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品三國

正文 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二十講 兵臨城下 文 / 易中天

    建安十二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孫權坐穩了江山,劉備得到了諸葛亮,原本希望守住荊州以觀時變的劉表好日子到頭了。建安十三年,孫權和曹操開始對荊州下手,劉表和他的荊州,包括依附劉表的劉備都面臨危機,那麼,他們的命運究竟如何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兵臨城下。

    在上一集中,易中天先生講到,荊州是三國時期的戰略要地,荊州的州牧劉表又是一個沒有多少能力的庸碌之輩,於是各路豪強開始對荊州虎視眈眈。當時力量最強大的曹操在安頓好後方後,在建安十三年七月開始南下征荊州,一時間,戰爭的陰雲籠罩在這個十多年沒有發生過戰事的富饒之地。庸庸碌碌的劉表和有英雄之志的劉備,都面臨危機,那麼,他們的命運究竟如何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兵臨城下」。

    易中天:

    上一集我們講到,荊州牧劉表是一個不幸的幸運兒,他的幸運在於他得到了荊州,他的不幸也在於他得到了荊州,可以說是成業荊州,敗也荊州,生也荊州,死也荊州,因為荊州是當時爭奪天下的必爭之地。建安十三年的春天,孫權先動手了,我們知道在魯肅為孫權所做的戰略規劃中,也就是東吳版的「隆中對」當中,荊州是必須拿下的,後來甘寧又向孫權做出了同樣的建議。孫權採納這個建議,在建安十三年的春天西擊江夏太守黃祖,而且滅了黃祖。孫權的這個勝利使曹操感到時不我待,曹操非常明白孫權一旦的手,天下形勢將發生重大的變化,因為孫權拿下了江夏以後就可以覬覦江陵,就可以圖謀襄陽,就可以鯨吞荊州,這個結果曹操是不願意看到的。

    曹操也是早就要拿下荊州的,而且做了準備,曹操做了四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訓練水兵,曹操在鄴城挖了一個玄武湖,因為打荊州要用水軍啊。第二個事情,曹操自任丞相,曹操把東漢的那個三公制度改了,恢復了西漢初年的丞相、御使大夫的制度,而且自任丞相,大權獨攬,這兩件事情在軍事上和政治上保證了曹操一統天下的這個目標能夠實現。第三件事情,他安排了三員大將,張遼、於禁、樂進三個人駐兵許都周圍,把許都保衛起來,解除後顧之憂。第四件事情,曹操安撫了在關中的馬騰,而且扣押了馬騰的家屬作為人質,也是要解除後顧之憂。做完這四件事情之後,建安十三年的七月,曹操南下征荊州。

    *在曹操大軍壓境下,荊州危在旦夕,度過了十多年太平日子的荊州轉眼間就陰雲密佈。但就在這個緊要關頭,荊州的擁有者劉表卻一病不起,即將離開人世。面對依附於自己,而且有雄心壯志的劉備,重病中的劉表對他說了什麼?劉備的反應又是什麼呢?易中天先生是怎樣分析的呢?

    曹操的軍隊開過來的時候,劉表病重了,八月份,劉表一病身亡。據《三國誌》裴松之注所引的《魏書》說劉表臨終之前曾托國於劉備,劉表把劉備請來說:唉,我這兩個兒子都不怎麼頂用——劉表這個兒子不太頂用大概也是個事實,所以後來曹操曾經說過一句有名的話,說生個兒子就生個孫權這樣的,如果像劉景升的那兩個兒子呢,太不成氣。所以才有後來一句名言叫做「生子當如孫仲謀」,劉表說——我這兩個兒子不中用,我的這些將領也七零八落的,我死了以後,足下就代管荊州吧!劉備回答怎麼回答呢,劉備說:哎呀,幾位公子都很能幹啊,閣下還是好好養病吧。後來劉備出來以後人家就說,哎,這麼好的事,天生掉下一餡餅你怎麼不接著呀?劉備說,哎呀,這個人對我是很厚道的,對我是很好的,我怎麼能拿人家的地盤呢?我不忍啊,我不忍心啊。

