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崔浩

第七章 魏主伐夏決心不改 崔浩設計屢屢奏效 文 / 佚名

    北魏道武帝拓跋-在擊破後燕之後,不久便死去。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後,國勢更加強大。至公元423年太武帝拓跋秦即位,北方諸國經過相互吞併,只剩下北涼、北燕、夏、西秦和柔然、高車等部族國家,其中以夏和柔然較為強大。因而,北魏在統一北方的作戰中,依照崔浩的策略,以柔然和夏為主要進攻對象。

    為取得對這兩國作戰的勝利,北魏採取了頗為靈活的作戰策略。當拓跋燾於宋元嘉元年至二年(北魏始光元年至二年),兩次取得對柔然的作戰勝利後,時值夏主赫連勃勃病故,太武帝拓跋燾便改變先滅柔然的計劃,欲乘機立即滅夏。

    為滅夏,大武帝拓跋燾把崔浩找到宮裡,向崔浩詢問夏國的各種情況,因為拓跋燾深知「知已知彼,百戰不殆」的兵略。

    崔浩向太武帝拓跋燾報告說:「夏的建立者是赫連勃勃,是匈奴鐵弗部族劉衛辰之子,故又叫劉勃勃。當道武帝拓跋-擊滅劉衛辰之後,赫連勃勃逃奔後秦,秦高平公沒弈干將女兒嫁其為妻。後秦主姚興十分賞識赫連勃勃的雄才大略,經常與他商討軍事和國家大事。姚興對赫連勃勃的寵信超過所有大臣。姚興弟姚勸諫姚興不可過分寵信於他,姚興不聽,認為赫連勃勃有濟世之才,能與他一起平定天下。姚興任命赫連勃勃為安遠將軍,後又以赫連勃勃為安後將軍,五原公,率三交五部鮮卑族及各少數民族部落兩萬餘個,鎮守於朔方。」崔浩喝了口茶,接著又說:「東晉安帝義熙三年(公元407年)五月,道武帝拓跋-將俘獲的秦將唐小方送還後秦,接著後秦又以一千匹良馬贖回將軍狄伯支。赫連勃勃得知後秦與北魏復交,十分惱火,便欲起兵叛秦自立。此時,柔然可汗社獻馬八千匹於後秦,途經朔方,全部為赫連勃勃截獲。然後赫連勃勃即率其部眾三萬多人假裝於高平川(今寧夏固原地區)打獵,將其岳父沒奕干從背後射死。吞併了他的部眾後,便於6月,自稱大夏大王、大單于,改元龍升,設置百官。這便是大夏政權建立的開始。」

    太武帝拓跋燾問:「聽說夏主赫連勃勃善征戰,武略甚高?」崔浩說:「陛下,是這樣。夏雖系東晉十六國後期建國較晚的割據勢力,但其征戰頻繁,武功頗盛。」

    太武帝拓跋燾說:「你給朕講講他用兵的事。」

    崔浩說:「義熙三年(公元407年)10月,夏主赫連勃勃攻破鮮卑族薛千等三部,俘獲其部眾一萬多人,接著進攻後秦三城以北諸戍守,斬秦將楊丕、姚石生等。此時,諸將勸諫赫連勃勃定都高平(今寧夏固原),赫連勃勃認為關中不易攻取,專守一城,又必被姚興攻破,不如游擊作戰,出其不意。」

    太武帝拓跋燾問:「聽說赫連勃勃向南涼求婚,遭拒絕後曾發兵進攻南涼。」

    崔浩說:「是有那麼回事。赫連勃勃遭拒絕後大怒,率騎兵兩萬進擊禿髮-檀。夏軍進至支陽(今甘肅永登南)斬殺南涼一萬多人,俘二萬七千人、牛羊馬數十萬頭,然後返回。禿髮-檀率軍追趕,赫連勃勃返擊,殺傷南涼軍數以萬計。禿髮-檀的名臣勇將死十之六七,禿髮-檀也幾乎被夏軍生俘。

