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文 / 包銘新
國際上很多服裝公司的樣衣要由專業的模特兒試穿,以發現可以改進之處。這種模特兒稱為試衣模特兒(fittingmodel或samplemodel)。中國幾乎沒有試衣模特兒,雖然我們也做樣衣,但中國的服裝樣板水平始終不高,這是不是原因之一呢?
sassoonbob傻瓜妹頭
「傻瓜妹頭」是香港對著名美發大師維達-沙宣所設計的一種短式髮型的謔稱。沙宣1954年在倫敦邦德街108號開業。自60年代起就成為美發界一名炙手可熱的人物。近年來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又一路升溫。其聲名之顯赫,著名時裝設計師兼沙宣好友瑪麗-匡特(MaryQuant)早在沙宣聲名鵲起之初就給過他一個響亮的形容「髮型界的夏奈爾」。「傻瓜妹頭」原是沙宣60年代為瑪麗-匡特的模特兒所設計的一種配合幾何線條服裝的風格別緻的短髮型,今天在香港和英國仍很流行。這種bob頭其實也並不新,在這裡不難發現流行於20、30年代的少男式短髮的影子。sassoonbob只是符合時代形象的一個改版而已,但又正是這一改版造成當時時裝界和媒體的極大轟動,成為沙宣如火如荼的事業發展的基礎。
saturatedcolors飽和色
飽和這個詞我們經常用。《辭海》裡出乎意料地沒有單列同自,雖然裡面有「飽和土」、「飽和色」、「飽和度」、「飽和差」、「飽和烴」、「飽和電流」、「飽和蒸汽」、「飽和溶液」那麼多冠以飽和的詞條。但仔細讀一下,就發現這些「飽和」的含義都不相同。所謂飽和色是指不含雜色不含灰的具有一定亮度的顏色。飽和色顯然是這一群詞彙中最時髦的。在服飾上,它們常常需要與中性色進行配伍。
second-handlook二手貨風貌
用二手衣組合成的時裝風貌,或以二手衣為主要特徵的著裝組合。
到跳蚤市場或二手衣市場去挑選一些落時的舊衣來打扮自己,並成為一定圈子裡的時尚,最早見於20世紀60-70年代的歐美,那圈子裡的成員當然都是一些非常年輕的男女,常常又帶明顯的分支文化傾向,如嬉應士。這樣做的原因,是二手衣常與市場上成批出售的新衣不同,凡乎總是一款僅一件或少量的幾件,不會與別人雷同。過去或過時的衣飾,常常會有些特別的味道,會激發出奇思妙想。當然,價格低廉對這些並不富裕的反叛青年,也是頗具吸引力的一個因素。由此衍生的,還有「軍用物資風貌」和「老奶奶風貌」。
80-90年代中國也曾經幾度掀起些許Th手衣流行浪花。先是出國人員在海外的跳蚤市場、教堂義賣和車庫自賣(garagesell,或叫後院自賣yardsell)中買些舊衣帶回國作禮品,打發親友中的崇洋迷外者。慢慢地就有人專做進口口服裝生意。用這種二手衣打扮起來的中國人其實並不明白什麼叫二手衣風貌。由於政府擔心舊衣物可能帶來細菌和病毒而加以禁止,又由於舶來品新服飾的增多,所以很快就風平浪靜。
但是到了90年代末,香港卻出現一種新的二手衣時尚。一些商家把名流明星的名牌服裝收來售給追星族或愛穿名牌卻囊中羞澀的人。銅鑼灣有一家名叫DaDa的二手衣商店,據說常有雷頌德和張樂悅的二手衣,品牌則多日本Commedesgarcon(川久保鈴的註冊商標)、A/T、Matsushima、20471120、JuyaWatanabe、y-s、Hystericglamour以及Joyce都難得一見的Zucca,都稱得上是高檔品牌。中環皇后大道的Secondstreet則提供時裝模特兒AngelaHong、美發師KelvinKoo和明星藝人杜德偉、孫佳君的二千衣,品牌也有意大利的gucci、英國前衛品牌VivienneWestwood、美國的Dkny,以及日本的少女品牌tsumionchisato等。明星和名流多是大款,新衣買來後穿一二次甚至一次沒穿就送來的很多。所以這些衣服看上去相當潔淨。也有追星族專門尋求明星們在公開場合穿過的二手衣的。
上海並沒有這樣的二手衣商店。但追星族仍有機會。例如,在申花隊勝萬達隊的那場97甲A的最後決戰中,范志毅被紅牌罰下場,下場時憤而脫下球衣扔向觀眾席。不知哪位球迷有幸得到?
