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傳統武俠 > 蜀山劍俠傳·貳

第112章 第一一五章 (3) 文 / 還珠樓主

    道人一看見紫光,知道不妙,想收法寶,已來不及,紫虹過去,將那青蛇斷成兩截。略一迴旋,更不怠慢,直往道人頂上飛去。道人見情勢危急,不及再使別的妖法,化成一溜黑煙,逕往洞內飛逃。英瓊剛要追進,倏地四周黑煙瀰漫,地動山搖,鬼聲啾啾,慘霧濛濛。隱約聽到神雕在空中連聲示警,不敢怠慢,連忙招呼輕雲,用劍光和彌塵幡護體,縱身高空,上了雕背,故意往東遁走。初升起時,還聽後面怪聲,轉眼不聽響動,才繞回兔兒崖落下。英瓊見今晚情形和那日涉險一樣,妖屍到時並未回死,越發長了凶焰。尤其袁星被擒,三個內應俱被妖屍覺察,適才可惜不曾問那兩個道童,三人情況如何,估量吉少凶多,越發焦急。輕雲也是另有心事在懷,默默相對。

    到了次日清早,英瓊又要輕雲前往奧區,早將飛劍到手,便可早日將事辦完。輕雲說:「師尊命有時日,早去也是無用。」英瓊道:「不是還有一位同門道友在那裡守候麼?我以前怎地竟未發現?就是不能得劍,早作商量也好。」輕雲仍是推托不去。英瓊無法,對於妖穴三個內應畢竟仍然放心不下,見這日無事可做,覺得既有彌塵幡可以護身退走,索性日裡前去探上一回。輕雲不便再不應允,只得答應一同前往。這次神雕也不帶,命它守洞,逕自出其不意,直撲妖穴,與他一個迅雷不及掩耳。或者盜玉,或者救出袁星,一得手便即遁回。只須兩人緊持彌塵幡,形影不離,再加有紫郢劍光護體,雖不一定有功,料無閃失。商議已定,由輕雲將彌塵幡一展,化成一幢彩雲,直往二層妖洞飛去。剛要到達,離地還有數十丈,便見下面黑霧沉沉,將一座山洞完全罩住。轉眼之間,雲幢護著二人身體,業已穿過霧層,落在二層洞內一看,四外靜得一點聲息俱無。二人見未被敵人覺察,忙將彌塵幡收起,暗持手內。英瓊原是熟路,悄聲將那已成化石的古樹穴指給輕雲,以備萬一脫身之用。然後輕悄悄照日前行經之路,仍由當中石室走了進去。

    才一進門,便聽見側面一間石室有人歎息,英瓊側耳一聽,甚是耳熟。一個道:「你說救星快來,怎麼還不見動靜?時機一過,沒活路了。」另一個正要還言,英瓊已經探頭往裡,看出說話這人腳上頭下,倒懸空中,兩腳似被什麼東西綁住,卻又不見繩索痕跡,英瓊便要近前相救。輕雲自在成都辟邪村與玉清大師同居多日,對於旁門妖法已經知道不少,看出那兩個矮子被妖法禁制,倒吊室中,身旁定有妖法埋伏,防人援救。見英瓊毫不思索,便要走近,連忙拉住,悄悄對英瓊說了,叫她不可造次。

    同時兩矮也看見英瓊同了一個仙風道骨的女子站在室外,正議論救他二人之事,忙同聲喊道:「我們雖被妖屍用黑煞絲捆住吊起,身旁設有埋伏,但是並攔不住李仙姑的紫郢劍,只須用那紫光朝我兩人頭腳身側繞它一繞,便可破去。我們已和莊易商量好了,決計改邪歸正,助李仙姑盜溫玉斬妖。快請下手相救吧。」英瓊不俟二人把話說完,早指揮手上劍光,直往二人近身之處飛繞了兩圈。紫光影裡,果然看見百十條黑絲似斷線一般,滿室飄揚。米、劉兩矮脫身之後,慌不迭地跑將過來說道:「那妖屍甚是機警,此時必因煉法將身絆住,如不快走,等他發覺,必然又用妖法移形換岳,將我等困住,再用陰飆地火,化成齏粉,那時想走,便走不脫了。」

