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崔浩

第十八章 盧水蓋吳起義 北魏出兵鎮壓 文 / 佚名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宋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九月的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皇宮裡也籠罩著一種陰森森的氣氛。

    太武帝拓跋燾像熱鍋上的螞蟻,不停地走來走去,眉頭緊皺,神情沮喪。

    崔浩等文武大臣在一旁站著不知說什麼好。

    原來,太武帝拓跋燾剛接到密報,前幾天盧水胡人蓋吳在杏城的天台起義,起義部眾達十餘萬人,嚴重威脅著北魏統治者,使得拓跋燾竟然害怕聽到蓋吳這個名字。

    太武帝拓跋燾緊急召來崔浩等眾大臣,商定怎樣鎮壓蓋吳起義。崔浩在這次鎮壓北方少數民族的起義中,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崔浩在廷議上出計:「擒賊擒王,打蛇先打頭。」被拓跋燾採納。

    蓋吳起義的原因,主要是拓跋氏由比較落後的民族進入中原後,雖然迅速地向封建社會邁進,但其統治和剝削仍很苛暴,激起中原各族人民的反抗。

    從道武帝拓跋-開始進入中原,攻取後燕河北地方開始,反抗鬥爭就連綿不斷。蓋吳的起義,是北魏建國後到統一北方時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此次起義之前已有多次的反抗和起義,據《魏書》太祖、太宗、世祖的本紀所載,從北魏皇極二年到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397年至公元446年)五十年間,起義或反抗竟有三十七、八次之多,足見中國北方各族人民反對北魏殘暴統治的激烈。

    蓋吳起義前後,北魏境內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很尖銳。就民族矛盾來說,達到了自熱化程度,一觸即發。

    蓋吳是盧水胡人,與北涼沮渠氏同為匈奴的一支,因居於盧水者,而稱為盧水胡,後遷於杏城。蓋吳起義時,年僅二十九歲。當時民間傳言「滅亡北魏者吳」,許多少數民族爭起響應,轉瞬間「有眾十餘萬」。

    北魏長安鎮副將拓跋紇率兵鎮壓,兵敗身死。太武帝拓跋燾聞訊,急調高平鎮敕勒騎兵奔赴長安,又命將軍叔孫拔統領並、秦、雍三州兵,屯於渭北。

    蓋吳於這年十一月,派一支部隊由白廣平率領,向西進軍,涇河兩岸的少數民族居民紛紛響應。白廣平渡過涇河,在-城(現在陝西隴縣南)打了一個大勝仗,殺死了北魏的守將。隨即蓋吳親自率領主力軍東進,攻打李潤,後來又回師西攻長安。

    北魏史書上說,蓋吳向李潤進軍,在黃河邊上被魏軍打敗,有三萬多人淹死在黃河裡,後來在渭河北岸和魏軍大戰,又有三萬多人被殺。這都是北魏統治階級的偽造。北魏軍既已取得這樣大的勝利,拓跋燾又何必親征?蓋吳既然再次大敗,又何能從容稱王設官?原來,就在蓋吳分兵向東西兩方向進軍時,他就稱號天台王,設置百官,建立政權機構了。在起義軍勢力日益發展壯大的情況下,拓跋燾全面調兵遣將,從各地調集的騎兵總數達八萬人,連高車部騎兵也從遙遠的北方調來了。拓跋燾命令騎兵二萬前往鎮壓薛永宗,三萬鎮壓蓋吳,一萬鎮壓白廣平。太武帝拓跋燾本人,也不得不在這一年的年底,親自出馬,來挽回頹勢。

    公元445年冬末,關中各族人民的起義達到高潮。東起潼關,西到-隴(現在陝西、甘肅交界的地方),到處燃燒著起義的火炬。蓋吳還派使者趙綰到江南去,呼籲劉宋文帝出兵。而劉宋文帝也曾想聯合蓋吳北伐,恢復中原。不過,他只是封蓋吳為使持節都督關隴諸州事安西將軍、雍州刺史、北地郡公,送與官印一百二十一,由蓋吳隨宜假授。另只命雍梁二州發兵屯於界上,以相接援。可說是虛張聲勢,並無實際行動。

