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零二節 一路暢通 文 / 吹牛者
「劉香已經完了?!」吃驚的問話的人,大概五十上下年齡,頭戴八方帽,身著湖藍色的絲綢長衫,腰墜一枚翡翠玉珮,一副常見的富家商人打扮。正是當初在廣州戰役中代表困在黃埔的海商船主們去和澳洲人談判的海商秦海澄。
「是,已經完了!」坐在他對面的中年漢子用力的點點頭,「我接到消息,就在三天前,劉香大幫全伙開到香港島,劉海主帶著手下掌櫃登島請降歸順。場面據說壯觀無比,那可是四百條船,三萬人口!」
「我記得劉海主手下不止這些人船……」
「這二年他困守潮汕,先是鄭芝龍,又是澳洲人,圍得他動彈不得。沒得錢賺,手下人船大約散去了不少。」
「真真不可思議!」秦海澄搖著頭側過湘妃竹的煙筒,讓一個明眸善睞的小婢女用紙媒給他點上煙。「劉海主是潮州人的脾氣,最是硬氣不過,當初鄭芝龍勢大滔天他也不買賬,沒想到既然會向澳洲人低頭服軟!」
「澳洲人這麼強,就算是鄭家也被打得一敗塗地,劉海主的實體遠不如鄭家,不投降還能做什麼?」
「說真得,我是真沒想到鄭芝龍會滅得這麼快!」秦海澄抽了一口,吐出白色的煙圈,「鄭家那財力:銀子真像海一樣,{要造船,那真是想造多少就造多少,又有官府撐腰--連荷蘭人都不敢拿他們怎麼樣,說完了就完了。連老巢都給人抄了!」
「鄭家眼下雖說沒完,但是看這模樣,大約也蹦躂不了多久了。」說話的中年漢子是劉德山。專做沿海貿易的商人,雖然是廣東東莞的土著,卻是南人北相,長著一副山東大漢的樣貌,「聽聞圍頭灣裡很不太平,鄭家那幾家人馬各自暗暗較勁,恐怕澳洲人不打過去。他們自己先要殺將起來。」
「澳洲人打鄭家雖然出乎意料,其實也在意料之中,大海雖大。終究還是容不下兩條蛟龍。」
鄭氏勢力的覆亡和劉香的降髡對於東亞海上貿易來說,是個很大的變動。身為海商,當然必須仔細分析對於自己生意的影響。
鄭家在圍頭灣的潰敗到現在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但是秦海澄始終抱著謹慎的態度觀望著--最近這幾個月。他只和劉德山合作。在中國沿海進行短途貿易,沒有輕易派出船隻前往馬尼拉。在沒有分清誰真得擁有海權之前,他並不急於重回危險的外洋貿易中。
「可不是嘛,澳洲人的攻勢,簡直可以用摧枯拉朽來形容。那天一大早我們在客棧聽到外海傳來的炮聲,就立即帶著夥計和水手撤回東山居號了。誰知道剛上到船還沒有起帆,鄭氏水師就已經敗退下來了,澳洲人的船立即就封鎖了港口。不過一天的功夫,澳洲人的兵就已經佔領了整個港口了。也不知道是什麼時侯上的岸。一天啊!只有一天的時間,鄭家苦心經營的老巢就被澳洲人佔了……」
站著說話的男子儒巾儒服,卻風塵僕僕的樣子,彷彿是剛剛遠行歸來的儒生。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況--雖然時日已久,卻依然回味無窮。說話長衫男子名叫陳華民,是劉德山的表弟,二十歲時就有了秀才的功名,但之後屢試不第,眼看著快三十了,家已經成,業未立,乾脆放棄了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也幹起了海商。他家是廣州土著,家中三代海商,自曾祖那輩就開始與洋人打交道。與其他普通的坐著等佛郎機人上門交易的座商不同,他們家是屬於有自己的船隻,親自販貨的行商。家中有艘有十幾年歷史的舊式廣船。陳華民自小就跟著父親與叔叔,乘著舊廣船北上倭國,南下南洋地販運著各色貨物。去過大員,長崎,占城,巴達維亞等地方,一年中倒有大半時間在海上漂過。正因為有這種成長背景,陳華民比大多數的大明百姓甚至商人更瞭解海外的世界,也造就了與眾不同的商業眼光。因為他年齡尚輕,父親不放心他單獨走遠洋貿易,就向劉德山說,要他帶著這個表弟先做沿海的貿易練練手。正好家裡新建了一艘船,舊廣船就算是陳華民做生意的本錢。