secondskin第二皮膚
「第二皮膚」喻指與人體有著緊密聯繫的服裝。似乎只有緊身衣、褲等貼身穿著的衣服才與「第二皮膚」之稱較為貼切,但事實上「第二皮膚」的涵義已擴大到指稱所有的服飾。
「第二皮膚」之說較早被我們所知是來自一本服飾心理學專著,由瑪裡琳-霍恩(MarrillynHorn)所著的《TheSecondSkin》。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譯本《服飾:人的第二皮膚》更為直截了當使用比喻句作為書名。由於比喻形象得當,「第二皮膚」作為一個新生詞彙成為「服飾」時髦的第二名稱。
「第二皮膚」蘊含了兩重意思:1.強調人本位。服飾是人的附屬物,永遠只能排在第二位,其最終價值的實現要依靠為人服務的質量來評價,比如,保護健康、社會角色扮演甚至包括滿足虛榮需要等等。2.服飾與人不可分離。既為社會人就要遵循社會公共道德規範。很難想像正常人可以一絲不掛地走在淮海路或者南京路上。同樣,離開了人,絕大多數服裝也將失去存在的意義。扔在沙灘上的兩塊小布片,只有穿在健美的身軀上才稱為比基尼。
see-throughlook透空風貌
作為時髦詞彙的see-throughlook,指代婦女的一種衣著風貌。其特徵為著裝者不穿或盡量少穿內衣,僅穿質地輕薄透明或鏤空的外套。1964年,美國設計師格雷奇率先設計出透明「居家衫」。1995年,古亥格推出無內衣連體褲裝。1968年,又演化出透明女衫。60年代末,促成男士薄紗襯衫流行。
20世紀90年代之前,透空風貌還只屬於天橋上的模特兒,普通女性即使看得目眩神迷,仍是有此心沒有此膽,無人敢在大街上嘗試一下滋味。到90年代臨近終了,確切一點說是在96至97年的夏季,透明的衣料、透明的鞋(「水晶鞋」)、透明的包席捲大大小小的服飾店,街上的女孩轉眼間變得通靈透明。但她們沒有走極端,你還不能完完全全「see-through」,她們所展示的有限空間感代表了透空風貌與習俗的妥協。98年夏季,「透」向「露」偏移。但透空風貌並未遠去。
s.f.淨身高
s.f.是stockingfeet(穿了絲襪的腳)的縮寫。穿了絲襪量身高,得到的自然是淨身高。時裝模特兒行業術語。
淨身高意味著真實。而各種各樣的高跟鞋、鬆糕鞋和內高鞋(是不是還要加上有名無實的「增高鞋」),使真實變得含糊,使淨身高變得難以估測。但是,即使我們用高跟或厚底的鞋以及高高聳立的帽子或髮型來改變別人關十自己身高的印象,淨身高仍然是重要的。別人在問及你身高時索取的答案是它,模特卡上填的也應該是它。
seminar研討會
就某一主題進行交流、討論的會議。看上去那麼學術,在時裝界居然也很時髦。因為seminar已經變成一個使用頻繁的促銷手段。
幽暗的燈光中,舒緩的音樂響起,穿著裘皮時裝的模特兒儀態萬千地走出來,手中還牽了一條朝四處好奇張望著的哈巴狗。這不是一般的時裝表演,而是一場抬頭冠以「國際」的學術研討會。沒有人覺得這有損於研討會的嚴肅氣氛。事實上時裝業內的研討會經常要借助於動態演示來進行成果交流。既為「視覺藝術」就用視覺來進行「研討」,總不會有太大的錯。理論家在這種以時裝設計師為主體的研討會中,往往淪為配角。此時,我們最多聽到的∼句話是:「讓我的作品來說話。」
sexylook性感風貌
廣義地指一切強調性魅力的著裝打扮。但事實上幾乎只用於女性。著裝的性感頗難界定。
有人想用人體的暴露程度來界定。作短、薄、緊、裹等處理確實是一些設計師常用以增加時裝性感的捷徑。但是,印尼等東南亞地區妃女常穿著裸露整個上身的服式,當地人並不認為那是性感的服裝。而且服式發展到了三點式似乎已經是暴露的極限,再下去就會成為皇帝的新衣。裸露的極限對整個時裝的否定。人們會從繪畫或人體攝影畫冊中去尋找裸體,而不是時裝回報。而且,心理學家早就指出,過多的暴露反而會降低興奮的程度。像《花花公子》一類色情雜誌的攝影師反倒懂得需要借用各種時裝進行半遮半掩,認為這樣的人體具有更大的挑逗性。
所以,還不如說時裝的性感就在於其暗示或強調人體的某一部分,把人們的注意力和想像力集中於人體的某一部分。由於人體的某一部分具有性的挑逗性,因而服裝也帶上了挑逗性。不同時期流行的不同服裝款式,往往把人們的注意力和想像力集中於人體的某一部位。如超短裙強調腿,露腹式強調腰腹,高腰裙強調胸,巴瑟爾格撐強調臀部,無胸罩T恤強調乳頭等。而流行款式的變化也常起回於人們對某一款式強調的那部分人體的敏感度降低,產生厭倦情緒,而要求有一個新的集中焦點或新的興奮點。