    蓋吳起兵之前,居住在河東(現在山西西南部)地區的蜀族領袖薛永宗已經舉起了反魏的旗幟,薛安都也已經佔領了黃河以南的弘農(現河南靈寶縣南)。蜀族是從四川遷到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多數居住在河東,有一部分在現在陝西居住。蜀族的起義,和蓋吳一東一西,遙相呼應。

    宋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春季,正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率領北魏軍隊來到東部的雍州,臨近薛永宗的城堡。太武帝拓跋燾問計於崔浩。

    崔浩說:「薛永宗不知道陛下您親自征討,他們一定放縱鬆弛,我們應『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給他來個突然襲擊。」

    太武帝拓跋燾同意崔浩的意見。

    北魏軍隊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包圍了薛永宗的營壘。薛永宗倉促率軍出來迎戰,崔浩又派一支精銳騎兵從側翼攻擊薛永宗,使薛永宗腹背受敵而大敗,薛永宗的士卒被斬殺、俘虜一萬餘人,薛永宗拒不投降,和家人一起投入汾水自殺。薛永宗的同族人薛安都在此之前據守弘農,聽到這個消息,放棄了弘農而投奔劉宋。

    雍州之戰,北魏採取崔浩「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突然襲擊的軍事謀略,大敗蓋吳的左右臂薛永宗,從而扭轉了北魏與蓋吳作戰的被動局面,為北魏最終殲滅蓋吳奠定了基礎。北魏軍隊也因這次勝仗,振作起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事後對人說:「崔公到底謀略過人,不同凡響,朕最頭痛的蓋吳,也會是崔公手下的敗將。」不少北魏將領也當面稱讚崔浩智勇雙全,崔浩卻說:「我不過是從鬼谷始祖和孫子大師那裡學了點東西,靈活運用罷了。」

    剷除了與蓋吳一同反魏的重要力量薛永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對付蓋吳身上。

    正月十七日,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南去汾陰,渡過黃河,來到洛水橋。聽說蓋吳駐紮在長安北邊,太武帝拓跋燾認為渭河以北沒有糧食和青草,就打算渡到渭河的南部,沿著渭河向西挺進。太武帝拓跋燾問崔浩這個想法如何,崔浩說:「打蛇要先打蛇頭,頭被擊壞,尾巴就無法調動了。如今蓋吳營地與我們相距六十里,派輕騎兵前去攻打,一天就能到達那裡。打敗蓋吳後,我們再南下長安也不過一天,多一天的辛苦並不會有什麼損失。如果從渭河之南進發,蓋吳就會從容地進入北山,那樣我們就很難平定他們太武帝拓跋燾不知是因為懼怕與蓋吳正面交戰,或是別的什麼原因,竟沒有按照崔浩所說的計策去做,而從渭河南岸向長安進發。正月二十六日,太武帝拓跋燾率北魏軍隊到達戲水。蓋吳聽到消息,將兵力全部分散進入北山,北魏軍隊一無所獲。太武帝拓跋燾為此十分後悔。

    事後,崔浩對太武帝拓跋燾說:「陛下這次讓蓋吳跑掉,我們還可以補救,可在別的地方設法打擊他。」

    太武帝拓跋燾問:「以卿之見,我們應該在什麼地方打擊蓋吳?」

    崔浩說:「杏城是蓋吳起義的地方,也可以說是他的老巢,他會經常出入那個地方。孫子說:」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我們可以派幾股小部隊裝作軍紀鬆懈的樣子,在蓋吳的老巢杏城搶掠、騷擾,這樣,蓋吳在杏城的耳目就會報告給蓋吳,蓋吳為了維護他已稱王的面子,一定會派大部隊來報復我北魏軍。這樣,我們就調動了蓋吳。然後我們在杏城外埋伏重兵,以逸待勞,等著蓋吳的軍隊來報復。蓋吳軍隊急匆匆地從遠處趕來,從兵法上講,已處於疲勞被動的地位,而我北魏軍已安逸從容地準備好,必勝無疑。「

