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闖王李自成新傳

草原爭霸 第八十二章 峰迴路轉 文 / 老茅

    王鐸帶著自己的親兵站在福州西門的閩江邊上,從這裡可以看到福州最大的港口碼頭,此時整個閩江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船隻,形成了千帆雲集的景象,一船船的貨物在這裡卸下,又馬上裝滿了貨物,駛向遠方,有的沿江逆流而上,有的順流而下駛入大海。

    鄭芝龍投降後,唐軍接管了鄭家的船隊,同時也接管了鄭家的貿易路線,經過二個多月的經營,福建的對外貿易不但恢復了正常,還比以前有了更大的增長。

    通過福建,唐軍取得了最重要的出海口,當然,以前唐軍不是沒有出海口,山東,營口等地早已落入唐軍手中,只是那些地方的港口太小,而且唐軍的船隻更是臨時打造,只能讓貨物作一些短途的運輸,如走京魯之間,京遼之間的路線。

    而有了福建,則一切都不同,通過福建的港口和大船,唐軍的貨物已遠銷到朝鮮,日本,加上與台灣的葡萄牙人合作,更多的貨物正在通往歐州的大船上。

    戶部待郎陳宇樂得合不籠嘴,他這才知道了福建之富,當初看著鄭家無數馬車運走的財物時,陳宇恨不得將鄭家的財產全部扣下來充公,現在才知道無論鄭家帶走多少財產,都比不上他留下來的龐大船隊。

    儘管唐軍運至朝鮮,日本的船隊還沒有回來,但先前鄭芝龍派出的船隊卻已回來了兩場,這些當然已算作是唐軍地財產。以前運過去的一船船生絲,瓷器等物,到現在都變成了一船船的銅料,金銀。

    王鐸在碼頭上越看越沒有信心,他在福建已等待了十天之久,儘管王鐸一直沒有見到大唐皇帝,但他這十天也沒有白等,每天都有拜訪唐軍在福州的文武高官,雖然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但他自己得到的結論卻讓他有點灰心喪氣。要想換回福建幾乎不可能。

    而他親眼見到了福州碼頭的繁華後,更是心如死灰,換了他是唐皇,恐怕也不會把一個如此繁華之地和弘光朝交換。

    陳貞慧大踏步的走了過來,見到王鐸失魂落魄的樣子,暗暗好笑。他這些天也受到了李過以前的待遇,每天被王鐸纏著要見皇帝,不勝其煩,只好帶著王鐸東遊西逛,沒想到自從帶著王鐸來到了碼頭之後,王鐸便像癡了似地,連續幾天的時間都到碼頭來。

    「王大人,恭喜了,皇上答應下午召見你。」

    王鐸卻全然沒有了欣喜,怔怔的看著碼頭上的人來人往。這個碼頭上至少有數千人,他們大聲的吆喝,把一包一箱的貨物從船上搬下。有地用小推車運走,有的疊在碼頭上,轉眼又搬上其他的大船,然後起運。

    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這時大明讀書人的論點,在他們看來,這些人不耕不種。又刁鑽奸滑,自然是該死,眼前的這些人就是五種人中的腳夫了,可是正是這些不起眼的腳夫。卻撐起了福州的一片天。

    王鐸進入福建時,由於行程匆匆。在各地都沒有停留,雖然從各地打尖住宿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福建不像以前想像中的窮山惡水,反而比直隸好像都要繁華幾分,他卻沒有太在意,認為自已經過地地方可能恰好是福建富裕之地。

    等到了福州才真正讓王鐸震憾,福州之富大大超過了應天府,酒樓,客棧比比皆是,街上人來人往,穿絲著履者多是平頭百姓,唐軍才佔領這裡兩個多月,這些當然不是唐軍的功勞,王鐸不由對鄭芝龍暗恨,福建如此之富,鄭芝龍還屢次向朝庭哭窮,沒有好處,稅銀一筆也不肯多交,崇禎時朝中大臣不知福建情況,見他所交稅銀遠比以前多,還屢次誇讚過他忠心體國,又哪知他所交的銳銀不過九牛一毛。

    王鐸一臉地喪氣,和陳貞慧一起回到了城中,將自己的儀容重新整理好,才來到了福州的府衙,不管怎樣,總要見到唐皇一面他才能回去交待。

    這次他只是報了一下名號,就有一個唐皇的侍衛帶著他往前進,繞過了幾進院落,才到了後面的正廳,唐軍已把這裡改成了皇帝臨時的上朝地點,王鐸抬眼望去,這些天來拜見的唐軍重臣如宋獻策、陳宇、李過、李萬成等人都分站在兩旁。而廳中的正中央端坐著一個三十來歲,身穿皇袍之人。這就是大唐皇帝了。