時裝的性感程度和效果依場合而定。泳裝在泳池海灘與在商店街頭所引起的反應截然不同。下班後夫婦回到家裡,或閒聊或聽音樂,希望能鬆弛一下,解除白天的疲勞,這時妻子穿些輕薄花哨的內衣或睡衣,丈夫也不必正襟危坐,這將有助於雙方相互間的情感交流。女職員上班時的襯衫領子開口太低或裙子太短太緊,這種穿法至少有點無的放矢——周圍的人都在緊張工作,無暇顧及你展示的魅力,有時甚至連說句恭維話的機會也沒有。在西方社會裡,一個女子穿得過於性感夜行街頭會被誤認為是妓女;單獨與一男子相處時,如果女方穿得較性感,會被認為是對男方的一種暗示或邀請。按照某些西方國家的法律,在女子被某一男子施暴時,如果女子穿了具有挑逗性的服裝,則將要求女方自己應在一定程度上承擔後果。
時裝的性感也依穿著者的態度和穿著方法的不同而變化。如果穿著者態度從容,充滿自信,則性感的時裝能使你顯得更為老練成熟(至少西方是這樣認為)。如果穿著者伍泥作態,再加濃艷化妝,那就會使人產生以色相誘人的感覺,儘管性感本來並不等於色情。
20世紀80年代以來,性感曾一度在全球風行。西方時裝界人士對此評論頗多。《紐約時報》的時裝專欄作家莫裡斯說:「《當代》女性具有足夠的安全感能做她們想做的一切事情,包括穿性感的時裝和保持輕鬆愉快。」著名美國時裝設計師倫塔(0scardelaRerta)說:「挑逗性時裝之所以能風行世界的最明顯的理由是她們花費越來越多的精力來保持體形的自然美。她們狂熱地做健身操或節食,所以,她們同樣狂熱地追求和顯示這樣做的結果。」布拉斯(B-Blass)說:「北美的新一代女性經濟豐厚,社會地位又高。她們年輕,不為清教徒的道德標準所束縛,熱切地想要一些出格的時裝。」露艾姆(C-roem)說:「具有性感魅力的時裝真是一種禮物——在這嚴酷的時代中為我們增加了一點輕鬆。表現女兒本色和嫵媚是我們對付這社會的重要武器。」薩西(A-Scaai)說:「既然婦女已被勞動大軍所接納,她們不必再對自己的身體弄虛作假或遮掩。她們就愛下班後早些回家並盡快(性感地)妝扮起來。」卡蘭(D-Karan)說:「夜禮服所特有的性感和老練,現在也見之於工作與日常服裝。男士們也已感到並作出反應——女人們從來沒有這樣漂亮過。」
shiyashin寫真
照片、相片的替代稱呼。20世紀90年代在演藝界和時裝界中開始流行。而日常生活中人們仍沿用照相之類的老稱呼。
寫真在古代漢語中指高度寫實的工筆人像繪畫。常見有「祖宗畫」和「行樂圖」一死一生兩大類別,多出於畫匠之手,曾波臣和任伯年等著名畫家亦擅此道。19世紀末西方的攝影術傳到東方,日本人用漢字「寫真」作為Photography的意譯。一個世紀以後,中國人又把這個詞從日文中借回,用法一如日文。
日本演藝界的很多女性(偶有男性)曾出版過個人的攝影集,作個人包裝或自我推銷之用,稱寫真集。這當然也是商業文化的炒作形式之一,背後有代理公司操縱。在這些寫真集中,主角常常穿得相當袒露,甚至以裸體或半裸體面世,攝影師常被要求營造出一種性感的氣氛。這樣,「寫真集」這個詞本身也染上了曖昧的色彩。
shopinshop店中店,子店
英文也可略稱為inshop。顧名思義,就是商店裡面的商店,多開在百貨店等大規模零售店內。時裝的店中店基本都是某一種品牌的專賣店,它的形式和管理比商店內其他櫃檯自由一些,但也不是像單門獨戶那樣不受約束。店中店的店堂佈置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以突顯品牌文化特色,不過它們很少被允許自己設計音樂和售貨員制服。商店的優惠活動它們有時也不得不參加。大型商店巨大的客流量往往是吸引生產商進駐店中店的主要原因。潛在的商機帶給他們幾倍於受約束的補償。
作為顧客,無論是否抱著購物的目的,走一家就逛遍百家,能領略到情調各異的品牌之間的不同,省點腳力又便於比較,何樂而不為呢?店中店把一馬平川的商店分出許多層次,感覺上拓展了商店空間,雖然實際上商店會變得更擁塞。它們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山外青山樓外樓」的詩句。
shopping購物
作不及物動詞或名詞。據去商店買東西,此義並不能涵蓋現代生活中Shopping的全部意義。shopping還可以指逛商店,逛逛看看,但不一定買。特別是女性的shopping、以去時裝商店shopping為多。成熟的女性消費者看得多,試得多,但買得並不多。shopping並不僅僅是一種消費行為,它也是現代女性的娛樂活動或休閒活動。通過shopping,瞭解了時尚和商品信息,提高了鑒賞能力。
男性消費者買服裝稱不上真正的shopping。他們往往逕自走到一定的櫃檯,買一打某種牌子的襯衫或襪子。但他們常常奉命陪伴女士們去shopping。他們中究竟有多少人喜歡這個差使呢?
