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世界上下五千年

現代卷 血膽將軍巴頓 文 / 佚名

    1904年6月的一天,一列火車徐徐駛入美國西點鎮的火車站,著名的西點軍校就在這裡。在下車的新學員中,有一位身材高大,體格健壯,碧眼金髮,神色堅毅的青年,他就是日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威名赫赫的小喬治-巴頓。

    1885年11月11日,巴頓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軍人世家。他的曾祖父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一位准將,祖父和父親都畢業於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巴頓19歲進入西點軍校。一年級時,因數學不好,留了一次級,但他對橄欖球、田徑、劍術等都很擅長,特別是劍術方面頗有造詣。巴頓雄心勃勃,相信自己是命中注定的偉大人物,他奮發努力,從不懈怠。他曾在寫給父母的信中說:「只要今天我能偉大,則明天受苦而死我也甘心。」

    巴頓從步入軍界起,就把傑克遜的一句名言作為自己的基本格言:「不讓恐懼左右自己」。他認為這是軍人能夠勇猛無畏的根本因素。巴頓發現自己雖然勇敢,但在危險面前並非毫無顧慮。於是他決心要進行鍛煉,克服恐懼心理。騎術練習和比賽,他總是挑最難越過的障礙和最高的跨欄;在西點軍校的最後一年裡,有幾次狙擊訓練,他突然站起來把頭伸進火線區之內,為這件事父親責備了他,他卻滿不在乎地說:「我只是想看看我會多麼害怕,我想鍛煉自己,使自己不膽怯。」

    1909年,巴頓從西點軍校畢業,被派到騎兵部隊服役,軍銜是少尉。一年之後,他與麻省富商之女比阿特麗絲小姐結婚。婚後的生活是美滿的,他們生有一男一女。再過一年,他被調到華盛頓附近的梅葉堡服務。這是他一生中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在這裡可以使他和政府中的要人有更多的接觸機會,他曾臨時充任過陸軍總參謀長伍德和陸軍部長史汀生的侍從官。

    1912年,奧林匹克競賽項目中增加了一項叫做現代五項全能運動的軍事項目。1915年,他自費到斯德哥爾摩去參加比賽,並在43名競賽者中獲得了第五名,成為美國正規軍中表現最出色的一個。隨即,他到法國去旅行,按他夫人比阿特麗絲的說法是度第二次蜜月,而巴頓卻以幾個星期的時間在騎兵學校深造劍道。這種努力使他獲得「劍道大師」的頭銜。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巴頓去法國參戰的請求未被批准,後調往布裡斯堡,在潘興指揮下的第八騎兵團任職。1916年,他隨潘興冒險到墨西哥干涉農民革命,此行使他得到潘興的賞識,成為潘興的副官和親信。1917年4月17日,巴頓隨潘興到了法國,仍做他的低級副官和司令部的營務主任。他感到在將軍的參謀部裡工作雖然很榮幸,但卻難以幹成大事。9月初,巴頓去見潘興,請求把他調到戰鬥崗位上去。這時,潘興正要組建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他對巴頓說:「我提出兩個職位供你選擇,一個是去指揮一個步兵營,一個是去組建坦克部隊。」巴頓選擇了後者。

    巴頓首先去參觀了英法兩國的坦克訓練中心,以熟悉這種新式武器的性能和用法,然後寫出了一份詳細的報告。他當時的主要思想還是用坦克支援步兵,以突破對方防線。1918年初,巴頓在南格裡斯開辦了一所坦克、戰車訓練學校,並用法國的輕型坦克將所訓練的人員編成一個旅,他本人也由少校升為中校。在聖耶希爾會戰中,巴頓率領兩個坦克營參戰,在戰鬥中一往無前,這次戰鬥使他由中校晉陞為上校。1919年,巴頓回國,被派往米德堡坦克訓練中心。在那裡,他結識了西點後期同學艾森豪威爾,兩人對如何將裝甲兵發展成為一支強大的機動兵種,見解一致。但1920年的國防法案改組了美國陸軍,把裝甲兵的位置擺在步兵之下,並降低了正規軍官的軍階。巴頓被降為少校,回到騎兵部隊任職。此後的20年間,巴頓在夏威夷和美國本土擔任過十幾個不同的職務,並被送入騎兵學校,指揮參謀學校和陸軍大學深造。

