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靈太后文武兼備 文 / 佚名
北魏宣武帝靈皇后胡氏,生在安定臨涇,是司徒胡國珍的女兒,是一個文武兼資的大美人。
自從孝文帝大力提倡鮮卑人漢化以來,舉凡官制、教育、禮俗。語言、文字、服飾、度量衡等都採用漢人的制度和習俗,經過二十八年的努力,等到宣武帝繼位,鮮卑人已經充分漢化,後宮妃嬪也多為漢人女子。
據說靈太后降生的時候,她的母親看見臥房內紅光照射,不知是何徵兆?胡國珍將這件事拿去問當時很有名氣的術士趙胡,趙胡立即說:「這是個吉兆,有大貴之表,方為天地母,生天地主。」等到靈太后長大,通過出家做尼姑的姑媽大事宣揚,都知道胡家有這麼一個奇怪的又才高貌美的女子,宣武帝聽到了風聲,把她召到後宮,冊封為承華世婦。
當時宣武帝拓跋恪的高貴嬪,正得寵而被封為皇后,高皇后貌美性妒,所有後宮嬪妃,都不准接近皇帝,惟獨胡承華纖麗動人,善伺人意,楚楚可憐,行止乘巧,頗得高皇后的歡心,於是網開一面,特准胡承華在晚上服侍皇上,因而藍田種玉,珠胎暗結,十個月後竟為皇家產一承繼大統的麟兒。
北魏時期仿照漢武帝「留犢去母」的故事,嚴格規定:「子為儲君,母當賜死。」因而六宮嬪妃多相與祈禱上蒼,但願生諸王公主。卻不願生子為太子,然而胡承華卻慨然道:「國家舊制,未免苛刻,但妾卻不惜一死,寧可為皇家育一嗣續,卻不願為貪生計,貽誤宗桃。」妊娠期間,後宮中妃嬪多勸她服藥墮胎,都認為:「生兒居長,必為太子,而生母則必死無疑!」胡承華始終不為所動,不久果然生下一個男兒,宣武帝大喜過望,取名叫詡,又擔心高皇后妒忌,致生不測,特地另派乳母,放在別宮中養育,不但高皇后不得過問,就連生身之母胡承華也不准撫視。
拓跋詡已經三歲了,宣武帝冊立他為皇儲,不但沒有遵照舊制將他的生母胡承華賜死,反而晉封胡承華為貴嬪,高皇后大為憤惠,多虧朝中大臣劉騰、於忠、崔光等從中相助,才保障了胡承華的生命安全。
宣武帝駕崩,拓跋詡沖齡嗣位而為孝明帝,尊高皇后為皇太后,胡承華為皇太妃,不久胡承華就逼皇太后到瑤光寺出家為尼,自己成為靈太后。
從此靈太后親覽萬機,裁決政事,隨手批答,把朝政處理得有條不紊。靈太后飭令製造一輛「申訟車」,設座車內,外垂簾幕,定期出巡雲龍門及千秋門等繁華地區,接受吏民訴訟並伸冤案件,當即裁判或交有司妥為處理,獲得朝野的好評。凡州郡薦舉的孝廉秀才,都由靈太后親御朝堂,臨軒發策,自閱試卷,評定等級,然後量才使用,一般都認為十分公平。
當時於忠為尚書令,崔光為大將軍,而靈太后出家為尼的姑母就成了靈太后的最高顧問,於是特地在崇訓宮側,建造一座典雅莊重的永寧寺,大殿禪房,共建十九層寶塔,四面懸掛鈴鐸,供姑媽居住。靈太后在位期間,北魏宮中充滿了歡樂祥和的氣氛,除了宮中佛寺的鈴鐸在微風中清音遠送,使人塵慮頓消之外。靈太后還曾在法流堂前設置箭靶習射,並曾經親自挽弓搭箭,中正靶心。此外,在華林園中,春花競艷,芳草如茵的時候,在落英繽紛的曲水之旁,靈太后宴集群臣,令王公以下各賦七言詩一句,聯吟為樂。史書記載,當靈大後首先吟出:「化光造物含氣貞」後,年方七歲的幼主孝明帝拓跋詡立即續道:「恭己無為仰慈英。」意存謙仰,使靈太后心花怒放,群臣當然是跟著湊趣齊呼「萬歲」。
北魏累世強盛,東夷西域,貢獻不絕,且與南朝設立「互市」以通有無,因此府庫盈溢。靈太后有一次來到絹庫,一時興起,命令隨行的王公大臣及妃嬪公主一百餘人,盡一己之力,負絹布出庫,能背多少出庫就把所背出來的賜給他。基於貪婪一念,大夥兒一湧而上,扛負最多的超過二百匹,少的也有百多匹。尚書陳留公李崇,章武王拓跋融,扛負過重,體力不支,顛仆在地,李崇傷腰,拓跋融損足,靈太后笑奪其絹,使他們空手而出,引得時人作歌謠諷刺:
