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闖王李自成新傳

草原爭霸 第八十五章 淮安城中 文 / 老茅

    鹽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9年)遷城以來,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以產淮鹽著名,從西漢開始,淮鹽一直是朝庭的主要財源之一,在明一代,直到嘉靖年間,兩淮鹽稅每年可得五百到六百萬兩銀子,最高達到了八百萬兩銀子,後面隨著鹽業敗壞,私鹽氾濫,兩淮鹽稅越來越少,到了崇禎時期,鹽稅已下降到不足二百萬兩銀子一年。

    但這不是兩淮不產鹽,兩淮的鹽業反而是前所未有的興盛,只是大部分的收益都落到了壕強,鹽商手中,造就了鹽城大量的壕富之家。

    鹽城西部地處裡下河地區腹地,地勢低平、河流縱橫、湖泊眾多,大縱湖,九龍口,馬家蕩等湖泊水域面積近百平方公里,這裡物產豐饒,風景如畫,民風淳樸,被人們譽為金灘銀蕩、魚米之鄉。

    鹽城既富,當然各種吃喝玩樂也興盛不衰,奇花異樹獨樹一幟。便倉枯枝牡丹花艷,以奇、特、怪、靈著稱於世,與瓊花、並蒂蓮一道被譽為江南三絕、花中奇葩。建湖五穀樹,結五穀、預天災,兆豐年,令人叫絕。

    如此富裕的一個府縣,按理弘光朝要徵收五十萬兩稅銀並不困難,事實也是如此,鹽城的五十萬兩稅兩最早交齊,只是地方官府太過貪得無厭,平時無事倘且要尋找名目搜刮,此次有了朝庭正當的名義,而且這裡馬上又要交給唐軍,那還不大刮特刮,落入當地官府的銀子恐怕數倍於五十萬兩。

    淮安動亂的消息一傳到鹽城。被官府逼得走投無路的鹽民,漁民。佃戶。一般地平民之家馬上紛紛響應,攻城掠地,處死官吏,無所不為,等到揚州、泰州的明軍到來時,鹽城除了府城全都落到了叛軍手中。

    只是這些人起事只是憑著義憤。又沒有統一地領導,武器更是五花八門,明軍一來,連著剿滅了數股叛軍,其餘人馬就紛紛逃散,有地藏匿起來,更多的人逃到了淮安,讓明軍上下都鬆了一口氣,認為三地的叛亂不過如此。很快就可以平定。

    此時的淮安城,城門大開,城巾秩序井然,對於近在咫尺的明軍彷彿毫無所覺,淮安府的府衙已成了義軍首領地聚所,昔日高高在上的官老爺不是被義軍處死。就是已乘亂逃走,現在淮安作主的正是被弘光朝贖閡稅弄得走投無路的普通民眾。

    數十個各地起事的頭目亂糟糟的坐在府衙的大廳當中,大聲的談論即將到來的明軍,而高坐於首位之人正是昔日韓家莊地裡正韓忠。

    現在韓忠的名號是奉天倡義。替天行道大元帥,從裡正到大元帥。韓忠只用了一個月時間,他聽到廳中大部分頭目的談話不由皺起了眉頭,他們說得更多的不是抵敵,而是逃跑。

    這也難怪,這些頭目,多數是由各村的裡正推舉起來,以前見到一個衙役也要低眉順耳,這次迫不得已,竟然攻下了府城,還把知府和下面的各級官吏象切菜一樣砍掉了腦袋,聽到朝庭地大軍到來,不逃跑更待何時,反正前面的道路已經打通,只要逃到唐軍境內多半沒事,何苦和朝庭作對,萬一失敗,腦袋掉了可不會再長出來。

    韓忠的眼光偷偷的掃向自己右下手地總教官一眼,見他並沒有發怒,放下了心,拍了一下身邊的桌子,大喊道:「不行,決不能逃跑,以後再有言逃跑者定斬不赦。」

    眾人嚇了一大跳,他們不認為韓忠說地是大話,當初眾人雖然自發驅逐收稅的衙役和兵丁,也有膽大包天之徒偷偷擊殺落單的官差,但誰也不敢打府城的主意,沒想到韓忠到了唐軍境內又回來了,還帶回來了數百名部下。