    接著夏軍又轉攻後秦將軍張佛生部於青石原,俘斬五千餘人。「

    太武帝拓跋燾問:「聽說東晉劉裕能滅亡後秦,與夏主赫連勃勃對後秦連年征戰,大傷了後秦軍的元氣有關。」

    崔浩說:「陛下,是這樣。從公元409年起,夏更加頻繁地進襲後秦北部邊境地區,後秦防不勝防。當年四月,赫連勃勃率騎兵二萬向後秦北部邊境進襲,掠走平涼(今甘肅平涼)各族民眾七千多戶,進佔依力川(今甘肅平涼境)。九月,雙方又發生了貳城(今甘肅平涼東南)之戰,秦軍大敗。

    公元410年,赫連勃勃命今其左將軍羅提在後秦之定陽(今陝西富縣境),坑殺秦將士四千餘人。公元411年,赫連勃勃攻安定(今甘肅鎮原南),破秦尚書楊佛嵩於青石北原,俘其眾四萬五千人。公元415年3月,赫連勃勃率軍進攻後秦杏城,攻佔該城,斬守將姚逵,坑殺士卒兩萬人。公元416年6月,夏主赫連勃勃又於東晉滅亡後秦前2個月,聯合氏王楊盛,大舉向後秦腹地逼進。赫連勃勃親率四萬騎兵連克秦之上邦(今甘肅天水)、陰密(今甘肅靈台西)、安定(今甘肅涇川北)、雍城(今陝西鳳翔)、-城(今陝西眉縣)等地,大傷後秦軍的元氣,為東晉滅亡後秦奠定了基礎。「

    太武帝拓跋燾又問:「夏國的邊界……」

    崔浩連忙回答說:「南起秦嶺,北自黃河,東戎蒲津(今山西永濟縣與大荔縣之間),西據秦隴。」

    太武帝拓跋燾問,「聽說夏都統萬城十分堅固?」

    崔浩說:「據臣所知,赫連勃勃建統萬城時,調動了十萬民工,用蒸過的土築城,築城後又用鐵錐刺之。如果刺進一寸,就殺掉築城的人。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寬十步,其堅可以礪刀斧。」

    太武帝拓跋燾問:「統萬(今陝西榆林縣西南)城堅不可摧,世人皆知。

    但是北涼、南涼合兵困統萬城,長達兩年之久,聽說城中無一人餓死,這又是何故?「崔浩說:」此事臣也聽說過,至今還是個難解之謎。「

    太武帝拓跋燾問:「以卿之見,我們攻擊夏的第一步棋應該怎樣走?」崔浩說:「『用間』。孫子說:」賢明的君主、優秀的將領之所以能戰勝敵人,成功超出眾人之上,就在於事先瞭解敵情,不可祈求鬼神,不可類比推測,不可用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數去驗證,只能從人、從知道敵情的人身上去瞭解。……所以,賢明的國君、優秀的將帥,能用智慧高超的人充當間諜,就一定能建樹大功。『「

    太武帝拓跋燾完全同意崔浩的策略,讓他見機行事。

    於是,崔浩便精心選擇間諜,潛入夏國搜集政治、軍事、經濟情報。

    有一天,崔浩手下的反間諜人員抓獲了夏國的一個間諜。

    崔浩親自審問他,問:「你到魏都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夏間諜說:「刺探北魏的軍事情報。」

    崔浩問:「你刺探到什麼了?」夏間諜說:「還沒來得及刺探就被抓了。」

    崔浩用犀利的眼光盯著夏間諜一句話不說。

    夏間諜躲閃著崔浩銳利的眼光,驚恐萬狀。

    崔浩突然用嚴厲的聲調問:「說實話,當年北涼、南涼合兵困統萬城兩年之久,聽說城內無一人餓死,是何原因?」

    夏間諜連忙回答說:「大人,我說實話,當年我大夏赫連勃勃建統萬城時,曾將糜谷蒸熟舂成粘糕後做成米磚,戰時城池被困,斷糧,便取而食之。」

    崔浩把這件事告訴了太武帝拓跋燾,兩人在心裡都佩服赫連勃勃的足智多謀。

    在這之前,太武帝拓跋燾曾下詔書遍問朝中文武大臣:「現在我們要出兵討伐夏赫連氏和蠕蠕(柔然),應當先討伐哪一國?」

    太尉長孫嵩、司徒長孫翰、司空奚斤都說:「赫連氏土生土長,暫時還不足為患。不如先伐蠕蠕,如果能夠追上他們,可以大獲全勝;如果追不到,我們則到陰山作一次大狩獵,可以獲取大批的獸皮獸角,用來充實軍用物資。」

