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闖王李自成新傳

草原爭霸 第八十章 優厚條件 文 / 老茅

    對於皇帝對弘光朝換地計劃的評價,賀景保持了沉默,田淑英卻忍不住嬌聲插話:「皇上說得好奇怪,怎麼又是天才又是白癡。」

    田淑英到底是十六七歲的少女,入宮後一直得到皇帝的寵愛,李鴻基又不對她禁予各種規矩,已將入宮前父親對她的教導拋到了腦後,才敢在皇帝面前插話。

    李鴻基笑道:「說天才,這個換地計劃當然可以解決弘光朝目前的困境,說白癡嗎,他們卻只是一廂情願,認為多給土地就能換回,卻不知朕怎再容忍弘光朝繼續存在下去。」

    田淑英張著小嘴,大為驚訝:「皇上若要滅弘光朝,為何又讓大軍不動。」

    李鴻基微微一笑,卻不答話,田淑英在旁邊搖了搖皇帝的手臂幾下,嬌嗔不依,李鴻基對旁邊的陳貞慧道:「你來回答朕愛妃的問題。」

    陳貞慧應了一聲:田淑英拱了拱手才道:「回娘娘,我軍與弘光朝訂有互不侵犯的協議,若是對方不來進攻我們,我們不能背信棄義。」

    田淑英卻不相信會如此簡單,若是弘光朝一直不動手,難道唐軍就會一直忍著不成,只是此時田淑英已不便再問。

    李過請示道:「萬歲,那個王鐸來到後,可不可以不讓微臣接待?」

    李過已被上次的鄭興纏怕了,這次聽到了王鐸的來意,恐怕皇帝也不會輕易見他。還是推掉的好。

    李鴻基笑罵:「沒出息,也罷。你這個粗鄙也不好用來接待王鐸,這次就由陳愛卿接手吧。」

    陳貞慧連忙應命,李過鬆了一口氣,一點也不以皇帝罵他粗鄙為嘻。

    王鐸是天啟二年地進士。算是三朝老臣,他幼時貧寒,過著一日不能兩粥的生活,卻博學好古,工詩文。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

    他中進士時,正值魏忠賢剛剛伸手把持朝政,王鐸雖然只是一個新進進士,卻敢於同魏忠賢作對。若不是魏忠賢沒把他放在眼中,他說不定早已被貶或被殺,崇禎即位後,王鐸得烈重用,官至禮部尚書,弘光朝又成為東閣大學士。

    只是王鐸做官幾十年下來,青年時期地傲骨早已全部沒了。才會為皇帝寫下那幅玩物喪志的對聯,讓眾臣對他圬病,這次一時衝動,參與到逼死皇帝的寵信太臨田成中,事後王鐸怕皇帝記仇,也是非常懊惱。才搶著出使唐軍,以期立下功勞,讓皇帝打消對他的怨言。

    只是此番出使,也讓王鐸吃了不少苦頭。唐軍已將海道全都封鎖,從應天府到福建。路途遙遠,在浙江時,還可以乘坐馬車,到了福建,卻儘是山路,王鐸等人只得棄車乘馬,他地隨從更是得挑著重擔。

    為了此次換地計劃能夠順利,弘光帝咬牙從宮中選出許多重寶,作為送給唐皇的禮物,這些東西都是以前福王府累積下的珍藏,當初老福王就番時,可是把萬曆的皇宮內庫搬空了一大半,雖然在逃出洛陽時,東西丟失了不少,但精品卻都帶了出來,王鐸陀次足足帶了十數箱寶物,每一箱價值都不下十萬兩白銀,弘光帝算是出了血本。

    王鐸年已過四旬,他是進士出身,雖然自幼家貧,吃過不少苦頭,此番為官十幾年,早不是原先的窮家小子,身嬌肉貴,騎了二天馬,已是雙股生疼,他卻不敢稍加擔擱,急忙向福州趕去。

    此時浙閩邊境已調聚了弘光朝十萬大軍,何騰蛟還在源源不斷的調兵,浙江的動靜唐軍當然知曉,自然也不甘示弱,王鐸已遇到了數撥唐軍正往閡浙邊境趕去,他更是心急如焚,萬一雙方打起來,他這次出使不但前功盡棄,可能還有性命之憂。

    唐軍看到這隊逆流而上的隊伍也是感到奇怪,他們打著為皇帝送禮的名義,唐軍倒是不為難,只是心裡不免嘀咕,雙方眼看就要打起來,弘光朝還送什麼禮?