    這件事情裴松之認為不是事實,我也認為*不住。因為我們在上一集已經講過了,劉表對劉備的態度是什麼呢?「禮遇之,疑其心,陰御之」,就是劉表對劉備的態度是客客氣氣地束之高閣,時時刻刻小心提防,他怎麼會把荊州讓給劉備呢?何況劉表對自己的接班人已有安排,那就是劉琮啊,他又怎麼會把荊州給劉備呢?劉表病重的時候,劉琦從夏口到襄陽來探望他的父親,被蔡瑁這些人、蒯越這些人擋駕,擋在門外,不讓見,劉琦都見不到的人,劉備怎麼見得到呢?而且蔡瑁這些人心裡很清楚這個劉備,還有劉備背後的諸葛亮對待曹操是個什麼態度,而這夥人是準備要投降曹操的,他們怎麼會安排劉備去見劉表呢?而且根據當時的史實的情況、史書記載的情況看,病重之時的劉表其實已經被控制在蔡瑁家族這一夥人手裡了,他不是想見誰都可以見誰的,就算劉表有這個意思,他也見不著啊,所以恐怕不是事實。

    那我們就要來研究一下這個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認為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劉備說謊,沒有發生什麼托孤或者托國的事情,劉備這麼跟人說。這也沒什麼,這也不意味著劉備就有什麼道德品質問題。因為當時的情況是荊州大難臨頭,人心浮動,在荊州地區有相當多的士族是不願意投降曹操的,而他們又很清楚劉表也好,劉琦也好,劉琮也好,都抵擋不了曹操,所以他們便寄希望於劉備,有這麼一部分人心;而劉備自己也不願意失去荊州,至少不願意失去荊州的人心,因為荊州對於劉備來說,進是他三分天下的根據地,退是他苟全性命的棲息地,他不能丟掉荊州。也就是說劉備需要荊州,荊州也需要劉備,那麼在這樣一個人心惶惶的時候,劉備出來說一句劉表曾托國於我,或者劉表曾托孤於我,可以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可以理解為一種政治謀略,不必做道德的譴責,這是第一種情況。

    第二種情況就是劉表確實說了這個話,而我們前面說過了,劉表是不可能真心實意地把荊州讓給劉備的,那麼劉表為什麼又要托國或者托孤於劉備呢?試探。劉表很清楚劉備是在打荊州的主意的,但是現在我劉表在世,劉備不敢輕舉妄動,我一旦撒手人寰,我那兩個寶貝兒子能守得住這家業嗎?不能不把劉備找來試探一下呀,於是假模假勢地說:哎呀,你看我這兒子不中用,我死了以後這荊州你就拿過去吧!我懷疑劉表說這句話的時候兩邊已經埋伏好了蔡瑁他們派來的刀斧手,只要你劉備欣然表態說「好!你死了以後荊州就是我的了」,肯定就剁成肉醬了。但是劉備很聰明,他馬上就辭讓了。所以,把這個事情拿來作為劉備道德高尚的依據,這是腐儒之見,書獃子的看法。在荊州問題上其實不存在道德問題,因為第一,就荊州而言,由劉備來接管確實比由劉琦或由劉琮接管要保險得多,因為劉備自己本人有能力,又有諸葛亮輔佐,手下又有關羽、張飛兩員大將,還在荊州那麼得人心,真的是劉備接管了荊州說不定這個情況就變了,所以他接管荊州沒有什麼不道德的,也沒有什麼可讓的;何況諸葛亮在《隆中對》說得很清楚,「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這是老天爺送給你的,這意思就是說沒有道德障礙。那麼劉備為什麼不接呢?說穿了也很簡單,不是不忍,是不能,沒有這個可能性,沒有這個條件,也沒有這個能力就這麼接過來。

    *在曹操兵臨城下、荊州陰雲密佈的時候,劉表突然一病身亡,劉備不能接班,接班的是劉表喜歡的小兒子劉琮。面對曹操氣勢洶洶的大軍,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劉琮會如何應對?有英雄之志,卻一直沒有用武之地的劉備又會怎樣做呢?