    1940年7月,巴頓回到裝甲兵,任第2裝甲師的旅長,不久便升任少將師長。1942年初,升任第1裝甲軍軍長。由於他熟讀兵書,精通戰史,對富勒、利德爾-哈特、古德裡安等提出的新作戰理論也比較瞭解,所以對裝甲兵在作戰中的運用有獨特見解。隨著戰爭的發展,巴頓預見到美國軍隊有被派往北非和中東作戰的可能,便在美國南部開辦了一個沙漠戰地訓練中心,對其人員進行嚴格的訓練。當年7月,在決定執行「火炬」作戰時,巴頓被任命為戰役集群司令,率部在卡薩布蘭卡地域登陸,佔領了法屬摩洛哥,並任駐摩洛哥總督。

    1943年2月,美國第二軍在突尼斯被隆美爾打得落花流水。艾森豪威爾調巴頓從摩洛哥來接任第2軍軍長,並授予恢復美軍士氣的重任。巴頓到任後,首先下令整頓軍風紀,規定每個軍人必須隨時戴鋼盔、扎綁腿,連護士也不例外。在他的指揮下,該軍在以後的作戰中戰績卓著,與英軍配合殲滅德意軍隊25萬人。巴頓被士兵稱為「頂呱呱的鼓氣人」。不久,他晉陞中將,7月調任美國第7集團軍司令,配合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在意大利西西里島登陸,攻佔了巴勒莫等地。巴頓作風粗暴,曾因毆打士兵引起美國軍內和國內輿論的反對,在馬歇爾、艾森豪威爾等人的保護下才倖免撤職。但是他並非不關心士兵,只是痛恨逃兵和懦夫。他認為受到精心照料的士兵會成為最好的戰士。他常說年輕軍官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士兵「比知道軍事戰術更為重要」。他告訴手下的指揮官不要節省子彈,因為「浪費彈藥要比浪費生命好得多。造就一個士兵至少要十八年,而製造彈藥只需要幾個月時間」。

    1944年1月,巴頓前往英國任第3集團軍司令,在這之前,因為毆打士兵的事件,許多人反對把一個集團軍交給巴頓,但艾森豪威爾還是選擇了巴頓。他深知巴頓的戰術天才對這場戰爭的重要意義。諾曼底登陸戰役開始後,布萊德雷的部隊於6月6日登陸並確保了灘頭陣地。巴頓的部隊於7月集結在柯騰丁半島上。7月25日開始發動「眼鏡蛇」作戰。這個突破性的作戰計劃,很適合巴頓的軍事天才。這個突破計劃正是受到巴頓1944年設計的一系列大膽計劃的影響而作出的。

    巴頓的任務本身是向西攻佔布列塔尼地區,但是,他的進攻精神和運動戰速度終於把局部的突破變成了全面運動戰,迫使德軍全面撤退。到8月4日,巴頓指揮的部隊已經向魯昂進擊,佔領了雷恩,抵達富熱爾,並象秋風掃落葉一樣向瓦恩挺進。巴頓拚命進攻,8月13日攻到阿金坦一線,三天之後向東進至塞納河,堵住了殘餘德軍的退路。隨後盟軍再次發動進攻,巴頓直插巴黎與奧爾良之間的缺口。他一路不停,8月底到達繆斯河。至9月間,在補給和燃料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渡過莫斯裡河並攻佔南錫。10月停止進攻一個月,11月8日,再度進攻,不久即進至齊格菲防線。12月22日,他帶領三個軍向巴斯托尼進攻,與被困的美軍傘兵師會合。接著,又經過一個月的進攻,搶先渡過萊茵河,長驅直人德境。此後,德軍全面崩潰,不久,美軍便與蘇軍會師。

    由於巴頓在北非、地中海和歐洲戰場屢建戰功,威震敵膽,此時他已經是四星上將了。他曾說:「贏得戰爭靠兩樣東西,那就是膽量與鮮血。」因而又被譽為「血膽將軍」。歐洲戰爭結束後,他因反對肅清納粹餘孽而引起軒然大波,被免去第3集團軍司令的職務,到有名無實的15集團軍當司令官。在這裡開始了他的戰史寫作任務。1945年12月9日,在他預定退休返回美國的前夕,突然在一次車禍中負傷,經醫治無效,於12月22日去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