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闖王李自成新傳

草原爭霸 第二十章 立功 文 / 老茅

    得知唐軍大舉進攻京輔之地,楊嗣昌的日子也不好過,他本想提兵去救,聖旨卻讓他趕緊去進攻湖北,陝西等唐軍重地,此時楊嗣昌手上加上浙江來的兵馬,接近三十萬人,這三十萬人馬擠在河南一省之地,河南去年本身遭災嚴重,又如何能供養這數十萬大軍,若是沒有軍糧,這三十萬大軍莫說進攻唐軍,自已就要被自己壓垮。

    楊嗣昌只得以代天行事的名義,趕緊從山東,浙江,直隸等地調集糧草,好不容易糧草調撥完畢,唐軍已風捲殘雲般的將京師與南方的各地切斷,楊嗣昌一下子舉棋不定,是依照聖旨對唐軍進攻,還是率大軍為京師解圍。

    最終楊嗣昌和眾將商議後,還是認為京城更重要,若京城丟了,他們即使打下湖北,陝西之地,也得不償失,調到河南邊境的大軍只得重新調回,沿鶴壁,邯鄲北上,要攻擊唐軍的後路。

    明軍屢敗於唐軍之手,對進攻唐軍的士氣本身不高,孫傳庭敗亡的消息傳來,士氣更是跌到低谷,又被調來調去,一路上開小差的士兵越來越多,軍紀也是渙散無比,大軍過處,猶如蝗蟲一般,將沿途百姓的東西全都搶光。

    明軍軍官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管不勝管,楊嗣昌指揮著這支隊伍,前進的速度緩慢無比,用了五天時間,前鋒部隊還沒有出河南。

    田見秀地大軍早已攻下了河間。滄州,正要向天津攻去,李鴻基卻阻止了田見秀繼續前進。大軍就停在河間,滄州一帶,防止明軍勤王的部隊北上。

    唐軍上下見進軍如此順利。皆是興奮莫明。紛紛要求皇帝修改滅明之策。直接進攻京師,將大明的京師一舉拿下。

    李鴻基卻在猶豫,他當初制定伐明之策時,是想利用京師來殲滅明軍地有生力量,至於京師慢點拿下也行,他怕拿下京師之後。江南各省沒有了皇帝,會群雄並起,或者南方再組朝庭,雖然以唐軍的兵力還是可以剿滅。只是他不想要一個打爛了的江南。

    不過,宋獻策地勸言也似乎很有道理,拿下了京師,大明就宣告滅亡,江南民風軟弱,一紙傳檄江南即可以下。

    李鴻基對江南民風軟弱卻很懷疑,當初清軍南下,江南可是殺戳最重地地區,天地會,白蓮教,太平軍,都是出自於江南,江南地反抗從來沒有停止,雖然唐軍代明,同是漢人的政權,應當不會像反抗清庭一樣激烈,可是李鴻基還真沒有把握,若是不趁京師未破之前先消滅楊嗣昌手上的數十萬兵馬,以後江南會不會血流成河,伏屍纍纍。

    只是楊嗣昌的行程實在太慢了,讓唐軍上下都等不及,李鴻基見部下紛紛請戰,同意讓馬世耀分出一萬人馬先對京師進行試探行的進攻,讓崇禎感到害怕後,加快楊嗣昌的進軍,再說有這一萬人也可以隨時監視城中地動靜,一旦皇帝出逃,這一萬人可以追趕,崇禎是萬萬不能讓他逃到江南的。

    馬世耀的一萬人馬到達北京外圍,京城引起的震動可想而知,以前雖然知道唐軍就在數十里外,可是畢竟還有一段距離,如今唐軍已實實在在到了外城,崇禎更是嚇得目瞪口呆,好在唐軍畢竟沒有圍城,若要出逃,還是有可能。

    事實上馬世耀地一萬人馬主要是起威攝作用,他即不能圍城,也不能攻城,不過,唐軍在京師四門的活動,實際上已讓京城與外界溝通困難起來,京城空有二十多萬人馬,只能躲在城中看著一萬名唐軍耀武揚威,沒有人敢帶兵出城與唐軍作戰。

    現在京城與楊嗣昌的消息只能通過水師從天津給他帶來,唐軍並沒有攔截城中的信使,崇禎的旨意得以順利的傳到楊嗣昌軍中,楊嗣昌看到崇禎命他加快速度對京師解圍的聖旨後鬆了一口氣,看到唐軍已到了京城外圍,馬上又緊張起來。

