過去時,她就大喊。

    主人喂!這裡,這裡呀~!

    後輩1(慌忙跑進來)姐姐,你說話小聲點!你可是今天的新娘哦!

    主人我高興啊!(重新看外面)哦?海美!松針!我在這邊!這邊!啊!助理姐姐,我的王冠又掉了。

    助理求你安分一點好嗎?這已經是第三次了。

    真是慶幸這部分沒有被拍攝到錄影帶裡面去。喵喵很正經且很有禮貌地穿梭在客人間,時不時地打個招呼。主人在新娘等候室裡面靜靜地等著。

    婚禮進行曲終於響起來了,主人牽著爸爸的胳膊慢慢地走進禮堂。一步、兩步,爸爸在主人的耳邊說了一句。主人因為音樂聲沒有聽清楚爸爸說的話。

    但在那種場合、那種氛圍中我想像著他對我說了些什麼。好像說「我的女兒都長大嫁人了,爸爸真替你自豪」。主人想了想覺得還是要回答,就輕聲說了聲『「都是爸爸的功勞」。但爸爸當時做出了這樣的表情?

    爸爸把我的手遞給了喵喵,與喵喵並排站在牧師前面。互相行禮時才突然想起了剛才爸爸說過的話,他說的是『你的眼睛變大了!

    那……剛才主人與爸爸的談話就是這樣的:

    爸爸你的眼睛變大了?

    主人(含淚望著爸爸)這都是爸爸的功勞!

    爸爸?

    希望心胸寬廣的爸爸希望能把這段對話給忘了,真丟人。

    新婚夫婦行禮在

    胡思亂想中結束了,到了結婚誓言的時候。這是結婚典禮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新郎新娘含情脈脈地相互對視,用眼睛來告白!

    牧師新郎喵喵君,你願意娶主人為妻,同甘共苦,不管何時都能照顧對方,盡到丈夫的責任,堅守夫婦之間感情嗎?

    喵喵我願意!

    牧師大家都聽到了嗎?

    客人是~!

    隨後是我,我盡量表現出新娘那種獨特的羞澀與靦腆。

    牧師新娘主人,你願意嫁給喵喵君,兩個人永遠相愛,不管何時何地都尊重對方,盡到妻子的責任,堅守夫婦之間的感情嗎?

    主人(羞澀地)我願意~!

    牧師大家都聽到了嗎?客人(不約而同的)沒有!

    牧師慌了一會兒,主人能聽到下面朋友們的笑聲。主人氣得全身發抖,決定讓他們餓著肚子回家。但牧師畢竟是牧師,好似這種事情經常發生一樣。

    牧師(非常平靜地)我聽到了。

    牧師送我們一本聖經。主人與喵喵現在已經是夫妻了。兩個人隨著音樂緩緩地走出了禮堂。當然為了留照片又重新進去了。

    之後他們生活得非常美滿。這個故事結束了。我們經常在電視裡面看到,所有美滿結局

    都是在結婚現場。之後他們會永遠幸福美滿。

    當然這是騙小孩的,他們只能在屏幕上生活的幸福。

    與親戚朋友和兩家父母照完相後就出去吃韓國料理,婚禮就算結束了。電視裡面也應該是這樣的吧。

    當你穿婚紗的時候,那種感覺很奇妙。浪漫電影都只拍到這個部分,所以我們看到的只能是最幸福時刻的新娘和新郎。

    還有一些是以父母反對兒女們的婚事為題材的電視劇。類似的電視劇很多。如果雙方父母都同意,兩個人在一起應該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一旦父母反對這樁婚事就意味著不能舉行結婚典禮。

    一聽到「結婚典禮儀式」我們馬上就能聯想到婚紗、穿韓國傳統服裝的雙方父母、好多親朋好友們、新婚誓言等等。偶爾也能想像到某個男士抓起新娘的手往外跑的場面。

    但其實結婚典禮除了一些細小的事情之外,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當然這一天代表著兩個人新生活的開始。但並不是說所有的不幸已過去,是幸福的開始。費好大勁穿上去的婚紗,儀式結束後馬上要脫下來。

    但追求浪漫的人如果沒有舉行結婚儀式,就覺得非常可惜,覺得是人生中最遺憾的事情。其實那也只不過是簡簡單單的儀式而已。

    我們可以問結過婚的人。

    結婚典禮那天有特別的事情發生了嗎?……有?