show秀
忽然有一天,中國出現了鋪天蓋地的「秀」,從時尚類報刊雜誌到日常用語,成為20世紀末一個出挑的時髦詞彙。
英文「show」表示「展示」、「展覽會」的意思。生活中,做「秀」則有「演戲」、裝腔作勢的意思。「秀」為「show」的音譯,就像把「cool」譯作「酷」一樣,全是音譯。在時裝界,秀就是fashionshow,就是時裝表演。可分為促銷(promotion)或娛樂(entertainment)兩類,或兼而有之。
「秀」當然也出現在時裝界的邊緣地帶,我們也有了髮型秀、化妝秀等等。「秀」雖然作為表演、展覽的涵義十分之廣,但一般只用於比較特殊的幾種時髦行業之中,因而我們從不說烤鴨秀、鬱金香秀之類,儘管從理論上講,它們完全可作秀。
silhouette外輪廓線,廓形
服裝界更多使用後者。服裝的廓形是服裝款式造型的第一要素。廓形的設計和完成需要設計師付與最大的注意和精力。克莉斯汀-迪奧曾在50年代推出一系列字1造型時裝,分別用A、H、Y等英文大寫字母來比擬他作品的廓形。眼下流行的女裝廓形是緊貼合身的,收腰幾乎是每款時裝不可少的特點,其中不少都可用不太誇張的「8」字來描述。
singlebreast單排鈕
西裝款式之一種,門襟處鈕扣僅一排,故名,並以此區別於雙排鈕。
與雙排鈕服裝的方正相比,單排鈕的廓形較長較窄。單排鈕西裝可敞開著穿,較為自由,這也與必須鈕上穿的雙排鈕西裝不同。不拘小節隨隨便便的男子常常因此選擇單排鈕。男人的第一件西裝也常常選擇單排鈕。單排鈕西裝又有一粒鈕、兩粒鈕、三粒鈕(或更多)之分。不管一排多少鈕,最下面一顆都不鈕上。單排鈕也有它的遊戲規則。
粗花呢、牛仔布等材料製成的單排鈕西服,配圓領套衫牛仔褲或其他休閒服裝穿或許更合適。這時它已經不能稱之為suit或西服,叫它jacket或西便服或許更合適。
singleitem單品
或許因為古漢字的象形,現代漢語的形象,極富暗示的意味。單品這個詞看上去既不時髦也不新,其實它倒是最近才流行的,在1998年中國時裝報刊上的使用頻率特別高。
單品就是單獨一件,一件上衣、一件下裳(褲或裙等)都稱單品。單品的對立面是套裝,它的潛台詞是等待搭配。每一項單品都只是整體著裝中的一個時髦因子,如何讓兩個或三個時髦因子和諧相處,組合出驚人效果,是你需要擠出點時間來考慮的事情。單品最具吸引力的莫過於讓每個消費者都找到了為自己做形象設計的巨大樂趣,而後得意地對著鏡中的自己說一聲:瞧!形象設計就這麼簡單。
shirt裙
也可指上裝或大衣的腰以下部分。眼下流行收腰的上裝或大衣,腰以下部分都略作不同程度的喇叭狀蓬起,即稱flareskirt。專家們認為,這種傾向在20世紀90年代最後一兩年內會得到加強。
slimline窈窕女,瘦身繫列,修身繫列
一種度身合體的時裝外廓形。正常肩線用薄型肩墊,臀部緊窄,腰身纖細。20世紀90年代時裝的女性化潮流復歸,瘦身為主要特徵之一。一家頗有影響的時裝雜誌風趣地稱slimline為窈窕女,看來不無根據:能置身於這樣纖細衣裙中的女孩必是身形窈窕的了。
瘦身繫列的時裝常常會引起身材較為豐滿的女性的不滿。以畫家陳逢飛的名字命名的Layefe女裝可稱為這種時裝的典型。在上海「巴黎春天」的Layefe專櫃前,一位女孩遺憾地對她的同伴說:「這衣服對身材的要求也太高了!」
slipdress吊帶裙
slip的意思是「滑落」、「錯過」,如letanopportunityslip(錯過機會)。作為服裝詞彙,slip原指襯裙,不知是否暗喻吊帶裙的流行其實屬於一種內衣外穿風貌?slip同時也給人一點暗示一些聯想:穿著吊帶裙特別有風險,一不留神便將slipoff(不告而別)。時尚的許多吊帶裙廣告片中的時髦女郎部故意讓細細的吊帶輕輕滑落下來,在適當的部位戛然而止,造成較為驚心動魄的性感效果。
1998年夏季,吊帶裙搶足了時尚風頭。時髦女孩子把屬於雞尾酒和夜禮服的袒肩露背帶到了陽光下的草坪上。1996、1997年夏季給我們的一點預兆是:吊帶裙曾被若隱若現地罩在短外套下。吊帶裙並非新款。伊夫-聖-洛朗1960年就曾推出。它在今天的流行,是否正與世紀末的復古情緒暗相契合?