    言還未了,英瓊正想向他打聽袁星、莊易蹤跡,猛覺雙腳一軟,往下一沉,腳下的地憑空直陷下去。同時陰風四起,鬼聲啾啾,黃霧綠煙一齊飛湧,紅火星似火山爆發一般往上升起。輕雲本就時刻留神,一見不好,首先一手抓住英瓊,一手展動彌塵幡,往上升起。煙霧火星中,眼看足下成了一個無底火坑。米、劉二矮猝不及防,哪裡存身得住,竟似彈丸飛墜,往下翻滾飛落,口中不住哀號:「仙姑救命!」就在英瓊、輕雲轉瞬升起之際,一見二人命在頃刻,竟忘了危險,同時大動惻隱之心,連話都未及說,好似彼此都有意會,不約而同地手中掐訣,反身往下飛沉。彩雲飛墜中,降沒有二十多丈,早一人抓著一個,同喊得一聲:「起!」比電閃還疾,衝霄直上。英瓊百忙中注視下面,忽見一朵火花一閃,往腳底衝上,耳旁又聽怪聲,那妖屍突地從地穴下面現身追上,睜著一雙黃綠不定怪眼,張開滿嘴獠牙,手拿著一面妖幡,一手掐訣,那五色焰火似春潮一般,往上衝來。且喜挨近彩雲,全都消滅。再抬頭往上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原來二人只顧救人,忘了危機四伏。

    就在彩雲下沉之際,雖然時光不及分晷,上面適才裂開的地穴,突又四面合將攏來,眼看只剩二尺寬的隙口。下面是無邊無底的火焰地獄,上面地殼又將包沒,如何不急。剛要將紫郢劍飛出手去,猛聽嚓嚓連聲,身子已在彩雲保護中穿出地面。再看下面,石塊如粉,已將地殼包沒,真個是危機一發,稍遲便未必能夠脫身。這時石室業被妖法震裂,二人便駕著彩雲,提著米、劉二矮,穿透黑氛,直往空中飛去。到了兔兒崖落下,米、劉兩矮先謝了救命之恩。英瓊問起袁星,才知袁星被擒以後,幾次逃脫,都為不捨那兩口寶劍,想要一同盜走,最後仍被那羊面妖人擒住。先因想將袁星帶回石燕峪看守門戶,並沒害它之心,後來看出野性難馴。同時妖屍谷辰又因主幡短一靈獸真魂,起初礙著青羊老祖情面,本想就莊、米、劉三人中擇一代替,及見袁星不肯馴服,用它做主幡元神,自是再好不過。如今袁星同莊易俱被妖屍困入地穴,業已二日。

    早先三人未被妖屍看出行藏時,曾定本月庚辰為妖法煉成之期,頸上殘留的半截火雲鏈也同時可以脫卸。自從英瓊來到,它知敵人厲害,日夜加緊祭煉。近來雖說每日仍有幾個時辰在穴中行法,已無須回死。大後日才是庚辰,如果日期不改,莊易、袁星尚有數日活命。青羊老祖手下兩個道童雖然年幼,也是窮凶極惡,每日常去凌虐米、劉二矮。昨早聽他們在室外說話,彷彿說妖屍有突然改期,在期前下手之說,莊、袁吉凶就不可知了。說著,忽然跪了下來,說是他二人雖然身在旁門,業已洗手多年,這回偶因一時貪心,幾蹈不測。算出此次雖得僥倖脫難,因為以前造孽太多,魔劫還重,非歸入正教門下,跟著廣積功行,不能免禍。又看出英瓊一身仙根仙骨,前程遠大。明知峨眉門下男女弟子不能亂收徒弟,尤其是異派旁門中人。但因向善與避禍心切,他二人也頗會一些旁門道術,善於隱形潛蹤,入地穿行,並不一定要求傳授,只望作為驅遣的奴僕。一則借她福庇;二則除了妖屍時,好代他們奪回已失的幾件法寶和他們所煉的護命元丹。說罷,叩頭不起。