    太武帝拓跋燾隨即派出小股部隊迅速趕向杏城。

    數日內,北魏軍小股部隊在杏城內,燒殺搶掠,還逮捕了數百名與蓋吳有親戚關係或蓋吳同族的人,進行嚴刑拷打,逼問蓋吳的下落。

    有幾個漏網的人偷偷逃出杏城,跋山涉水找到蓋吳,哭訴北魏軍的滔天罪行。

    當蓋吳聽說進行搶掠的北魏軍不足千人。心中有了計策。

    蓋吳對那幾個族人說:「你們先在這安頓幾天,我們想辦法解救杏城百姓。」

    蓋吳疑北魏有詐,馬上派了數名偵察人員潛回杏城偵察。果然北魏軍不足千人,且軍紀鬆懈,酒後就分散住在百姓家,晚上放哨的人也常常躲起來睡覺。

    蓋吳掌握情況後,立即命令部隊做好準備,當晚襲擊杏城,力爭全殲杏城北魏軍。

    蓋吳率部趁黃昏向杏城進發,一路上急行軍,許多人鞋踩掉了都來不及撿。復仇的心理使蓋吳的軍隊急不可奈。

    這時,十幾萬北魏軍也按照崔浩的計策黃昏出發,趁夜色隱蔽在杏城城外。崔浩為了防止戰馬發出聲響,讓士卒們把棉布綁在馬蹄上,並上好馬嚼,且禁止在行軍中說話、咳嗽。十幾萬軍隊到達杏城城外後,便悄然無息地消失在夜幕中。

    蓋吳的軍隊離北魏軍布的大網越來越近,黑夜中的寂靜卻使蓋吳生疑,他讓大部隊停止前進,派出一支騎兵部隊到前面探路。

    那支騎兵部隊很快進入杏城,沒有受到任何阻攔,並與駐紮在杏城的北魏軍小股部隊交戰,雙方殺得難解難分。蓋吳的騎兵部隊派人報告蓋吳。

    蓋吳用馬鞭一指杏城,命令脫口而出:「殺進杏城,全殲北魏軍!」

    蓋吳的軍隊向潮水般湧進杏城,剛與杏城內的北魏軍交上手,只聽得城外殺聲四起,十幾萬北魏軍像黑色的浪濤滾滾而來。

    北魏殿中尚書乙拔一馬當先,殺入蓋吳軍隊陣中,蓋吳將士倉促應戰,寡不敵眾,紛紛落馬,被斬殺的士卒有上千人。蓋吳揮馬上陣與北魏殿中尚書乙拔交戰,蓋吳智勇雙全,槍法嫻熟,戰了幾個回合,北魏殿中尚書乙拔漸漸不支。太武帝拓跋燾的大軍恰好趕到,兩面夾擊,蓋吳寡不敵眾,瞅一空當,撥馬衝出重圍,北魏軍隊緊追不捨,蓋吳的衛士拚死保護著蓋吳逃出北魏軍隊的重圍。

    北魏軍隊按照崔浩的謀略,把蓋吳的主力軍打敗。不久,由邊-、梁會領導的氏、羌、屠等各族人民起義,又在金城(現在甘肅榆中縣西北)、天水(現在甘肅天水市西南)風起雲湧。蓋吳雖然在宋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二月慘遭失敗,但並沒有氣餒。他重新聚集力量,在這年五月,率部眾屯據杏城,自封為秦地王,聲勢又高漲起來。

    太武帝拓跋燾聽說蓋吳的聲勢又興起,十分懼怕,找崔浩來商量對策。

    太武帝拓跋燾說:「朕近聞蓋吳一夥的聲勢幾乎又恢復到從前,我們應該怎樣想辦法對付他?」

    崔浩說:「蓋吳一夥雖然人數不多,軍隊也沒有好武器,但危害甚大。

    蓋吳的出現,使我北魏境內不少地方蠢蠢欲動,企圖造反,這對我北魏政權影響極大。蓋吳之輩不是等閒之人,善於宣傳歪門邪道的東西,以此蒙騙民眾,發動民眾起來反對我北魏政權,對蓋吳一夥一定要斬草除根,以免留下後患,動搖我北魏的政權。「

    太武帝拓跋燾說:「愛卿分析極是,與朕的憂慮不謀而合,如果不徹底消除蓋吳這一毒瘤,我北魏政權將遺害無窮。只是朕想知道,對蓋吳一夥,我們具體應怎樣才能一網打盡,不留任何後患。」

