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一百二十二節 袁子光 文 / 吹牛者
. 要讓難民們在濟州島過冬,要讓伏波軍在山東半島自如的活動,聯勤總部必須要解決冬裝。
最廉價方便的解決手段當然是製作棉襖棉大衣。成本低,保暖效果好。在物質條件充裕的條件下,是首先解決方案。
企劃院有足夠的棉布,但是卻沒有多少可以填充用的棉絮。海南島的棉花種植業主要由黎民操持,他們的種棉廣泛,但是產量有限,而且也沒有做棉衣棉被的習慣。所以在本地沒有棉絮可用。
如果硬要做棉衣就只能用木棉填充。木棉不太適合紡織,但是纖維中空,浮力很無元老們用它來製造救生衣,湊合一下充當棉襖的棉絮大約也可以在保暖xing上它應該是足夠了。木棉的儲備也算充裕,可以製作一部分棉襖。
企劃院也有羽絨的儲備從宰殺的鴨鵝的羽毛中挑選質量好得清洗乾淨之後儲備起來就是準備將來做羽絨服的。不過鄭尚潔等幾個女元老的時尚社團做羽絨服的嘗試已經失敗了。羽絨服看似是充了羽絨的棉襖,實際技術含量卻不低,特別是羽絨服的面料,要確保羽絨不出現「鑽毛,的現象。在舊時空,是依靠了特殊的化學纖維織物才做到的,在臨高用純天然的紡織品:無論是棉布、麻布、葛布、呢絨還是稀罕的蕉布,全都達不到要求。鄭尚潔、艾貝貝等人嘗試了所有她們能找到的材料,甚至還考慮在內部敷上一層油紙,但是最後全部失敗了一羽絨服的復刻在最近幾年是不用想了。
最後就是呢絨了。這種羊毛織物過去企劃院就在澳門收買了一些,從芶家莊的戰利品中又繳獲了一部分。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協定簽署之後,荷蘭人又向臨高運銷了一部分呢絨。總數大約有五六千匹,呢絨主要是青色、黑色和紅色的。當時收買的目的就是為了給伏波軍和外派人員前往北方地區做秋冬服裝用。
剔除裡面過於單薄的高級細呢絨,餘下的粗呢是做軍大衣和毯子的好材料。洪璜楠知道,相比之容易受潮的棉襖,呢大衣有相當的防水性。在沿海那樣濕度很大的地區活動,呢服裝比棉襖要合適的多。
海軍一直穿呢子短大衣,並非僅僅是出於「洋氣」的考慮。
洪璜楠組織聯勤前指班子給企劃院寫了一個備忘錄,要求撥出足夠的材料製作發動機行動的所需要的冬裝。
用呢子為伏波軍海陸軍製作軍大衣和冬裝制服。在1631年冬季前至少要準備4500套呢子冬裝。另外還要為伏波軍準備具備保暖功能的軍靴一一最好具備一定的防水功能。
從減少成本,節約材料的考慮,海陸軍呢大衣均按照短大衣的款式製作,作為配套供應呢子或者棉質軍帽,另外再供應保暖手套和襪子。
按照舊時空的標準,軍人的保暖手段和襪子一般用羊毛製造,取其輕便保暖防水。但是臨高沒有羊毛,當然也沒有毛線。洪璜楠退而求其次:用臨高目前廣泛在工廠中使用的勞保棉紗手套代替。至於保暖襪,也採用類似的做法:用粗棉紗編製成線襪。
這樣的裝備在濟州島不成問題,洪璜楠不知道小冰河期的山東到底冷道什麼地步。這些手腳保溫措施在零度以上還能湊合,如果氣溫低到零下五六度的時候,就有點頂不住了。
棉襖是供應難民的,洪璜楠在備忘錄中寫道:尺寸不妨大一些一一不僅可以穿著,還可以當被子用。棉襖要盡量結實特別是面料。這樣在南送難民之後,換下來的棉襖可以拆洗之後繼續給下一批人員使用。聯勤前指估計,在1631年年底前要準備10000套棉襖。難民需要的保暖的鞋子不好解決,洪璜楠只好不管了反正赤貧的農民冬天一般也穿不上鞋子,只要能捱到濟州島,總不至於把腳凍沒了。
因為服裝太過簡陋,而且肯定會出現數量不足的問題,所以在濟州島和山東都得有足夠能夠遮風避雨的建築物來保護他們免受風雨和寒冷的侵擾,同時提供起碼的安全保證。營區還得有轉運人員和物資的交通設施。
本時空的談不上什麼港口設施建設,能讓伏波軍海軍的大型船隻直接靠岸停泊的碼頭是不存在的。前指計劃在在登州和江浙的轉運地點要建設1000噸級簡易碼頭各一座,在濟州島和台灣高雄地區需要建設3000噸級碼頭各一座。
山東方面需要建立2~3萬人口規模的臨時營地,江浙方面需要建立1~2萬人口的臨時營地。根據殖民貿易部的建議:濟州和高雄地區還需要建立能容納5