    太常崔浩說:「蠕蠕來的時候,像飛鳥一樣霎時集結;去的時候,也像野獸一樣霎時逃散。用大軍追趕,一定無法追上,如果用少量的軍隊追趕,又無法把他們制服。赫連氏土地不過一千里,政治殘暴,刑法酷烈,得不到上天保護和人民的擁護,應當先討伐赫連氏。」

    尚書劉絮、武京侯安原則請求先行討伐北燕。

    太武帝拓跋燾聽眾臣意見不一,沒有表態。隨後,他從雲中向西視察,抵達五原,率軍到陰山狩獵。8月,才返回平城。

    當太武帝拓跋燾聽說夏國主赫連勃勃去世,兒子們內鬥,民心不安,決心征討夏國。長孫嵩等人卻說:「夏國如果固守城他,以逸待勞。而柔然汗國的郁久閭大檀聽說這一消息,會乘我們國內空虛,大舉進攻,這可是危險的策略。」

    太常崔浩說:「說起當年,火星兩次緊傍著羽林星和鉤已星運轉,算卦占卜都預示了秦國一定滅亡。今年,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時出現在東方,顯示西征一定勝利。上天的旨意和凡世的人心是互相呼應的,良機不可失去。」

    但太尉長孫嵩仍然堅持不能西征。太武帝拓跋燾大怒,斥責長孫嵩貪贓枉法,命令武士將其拿下。

    於是,太武帝拓跋燾命令司空奚斤率領四萬五千人襲擊夏國的蒲阪;派宋兵將軍周幾率一萬多人襲擊陝城;命令河東太守薛謹為大軍的嚮導。

    太武帝拓跋燾打算讓中書博士、平棘人李順全權指揮前鋒部隊。他徵求崔浩的意見,崔浩說:「李順確實很有謀略,善於籌劃。但是,我與李順是姻親,深知他的為人,他缺乏責任感,不可委任他要職。」太武帝拓跋燾於是收回了對李順的任命。崔浩和李順之間,卻因此產生了隔閡。

    公元426年十月,太武帝拓跋燾率大軍從首都平城出發。

    在行軍路上,崔浩仍與太武帝拓跋燾探討戰勝夏國的策略。

    崔浩說:「我們與夏國交戰關鍵是要造成有利的態勢,掌握戰爭主動權。」

    太武帝拓跋燾問:「我們怎樣才能掌握戰爭主動權呢?」

    崔浩說:「根據夏國統萬城堅固的特點,我們要調動敵人,使其錯誤地變更部署,分散兵力。我們集中兵力,攻虛擊弱。這樣,我們才能最終達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目的。」

    太武帝拓跋燾率大軍抵達君子津,正遇寒流,氣溫驟降,黃河冰封。有人勸太武帝拓跋燾躲過寒流再進軍。

    崔浩對太武帝拓跋燾說:天氣酷寒,黃河冰封,正幫了我們大忙,夏國一定以為我們不會此時來攻擊他們。我們應立即渡過黃河,對夏國發起突然攻擊。這對我們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

    太武帝拓跋燾完全同意崔浩的建議,親自統率輕騎兵二萬,踏冰渡過黃河,向夏國都統萬進擊。

    當太武帝拓跋燾率二萬輕騎兵兵臨夏國都統萬城下時,夏王赫連昌正在與文武群臣歡歌宴飲。

    北魏大軍的突然出現,正如崔浩所料,使夏國上下驚恐萬狀。

    夏主赫連昌來不及準備,倉皇率軍迎戰,大敗而回,急忙向城內撤退。

    城門還沒有來得及關上時,北魏禁軍內三郎豆代田率眾乘勝攻進西宮,縱火焚燒西宮城門;夏軍關閉了所有的宮門,豆代田翻出宮牆撤出。拓跋燾為表彰豆代田的英勇擢升他為勇武將軍。這天夜裡,北魏軍隊在城北紮營。癸未(初八),北魏軍隊四處出動,搶奪擄掠,斬殺及俘虜夏國軍民數萬人,繳獲牛馬十餘萬頭。