    崔浩說:「我們現在應當馬上派軍隊去征討蓋吳一夥,不能等他們發展起來再動手,要把蓋吳一夥扼殺在萌芽狀態。」太武帝拓跋燾問:「除了派軍隊去鎮壓蓋吳一夥,我們還應該有哪些防範措施?」

    崔浩說:「為了全殲蓋吳一夥,我們應立即派重兵防守長安南山中的各個山口和要道,布下天羅地網,讓蓋吳一夥即使插上翅膀也難逃出我們布下的網。」

    於是,北魏太武帝派永昌王拓跋仁、高涼王拓跋那督統北魏各路軍隊日夜兼程前去杏城討伐蓋吳。

    太武帝拓跋燾還按照崔浩的計策,出動冀、相、定三州二萬兵,屯駐長安南山各個山谷中,防備蓋吳兵敗後逃進山去。同時出動司、幽、定、冀四州十萬兵修築京畿外圍的要塞,這一工程東起上谷,西到黃河,綿延達一千餘里。

    北魏這一措施,可以說是深謀遠慮,既阻止了蓋吳向南方突圍,又切斷了蓋吳南聯劉宋的通道。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北魏害怕起義軍南聯劉宋,若這時劉宋能出兵與蓋吳軍隊聯合,則起義軍形勢將大大改觀,或許不會失敗。

    為了徹底殲滅蓋吳起義軍,北魏司徒崔浩向拓跋燾獻計策說:「陛下,我們應先派出一支精幹的偵察部隊攻擊蓋吳部隊駐紮的杏城,通過向蓋吳軍隊挑釁,刺探蓋吳軍隊的活動規律。通過示形佯動以掌握蓋吳軍隊地形道路的情況,通過戰鬥偵察以察明敵人兵力部置的強弱。」拓跋燾同意崔浩的意見。

    北魏這支精幹的偵察部隊白天襲擊了杏城蓋吳的駐軍。蓋吳軍隊不摸底細,傾巢出動,擺開決戰的架勢,欲與北魏軍對陣,北魏軍偵察部隊與蓋吳軍隊只戰了一個回合,就虛晃一槍,主動撤出廝殺。蓋吳軍隊追了一程,看追不上,退回杏城。

    北魏偵察部隊滿載而歸,把蓋吳軍隊的活動規律,地形道路情況,兵力部署情況基本瞭解,隨即向司徒崔浩做了報告。

    崔浩為了詳細瞭解蓋吳的政治、經濟和內部情況,還派出十幾名間諜潛入蓋吳駐紮的杏城,用重金收買,獲取情報。這些間諜回來告訴崔浩:蓋吳在杏城一帶威信很高,民眾很信服他,蓋吳在民眾中宣傳說,我北魏政權是拓跋氏掌握,拓跋氏向來殘暴無情,欺壓百姓,只有抱成團推翻它,百姓才有出路。杏城和蓋吳內部在政治上基本穩定。但有一點,杏城人很害怕北魏軍血洗杏城,對北魏軍恐懼心理比較嚴重。在經濟上,杏城基本上能自給,百姓、富豪也大都願捐糧給蓋吳軍隊。蓋吳軍隊有幾十個倉庫儲藏糧食。在軍事上,蓋吳軍隊天天訓練,士氣也比較高漲,但大多數人是剛參加軍隊,缺乏實戰經驗。蓋吳軍隊中的將領有一大半是打過仗的,有一定的作戰經驗,不可忽視。杏城有個致命弱點,即很難防守,一是沒有險峻的地勢,二是沒有十分堅固的城牆、城堡、工事。

    崔浩戰前經過精心偵察,基本瞭解了蓋吳軍隊的各種情況。

    崔浩隨即向太武帝拓跋燾全面介紹了蓋吳軍隊政治、經濟、軍事諸情況。

    太武帝拓跋燾聽後,十分滿意,說:「愛卿瞭解蓋吳軍隊像瞭解自己的指掌一樣清楚,這次定能全殲蓋吳。」

    崔浩又對太武帝拓跋燾說:「陛下,我們這次進攻蓋吳應採取『避實擊虛』的計謀。因為蓋吳軍隊雖不如我北魏軍隊強大,但我們不能輕敵,要把他當強敵打。蓋吳軍隊的作戰能力和士氣現在還比較強,這次偵察結果表明,蓋吳軍隊交戰中仍以中軍為主力,左右兩軍擔任助攻。我北魏軍應按『避實擊虛』的計謀,即把主力配置在兩翼,也就是配置在左右兩軍,而讓中軍靠後,形成一種倒品字形的陣式。這樣,當左軍、右軍打敗蓋吳薄弱的左軍、右軍之後,我中軍就乘勢發起進攻,形成對蓋吳主力三面包圍的有利態勢,為全殲蓋吳軍隊創造有利條件,並使我們始終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太武帝拓跋燾同意崔浩「避實擊虛」的計謀。