劉德山沒有船,平時全是租用其他人的商船艙位做買賣,買賣做不大,費用花銷也很大。表弟自己有船,兩人當即一拍即合,合夥做起了買賣。
劉德山和秦海澄素有業務合作,秦海澄出洋的貨物,不少都是劉德山供應的,陳華民也就跟著來到秦家的洋行。
「那時候我們都以為這次肯定是船貨皆無,都會被澳洲人吞沒的了。誰知道來港口抄收貨物的澳洲人看了我們的臨高航行旗,核對了博鋪的澳洲衙門所發的註冊牌子,就說我們是屬於廣州籍的那個……什麼『個體戶』,不算是什麼『福建鄭氏集團』的成員,所以可以自由離開了。」
「你們就這樣離開了廈門,沒有被留難?」
「是啊,帶隊的澳洲首長還說,只要懸掛澳洲航行旗,港口巡檢的澳洲戰船就不會阻攔我們的船離開了。之後我就自顧自的航行去大員貿易了。這次買賣倒是一切順利。」
劉德山笑道:「我就和你說不用擔心,澳洲人做事向來最有規矩,也講道理,不像官府那樣的不講理。當初三良鎮上兵荒馬亂,他們到我宅子裡架炮,打完了還給我修房子--真真是秋毫無犯!」
秦海澄點點頭,這也不算什麼新聞,當初澳洲人進攻虎門,黃埔港裡停泊著上千條的船,船貨何止百萬之巨,澳洲人一樣沒有觸動分毫。一條舊廣船又能值幾何?何況還是買了澳洲人的航行旗的。
廣州戰役之後,劉德山覺得澳洲人是個不錯的生意夥伴,又打聽到他們很需要各種冷貨,便大膽地販運了一船佛山產鐵錠去到博浦與「髡賊」們交易,接下來的日子裡,他不斷根據殖民和貿易部的「貿易指南」在中國沿海販運各種土產貨物到臨高和高雄。後來,還開闢了前往山東龍口的航線。
從事這種貿易的利潤不大,但是收益十分可靠,無需擔心貨物的銷路,航海安全大致也有保證,只要勤跑多跑,賺錢是肯定的。
積累到第一桶金之後,劉德山和陳華民商議,手頭的這艘船過於老舊,不如用這筆錢造一艘新船。陳華民注意到澳洲人在香港建有船廠,有新式的大船出售--是造船廠專門設計用來銷售的民版海船。這種新式大船使用布制軟帆,既有較好的適航性能,又加大了載貨量,簡化了操縱方式,航行也比舊款船快。只是價格高昂,加上又是個新事物,一般船主很少有敢於問津的。
在陳華民的建議下,兩人便在香港造船廠訂造了一艘新式的大船。陳華民只等新船完工就準備下南洋,雄心壯志地繼續幹著海商這個很有前途的職業。
這一趟原計劃是到松江採購一批絲綢布匹,然後南下到廈門,再採購一批海味乾貨,就返回到廣州發售。由於只是一次簡單的短途販貨,陳華民在廣州又忙於規劃之後半年的入貨計劃,所以就由劉德山單獨帶隊,預計一個月後返回。結果就在香港島適逢其會地得到了劉香投髡的消息,雖然不太懂經營方面,但也知道這次的吞併影響巨大,所以連採購都不做了,連忙趕到黃埔與合夥人商量。
「劉香降澳之後,從廣東到山東的航路就已經一路暢通了!」劉德山興奮的說道。
原本這條航路自從圍頭海戰之後就已經大致暢通無阻。特別是澳洲人在台灣海峽建立起海警巡航體系之後,民船航行大致能夠保證安全,但是畢竟各方勢力犬牙交錯,本小力單的中小商人航行的時候依然要考慮再三。
「的確大有商機可言。」陳華民冷靜地把整件事過了一下,想了遍,敏銳地發現這次事件裡面頗有商機,只要肯冒一下險,就能大有回報。
「這次的機會分為短期和長期兩方面。」陳華民伸出兩根手指
「短期來說,由於鄭家內亂,劉香降髡,澳洲人忙著處理消化勝利果實,勢必引起其他海商的觀望,不敢輕易進入這一帶海域。所以從廈門,松江等江南地區到大員、高雄的貨運都處於停頓狀態,這樣肯定會引起價格的波動。外面的貨物進不來,售價會升高;自產的貨物賣不出去,售價會降低。所以現在我們運貨過去賣出,再收購當地特產回來銷售,這樣一進一出之間,就起碼能多一半的利潤。」
「一倍半的利潤,也不少了,可惜不能長做!那麼長期的機會是什麼呢?」
「為何大多數行商都只是跑短途的,通常都是相鄰城市之間販貨?難道不知長途販運會賺得更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