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洪荒之人族有聖

《》人族大治 第百零九章 大禹治水 文 / 宮闕樓台

    肖華在天外天卻是不知道洪荒的事情,得知人族已經進入五帝的末期,不禁感歎時間匆匆。

    聽到十位長老竟然移山,堵住了洪水的去路,肖華不禁大駭,看來洪水已經到了他們抵禦不住的狀態了,肖華也坐不住了,這大水無情,一旦幾位長老抵禦不住,人族損失何止千萬。

    肖華讓玉兒和平心先撐住紫霄宮,自己則是急忙向洪荒趕去。

    十位長老和風頌兩位令主面對那無邊的洪水,的確已經山窮水盡了,洶湧的洪水已經將大山做的堤壩衝開,萬畝良田都被淹沒,眼看人族的部落就要被淹沒,無邊劍海再現,無數的靈劍插在人族部落的四周抵禦著洪水的衝擊。與此同時兩個巨大連帶著數十個小一些的玄鐵令牌,也落在人族部落的兩邊,分擔了小部分的衝擊。

    可是顯然洪水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當年不周山折斷,天降弱水人族之所以能夠被長老們全部解救,那是因為經歷了百年屠殺的人族還沒有回過元氣,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太平,人族的基數已經遠遠不是當時能比的了,人口基數多了,相應平攤到每個人身上的守護就少了。

    很快軒轅閣的靈劍被洪水沖的偏斜,有幾把後代弟子的靈劍,已經被洪水壓倒,起不到保護的作用,幾個令牌也被衝倒,可是每個人都拚死支撐著,沒有一個人想過放棄。

    很快有一個長老的靈劍被洪水的衝力壓的倒了下來,有了一個遍會有第二個,一個個長老都敗下陣來,眾多令牌也被沖的東倒西歪,最終只剩下十位議事長老和兩位令主支撐著,如今玄教闡教截教正於論道大會,玄都他們根本不知道人族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前來相助,而三皇五帝鎮守火雲洞,不能插手任何人族內部事宜,就在眾人絕望的時候,一個大鼎出現在人族部落的上方,頓時十位長老和兩位令主壓力立減。

    只見肖華手持軒轅劍(戮巫劍,因為肖華常常配在身上,所以也被人稱作軒轅劍),出現在眾位長老的面前。

    「你們還真是笨啊,光是堵怎麼可能抑制的住洪水!」肖華憤怒的向著幾位長老喊道,眾位長老聽到也紛紛低下了頭。

    想到現在不是閒聊的時候,這樣讓洪水氾濫下去,不知要破壞掉多少良田,肖華急忙施展咫尺天涯來到了洪水的上方,看著這洪水氾濫,肖華一狠心,軒轅劍被肖華揮臂斬下,頓時一道鴻溝出現在洪荒大地之上,也有著不少的靈脈,被肖華一劍砍斷。

    肖華也不停留的,一劍一劍的斬下去,洪水就順著肖華的鴻溝流向了那東海,人族的危機也順勢解決。肖華砍出的鴻溝幾乎橫跨半個洪荒,這鴻溝後來哺育了無數的人類,最終被人族敬稱為母親河。

    而做完這一切的肖華,沒有注意到的是,一個山頭上,有個青年看了肖華退洪的方法,陷入了沉思。肖華退掉了洪水,交代了十位長老和三大令主幾句,也不再停留,逕直的回了天外天。

    之後雖然洪水都會按著肖華的鴻溝流向東海,可是水禍還是沒有徹底解決,每一年洪水都會從肖華的那道鴻溝中溢出,也有不少的人族都死在水禍之中。

    舜帝無奈,只能再次求助於軒轅閣長老晨曦,晨曦好像早就知道了舜帝會來,見到他便指導他去尋一個叫大禹的人,說他能夠幫他治理水禍。

    回到部落後,舜帝就問自己大臣關於大禹的事情,那些大臣們說:「禹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樸。」

    舜並沒有因為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實在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也不因為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裡敢懈怠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後稷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當時,大禹剛剛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禹帶領著伯益、後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禹感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憾,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無數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掙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淚,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都會向他獻上最珍貴的東西,當然他不會收下這些東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實在太濃太濃,這也倍增了他的決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著準繩,右手拿著規矩,走到哪裡就量到哪裡。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觀看過聖者的治水之法,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沒錯當年在山頭觀看肖華化解洪水,陷入沉思的青年便是這大禹。

    而大禹創出的這個疏導治水之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群眾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幹。

    他生活簡樸,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裡,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他都親自去爭取。

    他曾經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裡噙著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肖華得知了這件事,就令弟子龍雲岳相助於他,更是賜給他一把開山斧,助他開山裂石,疏導河流。大禹得到了龍雲岳和開山斧的幫助,很快就將水禍平定下來,大禹也得到了人族的認可。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他治水講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但是諾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因為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裡,就游不過去了。許多魚拚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舜帝歸位之後就將帝位傳給了大禹,大禹也成了五帝之後的第一位帝王,迎來了屬於他的輝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