    楊嗣昌得到聖旨後,傳諭三軍,命令各部加快行動,否則擔擱了救駕事宜,立斬無赫,在楊嗣昌的嚴令下,明軍才加快了速度,跨過了邯鄲,邢台,往高邑而來。

    唐軍拿下真定後,唐軍除了將京師方向的縣城全部拿下後,並沒有攻佔真定南方的縣城,只是真定附近各個縣城要麼縣令掛官而逃,要麼已豎起了唐軍的大旗,不過,令這些縣令尷尬的是,唐軍並沒有派人來接收。

    其中高邑就屬於這樣一個縣城,高邑地處華北平原西沿,東臨古趙州,西依太行山,南望邯鄲城,北離真定只有一百里,唐軍快馬半天即可到達,唐軍攻下真定府後,高邑縣令郭鳴世轉變極快,馬上就明白改朝換代的時候到了,有心做個榜樣,第二天就在城頭豎起了唐軍的旗幟。

    只是讓高邑縣令郭鳴世心焦的是,唐軍竟然也沒有派一個人來表鄯他,也沒說接不接受,總之他就被諒在半空中了,楊嗣昌的大軍北上,這把郭鳴世急壞了,有心求救於唐軍吧,人家並沒有理他,可有心重新改換門庭,又怕楊嗣昌怪罪,請出尚方寶劍將他斬了,可能人家連尚方寶劍都懶得請,他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直接殺了就是。

    郭鳴世越想越怕,最後還是性命之憂佔了上風,他直接丟下縣衙事務,帶領家人向唐軍境內逃去。

    逃到元氏縣後,郭鳴世卻發現元氏縣中已佈滿了唐軍,元氏縣令和他多有交往,元氏縣離真定雖然比他近,卻比他晚一天才豎起降旗,郭鳴世以為唐軍接納了元氏,卻沒有接納他,頓時憤憤不平,不過,他不敢與唐軍作對,還得求元氏縣令將他引見給唐軍。把他對唐軍地忠貞之情訴說一遍。

    他卻不知,唐軍已決定將楊嗣昌消滅在元氏和欒城之間,元氏和欒城都是古城。元氏可以追溯到周初分封諸侯時,槐水流域建有詆國,封龍山南蘑建在飛龍邑。趙國時。趙國公子元封於此口元氏縣由此而得名。

    而欒城則是春秋時,晉中軍元帥、正卿欒書封於此,置欒邑,是為欒城之肇始,西漢時置關縣,隋設欒州。復置欒城縣。元未紅巾軍起義領袖韓山童、韓林兒就出生在欒城。

    元氏和欒城之間相距不過二十里,是去真定府的必經之路,唐軍已在這裡張開了口袋,單等楊嗣昌鑽進來。自然沒有時間理他一個高邑的小小縣令。

    高邑有太行山作屏障,易守難攻,而且只是唐軍地地盤,楊嗣昌本以為在高邑會有一場惡戰,沒想到高邑既然不戰而逃,大出官軍意外,一時官軍士氣大振,認為唐軍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以前只是仗著武器精良而已,大軍一到,照樣望風而逃。

    楊嗣昌見士氣高昂,內心總算有幾分高興,不過,心中還是不安的居多,從接過崇禎摧他進軍的聖旨後,再也沒有京城什麼消息,唐軍已將京師和外圍隔絕,楊嗣昌生怕京師有險,他在高邑休整一晚後,馬上下令全軍斷續前進。

    高邑縣地百姓卻遭了災,這裡既然投降過唐軍,那麼百姓當然也是賊軍,明軍哪還會客氣,明軍在高邑縣燒殺搶掠,無所不為,等到明軍離開高邑,這個以前上萬人地小縣已是十室九空,到處是屍體,成了一片廢墟。

    崇禎皇帝發起地那次廷議自然沒有結果,大臣們生怕皇上命令自己留守,皇帝自個逃跑,紛紛阻止,從太祖說到成祖,個個大義凜然,祖宗之地不可棄,京師不可棄,誰提棄京師誰就是動搖軍心民心,可殺。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崇禎就是想乾綱獨斷也不可能,他望著殿上的大臣一個個表演,頓時心如死灰,後來老臣張縉紳提出不如讓太子到南京監國,也被崇禎粗暴的打斷,太子還不滿十歲,讓他去南京有什麼用。

    最後眾臣終於拿下一個方案,調祖大壽,吳三桂入京,讓他們將關寧民眾中的精壯之士和士兵全部遷入關內,不委於敵,如此一舉兩得,與民眾無損。

    北京混亂的時候,唐軍的情報人員卻如魚得水,從那天發現城中出現上千張《討明檄文》開始,錦衣衛日夜捉拿唐軍地情報人員,可除了一些地痞流氓,一個真正的唐軍情報人員也沒有抓到。

    如今人心惶惶之急,錦衣衛也難得管了,街上有些人甚至明目張膽的聲稱自己是唐軍中人,當然,這樣的人充其量可能只是給唐軍當過外圍人員,打探過小道消息,或者給唐軍貼過標語。