萬人規模的接收檢疫營地。建設這些營地的建築材料一部分現地調達一部分從香港運出。大概需要運輸3000噸的建築材料和設備。
另外衛生部評估難民每月所需的醫藥用品和淨水劑等大概為10噸。
同時在山東設立一座日處理水2萬升的淨水廠,在高雄和濟州島設立日處理飲用水5萬升的淨水廠各一座。
為保證濟州島、高雄地區的蒸汽動力設備需要和民用燃料需要兩地每月各需要1000噸燃煤。
在高雄和濟州島各設立一個船舶補給站,同時對船隻進行簡單修理。現在造船工業還沒有能力廣泛的設點,也沒有足夠的工人和大型機械。洪璜楠打算在當地只建少量的簡易設施比如沙灘船台、簡易絞盤和吊桿。再儲存若干船用資材。另外改裝三艘修理船。配備專業工人和設備、工具,輪流在高雄和濟州島的港口內執勤為船隻進行維護和修整。
洪璜楠看完了前指剛剛編撰的供應方案的草案,小小的吃了一驚。發動機行動的規模真不小,比之於巨人行動儘管運輸的物資種類有所減少,但是在數量和運輸里程上遠遠超過了巨人行動,組織的複雜程度一點也不比舊時空小。
「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洪璜楠想「先把衣食住行解決了,事情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清晨的曙光照耀在臨高大地上。
悠揚的鐘聲叮噹叮噹的響了起來在產業報國一切金屬歸元老院的臨高,金屬鍾是一種極少見的物件。
隨著鐘聲的響起,文瀾河河畔的一大片紅磚和木結構房子裡響起了許多聲口令:「起立!」
「敬禮!」
「坐下!」
這裡是芳草地國民學校。元老院教育系統的中樞帝國的未來精英和骨幹的搖籃。
伴隨著每個班班長的口令,學生們開始了今天的第一節課。
簡陋的白坯木的教室門一開,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穿著藍色土布的「幹部服」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他身上具有宅男的一切特徵:眼鏡、肥胖、亂糟糟的頭髮大概就是《學園默示錄》裡平野耕太和《命運石之門》裡橋田至的樣子。不過他確實元老們中為數不多的合格的教師。
「起立!」
芳革地國民學校成立兩年多來,平日的課堂禮儀按照習慣固定下來了,這位名叫袁子光的穿越者早已習慣這樣的生活。他對站起來向他行60度鞠躬行禮的國民學校高小部二年級的學生們還以45度鞠躬回禮。
隨後用目光掃視了下整個教室。
三十個人的班級雅雀無聲…芳草地國民學校執行的是男女合班制度。儘管在舊時空,男女分班甚至分校的教育逆流又漸漸成為一種小
資和有錢人的時髦。如果但是在本時空,打破男女的社會隔閡,促進現代式的男女關係是元老們「移風易俗」的一個重要工作。除了少數專業性的班級是單性別班之外均為男女各半。
芳革地國民學校的教室,像極了袁子光曾經去過「交流」的不發達地區的鄉村小學。簡陋的白色石灰牆面,木製的窗戶,沒有油漆的白坯課桌椅。連教室後面那塊專門用來出黑板報的黑漆錄落的簡陋木板也那麼的神似。
他注意了一下黑板報上的最新宣傳板報…「狠抓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理論灌輸這是元老教師的首要任務之一」。這句話是被印在最近傳達到教育人民委員會和芳草地的文件上的說得,讓胡青白為首的專職元老教師們無從適應,因為文件裡提了好幾個「首要任務之一」以至於大家對到底什麼才是「首要任務」產生了分歧。
黑板報上根據宣佈部的最近一期《輿論導向》文件,胡青白出得選題是「大明的天災**」
各班級還要進行評比。裡面的內容有學生按照指導教師的指導從圖書館的資料裡找來得,也有學生自己的切身經歷的。密密麻麻的白色粉筆字幾乎寫滿了黑板,報頭畫得很拙劣:袁子光勉強看得出上面畫得是一個破籃子和一個骷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