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薦書評 英雄悲歌《亮劍》讀後感 文 / 都梁
文/小慶
作為都梁的朋友我有幸較早地拜讀到小說《亮劍》的手稿。隨著人物、情節的展開一股股巨大的衝擊波撼人心魄使人不由得隨著書中人物命運的變遷而扼腕痛惜、悲憤不已。
作為遠離軍事遠離文學的圈外人《亮劍》先吸引我的是好看、精彩而且「彩點」可說是俯拾即是、信手拈來。第一章即給讀者展示出一幅精彩的戰鬥畫面使毫無軍事常識的人也能清楚地瞭解戰場地勢、敵我雙方的部署及指揮員們的戰術意圖等等而不僅僅是「外行看熱鬧」。在與日軍的白刃戰中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卻又合情合理的拚殺畫面緊張、刺激而又引人入勝使人甚至從慘烈中也能體味到軍事藝術的魅力。和平年代生活平靜軍事題材的文學作品往往容易落俗套。難得的是《亮劍》為我們安排出一個又一個好看的場景、一段又一段好聽的故事。無論是特種兵訓練、大炮戰、叛逃事件還是「文革」中的武鬥一個個意想不到的結局讀來總是興致盎然。《亮劍》人物性格極為鮮明。主人公李雲龍身經百戰性情暴烈在渴望嗜血的拚殺中在為戰友之死的復仇中表現出一種鐵血軍人不計生死、要壓倒一切的霸氣;在「文革」中面對「造反派」的挑釁亦表現出一位將軍不怒而威、咄咄逼人的氣勢;面對「專政」鐵拳的淫威為捍衛軍人的尊嚴錚錚鐵骨寧折不彎。「偉哉上將軍!」但李雲龍又絕非一介武夫他大智大勇時而還流露出中國農民式的狡猾與狹隘。大鬧「聚仙樓」、腰纏炸藥赴「鴻門」以及「文革」中吃憶苦飯等都有其上乘的表演。他為人正直剛烈從不媚上對百姓的疾苦卻有一顆滾燙的心。由196o年「大饑荒」引的他對老區人民的真摯感情以及對這場災難的思考讀來令人唏噓不已。作者在著力刻畫李雲龍的同時還塑造了一個英雄的群體。他們面對強大的敵手「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出鞘。」無論是戰爭年代為救受傷的師長拔槍逼迫醫生的下級軍官還是「兩頭冒尖」、嗷嗷叫的戰士;無論是和平時期拍案而起、奮不顧身的將軍趙剛、丁偉還是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的妻子們這些「硬漢」的形象猶如一組高聳的群雕威風凜凜氣勢逼人。在這個群體中還有一位錚錚鐵骨的知識分子——田墨軒。作為能預知未來的智者他完全可以躲避災難但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促使他縱然粉身碎骨也要警醒國人。在「小人」猖獗的勞改農場裡他也依然我行我素、高風亮節。這是一曲英雄悲歌。我為這些曾經創造輝煌而今卻已悄然逝去的英雄們痛惜不已。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宋朝初年花蕊夫人的名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在當今這個年代我們更渴望英雄渴望他們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