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 魏武揮鞭 第九講 一決雌雄 文 / 易中天
這是一次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大決戰,這是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這又是一個讓人思考、發人深省的歷史事件。袁紹人多勢眾,曹操兵少將寡,然而曹操的軍隊卻以一當十,大敗袁紹。那麼曹操是如何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呢?這一場戰爭的過程究竟怎樣?敬請關注《易中天品三國之一決雌雄》!
從公元190年到公元200年,經過近十年的諸侯混戰,形成了勢力最強的兩大集團,這就是曹操集團和袁紹集團。袁紹獲得了翼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州的土地,雄居北方;曹操的勢力西達關中,東到兗州、豫州、徐州,控制了黃河以南、淮漢以北的大部分地區,與袁紹形成了沿黃河下游南北對峙的局面。此時,楊奉已滅,呂布已亡,袁術已死,張繡已降,孫策據守江東,劉表中立觀望,局勢變得十分明朗,那就是袁紹和曹操兩雄不並立,必須一決雌雄。
當時,袁紹的實力遠遠勝過曹操,自然不甘屈居於曹操之下,於是袁紹決定進攻曹操,這就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戰」。那麼,兵力微弱的曹操是如何應對勢力強大的袁紹的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易中天品三國》之「一決雌雄」正在播出,敬請關注!
易中天:
我們今天講官渡之戰,戰爭是在建安五年二月正式打響的,一共分為四個階段。
官渡之戰的第一個階段交鋒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交鋒階段」,袁紹先發制人,建安五年二月,袁紹駐軍黎陽,在黃河的北岸,派大將顏良攻打隔河的白馬,同時派大將文丑進攻延津,主戰場是在白馬。這個時候駐守白馬的是劉延,劉延有三千人,這樣打到建安五年四月的時候劉延頂不住了,給曹操寫了一封雞毛信求援,曹操也知道劉延頂不住,決定增援白馬。這個時候曹操的一個謀士叫做荀攸的就跟曹操說,咱不打白馬,我們打延津,曹操馬上就明白過來了,什麼意思呢?聲東擊西,現在我不是白馬吃緊嗎?我們不打白馬,我們軍隊從延津出發渡過黃河,做出一副要包抄袁紹後路的這樣一個架勢,袁紹一定會上當受騙,增援延津。曹操馬上採納了荀攸的這個建議,率領一支部隊大張旗鼓地向延津方向挺進。請注意,他這個進軍是大張旗鼓,故意讓袁紹的偵察兵知道,於是袁紹的偵察兵馬上回去報告,果然袁紹上當受騙,派出人馬增援延津。但是曹操走到半路的時候,曹操下令部隊原地休息,然後派一支輕騎兵抄小路直撲白馬,為首的將軍(之一)就是關羽。
*在這裡還有一段插曲。公元199年末,當曹操正部署和袁紹作戰時,劉備起兵反抗曹操,並積極與袁紹聯繫,打算合力夾攻曹操。曹操親自率領精兵攻打劉備,一舉佔領了沛縣,收復了徐州,劉備全軍覆敗,帶領少數兵馬逃往河北投奔到了袁紹的帳下。關羽無力抵抗,投降了曹操。