    王鐸拱了拱手:「大明使臣王鐸參見唐皇!」

    見到王鐸突然變得不卑不亢,李過等人都是驚訝地張開了嘴,這些天來,王鐸幾乎是奴顏婢膝的求遍大唐的高官,只為了早日見到唐皇,沒想到見了皇帝,反而是近乎無禮的態度,他們卻不知,原來王鐸早作好了任務失敗地準備,李鴻基十餘天後才接見他,王鐸對此大為不滿,書生之氣發作,自然對李鴻基不會有什麼大禮參拜。

    李鴻基毫不在意:「免禮。」

    「謝唐皇陛下。「王鐸放下了拱著的手,就這麼大大咧咧地站在中央,抬頭直視著李鴻基,和李鴻基的目光一撞,只覺得眼前的唐皇目光凌利如刀,他堅持不到數秒,還是敗下陣來,垂下了頭,不敢再與李鴻基對視。

    李鴻基對王鐸的表現也是奇怪不已,對王鐸又高看了幾分,王鐸這些天來的一舉一動都逃不脫賀景情報部的眼線,自然知道王鐸為求見自己,沒少送禮走動,苦苦求情,還以為王鐸是個軟骨頭,沒想到尚有幾分膽色。

    「王大學士千里而來,不知所為何事?」

    李鴻基昨天才接到李巖傳來的回信,李鴻基尚不知李巖自作主張。還為他地後宮增加了一個妃子。李巖的信只有幾個字,大事已定,李鴻基大喜,馬上和群臣商議,決心擺弘光朝一道,先同意他們的換地主張,得到雲南之地再說。

    唐軍實力雖然遠遠比弘光朝強大,但雲貴之地易守難攻,能不血刃拿下當然最好,至於現在南直隸在弘光朝手中的地盤。唐軍倒是不在意,只要一強攻,諒弘光朝也無力防守。

    王鐸剛才大著膽子和唐皇對視,此時心中心虛,連忙回道:「吾皇派遣小使前來恭賀陛下擊敗鄭逆,報得長江水道襲擊貴軍之仇。」

    王鐸經歷過大明三朝。他不由拿剛才唐皇的眼神和自己服侍的幾個皇帝對比,弘光帝一登極,就沉迷於酒色之中,眼神混濁無力,崇禎則是少年天子,開始是信心十足。眼光充滿自信,後來國事日漸敗壞,經常是通霄不得休息,雙眼不但佈滿了血絲。而且已失去了自信之色,而天啟帝沉迷於木匠中,看待大臣的眼神總是充滿了不耐煩之色。想快點到後宮去做木工。

    對上三帝,王鐸無論官小官大,他都可以鎮定自若,只是剛才和唐皇對視的幾秒,卻讓他彷彿被人重擊一般,書生之氣一下子全被打掉,言詞也恭敬起來。

    見到王鐸一下子又如此恭敬,左右的唐軍重臣都露出了笑容。剛才差點被王鐸唬住,沒想到皇帝眼睛一瞪,就乖乖現了原形。

    李鴻基玩味似的看著下面地王鐸,自己打下了福建。弘光朝再蠢也不會恭喜自己,禮下於人。必有所求。此言不虛。

    王鐸只覺得上面唐皇的目光鋒利如刀,射在自己身上,有如實體,此時已是十一月的天氣,若是在應天府,早已是寒風呼嘯,福建卻絲毫不覺得寒冷,王鐸穿著厚厚的官服,只覺得燥熱難當,很快背上就濕露了一大片。

    看到王鐸汗如雨下的樣子,李鴻基收回了自己的目光:「那多謝貴方地好意了。」

    王鐸雖然沒有抬眼,卻是長鬆了一口氣:「應該的,應該的。」

    兩人不淡不鹹的說了幾句,王鐸才開口道:「唐皇陛下,福建本是我朝領士,陛下既然教訓了鄭逆,不知何時將福建歸還於我朝?」

    王鐸此話一說,兩旁的唐軍大臣不由大怒,一個個喝斥起王鐸來,「放肆。」「大膽,」之聲不絕於耳。

    李鴻基咳了一聲,將手下大臣的聲音止住,才道:「大學士此言差唉,朕在進攻福建時,也曾通知過貴方,貴方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如今福建被我軍攻下,自然是我朝的領土,又何來歸還之說。」