    崔浩又說:「陛下,集中兵力,『避實而擊虛』,沒有巧妙的偽裝和欺騙是不可能實現的。為了隱蔽我方兵力的集中和主要進攻方向,我們要利用天然遮障,設置假目標、實施佯動或用牽制性的進攻等方法來迷惑敵人,隱蔽自己的戰鬥配置、兵力數量和作戰行動。」

    太武帝拓跋燾對崔浩的建議都表示同意。

    隨即太武帝拓跋燾命令北魏將士按照崔浩的謀略,進行各種戰前準備。

    八月,北魏高涼王拓跋那等率將士,按照崔浩「避實擊虛」的謀略,向蓋吳軍隊所在地杏城挺進。

    北魏高涼王拓跋那的副將在中軍位置上豎起高涼王拓跋那的大旗冒充北魏軍主力。高涼王拓跋那率北魏軍主力位於右軍,密切注視著蓋吳軍隊的動向。

    蓋吳聽說北魏軍又來進攻,知道這場決戰免不了。便與部將們商量,決計集中主力,先破北魏軍的中軍主力,然後中軍再與左軍、右軍協同殲滅北魏軍的左軍、右軍。

    北魏高涼王拓跋那的軍隊與蓋吳的軍隊在杏城城郊遭遇。

    蓋吳的軍隊按照既定戰略,採取先發制人的戰法,首先向北魏高涼王拓跋那的中軍發起猛烈進攻。因北魏高涼王拓跋那的中軍由副將率領,行進較慢落在後邊,在蓋吳軍隊的中軍與北魏軍中軍還未接觸上時,北魏高涼王拓跋那己率右軍主力對蓋吳軍隊右軍發起銳不可當的攻勢,而蓋吳軍隊的右軍恰巧是幾個作戰經驗不足的將領,加之士卒大都是沒打過仗的人,剛與北魏軍隊交鋒,就抵擋不住北魏軍隊凌厲的攻勢,邊戰邊退。

    北魏高涼王拓跋那與蓋吳軍隊右軍的一個將領相遇,拓跋那舉槍便刺,被蓋吳右軍將領擋住,拓跋那又連刺幾槍,均被對方撥開。對方突然向拓跋那連刺幾槍,都被拓跋那擋住,拓跋那隨後打馬作敗逃狀,蓋吳右軍將領不知是計,打馬便追,拓跋那猛然一回頭,用力殺了個回馬槍,只聽「啊!」

    的一聲,正刺中蓋吳右軍將領胸脯,拓跋那用力一挑,把蓋吳右軍將領挑下馬來。

    蓋吳右軍士卒一看右軍主將被北魏將領刺下馬來,便無心戀戰。北魏右路軍越殺越勇,追得蓋吳右軍士卒潰不成軍,數千蓋吳士卒被斬殺。剩下的東逃西竄,已無了戰鬥力。

    北魏高涼王拓跋那大敗蓋吳右軍後,便騰出手來,直逼蓋吳軍隊的中軍。

    這時,北魏軍隊的左軍與蓋吳軍隊左軍交手後,雙方廝殺在一起,因為北魏軍隊的左軍也是主力,兵強馬壯,將領英勇善戰,且人多勢眾,雙方只廝殺了半個時辰,蓋吳軍隊的左軍就被殺死數千人屍橫遍野,剩下的投降了北魏左軍。

    蓋吳親自率領中軍,以先發制人之勢向北魏中軍發起進攻。北魏中軍也不示弱,迎頭衝向蓋吳中軍。兩隻軍隊的將領、士卒,展開了異常激烈的生死搏鬥。

    蓋吳一馬當先與北魏中軍一將領對陣,雙方你一槍,我一槍,殺得難解難分,幾個回合後,蓋吳以精湛的槍法,勇猛的攻勢,漸漸佔了上風,蓋吳一個兇猛的左刺,刺中北魏中軍將領左臂,北魏中軍將領左臂猛地一顫抖,手中的槍落地,蓋吳趁勢一個前胸猛刺,把北魏軍中軍將領刺下馬。

