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世界上下五千年

近代卷 「史裡芬計劃」的破滅 文 / 佚名

    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1914年才爆發的,但德軍在第一次大戰的作戰計劃,則早在1905年就制定出來了,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史裡芬計劃」。由此可見,德國發動世界大戰是蓄謀已久的。

    「史裡芬計劃」是當時的參謀總長史裡芬制定的,因而把它稱為「史裡芬計劃」。這份計劃設想德國的主要敵人在西方。因此把戰略重點放到西歐,首先在西線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集中優勢兵力,採用「閃電戰」術,在四至六星期內經比利時襲擊法軍後方,迅速打敗法國,切斷英國與歐洲大陸的聯繫,然後回過頭來,向東對付俄國,在三個月最遲四個月內贏得戰爭。

    這份計劃問世以後,受到德皇的重視,後又經過反覆論證、補充和修改,成為德國發動世界大戰的基本藍本,由繼任的參謀總長毛奇來部署整個戰爭。

    1914年8月4日早晨,德國第一、第二兩個集團軍,在埃米蒂將軍的率領下,迅速越過從建立以來從未打過仗的比利時邊境,直奔列日要塞,開始實施「史裡芬計劃」。

    列日要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在它的周圍,環布著12個堅固的炮台。每個炮台都由裝著裝甲炮塔的鋼筋混凝土構成,其中設有從機槍到8英吋口徑大炮等400件武器。並在每座炮台四周挖有30英尺深的壕溝,全配有探照燈。所有的燈和重炮都可以降到地下。由勒其將軍率領比利時王國1B4的軍隊的4萬餘人在此堅守,等待法國援軍一到,便向德軍發起進攻。

    與此同時,德軍參謀總長毛奇按照「史裡芬計劃」,又在左翼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深壕高築、按兵不動,只佈置少數兵力以逸待勞,藉以吸引法國部隊,構成巧妙的「鐵鑽」態勢,這就避免了東、西兩線同時受敵,一虛一實,迷惑法軍,這一計劃,是「史裡芬計劃」中的關鍵步驟,因此,史裡芬對此十分看重,到他臨死時,再三囑咐說:「切莫削弱我右翼縱隊!」

    但他的後任毛奇將軍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史裡芬的設想,但卻一再向東線和西線左翼分兵,原計劃放在右翼的70個師的兵力削減很多,這無疑對以後戰局帶來很大的影響。

    然而法軍在其頑強卻又固執的統帥霞飛將軍的指揮下,一味地猛攻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對列日要塞置之不理,勒芒將軍只好孤軍迎敵。

    埃米希將軍率兵來到列日要塞,看到法國未來增援,心中暗暗高興,慶幸「史裡芬計劃」成功,根本不把比利時軍隊放在眼裡,自認為他們會不戰而降,於是派了一名使者,前往要塞之內,要求勒芒將軍投降。

    這位使官一到要塞,便傲慢地對勒芒將軍說:「如若貴軍放下武器,讓我軍順利通過要塞,我以軍人名譽保證你們的安全。」

    「比利時是中立國家,你們竟置國際公法不顧,公然侵犯我國,反而勸我們投降!請閣下回復埃米希將軍,盡早退兵回國。」勒芒將軍的代表反唇相譏。

    「如果你們拒絕投降,我軍將對你們的城市進行炮擊和空襲!」使官仍不甘心,以武力要挾對方。

    「根據國王陛下的命令,我們將堅守要塞!」勒芒將軍的代表擲地有聲地答道。

    使官見對方不肯屈服,只好灰溜溜地回去報告去了。埃米希一聽匯報,氣得他「嗷嗷」直叫,立刻下令用大炮轟擊炮台。比利時軍隊嚴陣以待,用猛烈的炮火還擊對方。雙方在列日要塞展開了激烈的炮擊。