slit衩
衩是位於衣裙下擺或褲邊(或稱褲底邊)的開口。開衩常常是成雙地開,較多地位於兩側;也有置於身前或背後的衩,外套後身的衩則另有一個英文名稱vent。
現今服裝的開衩不外乎兩大功能:第一,便於活動。第二,增強美感。它是服裝的一個重要構成因素。開衩的部位十分講究做工。工藝欠缺的開衩,無論面料如何昂貴,圖案怎麼現代,都會給人以劣質之感,從而使所有在款式上花的心思忖諸東流。
中國古代的袍服也開衩,當時稱作楔,開衩的袍被稱作開鍥袍,俗稱「開氣袍」。清代男袍以四開衩為貴,兩開衩次之,不開衩(稱「一裹圓」)最低。成為中國女性國服的旗袍也以開衩的高低作為款式變化的重要特徵。
20世紀80年代以來,女裝的性感慢慢地被認識,亦掩亦露被認為比直接的暴露更加性感、更為挑逗。開衩的長裙(或旗袍)對腿部的表現因而比超短裙來得曖昧且含義豐富。正如閃爍其辭的表達比一句簡簡單單的「Iloveyou」更令人耳熱心跳。長裙開衩可以開在兩側或單側(拉格菲爾德有此一舉),有前衩、後衩等等。穿褲裝的女士在上衣兩側開衩或在褲腳管側開衩,以顯示她們的流行感。
sumudger眼影棒
上眼影的眼妝工具,也可用於畫眼線。「smu-dge」的意思是「弄髒、塗污」,「smudger」也就是把眼部四周弄得五彩繽紛的物件了。這個詞把眼影棒的作用傳達得十分形象。「眼影」在任何一位喜愛化妝的女性看來,都與「髒」字無緣,反而有點影影綽綽的浪漫意味。更何況親手拿著細細巧巧的眼影棒點點染染地畫美人呢!
softcut柔軟裁剪
指一種線條回轉的廓形,特別是柔和的肩部造型。20世紀90年代前期由國際羊毛局推出,它逐漸改變了80年代女性方正而稜角分明的廓形和肩部造型,使女裝朝強調女性固有魅力的方向發展。
柔軟剪裁的時裝既然以柔美的外輪廓線為特徵,其材質的優秀和製作的精到就是一種必然,並因此而摒棄了繁瑣的裝飾。
sophisticate成熟
「成熟」的反義詞有「幼稚」、「單純」、「天真」、「孩子氣」等等。成熟是一種美,它代表的形象與特別青春的形象相背離,成熟之美蘊含著某種經驗的一定積累,得之於環境和內省兩方面作用的結果。
成熟可以指內在修養或思想觀念的成熟,但也有例外。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說:「嬰孩的頭腦與成熟的婦人的美是最具誘惑性的聯合。」且不論這句話本身的意思如何,這裡的「成熟」顯然與思想、學識等無關。它代表發育的一種高潮狀態。由此及彼,我們不妨說,時裝正值流行(達到高潮狀態)的時候是「成熟」的,而後慢慢走向衰敗。
美從來就缺乏超越時空的客觀唯一標準。因而「成熟」也只是一個相對概念。
sponges海綿撲
塗粉底及粉餅之用,便於塗抹均勻,不使臉上出現斑塊。海綿撲是一種基本而重要的化妝用具,可乾濕兩用。粉在海綿裡滲開,加之皮膚不易為人覺察的油脂及膚屑粘附其中,使海綿撲極易成為一個藏污納垢的地方。所以應及時清洗乾淨,下次用它上妝才能有粉雕玉琢的晶瑩之感。
sportswear休閒服
常被譯作運動服。事實上它指非正式的、樣式簡便的服裝,與中文指稱從事各種體育運動所穿的「運動服」有歧義。英文版時裝辭典《Jairchild-sDictionaryofJashion》中對sportswear解釋如下:1它發源於運動專用服裝(sporsuit);2指20世紀20—30年代歐美人觀看運動比賽時所穿的隨意的、休閒的服裝,如套衫、短裙、工裝褲、短褲等;3從60年代後期起,指非正式場合穿的服裝。但是,由於英文sportswear與中文運動服在構詞上是那麼匹配,很多人會忍不住隨意地將它們互換使用。很少人會願意使用運動型服裝或運動風格服裝來譯sportswear。或許將來中文運動服的內涵會擴大,從而與sportswear相合。
sportswear表了一種源於美國的現代生活方式。sportswear所代表的舒適、隨意、健康、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機是現代人所嚮往的。
stocking長統襪
一般即指與裙配穿的長統絲襪。跨世紀的女性雖已把「回歸自然」之類的口號喊得腮幫子發酸,但對於不那麼「自然」的長統襪卻始終未能忘情。
據說絲織長襪由西班牙人首創,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獨領風騷。16世紀法國宮廷及上流社會的名媛淑女都熱衷進口於西班牙的長統絲襪,以紅色、橙色、紫色為時髦。資料記載,第一台絲襪編織機由英國人威廉-李於1589年發明。