    英瓊正為袁星之事愁煩,一則念他二人前次在妖穴兩番提醒之功,二則又不忍見他們身遭慘死,三則想得一點虛實,才奮勇冒險將他們救出。一聞跪求之言,又不便伸手相扶,不禁著起急來道:「你兩人真是胡鬧!我在峨眉不但所學有限,為時不多,而且許多年長功深的同門,並無一人收徒。無心收了一雕一猿,已恐教祖怪罪,何況你二人雖在旁門,俱是得道多年,又是男的,我怎能違了教規,做你們的主人師父?你們如有心向善,事成之後,待我代你們稟過大師姊,教她給你們設法,此時萬萬不可。」邊說邊往側面避開。米、劉二矮仍不起來,一味哀求說:「仙姑來歷我等已早聞傳言,非比尋常。又從卦象上看出,主人如不收容,我們早晚必遭橫死。否則,這位周仙姑一樣是仙根深厚,因為無緣,所以不敢相求。主人既因教規為難,我等情願立下重誓,永歸正教,只求收為奴僕,托庇門戶。也不敢隨主人廁居仙府,但求事完帶往峨眉,我們另在附近擇地潛修,不奉呼喚,也不妄與主人相見。有事驅遣,再命我二人前去,豈不可以兩全?雕、猿畜類尚蒙主人收留,何況我等。」無論如何懇切陳詞,英瓊只是一味躲閃。

    二矮忽然對使了個眼色,一陣旋風,似走馬燈一般將英瓊圍住,跪拜哭求起來。輕雲本就見二矮生相奇特,又見英瓊受窘,不禁好笑。正要開言勸說,英瓊被迫不過,倏地秀眉一聳,說道:「我一肚皮愁煩,你二人卻如此糾纏,真悔適才誤救了你們。再不起來,休怪我下絕情了!」說罷,手一揚,將劍光飛出,指著二人。英瓊原是想將二人嚇退,誰知出手快了一些,二矮又是十分情急,不曾留神躲避,紫光照處,只聽「哎呀」兩聲。英瓊一見不好,忙將劍光收起時,二矮已雙雙倒於就地,鮮血淋漓。英瓊連忙同輕雲近前一看,一個削落半截手臂,一個將頭髮削去大半,頭皮也削去一層,痛暈過去,好生過意不去,直說:「怎好?」忙著便要取靈丹出來救治。

    輕雲早看出二人受傷不重,一多半是用幻術打動英瓊憐憫。一則因來時有靈雲吩咐;二則代米、劉兩人設想,也是旁門中得道多年有數人物,只為脫劫心切,情願為一女子奴僕,可見修行委實不易,早動了惻隱之心。一見英瓊為難,樂得覷便成全,便說道:「瓊妹你忘了臨來時大師姊傳掌教夫人法旨麼?三英二雲,獨你根厚,日後光大門戶,險難正多,不比旁人,須多要幾個助手。雕、猿遇合,因是仙緣注定;這兩人如此存心,也非偶然。人家為做你門人,落得受了重傷,你還不屑答應麼?」英瓊著急道:「你怎麼也幫著說情?你看他兩人生相和以前行為,漫說教規有礙,我也不敢當此大任,保他們將來。如說助我盜玉有功,向善心切,我情願遇見機會,盡力量幫助他們,不是一樣,何必非做我徒弟奴僕不可?於我有損無益,還傷了他們的體面呢。」輕雲道:「緣有前定,由不得你。

    掌教夫人怎不准別位同門相機行事?你如再為難,不妨和他們說明,須等事完回山,稟過大師姊,問了諸同門,再定可否,如蒙讚許,不論為徒為僕,仍照他們自己請求,在仙府附近另尋修真之所,平時供你驅遣,到時助他們脫劫。你看如何?他二人俱是旁門,被你仙劍所傷,不易痊可。我曾從玉清師太學了一點旁門法術,你如依得,我情願成全他們,將傷治好。否則成了殘廢,你又不收人家,孽由你造,我可不管。」英瓊經輕雲再三勸說,只得勉強應允。輕雲才含笑過來,只取了兩粒靈丹,在二人傷處各按一粒,口中唸唸有詞,喊一聲:「疾!」二人應聲而起,先向英瓊叩完了頭,又謝了輕雲成全之德。英瓊一看地上血跡雖在,二矮傷處卻是好好的,任何仙丹,也無此快法,才知上了人家的當。既已答應,不便反悔,埋怨了幾句。輕雲只含笑不答。米、劉二矮卻是垂手侍立,非常恭敬。因知袁星被困地穴,除了制伏妖屍,萬難入內,只得先商議尋劍之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