關羽投降曹操以後,曹操對他非常好,關羽當時就做了一個決定: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以後再回去找他哥哥劉備。那麼關羽還有其他將領帶著這支輕騎兵撲到白馬,顏良措手不及,被關羽力斬馬下。這個時候,袁紹才發現是上當了,中了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然後派劉備和文丑轉過來攔截曹操。而曹操也很清楚,白馬這個地方雖然解圍了,但是這個地方不能再守,袁紹一定會反撲過來,而且我們白馬一定守不住。而且袁紹一旦得到了白馬以後,他一定要拿白馬的老百姓出氣,要屠城,因此曹操決定帶著白馬的老百姓沿著黃河往延津走。我們讀《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打敗仗以後走的時候要帶上老百姓的,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曹操撤退的時候也是帶老百姓的。曹操帶著這麼多白馬的老百姓往延津走,當然是走得很慢了,結果呢,撞上了劉備和文醜的軍隊。
當時情況是怎麼樣呢?是曹操有五六百個騎兵,來到了延津東南面的一個山坡上,正準備休息。哨兵向曹操報告,說報告,前面來了幾百個騎兵,曹操說知道了。過一會兒哨兵又報告,說來了一千個騎兵,步兵數都數不清。曹操說別報了,然後下命令,下馬,原地休息。將領就不懂了,說敵人都撲過來了,我們應該上馬準備啊,我們怎麼下馬原地休息呢?再說我們從白馬運過來那些輜重,就是糧食、布匹,七七八八的東西都在路上呢,我們起碼要把這些東西都運回軍營去,準備迎戰吧。曹操說不要管,曹操說你不要管,都給我下馬,坐在地上休息。這又是曹操的一計,什麼計呢?誘敵之計,果然劉備和文丑帶著騎兵衝過來以後看到一地的東西,都是好東西啊,所以騎兵就開始猶豫,猶豫了一陣以後都抵擋不住誘惑,全部都下馬來去撿那些東西,搶那些寶貝,這個時候曹操一聲令下,上馬!衝鋒號吹起來,戰鼓擂起來,殺聲喊起來,六百鐵騎從高坡上傾斜而下,頓時打得袁軍滿地找牙,文丑也被立斬馬下。誰殺的?不知道,《三國演義》說是關羽,正史無記載,估計可能也是關羽,因為就是這次戰爭以後,關羽就留下了一封書信,一封感謝信,封存了曹操給他所有的賞賜,騎上他的赤兔馬去尋找那個比兔子跑得還快的哥哥去了。而且文丑被殺了以後劉備是掉頭就跑,劉備這人這個本事還是比較大的。這就是官渡戰爭的第一個階段。
*在官渡之戰的交鋒階段,曹操聲東擊西,攻其不備,打了袁紹一個措手不及,不僅解了白馬之圍,還折了袁紹兩員大將,曹軍可以說是初戰告捷。然而袁紹雖然初戰失利,但卻在兵力上仍然佔有優勢,曹軍想徹底取勝還需時日,那麼接下來的雙方較量又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官渡之戰的第二個階段相持階段
這個戰爭打完了以後,曹操心裡很明白,自己其實不是袁紹的對手,因為袁紹當時號稱是十萬精銳部隊,曹操呢,按照《三國誌》的說法,不足一萬。當然,給《三國誌》做注的裴松之認為這個數字是不準確的,曹操的軍隊怎麼算也不只一萬人,估計也就是兩三萬,肯定是以少勝多,以寡敵眾啦。所以曹操明白,延津、白馬不可守,於是曹操雖然打勝了仗,退軍官渡。而袁紹呢,他覺得他牛啊,曹操打勝了仗還往回跑肯定是膽怯,是打不贏嘛,我們就應該前進,於是袁紹就進軍官渡。但是袁紹不知道曹操這個決策是很務實的,曹操知道這個時候我如果在白馬和延津和袁紹對抗的話我是不合算的,我寧肯往後退一步,退一步有什麼好處呢?拉長了敵方的補給線。我們看一下地圖就知道,許都在這兒,官渡在這兒,鄴城在這兒,黎陽在這兒,白馬在這兒,在白馬打仗曹操的補給線長,在官渡進行戰爭袁紹的補給線長,所以曹操叫做敵進我退。但是退到官渡呢,曹操也無路可退了,於是袁紹就在官渡這個地方紮起了營壘,曹操也相應地紮起了營壘,戰爭進入第二個階段:「相持階段」。
這個階段的戰爭技術含量很高,袁紹先是在自己的營壘裡邊壘高丘,他把土弄來做成一個小山,上面再蓋樓,然後派他的弓箭手居高臨下地對著曹營射箭。這個厲害,好像現在的火箭炮似的,曹操(的軍隊)死傷很重。那麼曹操想怎麼對付他,於是他製造了一個機器,叫做發石機,這個機器什麼樣子我現在也描繪不出來,反正它能夠把這麼大一顆石頭像炮一樣地打過去,發明了這麼一個機器,做了一批這個機器,然後把大石頭一個石頭一個石頭地往袁營裡面發射。這樣相持了幾個月,雙方是不分勝負,但是都很疲勞