    每天北京地街頭都會湧現出一些唐軍的標語,都是宣傳唐軍的政策,這讓北京的居民惶恐之餘又有些安慰,官府對唐軍的宣傳都是說唐軍殺人不眨眼,吃人肉,連唐軍的馬也是割開死人的屍體做馬槽餵食。

    見到了唐軍不妄殺一人,不取一件財物的標語,多數人還是選擇相信,唐軍就在外面,既然京師恐怕要破,當然選擇相信一些好的,巴不得唐軍真能做到路不遺。

    唐軍雖然沒有攻城,但這種情況更是讓明軍心焦,不知唐軍究竟何時就會突然進攻,崇禎每天就要問幾遍有沒有援軍的消息,祖大壽,吳三桂到底怎樣?

    不過,在明軍重臣都惶恐不安時,明軍中有一人卻是無憂無慮,鎮定自若,這人就是新近才補上內閣大學士的魏藻德。

    魏藻德曾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騎著一匹烏龍駿馬騰空而起,飛上九霄雲天,他便讓自己的小妾香玉解夢。

    魏藻德已經是五六十歲,經常是半夜醒來,他的小妾香玉卻不到二十歲,正是嗜睡的年齡,半夜被自家的老頭子推醒,當然沒好氣,不耐煩的道:「馬有龍象,騎馬騰飛,正是大吉大利。」

    這話喜得魏藻德抓耳撓腮,剛要向小妾詳細詢問時,小妾早已睡了過去,他也只得繼續睡去,剛睡下不久,又好像聽到模模糊糊的刀劍之聲,中間還夾雜著男女的隱約呼號,魏藻德吃了一驚,重又把小妾摧醒,問她這夢該如何解,是否不吉。

    香玉被魏藻德半夜兩次推醒,大為不耐,道:「眼前唐皇帶著五十萬大軍親征,前鋒已抵城外,聽到刀劍之色有何稀奇?」

    魏藻德歎了一聲:「唐皇氣勢洶洶,五十萬大軍誰人可擋,皇上縱有三頭六臂,也莫可奈何,眼前這社稷是沒救了,京師早晚要破,我是當朝宰相,到時國亡之後,我也得身死社稷,什麼騎馬騰飛,大吉大利,那也休題。」

    香玉指著他的鼻子大罵:「你是豬油蒙了心,什麼身死社稷,憑著你堂堂狀元宰相的身份,任誰也要高看一眼,到時唐皇進城,你去降了他,難道不會封給你一個開國公的身份當當,若能弄個世襲國公的身份當當,豈不比現在要強得多。」

    魏藻德聽得眼睛發亮:「還是夫人看得明白,只是沒有立下大功,恐怕世襲國公的身份難弄。」

    香玉道:「這有何難,你是宰相,要立功還不容易麼?」

    魏藻德道:「容是容易,可是也要聯絡上唐軍才行啊,否則我立了功,又有誰知曉?」

    香玉道:「這容易,我跟你找來一個唐軍的人就是。」

    魏藻德大吃一驚:「你如何認識唐軍中人。」

    「這你不要管,到時與唐軍搭上線,你飛黃騰達之日,可不要忘了妾身才是。」

    魏藻德連忙賭咒發誓不會忘了她,香玉才重新睡去,魏藻德卻越想越興奮,整個晚上都睡不著,第二天,就摧他的小妾香玉趕快去找唐軍。

    香玉又怎麼真的認識唐軍,她只是偶爾聽到府中的魏麻子自稱是唐軍,信以為真才有把握,她叫人把魏麻子找來,魏麻子聽到夫人找他,忙樂滋滋的前去。

    這個香玉出身於青樓,雖說還是青館人的時候就被魏藻德贖了出來,但她勾人的手段實在強,不但魏藻德被她迷得暈暈糊糊,府中的下人也個個暈頭轉向,以見到夫人為榮。

    不過,香玉一提出唐軍之事卻把魏麻子嚇的要死,這可是宰相府,說自己是唐軍,那不是找死嗎,香玉再三保證不害他,魏麻子才吞吞吐吐道:「夫人,小人其實是前幾天晚上出去時,看見過一個人在偷偷貼標語,小人恰好和他認識,就一起貼過幾次,小人其實還沒有加入唐軍。」

    香玉大失所望,不過,還得通過魏麻子找到唐軍,魏麻子卻死活不肯說出那人是誰,香玉無法,賞了魏麻子五兩銀子後,讓他務必轉告唐軍,老爺要與唐軍見面。

    魏麻子得到賞銀,倒是樂得做這中間人,這事唐軍下面的人卻不敢作主,七拐八拐才傳到了賀小風的耳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