今天的長統襪無疑屬女性獨佔的舞台,但在發明之初及以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其主要服務對像卻是男性。16、17世紀穿著膨鬆短褲、長統絲襪(有時露出緞帶蝴蝶結固定的襪口)和高跟鞋的男子,比穿超短裙的摩登女郎裝飾更甚、脂粉氣更濃。15世紀還曾流行過雜色長襪,兩條腿顏色相異,斑瀾有趣。
我國的男性並沒有嘗試過長統絲襪的滋味。絲襪在本世紀初由女性引進。它帶來的最大麻煩是易鉤易脫絲。絲襪基本都是針織品,環環相扣,只要其中一節脫環便將飛流直下一發不可收拾。普通市面上無論是玄機莫測的「奇圈防鉤」絲襪,還是以名字增添信心的「水晶襪」,都不能讓這種尷尬改觀多少。
story故事,題材,時裝雜誌上的一種報道體裁
中國的時裝雜誌在20世紀末經歷了一次突飛猛進,不但數量增加極快,在內容和形式上也日益國際化。其表現之一,就是引進了Story這種常用的新聞媒體的報道或專題形式。
一個story往往有一個主題,用一個標題以概括之,如「衣簡人倩」,或「花的旋風」,然後用五六張時裝攝影作品,每張攝影作品一般都由一個(偶爾用幾個)模特兒穿一套時裝為題材,再冠出一個小標題,可加幾句遣詞朦朧充滿詩意的話來略作展開,最後簡潔確切地說明服裝、飾品、化妝、髮型的名稱和品牌或設計者。很多雜誌常常用這種形式來報道時裝新款的問世。一期雜誌會有幾個stories,它們常被編排在一起。
開始我們只是在外國的雜誌如Vogue和Elegance和Mode上讀到這些時髦故事。然後我們有了自己的ELLE。然後幾乎在一夜之間,大多數中國時裝雜誌也有了stories或類似stories的報道。然後圈內人士從編輯、記者到撰稿人都開始使用story這個詞。最後,最時髦的一批讀者,她們常常是中國最時髦的年輕一代,也開始使用這個具有魅力的詞彙。
studio攝影棚,工作室
室內攝影的場所,亦可作室內攝影的簡稱。與之對立的詞為location,即室外攝影。亦可用以指稱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工作室。在時裝界,自己沒有加工能力的小公司亦往往自稱工作室。某某時裝設計工作室常常只是幾個年輕人惜兩間房,一間畫圖稿一間做樣衣。對於這類場所,時裝攝影圈內更喜歡用studio這個詞。
早期的時裝攝影大多在攝影棚內完成。原因有兩個:一是基於審美上的考慮,攝影棚內可以拍出精心安排的場面,燈光、構圖和色調都易於控制;二是當時的條件尚不能保證在室外成功地拍攝,那些笨重的老式相機不易攜帶,只能拍靜態的造型,而靜態的拍攝最適合於在攝影棚內進行;再加上當時膠卷的感光速度也太慢,不能適應自然光線的干變萬化,而攝影棚內則能控制足夠強的照明。此外,彩色攝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流行的,彩色攝影使人們越來越對自然界絢麗多彩的景色感興趣,使人們更喜歡室外作業。這種興趣在只有黑白攝影的時代從來沒有如此濃厚。但是,80年代以後,人們又恢復了對攝影棚內拍攝的重視,因為攝影棚設備的日益精良,可以拍出許多室外無法拍得的作品。時裝雜誌的封面又紛紛開始採用攝影棚作品。
攝影棚作業與室內自然光攝影有著發展上的聯繫。室內自然光主要是指從門窗或天棚射人的光線。利用室內自然光,模特兒或時裝的某些部位處於濃重的陰影裡,利用這一點,可以產生類似倫勃朗繪畫風格的效果。同時,處於直射陽光下的那部分也就是攝影師要強調的細節。然後人們也嘗試使用室內固有的照明系統來拍攝效果十分自然的時裝作品。例如,琴貝爾(ginbel)在桌球房內,僅利用球桌上方的吊燈照明就生動地表現了兩個穿西部風格服飾的年輕姑娘。此外,也有用快速感光膠卷和慢檔加三角架和快閃線來拍攝微弱燭光下的生日場景,那種燭光搖曳的感覺與生日禮服的格調十分和諧。