    等到王鐸趕到福州時,他的雙股由於騎馬已磨得鮮血淋淋了,走路都差點不穩,不過,此時年輕時地吃苦精神好像又回到了他身上,不顧疲勞,向接待他的陳貞慧呈上禮物馬上就提出要拜見唐皇。

    陳貞慧的父親陳於廷官至左都御史,和王鐸早有交往,論起輩分來,陳貞慧還是王鐸的世侄,因此王鐸見到是陳貞慧接待,不由大喜過望,憑著與陳貞慧父親的關係,就是換地不成至少也無性命之憂。

    陳貞慧對王鐸的要求滿口答應,將王鐸所送的禮物全部照單收下,並表示他馬上就會獲得皇帝地接見。王鐸所帶來地禮物全部送到了皇帝的臨時行轅福州府衙,李鴻基吩咐將一個個箱子打開,一件件精美的寶物展現出來,名家字畫,青銅寶物,金縷玉衣,應有盡有。

    這些東西陳貞慧不敢先看,也是次見到,不由看直了眼,這裡面最為貴重的是有一件戰國時期的銅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方案通高一尺,上框長一尺五,環座徑九寸六,重近四十斤。

    此案週身飾錯金銀花紋。難得地連漆制案面都保存完全。下部有兩牡兩牝四隻側臥的梅花鹿環列,四肢蜷曲,馱一圓環形底座。中間部分於環座的弧面上,立有四條神龍,分向四方。四龍獨首雙尾。龍身蟠環糾結之間四面各有一鳳,引頸長鳴,展翅欲飛。上部龍頂斗拱承一方形案框,斗拱和案框飾勾連雲紋。此案動靜結合,疏密得當,一幅特殊的龍飛鳳舞圖躍然眼前。

    這種東西只有皇室才能收葳,陳貞慧雖然看得眼讒,卻不敢向皇帝討要,只得抓緊機會細細觀摩。李鴻基卻對這些東西毫無興趣,只掃了一眼就示意侍衛收起來。

    陳貞慧只得戀戀不捨地收起目光,田淑英看上了那件金縷玉衣,卻是捨不得放手,李鴻基淡淡的道:「既然你喜歡,那就收起來吧。」

    田淑英欣喜地嗯了一聲,卻還是把金縷玉衣放進了箱中,李鴻基大感興奇怪:「怎麼,你不喜歡麼?」

    田淑英咬了咬牙:「皇后和幾位淑妃娘娘尚且沒選,臣妾若是選了,於禮不合。」

    李鴻基一愣,想到留在西安的邢秀娘,田玉珠等人,確實不宜引起糾紛:「難得你識大體,也好,以後朕再找機會賜予你就是。」

    「謝皇上。」聽到皇帝如此說,田淑英剛才的那點不捨也丟開,頓時笑面如花。

    陳貞慧見那些東西都被皇帝的侍衛收了起來,回過神來,道:「皇上,不知什麼時候可以召見王鐸。」

    李鴻基沉吟了一下才道:「先等幾天吧,等廣東傳來確切消息再說。」

    李過在後聽得吐了一下舌頭,暗道果然又要讓人等,幸好不是自己來接待,否則還不煩死,陳貞慧應了一聲,卻沒有一絲怕麻煩的神色。

    唐軍攻福建時,廣東的周若軍本想率軍來援,其軍隊都已到了閩粵邊境,無奈兩家根本不能信任,鄭芝龍對周家防的比唐軍還嚴,命令粵閡邊境的鄭軍對周家的軍隊嚴防死守,不能周家一兵一卒進福建。

    周若軍無奈,為了不讓唐軍沾便宜,只得將閩粵邊境的軍隊盡數撤離,鄭芝龍投降唐軍後,廣東的軍隊才重新回到了閡魯邊境佈防,只是鄭芝龍開頭守得旗鼓相當,一垮起來卻是不可收,導致廣東軍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唐軍攻領了不少要地,如今廣東等於是留下了任由唐軍進出的門戶。

    唐軍雖然沒有對廣東進攻,但時時刻刻保持可以突擊的姿態,給周若軍很大的壓力,李鴻基並不想像福建一樣對廣東進行硬攻。

    對於鄭芝龍,李鴻基還是有把握他不會棄地逃到海上,而對周若軍這個人,李鴻基卻是一點把握也沒有,廣東讓周若軍治理的水潑不進,唐軍的情報部門得不到多少有用信息,只是知道廣東的軍隊很強,在陸地上遠強於福建,就是海上實力也不比福建稍弱。

    唐軍就是花大力氣攻下廣東,若是周若軍逃到海上,難道還要和周家在海上決戰,那即使勝了,也非得賠上剛到手的水師不可,若是失敗,更是不可收恰。

    因此李鴻基一攻下福建,一方面派人搶佔了閩粵前線的要地,擺出一幅馬上進攻的態勢,另一方面卻派出李巖為使者,向周若軍召降,許諾的條件遠比福建優厚,周若軍不但可以做廣東總督,周家的水師也可以仍然歸周若軍統領,只要宣誓效忠大唐,每年向朝廷交納賦稅就可以。

    李鴻基相信這樣優厚的條件周若軍不可能不動心,現在唐軍需要的是時間,只要快速統一全國,隨著唐軍水師強大起來,也不用怕區區一個廣東的水師,至於陸上,更是翻不了身,以後再慢慢收回廣東的權力。

    李鴻基本來估計廣東易幟的消息還要快於王鐸的到來,到時自然可以滿口答應弘光朝的條件,等到得到弘光朝的地盤後,再宣佈廣東投降唐軍,到時弘光朝君臣上下臉色肯定會很難看。只是廣東的消息遲遲不到,讓李鴻基不由心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