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百年風雲

第一回 林則除進京陛見 穆彰阿暗耍陰謀 文 / 單田芳

    可恨清廷腐敗,

    空有天朝虛名。

    鴉片毒害任縱橫,

    苦了黎民百姓。

    神州豈無英雄,

    試看則徐林公。

    禁煙毅然赴廣東,

    千古留下美名。

    道光十八年冬,北京的氣候異常寒冷,吐口唾沫能摔成八瓣兒,剛淌出來的眼淚會凍出冰條,真是滴水成冰,冷得透骨。

    這天晚上下了一場大雪,到天亮也沒停。北風呼呼吼叫,雪花漫天飛舞,直刮得眼睛睜不開,對面不見人。倘若要上街,一不小心就會踩上一個「路倒」。天壇、前門、大柵欄、九城根下,都躺著不少乞丐屍體,一個個齜牙咧嘴,身體蜷縮。成群的野狗在街上躥來躥去,尋覓合適的「早點」。據說,這一天就凍死了七百多個無家可歸的饑民,北京城簡直成了陰森森的恐怖世界!

    此刻,皇宮之內的養心殿卻溫暖如春。道光帝披著杏黃緞子斗篷,正坐在東暖閣裡,聚精會神地看著湖廣總督林則徐的奏折。他時而皺眉,時而歎息,時而搖頭,時而以拳擊案,時而站起來背著手來回踱步。

    值班的太監、宮女,低頭垂手,侍立左右。一個個提心吊膽,生怕有什麼意外的災難降臨到自己頭上。

    道光帝名叫-寧,是滿清入關後的第六代皇帝。這個人的虛榮心很強,總想做一位萬世英主,與唐宗宋祖並駕齊驅,流芳百代。所以,他有時腦袋一熱,也做點好事兒。

    道光下地轉了幾圈兒,回到座位上,拿起林則徐的奏折重新看了起來。他低聲念道:「鴉片毒害日甚一日,若猶洩洩視之,數年後,中原將無禦敵之兵,將無充餉之銀……」他念到這裡,點了點頭,提起筆來,在這幾句話上加了圈兒。暗想道:林則徐說得對啊!軍隊和糧餉,都是坐天下的根基。倘若根基不牢,後果不堪設想啊!

    當他看到林則徐在奏折裡記錄的那首民謠的時候,竟情不自禁地又輕聲念了起來:

    大清國,大清年,

    清明兩朝不一般。

    大明朝講的是吃喝玩樂,

    大清國時髦抽大煙。

    洋鬼子送來慢性毒藥,

    它比虎狼更凶殘!

    白銀嘩嘩往外淌,

    國破家亡在眼前。

    天也愁來人也怨,

    何時霧散見晴天?

    「說得好,說得好!」道光帝自言自語,情緒非常激動。可是,片刻工夫,他的情緒又緩和下來了。心裡說:鴉片的毒害真這麼大?它是從什麼時候傳進來的呢?為了把這些事情弄清楚,他決定找一個有學問的近臣問一問。想到這裡,高聲喊道:「來呀!」「-!」總管太監陳勝文趕緊跪在地上:「奴才伺候皇上。」「去把杜受田找來,朕要問話。」「奴才遵旨。」陳勝文轉身去了。

    時過片刻,陳勝文回到東暖閣跪奏道:「杜大人到了。」說罷回身,把暖簾掀起。一個身材瘦小的官員,哈著腰走到道光帝面前,放下馬蹄袖,免冠叩首道:「臣杜受田給陛下問安,萬歲,萬萬歲!」

    道光一伸手:「愛卿免禮,賜坐!」「謝皇上。」杜受田把大帽子戴上,側身坐在一隻烏木雕花矮凳上。

    杜受田是山東濱州人,字芝農,道光進士,官拜侍讀學士,還兼皇儲奕-的老師。此人博學多才,道光帝對他很器重,經常找他聊天,所以,他在皇上面前,並不十分拘束。

    杜受田拱手問道:「陛下把臣喚來,有何訓示?」道光皇帝口打唉聲:「據說,近年來,抽鴉片的與日俱增,又說它的毒害很大。朕要問問你,這鴉片產於何地,何時傳到我們中國,它的害處究竟多大?」杜受田躬身答道:「臣才淺學疏,不敢在皇上面前妄談。」道光笑道:「你不要害怕,但講無妨。」