    這數百人清一色的裝備了強弓,大刀,比起淮安府的官兵裝備更是強了幾分,而且個個都武藝高強,其他義軍和韓忠的數百人比起來就像是叫花子,韓忠一下子就奪得了所有義軍的控制權,不服者都被韓忠的部下打到服為止。

    眾人雖然不明白韓忠為什麼到了唐軍境內一場就有了如此多的兵器和武功高強的部下,有些人隱約已猜到了幾分,更是不敢對韓忠首領的職位提出反對意見。

    有了韓忠的統一指揮,以前各自為戰的數萬義軍全部集合了起來,一起向淮安府發起了攻擊,用了一天時間,在義軍眼中強大無比的淮安府就陷落了,韓忠不但將淮安的官員屠殺一空,淮安的許多壕強也沒有逃脫,韓忠殺起人來可以說是不眨眼睛。

    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站了起來,向韓忠拱了拱手道:「大元帥,官軍來勢洶洶,他們人馬不比我們少,我軍初創,兵器,盔甲皆不如人,如何迎敵?」

    韓忠認了出來,這個中年漢子正是劉老莊的裡正劉老四,劉老四年輕時曾販過私鹽,販私鹽之人不但要和官鬥,還有和同行鬥,因此手下有一幫兄弟很是能打能殺。

    韓忠沒有回來之前,各股義軍以劉老四的勢力最大,被韓忠奪了首領之位,劉老四難免不服,只是他派出了最得力的三人,連敗在韓忠所派之人手下,加上看到了韓忠部下精良的兵器,士兵眼中無意間流露出來的殺氣,劉老四隻得服軟,韓忠給他封了一個大將軍的職務,也算對他很是重視,但這並不代表劉老四不會在恰當的時候給韓忠挑點刺。

    韓忠沒有反駁劉老四的話,反而點頭:「劉將軍說得有理,我軍是不如官兵訓練有述,人也不比他們更多,但是別忘了,我們有城池,只要我們在城中堅守不出。數萬人難道還守不住一個城池麼。」

    劉老四哈哈一笑:「大元帥,守城自然是沒有問題。只是我們要守多久口一個月,二個月,還是一年,到時官兵把我們圍死,大家都出不去,就是能守住。也有坐吃山空的時候。」

    眾人都點頭,劉老四正是說出了他們的心聲,正因為他們沒有信心打過官軍,才一心想要逃跑。

    「半個月,我們只需守上半個月,明軍必敗!」韓忠回答的斬釘截鐵。

    眾人都沉默了下來,大家都猜測韓忠肯定得到了唐軍的,不能這數百名部下從哪裡突然之間冒出來,韓家莊地全體青壯都算上也不超過一百五十人。當初韓忠走時,後面還跟了數千人,召數百名部下不成問題,只是兵器從哪裡來,他們手中的數百件兵器無一不是軍式制備,就是有錢也無法買到。

    有人猜測這數百人就是唐軍地正規軍。只是誰也沒辦法證實,韓忠也從來不肯承認,只是他越遮遮掩掩,眾人反而越發認為自己地猜測正確。這樣看來,韓忠的想法就等於是唐軍的想法。大夥兒若是不遵從,逃到唐軍的地盤恐怕也沒有好果子吃。

    還是劉老四打破了沉默:「既然大元帥有把握半月之內官軍會敗,那大夥兒也無需顧慮,守上半個月就是。」

    韓忠大叫了一聲:「好,那麼本帥就要分派任務了。」

    眾人都站了起來「謹遵元帥吩咐。」

    韓忠對眾人一一作好分派,要求各人只要守好自己負責的城牆段半月即可,而韓忠的直系手下五千人,卻沒有分派任務,而是作為預備隊,隨時支援可能出現地險情。

    眾人得到韓忠的保證,一個個心裡有了底,得到任務後就告辭而去,最後廳中只剩下了韓忠和義軍的總教官。接理總教官也是大元帥的手下,韓忠卻起身向總教官施了一禮才道:「何少校,你看是否還有不妥之處?」

    被韓忠稱為何少校的正是何報,他當日被鄭軍追趕,走投無路之下,卻是躲到了姚家班當家花旦姚倩倩的閨房中,才避過了鄭軍的搜捕。

    姚倩倩走南趟北,雖是戲子,對天下的形勢卻是看得清楚,唐軍早晚要一統全國,她這次冒險藏下一名唐軍的軍官,日後自然會有好處,靠著她倩倩地維護,鄭軍在撤出城之前也沒有發現何報的蹤跡。

