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風翔萬里

後記 文 / 田中芳樹

    風翔萬里--後記

    後記

    本篇女主角木蘭,一九八九年,在中國長春發行的「中國婦女名人辭典」中對她作了下列說明;

    本蘭——隋代女英雄。姓魏名木蘭,安徽省毫縣人。隋代恭帝時期,異民族從北方人侵,朝廷出兵迎戰。木蘭因父親已經年邁體衰,因此,她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從軍十二年,身經百戰,屢建奇功。凱旋歸來之後,恭帝欲封她為尚書,但是,木蘭堅決推辭而返回故鄉,重返女兒身。恭帝得知此訊之後,又想將她收入後官,本蘭加以拒絕,並且氣憤萬分,最後自殺身亡。恭帝贈予她「孝烈將軍「的稱號,民間傳說中的花木蘭就是此人。

    官歸正傳,儘管引證了上述材料,遺憾的是,我們還是不應該從一開始就相信這些記述。隋恭帝是歷帝的孫子,前後在位只有二年時間,而且僅僅是唐王李淵的傀儡。木蘭的過、羹貫、時代等等眾說紛壇。光姓就有朱、魏、花三種,籍貫有河北、陝西、甘肅、安徽、湖北等不同說法,而時代,有的說是北魏、有的說是價,有的則說是唐朝初期。姓和清貫都沒有完全可靠的資料。關於時代,則有杜牧的詩為信,可以確定為在唐朝中期以前。

    本主的名字最早出現在《木蘭辭》的古樂府(民歌)之中,敘述有一名叫本蘭的姑娘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戰爭結束後榮歸故里,換國女兒裝,戰友見之大為驚訝。但是,沒有記載是可個時代哪個地點。從「可汗」燕山胡騎」「關山」「朔氣」等用語來分析,可以斷定是在北方打仗。《木蘭詩》的作者不明,一般說是「南北朝無名氏」,因此,也無法斷定木蘭到底是不是南北朝時代的人,這點也頗有意思。

    中國歷史上,女性武裝或者女扮男裝從軍的故事並非只此一人。本文中也舉出了「潘將軍」的例子。晉朝時代也有一名十三歲的少女「苟灌娘」突破敵陣,挽救了本軍危機的故事。此外,唐高祖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在其父起兵時,率領娘子軍從軍、南宋的梁紅玉。明朝的秦良玉等也都是頗有名氣的巾幗英雄。

    其中,本蘭廣為人知,還搬上國劇舞台,作為上演劇碼。打開一九八九年北京出版的(京劇劇目辭典),木蘭的故事不是收錄在南北朝部分,而是收錄在隋唐部分,現存「代父征」、「木蘭從軍」「新花木蘭」等七篇。順便查閱了一下,發現有關(三國誌)的劇目有五百一十篇。

    國劇中有賀廷玉的登場。木蘭回鄉後,賀廷玉遵奉朝廷命令去登門拜訪木蘭,當時,他看到身穿女裝的木蘭,方才知道本蘭是個女兒身,自然會很訝異地說道:回二二人長期一起在戰場生活,竟然都察覺不到本蘭是女的!」也由此可知,大家會無條件接受這個離譜故事,是因為大家都深深愛著這位女英雄。至於,對於始終不信的人來說,也許他與故事的世界無緣罷。外敵是突厥,結局是大團圓,這一點在所有作品中都是一致的,只是時代不固定,故事情節也有所差別,有的多了一個叫本課的幼弟,有的加了在戰場上,臨時又變國女兒身去視察敵情的劇情;有的加上了見到飛雁亂了飛行行列,而察覺到敵人前來襲擊等等,添加了種種插曲。

    就這樣,經過長期眾多作家的努力,本主的形象才得以塑造出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國將「本蘭從軍」拍攝成電影,這部電影甚至還輸出到敵國日本。那時候我爸爸被朋友拉去看了,演木蘭的是當時中國最有名的美人演員之一的陳雲裳。(與周漩齊名)