    太武帝拓跋燾與崔浩商量,認為統萬城一時攻不下來,不如先撤軍,等待時機。於是,太武帝拓跋燾對手下的各位大將說:「統萬城恐怕暫時打不下了,以後再來攻取。」太武帝拓跋燾命令裹脅當地居民一萬餘戶,班師回國。

    夏國的弘農太守曹達聽說北魏將軍周幾率軍將要攻來,沒等大軍趕到,先棄城逃走。北魏軍隊乘勝長驅直入,迅速深入夏國南部腹地三輔。不料將軍周幾在行軍途中去世,周幾軍暫停前進。

    夏國鎮守蒲阪的守將東平公赫連乙斗聽說北魏司空奚斤率領大軍就要到達,忙派使者前往都城統萬告急。使者到統萬時,看到北魏大軍已經包圍了統萬,便回去報告赫連昌的弟弟赫連乙斗:「統萬城已經被攻陷。」赫連乙斗驚懼不已,放棄蒲阪城,向西逃往長安。奚斤於是進佔了蒲阪。夏王赫連昌的弟弟赫連助興正在鎮守長安,赫連乙鬥到後,赫連助興與赫連乙斗放棄長安向西逃往安定。十二月,奚斤率軍進入長安,夏國秦州、雍州所屬的氏族部落和羌族部落,全向奚斤投降。北涼河西王沮渠蒙遜和氏王楊玄聽到這個消息,也都派遣使者向北魏帝國歸附。

    崔浩策劃的首次攻夏都統萬與長安、蒲阪、陝城之戰,除統萬城暫時未攻克外,其餘城鎮均被北魏軍佔領。可以說,這次出兵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同時也向北方的諸國顯示了北魏的強大。

    夏國不甘於長安的失敗,決心奪回該城。公元427年正月,夏主赫連昌派其平原公赫連定率二萬人,準備收復長安。

    太武帝拓跋燾聽到這個消息後,下令砍伐陰山林木,大規模興造攻城工具,準備第二次進攻夏國。

    太武帝拓跋燾親自委派高涼王拓跋禮鎮守長安。同時命令執金吾桓貸在君子津建造橋樑,以備魏大軍渡河。

    四月,夏赫連定軍進至長安,與魏軍相持於長安城下。

    崔浩向太武帝拓跋燾建議趁夏國大軍南下長安,後方空虛的戰機,再次發兵進攻夏都統萬城。

    崔浩對太武帝拓跋燾說:「我們此次進攻夏都統萬城能起到『一箭雙鵰』的作用。一是,圍點打援。如果我們大軍包圍統萬城,夏主赫連昌肯定要讓赫連定迅速返回夏都統萬救急。我們應派偵察人員監視赫連定的動向,一旦發現赫連定率軍向統萬城趕來,我們在中途予以截擊。奚斤軍緊跟赫連定軍之後,配合我們夾擊赫連定,赫連定回救時一定精疲力竭,抓住這個時機,我們可以殲滅它。二是攻克統萬城。如果赫連定不返回統萬救急,我們就可以集中兵力圍攻統萬城。抓住戰機,攻克統萬城。」

    太武帝拓跋燾為了再次攻打夏國都城統萬,挑選精兵,嚴格訓練,部署將領。太武帝拓跋燾任命司徒長孫翰率領三萬騎兵為前鋒;任命常山王拓跋素等率領步兵三萬人為後繼;派遣南陽王拓跋伏真等率領步兵三萬人,護送攻城工具;又任命將軍賀多羅,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在前鋒部隊之前,負責搜索偵察。

    五月,太武帝拓跋燾親自帶領崔浩等大臣從平城出發,臨行前又命令龍驤將軍、代郡人陸俟統率北方備路兵馬鎮守大磧,防備柔然汗國乘虛進攻。

    拓跋燾率軍從君子津渡過黃河西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率大軍抵達拔鄰山,在那裡興築城堡。