    「臣遵旨。」杜受田坐直身子,清清嗓音,朗聲說道:「鴉片俗名大煙,是罌粟的漿汁提煉而成的。它是一種毒品,有鎮靜、麻醉功效,可做藥物使用。可是,人要經常吸食,就會上癮。上癮後,半天不吸,就涕淚橫流,骨節疼痛,手足無措,痛苦難當;吸食之後痛苦即止,精力充沛,判若兩人。這都是鴉片麻痺人的經絡所致。常年吸之,會使人的體力衰退,意志減弱,造成慢性中毒。臣把鴉片比做一條毒蛇,纏得人面黃肌瘦,皮裡包骨,血液凝固,直到死掉!」

    道光帝靜靜地聽著,面色陰沉,雙眉緊鎖。杜受田接著說:「咱們中國本不產罌粟。據說它產在萬里之外的印度和阿拉伯等國。遠在遼金兩朝,鴉片就傳進來了。不過,那時只做藥物使用,數量極少。到了明朝,進得數量逐漸多了,有的人開始吸食了。明神宗就是個大煙鬼,他還給鴉片賜了個美名,叫『福壽膏』」

    「糊塗,真是個昏君!」道光帝忿忿地說,「貴為天子,人之師表,怎能做出這種蠢事?國家焉有不亂之理!」您聽,就像他比誰都明白似的!其實,他比明神宗也強不了多少,只是沒抽大煙而已。

    「後來呢?」道光問杜受田。「回皇上的話。」杜受田接著說,「物以稀為貴,那時候,鴉片還是『珍品』,一般百姓是沾不著邊的。直到本朝開國一百多年,鴉片的危害也還不太明顯。可是,近年來就不同了,鴉片氾濫,日甚一日……」

    道光皇帝的臉漲紅了,心裡很不是滋味。杜受田卻沒有注意這點,他還是侃侃而談:「臣聽知,歐羅巴洲有一個英吉利國,商業繁榮,專靠與他國通商維持國計民生。英夷深知我天朝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早已垂涎三尺。在一百六十多年前,就派人出使天朝,欲與我國通商。後經康熙聖主恩准,允其在我國廣州貿易。然而,英夷在與我國通商的一百多年中,並未獲利。英夷居心叵測,生出詭計,以商品貿易為名,行販運鴉片之實,把這種害人的毒品偷偷運到廣州。英夷還極力蠱惑、蒙蔽我天朝百姓,說什麼鴉片是仙丹妙藥,能醫百病,還有延年益壽之功,可以先嘗後買。可歎我國臣民愚昧無知,上了人家的當,圖小利而吃了大虧。十幾年來,吸食鴉片之人多達數百萬,遍及仕農工商、三教九流。多少人傾家蕩產,多少人喪失生命!可是,還真有不少人在鴉片上發了橫財……」

    杜受田說到這兒,不往下說了。他本想說琦善、穆彰阿之流和八旗中的皇親顯貴,包庇縱容鴉片走私,大發國難之財。可是,杜受田得罪不起他們,怕說出來惹皇上生氣。

    道光帝一拳擂到龍書案上,狠狠地說:「英夷欺我太甚!」氣得呼呼直喘。他背著手轉了幾圈兒,把林則徐的奏折遞給杜受田,說:「你看看這個!」杜受田雙手接過來,一頁一頁看下去,看完又放到桌子上。

    道光問道:「你看他說得對嗎?」杜受田躬身道:「林則徐奏得都是實情,也指明了利弊,言出肺腑,可欽可敬。」「你對林則徐這個人熟悉嗎?」道光問。

    「回皇上的話,臣與此人同殿稱臣,我對他略曉一二。林則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閩侯)人,自幼家貧,苦讀詩書。二十歲中舉人,二十七歲中進士,擢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後來做了浙江道台、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林則徐愛民如子,兩袖清風,執法如山,鐵面無私。朝野上下,頗有聲望。依我看,他是陛下駕前難得的忠良啊!」

    道光聽罷,點點頭:「你跪安吧!」跪安就是攆他走。這麼說不是好聽嘛!杜受田又給皇上磕了三個頭,退出東暖閣。

    道光提起筆,傳下一道聖旨,命軍機處轉發出去,叫林則徐進京陛見。

    且說湖廣總督林則徐接旨之後,急命家人打點行裝,準備進京。消息傳出,湖廣文官武將都為他餞行,林則徐一律擋駕。他把總督府的公事移交完畢、在一八三九年十一月上旬從武昌動身,直奔北京。