    文章開始所引用的文章是以《京劇劇目辭典》中提及的(湧幢小品)為基礎的,但有二點不同。「恭帝」改成「煬帝」,從軍年數原本也說是十八年。「恭帝」之說可能是根據(過程錄)得出的結論。但是,我至今還沒有機會閱讀這一史書。總之,就當木蘭是隋代人,這部作品就是根據這些資料構思寫作而成的。

    現在,我們將話題轉移到本文不斷提及的《隋唐演義》。最初我就是計劃將這部古典作品作為基礎來寫人(鳳翔萬里)的。「隋唐演義」是清朝一位筆名為「諸人獲」的人所著的歷史小說,他本人曾說過:「隋唐演義是羅貫中所作。」不過,這一點並不可靠。這本書是描寫從公元五八九年文帝統一天下,到七六二年唐玄宗皇帝之死,從隋朝寫到唐朝的時代,煬帝、太宗、武則天、楊貴妃、安祿山等歷史上的人物從中相繼登場。整部著作就類似(三國演義)這樣的風格,前半部有眾多的英雄豪傑登場亮相,彼此結拜為兄弟,令人想起(水滸傳)。此外,無休止地描寫楊帝和玄宗揮金如土的豪游和逸樂,這些內容就頗沒深度,反而給人一種類似《金瓶梅)的印象。這作者還真的蠻神的,一部作品有好幾部巨作的風格在裡面。

    這在部(隋唐演義)中登場的花木蘭,寫的是隋朝滅亡之後,十七歲的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突厥可汗麾下打了一年仗,與可汗的女兒結拜為姐妹,最後返回故鄉。回家一看,父親病故,母親改嫁,只有妹妹尤蘭一人孤苦伶0地留在家裡,由於她的模樣酷似姐姐,因此,為時可汗命令她進官,悲憤交加的木蘭終於自殺身亡。尤蘭的結局是,在她姐姐死後,也效仿女扮男裝雲遊四方,歷經各種冒險,後來得到唐朝朝廷的報賞,和稱心如意的郎君結為連理。從整體來說,這都是些故事的主題關係不大的插曲。尤蘭與另一個女人,同嫁一個男人,這種做法以現代觀點來看似存一些不協調的感覺。「什麼嘛?在她本人死後,竟又冒出一個與她容貌酷似的妹妹,這種處理方法好奇怪!」

    讀完此書之後,我冥思苦想,推測本來民間木蘭的故事就有圓滿結局和壞的結局兩種說法,作者為了兼顧兩種說法,所以造出原來故事中不存在的本蘭妹妹,令其登場,把壞結局安排給姐姐,把圓滿的結局安排給妹妹。

    作了這番思考之後,我又重讀了這段故事,上面關於本蘭母親是這樣寫的:「花江死後,與一截性男子再婚。」關於木蘭的姓氏問題,本來就有「花」和「魏」兩種說法,恐怕作者又是想用這種處理方式來使這事合理化也說不定。看上這個例子,似乎也可加強證明這一點,褚人獲這個人似乎有追逐二兔的毛病。有好幾個說法存在的時候,他不從中選擇一個,而是樣樣都要。結果是類似(三國誌)而不如《三國誌》,類似(水滸傳)而不如(水滸傳),類似《金瓶梅》又不如(金瓶梅),作品的個性反而成了四不像。

    因此,我在寫作(風翔萬里)雖用(隋唐演義)來構思這部作品,但是後來還是放棄了。雖然有不少缺點,但是,(隋唐演義)仍不失一部有趣味的大作,因此,我殷切希望有出版社負責翻譯出版這部作品。

    後來,我又尋找了各種各樣的資料,力求照著隋末的歷史,重新編排花木蘭的故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考慮,我都不想讓她因君主逼迫進後官而自殺,因此我放棄了原作的這種故事。在史料中,發掘了《隋唐演義》中根本沒有出場的沈光,僅出現過一次名宇的麥鐵杖、以及其它許多登場人物和事件,當時花費了驚人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感到再要有時間的話,就會獲得更多的資料,將作品結構設計得更合理、內容更充實。但是,若再給我充裕的時間,也許這部作品就永遠也動不了筆了。