    那麼就在這個時候,曹操的軍隊打過來了。曹操剛剛平定了北方啊,兵強馬壯、虎視眈眈、來勢洶洶、泰山壓頂,襄陽城裡亂成了一鍋粥,剛剛接過劉表這個班的小兒子劉琮恐怕是沒有了主張。這個時候劉表的那些舊臣們就來勸劉琮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個叫傅巽的人,當時劉琮把大家召集起來開會,說我們該怎麼辦?曹操打過來了。大家異口同聲說:投降啊。劉琮說,哎呀,難道我劉琮就不能和諸位一起同心協力地守住我父親留下的基業嗎?大家異口同聲說,不能啊,傅巽說:「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我們看看曹操是什麼人,「奉天子以令不臣」,他代表的是朝廷,代表的是皇帝,代表的是中央。我們呢?我們是地方,是臣子,以人臣抗人君這叫做以逆抗順,以地方抗中央這叫做以弱抗強,以劉備抗曹操這叫做以卵擊石,我們打不贏。不過最能打動劉琮的是傅巽的這樣一句話,傅巽跟劉琮說:請將軍想一想,劉備比得上曹操嗎?劉琮說那比不上。比不上,好,我們姑且做兩種可能,一種是劉備能擋住曹操,一種是劉備擋不住曹操,如果劉備擋不住曹操,結果是什麼?結果是荊州變成曹操的;那如果劉備擋得住曹操呢,傅巽說劉備如果能夠戰勝曹操,他還肯做將軍您的部下嗎?劉琮想,是啊,這劉備如果把曹操打敗了,他還聽我的?那就是說,我讓劉備去打曹操,不管打輸了打贏了,我都沒有好果子吃是不是?那我乾脆提前投降曹操算了。投降了。

    那麼當時劉琮在哪裡呢?在襄陽。我們看一下地圖,曹操打到哪裡呢,打到了新野;劉備在哪裡呢,在新野南邊的樊城;劉琮在哪裡呢,在樊城一水之隔的南邊的襄陽。劉琮就派人繞過劉備跑到新野去,投降了曹操。劉備不知道啊,沒告訴他,蒙在鼓裡,投降都投完了以後,這個劉琦才想起來應該知會一聲,派了一個叫宋忠的,真是「送終」的啊,派了一個叫宋忠去跟劉備說。劉備一下大驚失色,說你們這小孩子怎麼這樣做事情啊!大禍臨頭了你才來跟我說,劉備當時把刀都拔出來了,指著宋忠說,你來「送終」的是不是,我也不給你送終了,因為我現在殺了你都不解恨,殺了你都不解決問題,滾,髒了我的刀,滾吧。

    這個時候說什麼都沒有用了,劉備只好怎麼辦呢?只好帶著諸葛亮一起從樊城過江,到襄陽。那麼這個時候,據《三國誌》說:「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諸葛亮給劉備出主意,說我們過襄陽的時候把他滅了,只要把劉琮幹掉,襄陽、荊州就是我們的了。劉備說,唉呀,我不忍心啊,不忍心。這個事情是見於正史的,但是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認為*不住,呂先生說這個時候拿下襄陽確實沒有問題,但是你守不守得住呢?恐怕是守不住的。而且呂先生說,諸葛亮一生惟謹慎,怕不會出這種主意吧。那麼諸葛亮到底有沒有這個建議,我們現在弄不清楚了,我只能告訴大家《三國誌》上有這個記載,呂思勉先生認為*不住。但是可以肯定一條就是,《三國演義》所說諸葛亮臨走之前在新野放了一把火,那個事兒是沒有的,而且火燒博望也和諸葛亮沒關係,火燒博望是劉備燒的,這些都是羅貫中編出來增加諸葛亮戰功的故事。那麼比較可*的情況是什麼呢?是劉備路過襄陽城的時候對劉琮喊了一番話,然後帶著人就走了。

    *劉琮投降曹操,是權衡利弊之後的自保措施,劉備雖然對劉琮投降曹操的事情非常氣憤,卻也無可奈何,*他自己的力量又不能抵擋曹操的大軍,於是劉備只好從樊城往南逃。曹操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刻派騎兵追擊,劉備逃跑後,曹操能夠追上劉備嗎?

