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闖王李自成新傳

草原爭霸 第五十章 兩難選擇 文 / 老茅

    李鴻基靜靜的坐在書房,將陳宇的奏章打開,看完後,不由讚了一聲!」好小子,動作真快。」

    陳宇在一個月內,已整合了唐軍境內的一半銀局,組建了三十九家銀行分部,二百五十二個聯絡處,其中陝西有分部十一家,湖南有四家,湖北有五家,四川有七家,山西有五家,甘肅有四家,寧夏有二家,蒙古大草原有三家。

    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有五千萬枚銀幣鑄造出來,被商家民眾兌換,僅此一項,唐軍便獲利二百五十萬兩之巨。即使去掉各種損耗,人工成本,純利至少也有二百萬兩以上,發行銀幣,不但可以方便百姓,減少官員貪污,還是一個巨大的財源,唐軍的財力等於憑空多出了一成。

    李娃輕輕的走了過來:「殿下,侍中宋大人求見。」

    李鴻基一聽宋獻策來到,忙道:「快請!」

    昨日朝堂剛剛結束,此時若非急事,宋獻策不會到來才對,李鴻基心中不由猜測宋獻策所來何事。

    不一會兒,宋獻策搖搖晃晃的走了過來,他身材矮小,腦袋又比人一個半還要大,以前行走江湖時常常受人饑笑,許多人稱為宋孩兒,此時宋獻策身為唐軍的重臣,當然無人敢如此稱呼,只是如此身材,穿上唐軍的官服,更易引人發笑。李鴻基每次見到他都要強忍笑意。

    宋獻策進了房中。向李鴻基拱手道:「殿下,大喜,大喜。」

    「何喜之有。莫非愛卿又要成家嗎。」宋獻策前幾年一直沒有娶親,今年卻好像突然開竅了一般,連娶了三房。所以李鴻基拿宋獻策來打趣。

    宋獻策沒有理會李鴻基地打趣:「殿下。河南李巖遣人來投。河南半省之地。殿下垂手可得口」

    李鴻基一聲:「可是人稱李公子的李巖。」

    「正是。」

    李巖原叫李信,改名後,有人還叫他李信,有人叫他李巖,不過,人人都尊稱他為李公了。從李巖攻下歸德府後,唐軍地情報系統就注意到了他。

    李巖的才能李鴻基很清楚,只是若沒有外力推動,李巖很難造反。開始唐軍人才缺泛時,李鴻基也從來沒有想過可以把他提早拉籠過來,後來唐軍越來越強大,是不是再能夠得到李巖,已是可有可無,不過,聽到李巖要主動歸降,李鴻基還是挺高興。

    「這個李巖為人如何?」儘管李鴻基對歷史上的李巖早就有過瞭解,但歷史是真是假,還不能完全相信,通過現在地情報來瞭解更準確一些。

    「此人仗義疏財,為人豪爽大氣,頭腦清晰無比,實仍難得地帥才。」一連串地溢美之詞從宋獻策嘴裡道了出來。

    「愛卿似乎對李巖此人很熟?」

    「臣曾在杞縣待過一段時間,對李巖有過交望,上面的結論都是臣和他交往時所得。」

    「即如此,那就錯不了,這次他派何人過來與我軍聯繫。」

    「來人是他的親弟弟李仵,還有一個女的,好像叫紅娘子。」

    「什麼,紅娘子來了?」

    「正是,聽說這個紅娘子是李巖的副手,好像兩人之間關係還很親密。」

    宋獻策見到李鴻基如此失態,不由有點奇怪,紅娘子他見過一面,確實長得美艷,更難得的是一身豪邁之氣,一點也不輸於男子氣概,宋獻策還以為李鴻基是從哪裡聽到紅娘子美貌,動了心思,才特意加上了後面地一句。

    李鴻基大為懊惱,紅娘子是刑秀娘的妹妹,而且她後來跟了李巖,這些李鴻基早就知道,他以前還派人到杞縣找過,只是當時紅娘子卻還沒有到杞縣,李鴻基派去的人自然落了個空,後來就淡忘了下來。

    刑秀娘開始也是到處派人尋找她妹妹,幾年卻一點結果也沒有,後來就死了心,停了下來,刑紅娘在杞縣拉起了一支隊伍後,唐軍的情報人員雖然注意到了她,但這樣地義軍在河南沒有上千,也是成百,根本不會把她當回事,自然也不會向上面凜報。

    李巖攻下歸德府後,唐軍的情報系統對這支義軍大為關注,只是刑紅娘成為了義軍的副手,大家的目光自然放在李巖身上,以致於李鴻基現在才記起來,原來刑秀娘還有一個妹妹流落在外面。

    李鴻基心裡一陣心虛,若是讓刑秀娘知道自己早就知道她妹妹的情況,卻不派人接回來,非得和他大鬧不可。見宋獻策滿臉狐疑,此時卻不想和他解釋,問道:「李仵和紅娘子現在在何處。」

    宋獻策回道:「他們正在臣的府中等待消息。」

    李鴻基敲著桌子:「你說,現在接受河南並省之地,時機合適嗎」

    河南今年受災嚴重,全省人口不下一半受災,許多地方已經發生了相互食人的殘劇,接近河南的唐軍領地,已湧進了數十萬人口,唐軍現在每天都要大量調運糧食過去,唐軍的糧食雖然有,不過,最接近河南的陝西,山西本身也遭受過旱災,他們的糧食還要依靠湖北來調運。