    炮擊進行了一天,雙方各有傷亡,日落時分,只好停了下來。

    第二天,德軍見炮擊佔不了便宜,便用飛機從上而下輪番轟炸列日炮台,炮台四周頓時濃煙滾滾,火光沖天,不大一會兒,便成了一片火海。

    德軍見空襲得勢,吶喊著潮水般地湧向炮台。但幾次衝鋒皆被英勇的比利時軍隊用交叉火力擊退。又激戰一天,只見炮台前面的德軍屍體堆積到齊腰高,但列日炮台卻一個也未攻下。

    這天夜間,德國第二集團軍副參謀長魯登道夫將軍,親自指揮一個步兵旅,採用穿插滲透的戰術,從東西兩個炮台之間的缺口攻入,並迅速佔領了列日鎮。但列日周圍的炮台還在頑強戰鬥,阻礙德軍的前進。

    為了按照「史裡芬計劃」中的閃電戰術,進攻法國,就必須盡快通過列日,德軍從後方調來一門巨型攻城榴彈炮,一下子就摧毀了10多個炮台。到8月16日,列日指揮部所在的最後一座炮台,也被裝有定時信管的穿甲彈命中,勒芒將軍被炸彈震昏後被俘。

    德軍攻戰列日後,便長驅直入,只用了四天時間,便佔領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接著,便根據「史裡芬計劃」,兵分五路,直向法國首都撲去。

    消息傳到準備進攻阿爾薩斯和格林的霞飛將軍耳朵裡,他拍手喊道:

    「好!德軍從北方進攻我們,我們則從東北出擊,乘機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

    於是,他命令法國軍隊發起進攻,不到幾天,便順利地攻進了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當法國軍隊進入闊別40多年的地方時,個個感到十分欣慰,並通過各種方式,來慶祝他們的勝利。

    可他們萬沒想到,這正是「史裡芬計劃」中所特意設置的圈套,德軍用有計劃的退卻,來引誘法軍深入,以便拉開他們與進攻法國的德軍的距離,在適當時候展開反攻。

    果然,德軍剛一反攻,霞飛將軍便接到一個個失利的消息:

    「德第一集團軍擊潰從蒙斯來援的英國遠征軍!」

    「我軍在阿登森林與德軍遭遇,經過三天血戰,我軍不支,已經向南撤退!」

    霞飛將軍如夢初醒,趕快調整佈署,重新配備兵力,把軍隊調到左翼,以便從另一面夾攻德軍。

    但德軍參謀總長毛奇只看到自己的部隊逼近巴黎,並迫使法國政府於9月3日遷往波爾多,便得意忘形,以為「史裡芬計劃」馬上就能實現。於是,就抽調兩個軍到東線去對付俄國人。這樣,就改變了「史裡芬計劃」中的規定,使德軍右翼的進攻力量,從原來的16個軍減少到8個軍,在數量上少於法軍。

    法軍雖然表面上潰不成軍,但實力並未消弱,再加上霞飛的左翼力量,使德軍轉眼受到法軍的兩面夾擊,被迫在馬恩河與法軍進行遭遇戰。這是「史裡芬計劃」所沒有的。這次大戰於9月5日一直打到10日,雙方總計投入了150多萬人的兵力,在長達200公里的戰線上,展開了激烈的陣地戰,這就是一戰時期,著名的「馬恩河」大會戰。

    在近五天的戰鬥中,馬恩河一線硝煙瀰漫,戰火紛飛,100多萬人互相殘殺,法軍陣亡2萬多人,受傷12萬餘人,德軍損失更為慘重,共有4萬多人陣亡,17萬餘人受傷。結果,德軍支持不住,向北敗退,雙方從此形成相峙局面。

    馬恩河大會戰粉碎了德軍迅速征服法國的計劃,使整個「史裡芬計劃」再也無法實現。此役剛一結束,毛奇哀歎道:「我們輸掉了整個戰爭!」9月14日,毛奇被德皇撤職。至此,「完美無缺」的「史裡芬計劃」徹底破滅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