    那麼這個時候襄陽地區有很多的人跟著劉備走,大概隨員有十幾萬,輜重有數千輛,日行十幾里,走得非常地慢。這個時候有人就跟劉備說了,說曹操馬上追過來了,你帶著這麼多人,拖家帶口,拖兒帶女,一天走十幾里路,如何得了呢?現在我們應該趕緊撲到江陵,因為江陵是劉表的一個戰略要地,裡面有大量的軍需物資,我們趕快撲到江陵去守江陵吧!劉備說不行,劉備只命令關羽率水軍順漢水往下走,先去江陵接應,自己堅持和這十幾萬人,拖兒帶女的人,一起走。劉備當時說了這樣一句有名的話,他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據歷史學家朱維錚先生告訴我,這可能是「以人為本」這個詞的最早出處,但是我們要說清楚,就是劉備的「以人為本」和我們今天講的「以人為本」那不是一個概念,我們今天講「以人為本」是要以人為根本,而劉備講的「以人為本」是要以人為資本,因為他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他要得天下必須得人心,這是他以人為本的真實的想法。至於這些人為什麼要跟著劉備走,這個我們現在也不大弄得清楚,有人說是害怕曹操屠城,這個恐怕不太準確,屠城這個事情曹操確實幹過,當然是不是曹操下令干的這個還有疑問,反正是發生在曹操的身上,他屠過徐州,那麼這個事情後來荀彧批評了曹操,曹操也意識到這樣做對於他實現他的政治理想沒有好處,何況現在劉琮舉州投降,曹操沒有必要去屠城。那麼總之就是這樣一個情況了,劉備帶著這麼十幾萬人一天走十幾里。

    而曹操呢?曹操採納了荀彧的建議,就是曹操出兵荊州的時候荀彧就跟曹操說,現在是奪取荊州的最好時機,因為「北方已定,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荊州已經人心不定了,我們可以一舉拿下,但是必須速戰速決,所以荀彧給曹操出的主意是「輕兵間行」,就是你大張旗鼓地從宛城和葉縣出兵,必要的時候你率輕騎兵前進。所以曹操到了襄陽以後,知道劉備已經跑了,而且是往江陵方向逃跑,曹操很明白絕不能讓劉備到了江陵,於是曹操率五千輕騎兵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里。那我們可以想像,劉備一天走十幾里,曹操走一天走三百里,結果怎麼樣呢?結果曹操很快就在當陽的長阪坡追上了劉備。這一仗的結果史書上的記載只有寥寥十幾個字,是這麼說的:「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也就是說這一仗打得結果是什麼呢?劉備連老婆孩子都顧不上了,調頭就跑,這個時候恐怕也講不得什麼以人為本了,這一仗的結果劉備是很狼狽的。

    但是《三國演義》這一段寫得非常精彩,有兩場好戲,一個是「趙子龍單騎救主」,還有一個就是「張翼德大鬧長阪坡」,那麼這兩個記載都有歷史依據。劉備的妻子和他的兒子劉禪確實是趙雲救出來的,長阪坡張飛也確實是怒吼了一聲,說我就是張翼德,誰敢來送死?把曹操的人嚇跑了,這也是事實,但是張翼德長阪坡一聲吼並沒有吼斷橋、水倒流,那個橋是張飛派人拆的,拆掉的。趙子龍也確實是救了劉阿斗,但是劉備沒有摔孩子,事情大概就是這樣的。

    *現在我們知道,劉背*張飛保全了性命,*趙雲找回了妻子,但是他仍然沒有出路。雖然他和前來接應的關羽等人會和後,手上有了兩萬人馬,但如果和曹操的大軍較量仍然是不堪一擊。正在劉備一籌莫展的時候,孫權手下的謀士魯肅卻日夜兼程來找劉備了,劉備此時狼狽不堪,魯肅為什麼要匆忙趕來見他呢?

    原來,荊州牧劉表去世的消息傳到江東的時候,政治上極為敏感的魯肅立即意識到這件事情對於江東集團的重要意義。因為我們講過魯肅是有一個東吳版的「隆中對」的,這個「隆中對」是打荊州主意的,而且魯肅設計的三分天下是孫權、劉表、曹操三分天下,劉表去世了,局勢大變了。魯肅馬上去找孫權,說:將軍啊,這個事情可不能小看啊,因為荊州這個地方實在是「帝王之資」,就是稱王稱帝的一個根據地,現在劉表死了,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為了爭奪接班人的地位已經是不和了,是分裂了,這兩個人當中又夾了一個號稱天下梟雄的劉備,荊州地區未來局勢極其地不明朗,我希望將軍派我到荊州去看一下,名義是去弔唁、去向劉表先生寄托我們的哀思,實際上我是想去看一看他們將來會怎麼樣,如果劉琦、劉琮、劉備三個人居然團結起來了,那我們就要聯合他們去對抗曹操;如果他們三個人打起來了呢,那我們不是就可以趁機做一點什麼事情嗎?孫權說,好!你去。孫權做出這個決定也不容易,因為江東集團和荊州集團是世仇,孫權的父親孫堅是被劉表的大將黃祖殺死的,有殺父之仇,但是孫權是一個政治家,政治家就不會感情用事,就不會意氣用事,立即批准了魯肅的行動計劃。