    請麻煩給主人講講。主人和喵喵怎麼想也想不出來。我們兩個人真的非常相愛,也在200多個人面前宣佈我將是喵喵戶籍下的人。眾多人祝福我的時候,我不知道眼神應該放在哪裡,發愣了好一陣子。

    也許婚後苦了累了的時候也能回味一下當時幸福的時刻。但簡單的儀式非要把一些沒有必要的程序都加上來讓新人們履行,真是大可不必了。

    曾在電視裡面看過一個演員結婚的場景。讓我吃驚的是,她沒有像傳統意義上的新娘那樣靦腆害羞,而是非常活潑。跟在坐的客人大聲地打招呼。她真心表露出對這場婚禮的喜悅。

    我不知道外國的婚禮都是什麼樣的,婚禮是在非常非常嚴肅的氣氛下舉行的。新娘輕輕地笑也會招來很多人的責罵,說結婚當天新娘笑會給婆家帶來晦氣等等。

    等自己結完婚才明白了為什麼有些人會在太空結婚,會在雪地結婚,會在海底下結婚。

    在舉行結婚典禮的過程中我有兩個非常疑惑的地方,喵喵也察覺到了。去吃飯的路上喵喵悄悄問我:

    喵喵喂,我想問你一件事。我第一次參加的結婚典禮就是我自己的典禮。沒什麼經驗,有件事我怎麼也想不通……

    主人什麼事兒?

    喵喵新郎新娘入場的時候,不能兩個人同時進來嗎?

    主人也不是不可以…

    喵喵老丈人把你的手遞給我的時候,那種感覺很奇妙。是讓我養活你的意思呢?還是說把你養成這麼大,讓我有效利用呢?

    這雖然是一個非常小的問題,但為什麼要這樣呢?我們還是陷入深思。

    歲月在改變,人們的思想也在改變,但為什麼結婚儀式中的父母支配權的殘留部分沒有改變呢?「結了婚就是婆家的人了,死也是婆家的鬼」這種說法現在已經不存在了,為什麼還要爸爸把女兒的手交給新郎呢。

    往更壞的一面想呢應該是這樣一個意思「從前你服從爸爸,從今以後你要服從於你的丈夫。」

    等到新郎新娘給雙方父母行禮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經常聽到「下面新郎新娘給雙方父母行禮!謝謝你生養了一個這麼漂亮的女兒……」但我們好像很少能夠聽見「謝謝你把你的兒子交給了我們家女兒」類似的話。

    「王子和公主久久地親吻著,從此他們過著幸福的生活。」

    好多人都還陶醉在兒時看過的童話裡。雖然誰都知道這不是現實,但人的感性往往勝於理性。

    結婚的一瞬間你會覺得非常幸福,但這樣的幸福並不能解決世界上所有的問題。當你說愛情就是全部的時候,更應該知道「愛」可以成為我們今後生活中的動力,卻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魔法戒指。

    結婚也不是人生的盡頭。人生的盡頭到底在什麼地方,誰也不清楚。永遠也不要說「現在我已經成功了」或是「我實在受不了」這樣的話。

    要說同居是婚姻的演習階段,那結婚就是測試的開始。人活在世上誰也不能確定以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所以結婚也不能保證兩個人一定會白頭到老。

    不要總是埋怨自己的人生,也不要記恨某個人,只要你恪守住屬於自己的東西和自己的性格就可以了。

    總是迎合別人,你只能存在於別人的眼睛中。

    結婚儀式結束了。

    大家都走好。

    我們也要去過我們幸福的小日子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