    王鐸自然知道福建不可能白白拿回來,爭辨道:「唐皇陛下,福建仍是我朝要地,之所以對陛下攻打福建沒有反對,仍因鄭逆桀傲不訓,但我朝並沒有同意將福建割讓給陛下,福建一旦失去,則我朝東西不能聯絡,故非收回不可,如果陛下不同意讓出來,我朝願以地換地。」

    李鴻基雖然早已知道了弘光朝的底牌,此時卻故作不知,回道:「不知如何以地換地法?」

    王鐸本已失去了信心,此時提出來也只是死馬當成了活馬醫,見到唐皇好像很感興趣的樣子,恢復了一點自信,回道:「陛下,我朝願以南直隸的宿遷,淮安,鹽城三地交換福建,三府自古都是魚米之鄉,遠勝福建之地,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李鴻基大搖其頭:「以三府之地換朕一省之地,朕太過吃虧,不換!」

    見唐皇拒絕,王鐸咬了咬牙,將此行地底牌全部亮了出來:「唐皇陛下,若是加上雲南一省之地又如何。」

    李鴻基眼睛一亮:「當真。」轉眼馬上又道:「不行,雲南太窮,遠比不上福建,朕還是太虧,不換,不換。」

    雲南之地三倍於福建不止,王鐸聽到李鴻基先前的言語,分明已是動心,心中大定,回道:「陛下,雲南雖窮,可遠大於福建,比陛下原先所在山陝之地好上十分,陛下既然能將山陝之地治好,相信雲南在陛下的治理下,用不了數年,趕上福建也未可知,加上有宿遷,淮安,鹽城三地,陛下又何樂而不為。」

    李鴻基對王鐸地馬屁並不感冒,吱唔了了幾聲,沒有鬆口,陳貞慧在旁道:「萬歲,王大學士所說有理,論富裕,宿遷,淮安,鹽城三地足可以比福建,論面積,雲南之地是福建三倍還多,如果交換,我軍並不吃虧。」

    王鐸對陳貞慧大為感激,果然不虧為世交,雖然一直沒有什麼表示,關健時刻還是為他說了話。他偷眼看去,見唐皇被陳貞慧說得連連點頭,王鐸正要再加一把火,另一個聲音傳來:「萬歲,此事不可答應,宿遷,淮安,鹽城三地雖富,可還不如福州一地,雲南大是大,可是山高林密,人煙稀少,若是想開發出來,非要有一大筆銀子不可,萬歲可別忘了當初山陝之地我軍投了多少銀子,現在才勉強使百姓溫飽,不至於造反,我們如果換了雲南,要投入的銀子可是無底洞。

    李鴻基點了點頭:「陳侍郎所言有理,朕剛才倒是思慮不及,王學士,並不是朕不通情理,福建雖然對貴方來說關係重大,可是貴方所提之地太過不適,是否還另有提議。」

    王鐸對開口破壞的陳宇差點要恨之入骨,早就聽說唐軍的戶部有個侍郎仍理財高手,樣樣精打細算,自己還拜訪過他,沒想到一點也不給面子。

    王鐸無法,只得咬牙道:「唐皇陛下,我方願再加一百萬現銀,作為雲南之地的補償,不知陛下是否同意。」

    這一條來弘光朝並沒有對王鐸允許,只是如果換地之事一點希望也沒有就算了,可是明明快要成功卻要前功盡棄,王鐸如何甘心,只好加上銀子,好打動唐軍那貪財的戶部侍郎,讓他不要搗亂。

    陳宇冷哼了一聲:「區區一百萬銀兩子又有何用,萬歲,要想將雲南之地治理得如同山,陝一般,至少也得移百萬漢民過去,此一項花費就不下千萬兩。」

    王鐸嚇了一大跳,一千萬兩除非讓弘光朝上下一年都不吃不喝才有可能籌措到,如何可行,正要反對,李鴻基已哈哈一笑:「一千萬兩則不必了,這樣,只要貴方願意再加二百萬兩銀子,朕就同意貴方提出的換地計劃,如何?」

    王鐸盤算了一下,二百萬兩銀子雖然多,但弘光朝也不是拿不出,只要得到了福建,自然可以再從福建民眾中擠出來,加上有廣東,廣西等地分攤,到時朝庭說不定還可以多收入一筆,連忙道:「多謝唐皇陛下成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