    隨即蓋吳又與北魏軍中軍另一將領廝殺起來。雙方均勢力敵,都很難取勝。

    北魏軍的中軍士卒與蓋吳中軍士卒短兵相接,展開了肉搏戰,先是用槍、用刀,最後用石頭、用牙咬,雙方士卒滾作一團。蓋吳中軍士卒大都訓練有素,且人多勢眾,北魏軍中軍士卒被斬殺了很多,漸漸頂不住了。蓋吳中軍士卒殺紅了眼,雖也死傷數千人,但仍拚命廝殺,把北魏軍中軍壓到一個凹地上。

    正在這危急時刻,北魏高涼王拓跋那騰出手來率右軍主力殺過來,北魏軍左軍也機動過來,對蓋吳主力部隊構成了三面包圍。

    蓋吳正與主力部隊向北魏軍中軍發起新的攻勢,聽見左前方、右前方殺聲四起,忙派人偵察,偵察人員回來報告:「我左軍、右軍大敗,北魏軍從三面包圍了我們。」

    蓋吳看大勢已去,為保存實力,立即組織力量,殺出一條血路,衝出北魏軍的重圍。

    北魏高涼王拓跋那率軍追趕,沒有追上,便又回來圍殲蓋吳殘餘部隊。

    數萬北魏軍從三面包圍了蓋吳的殘餘部隊,包圍圈越縮越小,蓋吳兵剩下的也越來越少,最後剩下幾千士卒,個個遍體鱗傷,已無多少戰鬥力,被迫投降了北魏軍。

    這次北魏軍採用崔浩「避實擊虛」的謀略,基本全殲了蓋吳的主力,斬殺、俘獲蓋吳軍兩萬餘人,還俘獲了蓋吳的兩個叔叔。

    北魏高涼王拓跋那想把蓋吳的兩個叔叔押到平城。

    鎮守長安的北魏大將陸俟對高涼王拓跋那說:「長安險要堅固,風俗豪爽強悍,和平時期都不能被忽視,何況正是在戰亂之後呢!現在如果不殺了蓋吳,長安的戰亂就不會停止。蓋吳如今一個人潛逃,不是他的親信,誰能找到他呢?如果留下十萬人去追捕蓋吳一人,也不是長久之策。我們不如私下裡釋放了蓋吳的叔父,同時也赦免他們的妻子和孩子,讓他們自己去尋找蓋吳,這樣我們才會抓到蓋吳。」

    眾將領都說:「現在盜賊黨羽已經潰散,只有蓋吳一人逃走了,他能逃到什麼地方呢?」

    陸俟說:「各位沒有看見過毒蛇嗎?不斬斷它的頭,它還能去傷害人。

    蓋吳天性凶狠狡詐,如今得以逃脫,一定會宣稱做王的人不會被殺死,以此來迷惑愚昧無知的百姓,這樣一來,給我們造成的禍患會更大。「

    眾將領們說:「你說得很對。只是俘獲了賊寇不殺,反而放走,假如再抓不回來他們,誰來承擔這一罪過呢?」

    陸俟說:「這一罪過,我替各位承擔。」

    高涼王拓跋那也認為陸俟的計策是正確的,於是赦免了蓋吳的兩個叔父和他們的妻子及孩子,同他們定下返回日期後就放他們走了。到了約定的日期,蓋吳的兩個叔父沒有回來,眾將領都怪罪陸俟,陸俟說:「他們只不過沒機會下手罷了,他們一定不會辜負我們。」

    幾天後,蓋吳的叔父果然拿著蓋吳的頭回來了,消息很快傳到了平城。

    蓋吳死後,蓋吳起義部隊的殘餘力量又頑強戰鬥了數月。起義軍的領袖白廣平在與北魏永昌王拓跋仁作戰中英勇犧牲。其他起義領袖也都死的死,被俘的被俘。

    宋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下半年,北魏少數民族起義領袖蓋吳的起義被北魏朝廷殘酷地鎮壓下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