    於是魯肅就從柴桑口出發,柴桑在哪裡呢?柴桑在現在的江西省九江市,我估計是坐船。那麼當魯肅從柴桑也就是九江,來到夏口也就是漢口的時候,就得到了劉表去世的消息,魯肅馬上繼續往前趕;等魯肅的船來到江陵的時候,就得到了劉琮投降、劉備逃亡的消息,而且他很清楚劉備從樊城往南逃;於是魯肅沒有在江陵坐等劉備,而是迎頭北上去迎劉備,相遇於當陽的長阪坡。那麼魯肅就對劉備說了,說豫州現在準備到哪裡去啊?因為劉備當時的官銜是領豫州牧,就是代理豫州牧。——說劉豫州,那你現在準備上哪兒去呢?劉備說,我準備投奔蒼梧太守吳巨,吳巨是我的老朋友。魯肅就說:不必吧,這個吳巨是個沒有能力的人,他自己都保不住,他能保得住將軍您嗎?我的意見,劉豫州不如聯合我們孫將軍,我們孫將軍如何如何,道德又好啊、人品又好啊、威望又高啊、力量又大啊、人馬又多啊,你如果聯合我們孫將軍一起來對抗曹操,那不是就可以完成大業了嗎?為了保證這個計劃能夠實現,魯肅還對諸葛亮說了這樣一句話,說孔明先生啊,我是子瑜先生的好朋友。子瑜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還套了一番近乎,其實魯肅用不著套這個近乎,因為魯肅的這個建議很對劉備的心思,劉備現在已經是走投無路了,有一個人能夠跟他聯合他求之不得,他怎麼會反對呢?諸葛亮也會贊成,因為諸葛亮作「隆中對」的時候,做出的戰略規劃就是聯合孫權,對抗曹操嘛,現在孫權方面主動提出聯合的建議,怎麼會不答應呢?所以劉備和諸葛亮欣然同意,於是三個人就在當陽這個地方達成一個口頭協議,我估計是,聯合起來對抗曹操。

    於是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和前來接應的關羽、劉琦一起往東走,還有魯肅了,來到了夏口。而曹操這個時候幹什麼去了呢?曹操直撲江陵,因為江陵是戰略要地啊,軍需倉庫啊,曹操這時候也顧不上再去打劉備了,先把江陵拿下來再說。曹操往南走去江陵,劉備他們往東走去夏口,到了夏口就基本上到了孫權的勢力範圍的周邊了,孫權又答應和他聯合,他安全就有了保障,這個時候劉備也就可以喘一口氣了。可是曹操不讓劉備喘氣,曹操拿下江陵以後,獲得了大量的軍需物資,他就順江而下了,這個時候鬥爭的矛頭是直指劉備的,他要來打夏口,打劉備。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就站出來了,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這一段話在《三國演義》裡面還有一段小戲,就是諸葛亮提出來到孫權那兒去求救,劉備還假裝不同意,魯肅還在旁邊說,最後劉備才假裝同意。這個扭捏作態也沒有必要,因為當時情況非常地危急,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是諸葛亮挺身而出,劉備立即拍板,哪裡還有什麼猶豫啊,你想想諸葛亮後來的《出師表》是怎麼說的?「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說的就是這個時候,所謂敗軍之際就是當陽之敗,所謂危難之間就是曹操從江陵出兵要來打劉備。而且諸葛亮說得很清楚,「事急矣」,這個事情已經非常緊急了,所以是劉備馬上就同意了,而且諸葛亮就和魯肅一起到柴桑去見孫權,這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生死攸關的事情,所以諸葛亮必須完成這次使命。但問題是這件事情由不得劉備,由不得劉備集團的一廂情願,也不取決於或者說不完全取決於諸葛亮的外交才能,重要的是這取決於江東集團的政治利益。政治家在做決策的時候,是從他自己集團的利益出發的,而孫權和江東集團是有著和劉備集團不同的政治利益的,那麼諸葛亮他能完成他的使命嗎?請看下集——臨危受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