但是,室內自然光或照明的方向太單一巴難以變動,自然光的強弱變化太隨機,人們當然就想到要使用人工燈光。有著各種照明的室內環境還不等於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攝影棚。一個現代攝影棚可以非常複雜,但也可以比較簡單地建立,一間牆面乾淨的長方形房間就可以充當。最小的面積大約為3×7米,房間高度最低也要3米。由於時裝攝影師都喜歡用長焦鏡頭(即使是拍近景),所以一定的空間還是要保證的。此外,模特兒也需要在一定的空間走動和擺姿勢。在拍攝系列作品(如服飾產品目錄)時,背景道具需要變換,則空間要更大一些。靜物攝影也要求較大的空間。人工光源中也有從上朝下照射的吊燈,所以對高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如今很多人都喜歡用倉庫改建的攝影棚,就是因為其空間的充裕。當然,很難描繪一個理想的萬能攝影棚。攝影的規模要依攝影師的工作量、工作性質和設備而定,同時也要看攝影師對多大的空間感到舒服。
style風格
原意為表現的方式,後強調這方式或形式的特徵,即有可辨認的差別。較多地用於與藝術有關的方面。音樂、繪畫、文學等領域存在各種不同的風格,有個人風格、時代風格等等。與時裝相關的用法有以下一些:1.用於時裝的風格流派,如巴洛克風格、米蘭風格、古典風格等,與用於其他藝術時相同。2.可用以指稱款式。如某家廠商在1997年春夏推出100種款式的女套裝,那就是100個styles。style的衍生詞stylist,是指「創造風格的人」,可以是時裝設計師,可以是化妝師或美發師,也可以是時裝表演時負責髮式、化妝、服飾整體效果的專家,SO年代初我曾把它譯為「風格師」,現在多譯為形象設計師。stylist與coordinator有些相像,但stylist更為專業化一點。stylish是形容詞,意為有風格有特點有品味的,或時髦的。但在生活中我們習慣於說某人有style,而不說某人stylish。
subculturalfashion分支文化時裝
分支文化時裝是主流時裝中的分類。社會學家也將分支文化稱為亞文化,亞文化群與正統社會相對峙。他們的衣著表現為敢於標新立異,不循常規。與此對應的是生活方式與傳統的背離。
典型的例子有20世紀70年代盛行一時的嬉皮士。他們對衣著的態度是「antifashion(反流行)」。他們的「盛裝」完全摒棄了傳統的標準。在他們眼中,領帶、西褲筆挺的燙縫、握手和彬彬有禮的客套話都顯得過於僵硬,可以毫不猶豫地將它們扔到垃圾桶裡。他們席地而坐,以擁抱代替握手,讓夾克衫和襯衫敞開著不扣鈕扣。
分支文化時裝並非一直扮演流行中的配角,相反,因個性鮮明,它常常引導著流行方向。嬉皮士個性化的穿著因為數量過於巨大,事實上他們並未實現「反流行」的初衷。當幾萬人穿著差異不大的個性時裝聚集在一起,他們要衝破流行的樊籬便不是一件那麼輕而易舉的事了。
分支文化時裝與街頭時裝有著相當近的血緣關係。當高級時裝設計師不再以上層社會為追逐和創造流行的唯一對像時,街頭時裝顯示出來的非同一般的吸引力令他們著迷。於是設計師的隊伍中出現了一個龐大的陣容,他們搖著分支文化的旗幟,將目光投向街頭。如瑪麗-匡特、加裡安諾、維斯特伍德、庫雷熱、戈爾捷、三宅一生、高田賢三等等,由此分支文化時裝日益成為流行的先鋒。
suitdress西裝套裙
西裝套裙指上裝穿西裝,下裝為開衩直筒裙的組合搭配方式。西裝是女服借用男裝最為成功的範例之一。鮮為人知的是上世紀末的女性最先穿西裝走過陽光不是去上班,而是去騎馬、打球或郊遊。配穿的裙裾長及足踝,多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女性以褲裝代替裙裝漸漸取得與傳統著裝一樣規範的合法地位,但西方社會一直以女性著裙更為正式。因而西裝套裙比西裝配褲裝正式,短裙又比長裙顯得更正式些。20世紀40年代,大批女性在戰火中走出閨閣,形成第一次大規模使用職業女裝的高潮,西裝套裙被作為職業女裝中的經典樣式固定下來,隨著流行產生細節部位的變化。例如,最初的套裝裙裙長過膝約15公分。20世紀80年代,走進辦公室的超短裙裙擺已經爬升到膝上22公分,甚至有時正襟危坐也難保儀態。
由於眼下的女性在事業上絲毫不遜色於男性,工作時非常投入,在穿著上可以一擲千金,卻沒有太多時間去慢慢逛商店樣樣要自己來組合搭配,所以,各種套裝又有上升的跡象。將西裝套裙稱作職業女性的uniform(制服)可算恰如其分?你不必擔憂它會像日本地鐵出口的米黃風衣,風格如一,30年不變。
當設計師接受了簡約主義,摒棄了裝飾和細節的時候,而料和廓形的重要性就大大提高了。對面料的重視使得上海的許多面料廠商把目光轉向進口面料。上海的幾家法國和意大利面料的代理商據說非常活躍,頻頻出現於上述女裝廠的經理辦公室,生意做得十分紅火。要求更高的廠商甚至直接跑到海外市場去選購,這對國產面料生產廠家來說是個嚴峻的考驗。由於簡潔款式容易摹仿,選用進口渠道較窄的進口高檔面料也是防範假冒的對策之一。