陳留章武,傷腰折足,貪婪敗類,自取其辱。
另外長樂公主手持二十匹而出,表示不異於眾人,得到靈太后的嘉許。大將軍崔光僅取兩匹,靈太后怪其太少,崔光回答道:「臣只兩手,唯堪兩匹而已!」使眾人聽後,皆有愧色。
當然,靈太后生活也有出軌的時候。北魏名將楊大眼,虎背熊腰,孔武有力,眼睛大如銅鈴,炯炯有神,懾人魂魄,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他的兒子楊白花,容貌身材長得和他父親一模一樣,豐儀更加俊朗,力能舉鼎,英武過人。靈太后正在徐娘半老的年紀,養尊處優的生活使她的心靈時常感到空虛落寞,於是把楊白花當作心目中的白馬王子,經常把他召至宮中備致優渥之意,楊白花別無選擇,只好俯首稱臣在石榴裙下,做了深宮內院的嬌客。但他終究不是一般的佞臣,而是一個有本領的人,加上畏懼大禍隨時都會加身,心思一橫,晝夜率部曲逃出洛陽,投奔南朝梁國。靈太后思念不已,又不便明目張膽地聲張,百囀愁腸,譜成《楊白花歌》一曲,以暮春時節的楊花飄蕩難覓蹤跡,來抒發內心的懷想和期盼,並讓富人連夜唱熟。歌詞如下:
陽春三月,楊柳齊作花;
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
秋去春來雙燕子,願含楊花入巢裡。
靈太后的這首《楊白花歌》可以看作是北朝的貴族文學,受了南方民歌的影響。當時南朝文藝作品偏重柔媚綺麗,而北朝則多驃悍豪邁的吐屬,靈太后循著南朝文藝路線而寫出《楊白花歌》,著實令人驚異,也可看出她的文學造詣。天象告變,天狗食月幾乎不留餘地,靈太后大力恐懼,以為不測之禍即將及身,與姑母密議,想到了一個嫁禍於人的辦法,選一個人作為自己的替身,來代替將降到自己身上的災難。瑤光寺中常伴青燈古佛的高太后,就此意外得病身亡。
楊白花去後,靈太后的情慾反而更為熾烈,不久又看中了魁梧偉岸的清河王拓跋擇,於是授以重位,日夜召進宮中,名為商議國事,實乃飲酒作樂,清河王雖然極力規避,但終於也在一次酒醉後作了入幕之賓。
任城王拓跋澄的兒子拓跋順初為齊州刺史,靈太后在他為侍中,倚為心腹。拓跋順是一個完全漢化了的鮮卑貴族,基於漢人禮法,對靈太后的行為深感不滿,當廷進言;「婦人夫歿,自稱未亡人,首去珠玉,衣不文采。太后母儀天下,年垂不惑,修飾過甚,何以儀型後世?」靈太后大為憤怒,也大出意外,拂袖還宮,再召拓跋順進宮責問:「干裡相征,豈欲眾中見辱耶?」意思是我把你從齊州召還京師擔任要職,怎麼當廷口沒遮攔,使我下不了檯面呢?拓跋順卻義正辭嚴地答道:「太后不畏天下之笑,而恥臣之一言乎?」賢王之子,不辱令名,不屑甜言面諛,而作當廷諫諍,實乃骨鯁之臣。
孝明市長大後與靈太后的矛盾日益加深,私召駐兵晉陽的都督爾朱榮率兵入京,誅殺母后身邊的人,靈太后身邊的人於是先下手為強,配殺了孝明帝,另立幼帝。爾朱榮則奉長樂公主的兒子拓跋攸為帝,率軍入京繼位,誅殺王公大臣以下官吏二千多人,靈太后盡召後宮妃嬪,喻令出家為尼,然而爾朱榮卻不肯放過她,把靈太后和幼帝都裝入麻袋沉在黃河之中。
靈太后文武兼備,但究竟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很難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