    崔浩對太武帝拓跋燾說:「陛下,我們如果十幾萬大軍全部抵達夏都統萬城下,夏王赫連昌一定害怕,就更不敢出城作戰了。我們應採取『以強示弱』的策略,只派一支精銳騎兵,把輜重留下,這樣夏王赫連昌就不會害怕了,很可能出城與我們交戰,想趁機消滅我們的小部隊。這樣,我們就可以消滅它了。」

    太武帝拓跋燾於是決定留下輜重,然後率領輕騎兵三萬人,準備加速先行進發。朝中隨行的文武官員都勸阻他說:「統萬城十分堅固,不是一日之內可以攻破的。如今您率領輕裝部隊去討伐,恐怕不能一時攻破,想要退回又沒有糧餉及其他軍用物資,不如與步兵一道,攜帶攻城工具一起進攻統萬。」

    太武帝拓跋燾說:「用兵的策略,攻城是最下策,非到萬不得已,不可使用。現在我們如果與步兵和攻城工具一起開進,敵人見狀,一定會恐懼並堅守城池。如果我們不能馬上攻下,糧食吃完,士兵疲勞,城外又沒有什麼可以搶奪的,那時我們就會進退不得,陷入窘境。如先用騎兵長驅直抵統萬城下,敵人見我們的步兵沒有來,一定不會太在意。我們再故意裝出嬴弱不堪的樣子,引誘他們出擊。他們如果出城迎戰,就正巧中了我們的計謀,被我們生擒。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將士離家二千餘里,又隔著一條黃河,這就是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啊!三萬人的輕騎兵,攻城自然不夠,但用來決戰,還綽綽有餘。」於是大軍啟程。

    太武帝拓跋燾率部抵達統萬,北魏大軍分別埋伏在深谷之中,只派少數部隊來到統萬城下。

    夏國大將狄子玉投降了北魏,他向拓跋燾報告說:「夏王赫連昌聽說北魏大軍將到,就派人徵召平原公赫連定回軍。赫連定說:」統萬堅固險峻,不容易攻破,等我生擒了奚斤然後再趕赴統萬,內外夾擊北魏大軍,沒有不成功的道理。『所以夏王赫連昌專心守城,等候赫連定。「拓跋燾聽到這席話,十分憂慮。

    崔浩向太武帝拓跋燾獻計說:「我們把大軍撤下來,顯示懦弱,然後再派將士四處動掠,引夏軍出城。」太武帝拓跋燾按照崔浩說的,讓軍隊撤退,讓將士向西大肆劫掠居民。

    崔浩暗地又把一個管軍中犯罪的官吏叫來,面授機宜。告訴他,把一個犯死罪的士卒單獨關起來,每天減少給他的飯菜,如果他不滿,就告訴他,我們也沒糧食吃,天天吃菜,給他吃的就不錯了。然後慢慢放鬆守衛,讓他趁機逃跑。

    那個官吏聽完崔浩的話,有點迷惑不解。

    崔浩嚴厲地對那個官吏說:「你按我說的去做就行了。此事不能讓那些看犯人的士卒知道,只能你知我知。如果洩露出去,必斬!至於怎樣放鬆守衛,讓罪犯逃跑,你自己想辦法。」

    那個官吏仍是迷惑不解地走了。

    其實這是崔浩經過深思熟慮想出的計謀。

    不久,北魏那個犯死罪的士卒逃走,投降了夏軍,他向夏國報告說:「北魏軍的糧草已經用盡,軍中士卒每天只吃菜,而輜重補給還在後方,步兵也未能趕到。應當乘機急速地襲擊他們。」

    夏國主赫連昌經偵察對此深信不疑。

    於是,夏國主赫連昌親自統率步騎兵三萬人出城。

    北魏司徒長孫翰等人對太武帝拓跋燾說:「夏國的騎、步兵的陣勢難以攻破,我們應該避開他們的鋒銳。」

    太武帝拓跋燾說:「我們遠道而來,就是要誘敵出城,怕他們不出。現在他們既然出城了,我們卻避而不打,只能長敵人士氣,滅我威風,這不是用兵的好計策!」於是,命令部隊佯退,誘敵追趕,使敵疲憊。