講求廓形一般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乃流行感。當前女裝的流行廓形仍以修長纖細為主,線條要流暢柔和而又明快。第二就是工藝。講究廓形的服裝,工藝是決定性的因素,只有精湛的工藝才能保證外廓形的清晰,clearcut,毫不含糊。同時又能把握尺寸的準確,使消費者穿上後肢體舒展自如,又能顯得苗條頎長。
sundress太陽裙,太陽裝
肩帶式連裙裝,造型簡單寬鬆,袒肩露背,裙長過膝。20世紀30年代推出,1998年再度流行。細花棉布打著細細密密折潤的太陽裙走到哪裡都像家居服,不苟言笑的人穿上它會帶一些孩子氣,回首一笑的眸子裡閃爍著狡慧的神情。
在北歐溫和的陽光裡呆慣的留學生,正愁曬不黑白淨的皮膚,看到上海火辣辣的太陽和正流行的太陽裝開心得如同天天過節。防曬油也不必塗,盡情地洗一洗陽光浴。曬出理想的黑皮膚。太陽裙是採集陽光和明朗心情的最佳衣裝。
superstar超級明星,天皇巨星
我們不把超級明星這樣的頭銜給予畫家、書法家或學者,超級明星屬於大眾文化的領域,流行文化的領域,或商業文化的領域。這個詞彙生來就帶有一層濃濃的商業炒作的色彩。
超級明星並非時裝界專有。從電影演員、運動員到搖滾歌手,其他領域的巨星們似乎更為光彩照人。在中國時裝界,我們使用superstar的頻率由高到低地以模特兒、設計師、廠商為順序。
所以,人人都可以哼哼「Whodoyouthinkyouare,somekindofsuperstar」。於是,我們服裝界自豪地擁有超級名模(如謝東娜),經營大師(如鄭永剛),並把這樣的頭銜鄭重其事地印在名片上。
surrealism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的哲學意義是純精神的無意識行動,運用這種無意識行動,可以表達思想的真正機能,並擺脫理性的控制和審美上或道德上的偏見。超現實主義者確信,一向受忽視的某種聯想形式具有超現實性,這種超現實性使得思想的夢幻能自由翱翔。這是超現實主義者夢寐以求的世界。
超現實主義不是象徵主義或抽像派。因為超現實主義藝術是要去創造一種新的現實,一種高於生活的現實,即超現實。
超現實主義這一術語出現於1917年劇作家阿波利奈爾(Apollinaire)之口。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的第一組展覽出現於1925年,參加者中最有名望的是畢加索。時裝設計師中最成功地運用超現實主義的是埃爾莎-夏芭亥莉(ElsaSchiaparelli)。她曾把一隻高跟鞋倒立著變成一頂時髦的帽子。在常常是非理性的顛顛倒倒的時裝世界裡,她發現超現實主義是能夠找到一席之地的——那些用剪刀絞破的牛仔褲和雞冠般高高豎起的髮型有什麼理性可言?
馬丁(RichardMartin)在《時裝與超現實主義》一書中對時裝與超現實主義聯姻的過程有著恰如其份的描述。在1983、1984年間,超現實主義時裝獲得了全面復興;1985年,由拉格菲爾德完成了「蛋糕帽」和「安樂稜帽」。今天,超現實主義時裝的款式和圖案比比皆是。
研究發現,超現實主義畫家們最關注的是人體和它的局部。時裝也是表現人體,只不過時裝遮蓋人體多一點而已。作為遮蓋人體藝術的時裝,設計師們尋找各種方法再現人體的美。聖洛朗推出的金黃胸鎧圓滿地表達了人體的驚人效果。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對女性胸的裝飾結果,恰恰強調了裝飾裡面隱藏的東西。當然,通過某種暗示也能表現人體。1984年卡特巴傑在風衣上繡著一句極富挑逗性的法文:「我沒穿褲子」。在超現實主義設計師的眼光裡,這也許是給時裝下的最確切的定義。雖然,按常理來說未免有點過份。然而,它確實道出了超現實主義時裝的內涵。必須承認的是,富有超現實主義意味的時裝,色情成份到處可見。我們還發現,超現實主義設計師在相飾上很下功夫。原因是,作為脖子上的戲台——帽子,極易成為人們的視覺中心。
時裝與超現實主義藝術雖有相通之處,但其本身有異於超現實主義藝術。時裝的超現實性樣式的出現主要是作為圖解藝術的時裝迎合了時裝商業。因為通過廣告、報刊、美術和攝影,使得超現實主義精神廣為流傳。其中,設計師和時裝評論家的力促也起了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