    林則徐一路上曉行夜宿,於十二月初到了北京城。禮部早派人在京等候,把林則徐安排在官邸中休息。第二天,又有不少文武官員前來問候。在這些人中,有的是走過場,有的是關心禁煙的事,前來探聽口氣。不管是誰,林則徐都一一熱情接待。

    幾日後,林則徐接到通知,明日卯時到乾清宮陛見。這可忙壞了這位林大人,又沐浴更衣,又準備朝服,又寫手本,好隨時答覆皇上的問話。次日天不亮就起床了,梳洗完畢,用了早點,然後上轎入朝。

    且說在一八三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這天,道光皇帝-寧,在一大群內侍的護衛下,來到乾清宮,升了龍位。軍機處、內閣、六部堂官等文武官員在偏殿伺候著。御林軍排列東西,站了兩大溜,一個個盔明甲亮,氣勢莊嚴,手中的刀斧閃著寒光。道光皇帝坐穩以後,兩片嘴唇微微一碰:「召林則徐上殿。」值日的殿頭官領口旨,對著外面高聲喊道:「皇上有旨,宣湖廣總督林則徐上殿哪!」林則徐早就等著呢,聽到宣召,趕緊整官帽,抖朝服,順著漢白玉石階走進乾清宮,放下馬蹄袖,規規矩矩跪在拜墊之上,行完叩拜禮,口中說道:「臣林則徐恭請聖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道光皇帝往下瞧著,不住地點頭:「林則徐!」「臣在。」「你的奏章朕看過了,你說得很有道理。鴉片之害,由來已久,誤國病民,實在是為禍不淺哪!朕身為天子,一統中華,豈能容忍鴉片氾濫?朕把愛卿找來,就是要你談談禁煙的辦法,你可詳細奏來!」林則徐叩罷頭,說道:「皇上聖明,恕臣直言。正如皇上說的那樣,鴉片之害,由來已久。據臣所知,自朝廷允許英夷和我廣州通商以來,英商就在貨船中夾帶鴉片運進口岸。因查禁不嚴,運數與舊俱增,致使大量白銀流到國外。自道光十一年至道光十四年,每歲漏銀兩千多萬兩;自道光十四年至今,每歲漏銀三千多萬兩。此外,在天津、福建、浙江、山東各口岸,也漏銀數千萬兩。陛下請想,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以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憂,年復一年,不知要到何種地步?」道光皇帝一邊聽著,一邊點頭。林則徐接著說:「臣以為,禁絕鴉片乃當務之急,勢在必行。要禁絕鴉片,首先要切斷鴉片來源,嚴懲那些買辦和走私販,重治吸毒犯。嚴懲者,就地正法,處以斬絞;重治者,限期一年戒絕,逾期的處死,官吏犯法,加等治罪。與此同時,還要對官民反覆講清鴉片的危害。只要家喻戶曉,人人知其利弊,何愁此害不除!」「嗯!說得對。」道光皇帝很滿意,又問:「如卿所奏,怎樣才能切斷鴉片的來源呢?」「回皇上的活,現已查實,英吉利國是向我國輸入鴉片的罪魁禍首,用心極其險惡,一為掠奪銀兩,二為摧殘國人健康,企圖滅我天朝。因此,我天朝應首先照會英吉利政府,揭露其險惡用心,指出鴉片之害,並提出強烈抗議,使英夷生畏。再強令沿海之英商、洋商,交出全部鴉片,讓他們俱皆認罪,保證今後不再運銷。對遵守法令的商人,保護、獎勵;對違令不遵的洋商,貨即沒收,人即正法,決不寬貸!」「這個……」道光皇帝聽到這兒,不由一怔!他那張刀條臉上的笑紋,一下子就沒了。為什麼?這位道光皇帝,對中國人,膽子很大,從不懼怕;一提外國人,膽子立刻縮成豆粒了,惟恐把洋人得罪,打起仗來不好收拾!他雖心裡懼怕洋人,表面上卻能極力控制,做到「談虎色不變」。為什麼?在堂堂大清皇帝的臉上要露出懼怕洋人的顏色來,豈不有損尊嚴?因此,他裝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只見他略一停頓,馬上拉著長音說道:「這些洋人,身居海外,不通工化,重利而不重德,實屬可憎!不過,朕聽說英夷船堅炮利,極為野蠻,倘若因禁鴉片,引起兵禍,豈不給百姓帶來災難?」林則徐早就看出皇上膽小來了,馬上叩頭說道:「皇上乃曠世英主,愛民如子。正因為皇上愛惜百姓,對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