    夏軍兵分兩路,左右追擊包抄,鼓聲震天。追了五、六里,正遇風雨從東南而來,漫漫塵沙,遮天蔽日。北魏軍中的宦官趙倪,精於占卜術,他對太武帝拓跋燾說:「如今風雨是從敵人頭上襲來,我們逆風,敵人順風,這表明天不助我。更何況我們的將士飢渴交加,希望陛下暫時避開他們的鋒芒,等以後再尋找時機。」

    太常崔浩在一旁厲聲喝止說:「這是什麼話!我們千里而來,自有制勝的策略。敵人貪圖眼前的勝利,不會停止追擊,也沒有後繼部隊。我們應該埋伏一支精兵,適時出擊,向他們發起突然的進攻。颳風下雨,乃自然現象,怎麼可以認定是天不助我?!」

    太武帝拓跋燾對崔浩說:「你說的極對!」於是,把騎兵分作兩隊,互相呼應。太武帝拓跋燾忽然因坐騎失蹄摔倒,掉下馬來,幾乎被夏軍俘獲。

    拓跋齊用自己的身體遮擋敵人對拓跋燾的進攻,拚死搏戰,夏軍圍攻的士兵才被驅退。太武帝拓跋燾趁此機會,翻身跳上馬背,直刺夏國尚書斛黎文,當即把他刺死,隨後又砍死敵人騎兵十多個人,自己也被流箭射中,但他帶傷仍然奮力殺敵。夏軍部隊已開始崩潰。崔浩建議太武帝拓跋燾乘勝追擊。

    北魏軍隊乘勝把夏軍殘兵追到統萬城北,殺死了夏王赫連昌弟弟阿南公赫連滿和侄兒赫連蒙遜,斬殺士卒一萬多人。夏主赫連昌來不及跑進城,於是便逃奔上邦。北魏國主拓跋燾換上士兵的服裝追趕逃敵,進入了統萬城內。

    拓跋齊勸阻無效。夏國人發現拓跋燾已進入城內,立即下令,把幾個城門都關上,企圖活捉北魏國主。太武帝拓跋燾與拓跋齊等人乘亂混入內宮,找到幾件裙子,綁成繩索,繫在鐵架上,借此爬上城牆,逃出城外。黃昏時,夏國尚書僕射問至保護著赫連昌的母親逃出城外。北魏司徒長孫翰率領八百騎兵追趕夏王赫連昌,一直追到高平,但沒有追上。

    太武帝拓跋燾準備大舉進攻統萬城。

    崔浩向太武帝拓跋燾獻計說:「陛下,對統萬城不能全部圍死,要給對方留下一個城門才行,全部圍死,那對方必然堅守。這就是『圍三缺一,虛留生路』的攻城謀略。當然,並不是留條路真放敵人逃跑,而是讓敵人跑出來後再將其殲滅。」太武帝拓跋燾聽了崔浩的建議,十分贊同,問:「以卿之見該怎樣實施?」

    崔浩說:「我們兵分三路,趁黑夜,只攻前門和左右兩側門,給夏軍留下後門。然後,我們在後門外埋伏下精兵,待夏軍突圍出來,我們出其不意殲滅它,再趁勢攻入統萬城。」

    天黑後,太武帝拓跋燾命令北魏一將軍率三千精兵,趁夜色潛伏到統萬城後門外。

    四更時分,北魏軍攜帶雲梯,和其他攻城工具,向統萬城前門和左右側門發起猛烈進攻。剎那間,殺聲震天,硝煙瀰漫。

    統萬城裡的夏國守軍在睡夢中驚醒。

    無奈統萬城裡群龍無首,夏王赫連昌已逃出城外。剩下的幾個夏國親王慌忙與將軍們商量對策。

    經過反覆商討,親王和將軍們達成共識:此次北魏軍進攻,攻勢兇猛,城內已無精兵,很難抵抗住北魏軍的反覆進攻;只有從後門突圍出擊,才是條生路。

    於是,眾將軍把統萬城內的力量集中到一起,打開統萬城後門,保護著親王、公爵向外突圍。

    寂靜的統萬城後城被嘈雜的腳步聲和各種東西的撞擊聲打破。夏國的將軍們以為能這樣逃出城去,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夏國將軍傳令:「不准說話,不准咳嗽,加快行進速度。」

