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慈悲謀殺案 第二回 大鐘敲古寺 文 / 溫瑞安
三陽縣裡的總捕頭陳風若不主動相邀,鐵手眼見何副總與他細語,也知道發生了事,但他也是不便相詢的。
那是因為江湖規矩。
江湖規矩不記錄於任何法典裡,卻存在於大多數人的心中。
鐵手的身份雖然只是區區一名「捕頭」,但他跟無情、追命、冷血四人是天子御封的「天下四大名捕」,這封誥主要是來自他們在京城裡破過多宗大案,而且曾助諸葛先生三度擊退刺客,救了皇帝趙佶的命。皇帝要封官進爵,厚賞他們,四人全都婉謝嚴拒,表明若當官則寧可辭歸故里,浪跡江湖,永不復出。由於這些江湖中人、武林高手、六扇門裡的精銳人物,不是皇帝一翻臉就可以打殺培植的,就算下旨誅殺了只怕也不見得有人可以承代其地位的,所以趙佶只有封他們為「天下四大名捕」,賜「平亂玦」,四人反而喜歡,因為有此名銜,可心放心辦案,不畏強權,一旦遇人借勢行兇,便大可先斬後奏,懲惡鋤暴。
他們不想為官,也不要當官,便是因為當時官場腐敗不堪,當了官只諸多掣肘,活得了命也只顧做人,辦不了事。天下要當官、想當大官的人太多了,卻缺少了真正為民做事的執行人員。
是以這四人的心願是當執法小吏,除暴安良,為民除害。
這御封「天下四大名捕」不是官職,卻比所有的捕役「來頭」都大「背景」都硬,他們加上了絕好的身手和精密的腦袋,且不辭勞苦,不畏艱辛,敢於負責,勇於任事,在各省各地破了不少大案,剷除了不少禍害,粉碎了許多官紳與黑道的勾結,贏得江湖上、武林中、百姓心裡真的崇仰,認為他們的確是真正替天行道、公正廉明的「武林四大名捕」!
「天下四大名捕」只是皇帝一人御封的,不見得天下民心便服,但這」武林四大名捕」,卻是大家都一致公認的。
儘管鐵手身份「特殊」,但他既到了別人的「地頭」,他就不好插手管事。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捕役,除非他已持有某案的密令、公文,否則,地方上發生的案件,理應由當地捕役處理較為妥便。
就算他身懷公文、密旨,他也會在辦事前先知會當地捕役、縣吏,必要時在辦案之際,也會與捕吏緊密分配合作,以增事半功倍之效。
這種「規矩」他懂。
所以,儘管他知事有蹊蹺,但既然這兒的總捕頭陳風塵已到了現場,他就不便過問,也不會發號施令。
不過,陳風塵比鐵手年紀更長。
資格更老。
經驗也更豐富。
他好像巴不得邀鐵手,一起參與此案,也是合乎常理:一是以鐵手聲名地位,他插手此案,便有了承擔的人物:這件案死的人多,連佛寺也給燒了,可不是些微小案。
二是鐵手在場,如此更好,對上頭交待更加方便,等於有了個有力人士,可證自己清白公正。
三是一如他所表示的:他極須鐵手的身手和頭腦,來辦這件大案──能殺得了苦耳大師和劫得走戒殺和尚的人犯,絕對是辣手、棘手的高手!