有一天從許都運軍糧的車子開進了曹操的軍營,曹操去勞軍。曹操這個人對士兵還是很好的,他看見運糧的那些運輸隊非常辛苦,面黃肌瘦,有些運夫穿不起鞋,是光著腳趕路的,滿腳都是老繭,甚至磨破,流血。曹操看了以後非常難過,曹操就走過去和他們問長問短,問寒問暖,然後拉著他們的手說:弟兄們辛苦了,請大家再給我十五天的時間,只要十五天,十五天以後我再也不讓你們這麼辛苦了。也就是說,十五日之內要結束戰爭。曹操他有這個把握嗎?沒有,實際想法是曹操不想打了,他準備在十五日之內撤軍,不打了,太累了,受不了了,他寫了一封信給留守在許都的荀彧,但是荀彧反對。荀彧說,明公啊,這一仗咱們打也得打,不想打、不能打也得打,請明公想一想,袁紹這一回是傾巢而出,十萬精兵全部拿出來了,就是要和我們決一死戰,他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你退他還要進,你沒有退路了,只能頂住。那麼曹操又去徵求賈詡的意見,賈詡說,曹公啊,你有四個方面比袁紹強:你的智慧超過袁紹,勇敢超過袁紹,用人超過袁紹,決斷超過袁紹,你有四個方面超過袁紹,為什麼打了半年還不能勝利呢?根本原因是你總想萬無一失,你顧慮太多了,只要你下定決心,集中兵力,一定能夠勝利。
賈詡和荀彧的意見是對的,戰爭是一種風險極大的事情,尤其是在冷兵器時代,誰都沒有必勝的把握,在戰爭中做到萬無一失是很困難的,這就需要主帥的意志,在這種情況下,戰爭的勝負往往決定於主帥的意志是否堅強,而最後的勝利也往往存在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在官渡之戰的第二個階段,曹袁雙方相持不下,各有損耗。曹軍糧草將盡,士卒疲乏,曹操幾乎失去了堅守的信心,他開始頂不住了,心生撤軍的想法。那麼,此時已經軍心動搖的曹操會撤軍嗎?還會有什麼機遇等待著曹操呢?
官渡之戰的第三個階段轉折階段
機遇說來就來,由於三件事情的發生,戰爭進入了第三個階段:「轉折階段」。
第一件事情,劉備開溜。官渡之戰相持階段的時候,袁紹曾經派劉備南下,到許都附近去騷擾。聯合了一個背判曹操的原來黃巾軍的一個人,叫劉辟,他們兩個人在許都周圍騷擾曹操,最後被曹軍打得落花流水。劉備回到官渡以後,就跟袁紹說,這樣打下去不行啊,我們是不是應該聯合一下南方的劉表,我們聯合劉表讓劉表在南方攻打曹操一下不就行了嗎。袁紹一想有道理啊,那你去吧,你和劉表不都是劉家的人嘛,當然是劉備去做這個使節,就批准劉備帶著自己的軍隊去聯合劉表。
劉備聯合什麼劉表啊,他就是開溜嘛!劉備為什麼要開溜呢?一種可能是他打了敗仗回來以後袁紹給他的臉色不好看,這是一部分歷史學家的猜測,但這種可能性不是很大,或者是有也不是很重要。為什麼呢?第一個,袁紹父子對劉備還是蠻客氣的,根據史書上的記載,非常敬重;第二,就算這一回袁紹臉上不好看,劉備他也是能夠忍受的,因為劉備這個人他一向都是在投*這個、投*那個,他曾經投*公孫瓚打袁紹,後來又投*掏謙打曹操,後來又投*曹操打呂布,現在又投*袁紹打曹操,他都換了多少回了,這個臉色難看一點他能忍住。我覺得他恐怕就是海輪上的耗子,最先知道這個船會不會翻,他政治上很敏感,他可能已經預料到袁紹要失敗了,所以他溜之乎也。這個事當時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徵兆,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許攸叛逃。