    夏國的突圍部隊剛走出後城門不到二里地,突然,殺聲四起,北魏軍好像從地下鑽出來一樣,兇猛地向這支毫無準備的隊伍撲來。夏軍遭到突然襲擊,倉惶應戰,結果士卒被斬殺數百。三千名北魏軍把夏國突圍的人員團團包圍住。

    北魏的另一支騎兵隊伍趁勢從後門衝入統萬城。隨即,大量的北魏兵湧入統萬城。

    頓時,統萬城殺聲、哭喊聲、慘叫聲響成一片。

    統萬城裡,硝煙滾滾,火光沖天,北魏兵殘忍地斬殺著夏國剩下的守軍。

    夏國守軍寡不敵眾,紛紛倒在血泊裡。

    黎明時分,殺聲,哭喊聲、慘叫聲漸漸平息了。統萬城內瀰漫著濃濃的血腥味,到處是被斬殺的夏國守軍的屍體和攻城北魏兵的屍體。

    天放亮了,太武帝拓跋燾帶著崔浩等文武大臣和將軍,耀武揚威地騎馬進入統萬城。太武帝拓跋燾臉上流露出佔領者不可一世的神情。

    崔浩儘管隨拓跋-、拓跋嗣、拓跋燾歷經無數次戰爭,身經百戰,但還是被眼前血肉模糊的屍體,濃烈的血腥味,熏得差點吐出來。他皺著眉頭,默默地隨著太武帝拓跋燾等進入統萬城宮中。

    宮中站著被北魏軍俘虜的夏國的親王、公爵、高級文官、軍事將領以及皇后和嬪妃,赫連昌的姐妹,宮女等,數以千計。夏國被俘的男人們個個垂頭喪氣;女人們披頭散髮。

    太武帝拓跋燾輕蔑地掃了他們一眼,對身邊的一位將軍說:「把他們押下去,讓他們嘗嘗當階下囚的滋味。」

    北魏軍攻入統萬城,還繳獲馬匹數萬匹,牛羊數十萬頭,國庫中的珍寶、車輛、旌旗,各種精美的器物,多得不可勝數。太武帝拓跋燾把它們按等級分別賞賜給自己的將士。

    太武帝拓跋燾帶著崔浩等文武大臣及將軍們,以勝利者的姿態登上統萬城牆。當年,夏王赫連勃勃,強迫幾十萬百姓,日夜不停地修建了幾年,才修築了這座統萬城,城牆高約五仞,牆基厚達三十步,上寬十步,堅硬可以用來磨礪刀斧。宮中的亭台樓閣、水榭也都十分雄偉壯麗,全都雕刻有精美的圖畫,錦繡裝飾,精美侈華。

    崔浩仔細觀賞著雕畫,暗自驚歎工藝的精美。崔浩走著,突然覺著腳下被絆了一下。他低下頭,看到一支帶血的矛。頓時,那種欣賞美物的興致蕩然無存。他猛然又想到這裡剛剛發生的殘酷戰爭,想到血肉模糊的屍體,想到宮中站著的被俘的夏國的親王、大臣、王妃、將軍……他彷彿看到一個戰爭中失掉父母的孩子哭喊著向他撲來……那些精美的雕畫漸漸變成血肉模糊的屍體……一個國家的國都就這樣淪陷了……這時,崔浩似乎又聽到一個聲音在安慰他:夏王赫連勃勃是暴君,你是為統一北方而戰,是為後世子孫造福,……崔浩感到心裡得到一些安慰,心情漸漸恢復正常。他獨自走向城牆邊,極目向遠處眺望,似乎想從中得到什麼答案,但什麼答案也沒有,只看見了荒涼無際的戈壁灘,被風吹得「呼呼」直叫,像是在呻吟……