    鄭軍退走後,何報才重新歸隊,這次失陷青陽,何報和周全身為主將都有責任,不過,周全以為何報已經身死,他主動背了大半責任,周金由少校降為了校尉,何報歸隊後,他的職務卻是沒變,還是驍騎少校,只是多了一個處分,並剝奪了他的一級軍功。

    這次韓忠帶著數千人進入唐軍的地盤,劉芳亮馬上發現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於是韓忠得已重新返回淮安,身後除了數十個韓家莊地人外,還多了數百名唐軍的正規軍,只是這些唐軍都嚴禁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不可以使用火器,表面上必須聽從韓忠的指揮,實際地指揮權當然掌握在何報手裡。

    對於韓忠的詢問,何報毫不客氣回道:「大元帥,你應該稱呼我為總教官。」

    碰了一個不硬不軟地釘子,韓忠毫無生氣的意思,他知道自己的底細,若沒有眼前的這位總教官幫忙,別說成為淮安府的大元帥,恐怕轉眼就會死無全屍:「總教官,你認為本帥安派的如何?」

    何報眼中露出了一絲笑意,這個韓忠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才,單憑他能夠帶著數千人連過明軍把守的五座大橋,就已經是個了不起的奇跡,能在短短一個月將本來一盤散沙的義軍整合起來,也是不小的成就,雖然其中多有自己的幫忙,但韓忠畢竟是名義上的首領,沒有一定的能耐也不能讓這麼多人服氣。

    何報把丟失青陽之事當成了自己的奇恥大辱,他身為主將,責任卻大部分讓周全背走,讓他心中更是不安,可惜鄭軍已經全體投降,他就是想在鄭軍手中重新爬起來也不可能,何報只能把這一次的行動當成洗刷自己恥辱的機會。見韓忠處理的井井有條,心中也是歡喜:「不錯,大元帥的安排滴水不漏,淮安守上半個月綽綽有餘。」

    韓忠心中還是有點不安,他雖然斬釘截鐵的告訴部下半個月內明軍必敗,卻不知明軍如何會敗,他吐吐吞吞的道:「總教官。明軍半月之內真……真的會敗嗎」

    何報掃了他一眼:「當然。」

    韓忠壓低了聲音,興奮的道:「莫非大軍會直接出動?」

    「這你就不要管了,我的任務就是協助你守好淮安半個月的城池。」說完這句話,何報已經向廳外走去。

    看到何報和他拉開了距離,韓忠緊走了幾步,追了上去:「總教官,此次立功後,我是否真的能得到官職?」

    何報停了下來,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說不定到時你的官職比我還要大,以後還要仰仗你提攜了。」

    韓忠心中狂喜:「不敢,不敢。」頓時心滿意足的停了下來哼著小調向自己的宅院返回。

    當了一個月的大元帥,韓忠早已不滿足於以前一個小小的裡正職務,他當然不會把自己的大元帥職務當真,只是若能在大唐中謀得一官半職,就遠勝於這個大元帥了。

    這些天來,韓忠已弄清了唐軍巾的職務分類,何報在軍中是七品,相當於知縣,自己不需要比何報高,只要能當上個知縣就可以了。

    看到大元帥如此興高采烈,周圍的義軍也鎮定了許多,他們當初聽到官軍已經進入了鹽城也是忐忑不安,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鹽城義軍被官兵擊敗向淮安潰逃時,這種不安更是到了極點,如今主帥如此胸有成竹,自然沒什麼可以擔心。

    在韓忠布下任務的第二天,明軍已經向淮安進發了,一路上的義軍都聞風潛逃,收縮到了城中,各個村莊的人影更是逃得無影無蹤,明軍放心大膽的向前推進,順利的到達了淮安城下。

    此時淮安的城門緊閉,城牆上站滿了義軍的身影,對城下的明軍指指點點,城下明軍旌旗飄揚,前面的旌旗上面都繡著一個斗大的史牢。派著整齊的隊列,雖然只有數千官兵,卻發出一股肅殺之氣,官軍的前鋒來的都是精銳之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