    還有,這部作品對我來說,是第一部描寫中國歷史的長篇小說。因此,有幾點要向讀者作些交待:

    首先,在本作品的出場人物之中,花木蘭和她的家屬以及賀廷玉均為中國文學、戲劇傳說、歌謠等出場的人物,可能在歷史上並不存在。但是其他的出場人物,凡名字有考據的都是實際存在的人g。

    為了看起來真實,我創作了花木蘭的字「子英」、賀廷玉的字「伯陽「,如此而已。雖說是我創作的,但這兩個字是真的存在的。其它的名詞均有出處。此外,將賀廷玉稱為「賀伯陽」、將花本蘭稱為「花子英」、將沈光稱為「沈總持」這種情況,並不是因為我感到用名和字一起稱呼一個人時,會有一種繁瑣的感覺,而是「沈光總持」這種姓名和字含在一起的稱呼在實際生活中本來就是絕對不會有的。很多以中國為背景的小說,都叫什麼「劉備玄德」或「周瑜公醫」的名字,這都是日本人誤寫的例子。寫小說時,我也有過幾次誤寫的教訓,並不是我故做大牌,但是,最近流行著這樣的錯誤用例,恕我冒昧,切望注意。

    此外,關於出場人物的年齡也是沿用古時的計算方法,採用的是「虛歲」,與生日無關。簡便的計算方法是,當年減去出生的那年再加一歲就是虛歲。例如:赤壁之戰(公元二o八年)時劉備(一六一年生)的年齡是二O八減一六O加一,也就是四十八歲。花木蘭返回故里時的年齡為六一九減五九五加一即為二十五歲。以後,我寫從中國歷史中取材的作品時均循此慣例。

    說到年齡,第七章我將徐世勳的年齡寫成二十三歲。根據(唐書)其年齡為二十七歲,根據(新唐書)他的年齡為三十三歲,或許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對照徐世勳事跡的結果。而根據(中國歷史人物生卒年表)、(中國歷代軍事名人)、(中國民眾叛亂史)中一致的記載確定其年齡為二十三歲。因為是算虛歲,所以算是徐世勳是公元五九四年出生的。當然,可別以為我在確定個配角的年齡時每個都這麼辛苦。張須陀和沈光等人,他們死時的年齡寫得很清楚,看著抄下來就好了。

    「鳳翔萬里」是一部小說,當然為了取得戲劇性效果,就要將史實作些變動。比如說在第四章,李密在酒樓牆上寫詩的場面就是如此。李富作這首詩是史實,但如果如實記錄下來,李密與木蘭之間的關係就沒了,所以,就把時間和地點作些變動,最後就設計出第四章這樣的場面。諸如此類的例子在別處還有好幾個,但是,決無歪曲史實的地方。對其它例子有興趣的讀者,因為書末附有明確的參考資料,在您餘暇之時,查閱一下便可得知。

    說起來,我這是自研究所拼碩士論文以來,頭一次這麼用功。遺憾的是,我很難斷言是否努力真的已經現出成果。不過,寫完稿後,內心的充實感,或許已經是很好的回報了。和第一次拿稿酬時相比,我現在忙得都想罷工了。但是,儘管如此,我還是想寫些從中國歷史取材的長篇小說,很想一年出版一部或是三年出版二部這樣慢慢寫。關於煬帝死後的天下大亂,我計劃推出一部以李世民為主角的長篇小說,屆時,在這部作品中相繼登場的將會有李靖、徐世勳、秦叔寶、羅士信、竇建德等人。不過這只是舉一個例子說說而已,很難說什麼時候能寫得出來,如能耐心加以等待,將不勝榮幸。

    此外,在閱讀一部分中文資料時,得到了拓植大學講師羅黨興先生和田中洋子女士的大力協助,以及廣大讀者熱情閱讀漢字繁多的故事的努力,在此,請允許我衷心的感謝。

    作者敬上

    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一日

    ------------------

    蘋果書局OCR&排版

    振雄武館提供資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