所以他一旦遇上重大案情,便力邀鐵手共同偵察。
偵查的地點在鐘樓。
大部分的廟宇都有鐘樓和鼓樓,所謂暮鼓晨鐘,跟青燈木魚一起伴著僧侶念佛誦經,早課晚課。
抱石寺一場大火,已燒了個七淨八零九落索,到處都是焦木餘燼,但在寺兩側的鐘鼓二樓,卻未被祝融波及,依然保留完整。
鍾是古鐘,至少鐫刻了二三萬字的經文,年代久遠,連字跡也漸模糊不清。
大鐘樓旁有一棵梧桐樹。
葉落一地。
鐵手經過梧桐樹,忽然停了下來,皺了皺眉。
由於梧桐葉左邊較靠近寺廟火場,因剛才火勢洶洶,不少葉子都給火舌灼焦脫落。
不過樹與右邊的葉子都脫落更厲害,幾乎全是剩下枝椏,光禿禿只剩下幾片葉兒。
鐵手一停,看樹上、看樹枝、看樹椏、看樹幹、再看樹下,然後才又走向鐘樓。
鐘樓的木頭很牢固、古舊。
這偌大的一口古鐘,足有二三百來斤,卻只用幾根柱子、就牢牢的掛足了幾百年,令人不由佩服古人巧匠的智慧。
可是才走到鐘樓,鐵手和陳風都頓住足了。
原本,陳風塵是與鐵手一步不離:鐵手在看樹葉的時候,他也留意了一下,稍微停了一停,可能是因為沒發現什麼可疑的吧,他就繼續前行,不等身旁的何孤單作出指引,他已一眼看見:
鐘樓裡有人!
──但卻非活人。
而是死人。
人死了,就躺在那堅硬牢實的楠木柱子內。
死者整個人都嵌了進去。
向著死者的鐘面,卻沾上了幾滴褐色的污漬。
那鍾還微微晃動著。
也微微發出震動聲響。
空空。
鐵手長吸了一口氣。
他的濃眉舒展不開來了。
他和陳風幾乎都認出了死者的身份:
給打得嵌於柱中、連眼珠子都逼爆出眼眶來的人正是──戒殺和尚。
──在鎮上施狙擊殺了縣官章圖的「殺手集團」東方負責人。
戒殺大師!
陳風失聲道:「是他!」
何孤單在一旁道:「來人殺了苦耳和尚,不是為了救他嗎?怎卻死在這裡!」
陳鳳道:「會不會苦耳在死前,先行格殺了他?」
鐵手即道;「不可能。」
陳風有點意外問:「為什麼?」
鐵手道:「因為我曾試過苦耳大師的功力,以他的內力,還打不出這樣滅絕的一擊。」
何孤單不同意:「要把一個人打得嵌入柱子,這點不算太難。」
鐵手道:「這點是不難,不過,這柱子能承載了這口數百斤重的古鐘數百年,豈是容易將一個人打得嵌進去的軟木頭!」
陳風的眉心又點豎起了一張刀子。
然後他臉上又縱縱橫橫滿是刀痕。
他顯然在苦思。
他知道鐵手說的有理。
鐵手又道:「何況戒殺和尚也是個極扎手的人,將他一掌打入柱子,也決非易事。」
何孤單仍是不服,翻著四白眼瞪人:「不是易事,也決非難事,像我們的陳總和鐵二爺,便都可以輕易做到。「鐵手一笑,道:「我做不到,坦白說,只怕陳兄也做不到。今晚我才看了陳總出手,雖然也已悚然佩服,但這種掌勁,亦非陳捕頭的路子。」
陳風至此居然承認,「是的。這一掌,我打不出來。」
何孤單不解:「這一掌有那麼厲害嗎?也不過是殺了個人而已。」
陳風即糾正道:「這一掌要打的是人,就不算啥,但他是先一掌打了鐘的這面,然後用鐘的那面擺盪之下,把戒殺和尚撞得嵌入了柱子裡,這才是絕世無匹的功力。」
何孤單大惑:「你怎知……?」
陳風道:「鐘的那一面有血漬,剛好是在擺盪下砸著戒殺和尚的方位上。」
何孤單道:「你是說……對方是先用掌,擊著這口大鐘,再震動了大鐘,砸死了戒殺?」
陳風點頭,他滿臉都是細慮的刀子。
何孤單依然將信將疑:「這……不可能吧?」
陳風苦笑,他一笑,致令紋又成了兩道下拗的刀子:「你是不相信有人能一掌打動這幾百斤重的大鐘吧?」
何孤單坦承:「就算有這樣的掌法以戒殺和尚武功,也總不會站著不動,任這鍾砸得稀哩吧啦的吧?」
鐵手這時忽想道:「是有這種掌力。」
何孤單四白眼一翻,他這個人看來只要說服不了他,他便是誰也都不認賬,不講情面的。
鐵手用手一指,道:「你看。」
那大鐘年代久遠,封上了一層厚厚的塵,但在戒殺伏屍對面之鐘面,卻有一方掌印。
陳風用手去比了比,喃喃地道:「這人的手很小。」
的確,他的手一比上去,入手比那掌印大上了一倍有餘!