    此時,太武帝拓跋燾興致正高,他是作為勝利者之王登上被佔領國城的。

    他看到富麗堂皇的亭台樓閣,回頭對左右大臣說:「你們看,拳頭大的一個小國,卻把百姓奴役到這種地步,怎麼能不亡國呢?」大臣們贊同地點著頭。

    太武帝拓跋燾看到一篇夏國著作郎、天水人趙逸寫的吹捧赫連昌的文章,大怒道:「無道君主,竟還如此吹捧。誰寫的文章,應當趕快查出問罪!」

    崔浩勸阻說:「御用文人寫文章,無論是讚頌,還是抨擊,大多數都是言過其實,不一定發自內心,不過是不得不寫而已。陛下不必動怒,也不必懲罰。」

    太武帝拓跋燾這才作罷。

    攻佔統萬城後,太武帝拓跋燾極為興奮,也在盡情享受。他隨後將赫連勃勃的三個女兒也收入後宮作自己的妃子。

    北魏司空奚斤與夏國的平原公赫連定仍在長安對峙。

    太武帝拓跋燾命令宗正娥清、太僕丘堆率騎兵五千人開赴關右一帶。赫連定聽說統萬城已經彼攻破,於是率眾投奔上邦。奚斤率部追到雍城,沒有追上,班師回返,娥清與丘堆聯合進攻夏國的貳城,順利攻克。

    太武帝拓跋燾下詔令北魏司空奚斤等將領班師回國。奚斤上奏說:「如今赫連昌逃到上邦自保,集結殘部;但無法久留。我們應乘其危,徹底消滅他,請增加士卒和馬匹,等我削干赫連昌再班師。」太武帝拓跋燾就此徵詢崔浩的意見。

    崔浩說:「奚斤的想法是對的。夏國現在力量衰微,應當趁此機將其斬草除根。如果等它羽毛豐滿了再收拾它,難度就大了。但要告誡奚斤,切不可輕敵,要穩紮穩打,抓住時機盡快消滅夏國的殘餘力量。」

    太武帝拓跋燾撥給奚斤士卒一萬人,派遣將軍劉拔送去戰馬三千匹,並且留下娥清、丘堆二人,命令他們配合奚斤一道消滅夏國的殘餘力量。並讓將軍劉拔轉告他的旨意:不能輕敵,穩紮穩打。

    七月十一日,太武帝拓跋燾率軍返抵首都平城,他把繳獲的戰利品按等級分別賞賜給留守的文武百官。他記得崔浩多次給他講過:賞罰嚴明是聖明國君的立足之本。只有這樣,將士們才曾為你拚命打仗,才能成就偉業。

    在崔浩眼裡太武帝拓跋燾勇猛果敢,沉著鎮定,無論是攻城防守,還是兩軍對陣,短兵相接;都能身先士卒,一往無前,即使左右士卒相繼倒下,或死或傷,他都神色自若,毫不畏懼。因此,將士們對他無不畏懼欽佩,都願盡力效忠。他生性節儉,衣服飲食夠用就滿足了。崔浩知道:有一次文武百官請求加固京師的城牆,修繕皇宮的建築,說:仍《易經》說:「天公設險,以守其國。『蕭何也曾經說過:」天子以四海為家,不壯不麗。無以重威。』「拓跋燾卻說:」古人曾經說過:「只在恩德,不在險要。『赫連屈丐用蒸過的土建築城牆,卻被我滅掉了,這怎麼在城堅固不堅固呢?而今,天下還沒有太平,正需要人力,大興土木的事,我不想去做。蕭何的話也未必正確。」拓跋燾常常把財物看作是軍事的基礎,不肯輕易浪費。至於賞賜,也都賞給為國死難將士的遺屬或有功之家,皇帝國戚以及倍受恩寵的人和顯貴達官很少有人無緣無故得到賞賜。

    崔浩看到,拓跋燾選任將領出征,都是親自指揮謀劃,面授機宜。他知人善任,有時在士卒中選拔將領,只要重並使用他的才幹,不在乎他的出身。

    崔浩瞭解拓跋燾觀察極為敏銳,部下沒有什麼隱情能逃出他的眼睛。他賞賜不論貧賤,懲罰不避權貴,賞罰分明,即使他平時最寵愛的人,也絕不縱容包庇。拓跋燾常說:「國家的法律,是我與天下臣民應共同遵守的,怎麼敢輕視呢。」

    然而,崔浩也深知,拓跋燾生性殘忍,殺人從不手軟,而且殺人之後,又常常後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