許攸叛逃的原因有三個說法,第一個說法是許攸貪財,袁紹不能滿足他,所以他投奔曹操;第二個說法是許攸的家人為非作歹,被留守在鄴城的審配下了大獄,所以許攸叛逃;第三種說法是許攸向袁紹建議,我們現在應該抄小路到許都去把天子劫持了,袁紹不採納他的建議,所以叛逃。其實這三種說法是可以統一起來的,那就是許攸發現他在袁紹這裡計謀也不能得到使用、他的慾望也不能得到滿足,那麼他覺得不能待下去,他投奔曹操。而許攸這個人是很重要的,他是袁紹最早的謀士,掌握了大量的軍事機密,而且他這個人是非常聰明的、有很多主意的人。他一投奔曹操,曹操拍手大笑,吾事濟矣,哈哈,這下我這個事好弄了。許攸一投奔曹操,馬上就跟曹操出了一個主意:火燒烏巢。這個烏巢在哪裡呢?烏巢在這裡,烏巢這個地方是袁紹的囤積軍糧的地方,是個糧庫。許攸給曹操出主意,派騎兵突襲烏巢,一把火把袁紹的軍糧燒它個乾淨,曹操馬上採納這個計策,連夜趕往烏巢。
那麼在這個時候,就發生了第三件事情,張郃反水。張郃也是袁紹手下的一員大將,比顏良、文丑其實還好,顏良、文丑是有勇無謀,張郃是有勇有謀。當時袁紹這面得到曹操奇襲烏巢的消息以後,張郃就向袁紹提出來,必須立即增援烏巢,如果我們把烏巢丟了,我們連退路都沒有了,我們肯定是一敗塗地。但是袁紹手下有個謀士叫做郭圖的不贊成,郭圖說我們現在應該去打官渡,我們一打官渡,那曹操走到一半兒他就會回來救官渡,烏巢之圍不解自救。袁紹覺得郭圖這個辦法好,就採納郭圖的辦法,派一支很不怎麼樣的軍隊,派輕兵去救援烏巢,派重兵去攻打官渡。張郃說,主公這樣不行,官渡這個地方是曹操的大本營,我們哪裡是一會兒工夫能夠拿下來的,要能夠拿下來我早拿下來了,我們打了這麼久就因為它拿不下來嘛,救烏巢吧!袁紹說不不不,就這樣,打官渡。結果怎麼樣呢?烏巢失守,軍糧全部燒光,而官渡打不下來。這個結果就證明郭圖的這個主意出錯了,對不對,郭圖就很緊張,緊張以後他幹什麼事?他跑到袁紹那兒去報告,說主公,張郃聽說我們丟了烏巢他幸災樂禍呀,他說證明他正確。郭圖拿準了袁紹這個傢伙死要面子,袁紹馬上起了疑心。張郃一看這下子完了,前方失利,後院失火,走投無路,和他部下高覽一合計,算了,咱投降吧,把戰車一燒,舉起旗子來投降曹操。
這個時候張郃是在官渡,曹操在烏巢還沒有回來,正在從烏巢回來的路上,守官渡的是曹操的軍師荀攸和曹操的大將曹洪。當時張郃和高覽帶著部隊來投降,曹洪說這是真降還是詐降?荀攸說不要猶豫了曹將軍,趕快開門,肯定是真投降,打開營門,張郃進來。張郃投降以後曹操從烏巢也回來了,大喜過望,拉住張郃的手,這是韓信降了劉邦啊!
官渡之戰的第四個階段決勝階段
好了,劉備開溜,袁紹失了外援;許攸叛逃,袁紹丟了智囊;張郃反水,袁紹折了臂膀。三件事情都證明袁紹大勢已去,戰爭迅速進入第四階段:「決勝階段」。這個階段就簡單了,就是曹操按照賈詡的建議,集中兵力進行反攻,而袁紹這邊已經軍心大亂了,不堪一擊,袁紹本人帶著他的長子袁譚跳上馬掉頭就往北跑,什麼都顧不上了。稀里嘩啦的,這場戰爭就結束了。
曹操來到袁紹的大帳裡面,發現袁紹的大帳裡面放著圖書、珍寶、古玩,你說你出去行軍打仗你帶這些東西幹什麼?幹什麼,擺譜。袁紹總認為自己名士風流,儒將風度,走到哪兒都把書啊、什麼珍寶古玩都帶著,弄個架子架著,擦得乾乾淨淨的,這個風度好極了,結果呢,全部變成了曹操的戰利品。這件事情是在建安五年的十月,這一仗以後,袁紹集團一蹶不振。
*官渡之戰,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宣告結束,曹操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地擊敗了袁紹的十萬大軍。這一戰,使曹操最終在黃河中下游流域、當時中國最繁榮、文化最發達的地區奠定了他無可爭辯的統治地位。而失敗了的袁紹最終的下場和命運又將怎樣呢?