何孤單校正了一下角度和方位,明白了:「殺人者就在這兒向大鐘擊了一掌,這口大鐘激盪起來,砸著了戒殺。」
鐵手又用手一指道:「這兒不但有血漬,還沾了只戒殺的眼珠子。」他感歎的加了一句:「這口鍾刻的經文,成了血的見證了。」
何孤單仍不服氣,「可是戒殺是一級的殺手,他幹啥不避?」
鐵手道:「他不是不避,而是避不了。」
何孤單瞪眼睛盯著鐵手:「你是說那鐘擺蕩太快了,戒殺來不及避?」
鐵手道:「也可能是戒殺大駭怕了,不敢閃躲。」
何孤單冷笑,「有人能把這個一流的殺手嚇得這樣子嗎?」
鐵手只一笑,「世上沒什麼人是真的一無所懼的,除非他早已一無所有;否則,世間總是一事克制一事,一物治一物,只要是人就總會有他害怕的人的。」
何孤單卻鍥而不捨的說,「就算戒殺真的是給這口大鐘砸死的,但是不合常理。」
這回鐵手倒饒有興味的問:「你發現了疑點?」
何孤單道:「這麼口大鐘,這麼沉重,有人發掌,不但可以激盪了它急速擺動,足以殺了武功相當高的戒殺和尚,卻怎麼連一絲鐘響也沒發出來?」
鐵手靜了下來。
陳風低著眉,眉心似夾了口匕首。
何孤單道:「從血跡、腐味上辨別,戒殺死了約莫一個半時辰光景,他大約是在四五更天時給人殺害的。那時,火還未燒起來,深山、古寺,但這口大鐘在受了如此力道後,作出如此速度的擺盪,在這般靜夜裡深山裡,卻完全不發出聲鳴?你想,這是有可能的事嗎?」
陳風又苦笑。他左右頰邊又增添了兩道風刀霜刃。
鐵手卻問:「是真的沒有鐘聲嗎?」
何孤單補充道:「這絕對無訛。因為我就住這兒山下,那時還在睡夢中。我一向醒睡,一隻蚊子飛來都能省覺。但沒有鐘聲。絕對沒有鐘聲。我已問過這兒山腰的幾個人家,他們都沒聽到鐘聲,連平日清晨必可聞的晨鐘敲響之音今天都沒聽過。」
他堅定、堅決、堅持地道:「他們只看到一把火在山上燒了起來,不久便似給大雨淋滅了,不料才不一會,火光又熊熊的旺盛了起來。他們只看到沖天的火光,沒有聽到鐘聲。」
他以四白眼翻著詭怪的白色白了二人一眼:「一聲也沒有。」
然後他反問陳風、鐵手(儘管這兩人在職銜上都比他高多了,但他還是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樣子):
「試想,半夜大鐘敲古寺,怎麼這上上下下山上山下的人,怎麼都是聾子,誰也沒聽到?」
陳風和鐵手良久沒說話。
兩人卻各分左右,細察戒殺和尚的屍首,然後兩人都各自說了一句話。
鐵手是向何孤單說的:「何捕頭真是明察秋毫,一絲不苟。「陳風卻向身後的手下叱道:「既然如此,馬上把死者刨出來,咱們要好好的驗一驗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