建安七年五月,袁紹發病嘔血而死。建安九年,袁紹的接班人袁尚被曹操擊敗。建安十年,袁紹的長子袁譚被曹操所殺。建安十二年九月,遼東太守公孫康謀殺了袁紹的接班人袁尚和袁紹的二兒子袁熙,把這兩個人的人頭送到了曹操的帳下,從此袁氏集團滅亡。袁尚和袁熙之死還有兩個小插曲。
當時這倆小子跑到了公孫康的那個地方,遼東太守公孫康那個地方。大家都說要打一(仗),曹操說用不著,等著吧,公孫康會把這兩個人的人頭給我送來的。大家說為什麼呢?曹操說很簡單,他說這兩伙人根本就是同床異夢,而且雙方都會打對方的主意,我們要是逼急了,他們就會緊密地勾結起來;我們放他一馬,他們自己就打起來。果然,袁尚和袁熙跑到公孫康那兒去了以後,兄弟倆一琢磨說,我們哪次請公孫康喝酒,我們把他做了,這地盤不就是咱倆的了麼。公孫康想什麼呢,說這兩個傢伙得罪了曹操,跑到我這兒來,我怎麼跟曹操交待?我請他們喝酒,也把他們做了。結果被做了的是袁尚和袁熙,也真的是在酒宴上,公孫康設了一個鴻門宴,把這倆小子抓起來捆起來,扔地上。這兩個人說,哎呀這地上冷啊,十一月嘛,冬天,這地上冰涼的,能不能給個墊子給我們坐一坐?公孫康說,哎呀,你們兩個的人頭都要出遠門了,要什麼坐墊啊!
所有這一切,都在曹操的預料之中,所以我反覆強調一個觀點,在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中,取得勝利的人是洞悉人性的人,是能夠琢磨對方心思的人。袁譚死了,袁熙死了,袁尚死了,袁氏家族從此退出歷史舞台了,所有這些都根源於官渡之戰。官渡之戰以後,當時中國的局勢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北部中國基本上是姓曹的了。
這個結局在袁紹那邊有兩個人早就預見到了,一個是他的謀士沮授,還有一個是他的謀士田豐,這兩個人堅決反對袁紹發動這樣一場戰爭。而田豐反對得更激烈一些,田豐說,我們現在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壯大自己,我們壯大自己的同時我們可以派小股部隊去騷擾曹操,我們的部隊分成好幾股,從不同的方向出發,曹操救援東邊我們就打西邊,曹操救援西邊那我們就打東邊,反正讓他疲於奔命,我們以逸待勞,這樣用不了三年,這個事情就水到渠成了。現在主公您集結十萬精銳部隊孤注一擲,萬一打敗了怎麼辦?袁紹說哪裡有萬一啊?什麼萬一啊?我怎麼會打敗啊?田豐說,主公,不能這樣啊!田豐也是袁紹的老謀士了,也可能是有點倚老賣老,拚命地攔住不讓袁紹發動這場戰爭。袁紹勃然大怒,你幹什麼你?我現在部隊已經集結,軍號已經吹響,我就要出征了,你老在這兒說失敗了怎麼辦、失敗了怎麼辦、失敗了怎麼辦,烏鴉嘴呀,再說,再說我殺了你,關起來,關到監獄裡去,擾亂軍心,動搖軍心,詛咒我出師不利,你先在監獄裡給我待著,等我凱旋回來的時候看你有什麼臉面來見我!
一年多以後,官渡之戰失敗的消息傳到了鄴城,事實證明田豐是正確的,於是朋友們到獄中來看望田豐,並向他表示祝賀,說田兄啊,這下你就可以出獄啦,這下你就會得到重用了,因為事實證明你是正確的呀。田豐聽了這個消息以後,仰天長歎,唉,這一回我是死定了!大家說這為什麼,這怎麼可能啊?不是證明你的正確的嗎?是啊,為什麼,怎麼可能啊,請看下集,勝敗有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