    這幾十萬人,每天就要消耗掉上萬石糧食,加上唐軍的糧食都要從最遠的湖南,四川調運,路上的損耗也要達到三成,這還是唐軍大勢修路的結果,否則上千里的糧食調運,如果放在以前,恐怕五成以上的損耗都不夠。

    不過,救濟這些人,對唐軍來說不是沒有好處,唐軍在草原三年的移民結果,現在整個大草原的人數還不到五十萬,唐軍理想的人數是整個大草原能達到三百萬漢人,現在連各城的實際所需人數地六分之一都沒有達到。這五十萬漢人還包括從滿人手中救下來的十多萬,加上唐軍駐城的數萬人。

    事實上唐軍每年全力移民地結果,只能換得草原上不到十萬人的增加。而且這個速度還在減少,如果按這個速度下去,唐軍再過數十年也完不成草原上生活三百萬漢人的目標。可是河南一場大災下來。唐軍已往草原上輸送了二十萬地人口。達到了以前數年地總和,而且現在人口還在源源不斷地輸送中。

    可是唐軍一旦把河南接下來,那就不是幾十萬人的事了,而是幾百萬人,唐軍哪有能力一下子救濟那麼多人,若李鴻基沒有記錯的話。今年河南的旱災還不是最大,接下來的三年,河南會受到連續大旱與蝗災的夾擊,一年比一年厲害。唐軍沒有那個實力每年都要救濟幾百萬人。

    宋獻策早年遊走於民間底層,深知民眾在災年地疾苦,面對河南的饑荒,朝庭決不會救濟,就是想救,他們也沒有那個實力,唐軍若不伸出手,這數百萬生靈就要倒斃於溝渠之中,荒野之外了,若宋獻策還是那個遊走於江湖的郎中,自然會毫不猶豫的讓唐軍接下河南這個場手地山芋。

    可他偏偏是唐軍的重臣,不得不為唐軍的整體考慮,草原上雖然需要三百萬漢人,可那是在十年以上的基礎上,若是一下子把數百萬人遷到草原,那無論是對唐軍還是對那些遷棲之人都是一場災難。

    唐軍進入河南,白白替朝庭來解決這個包袱,那根本不符合唐軍的利益,而且河南不是年遭災,幾乎每一年都有災情,只不過沒有今年這麼重而已,即使唐軍救了今年,難道明年還要救下去。

    宋獻策到底不是鐵石心腸的人,想了半刻,毅然道:「還請殿下能夠大發慈悲,救上這數百萬人。

    老實說,這人李鴻基也想救,畢竟只要能夠渡過災年,唐軍的回報遠比付出的要大,只是如何安置這數百萬人,著實讓人頭痛,河南在數年之內都會有大災,民眾根本不能從土地上獲得收益,除了草原,可以在短時接受上百萬人的安置外,其餘數百萬人又往哪裡安置,陝西,山西本身也災害嚴重,根本不能安置災民,除非把他們安排到湖廣和四川,只是這兩個地方人口本來就密集,再安排個數百萬人,萬一引起衝突就得不償失了。

    李鴻基苦笑:「不是孤王不肯救,而是實在救不了,數百萬民眾,若是幾年都要靠救濟,唐軍再富,也要垮了。」

    宋獻策剛才的興奮全然不見,是啊,唐軍為什麼要接下河南,此刻河南成了一大負擔,面對各地烽湧而起的義軍,朝庭拿不出半點辦法,只有龜縮在大的城池裡,唐軍若接下河南來,不但要救濟災民,還要出動軍隊應付那些大小不一的桿子,土匪。

    李巖雖然佔了河南三分之一,但他的地面上照樣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桿子,李巖真正的地盤只有歸德府方圓百里能夠確實控制,其他地方都是為了對抗官軍,依付於李巖而已,否則李巖本事再大,也不能在二個月之內拿下河南三分之一的地盤。

    何況朝庭在河南的力量並不弱,光是左良玉在南陽就有十萬人馬,將李巖的人馬與唐軍隔開,唐軍若想接管李巖的地盤,還得將左良玉的十萬人馬擊敗。

    現在河南的災民都把唐軍當成了救命菩薩,他們都知道,只要逃到了唐軍境內,那就會得到救濟,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有力量逃到唐軍的領地,許多人走著走著,在路上就倒下了,剩下的一般都是精壯才能逃過去。

    這種方法是殘酷的,但唐軍也毫無辦法,目前只能救這麼多人,與其老弱一起救,不如只救精壯,當然,如果有老弱能夠進入唐軍的領地,唐軍也不會拒絕救治,只是這樣的人極少。

    唐軍若接下了河南,所有人都成了唐軍的子民,若是不能全部救援,反而於唐軍的名聲有大損,大家不會記得唐軍進來之前就遭了災,只會說唐軍救濟無力,到時災民中有人一煽動,暴動起來,那反對的就不是朝庭而是唐軍了。

    宋獻策苦澀的道:「那是不是回復他們,我軍暫時不會接受他們的投誠。」

    李鴻基攔住道:「不,我軍只是不接受河南之地,如果他們的隊伍能夠拉出來,我們唐軍歡迎他們加入。」

    宋獻策道:「明白了,我軍要人不要地。」李巖能夠拉出來的人畢竟有限,唐軍完全可以接納他們,至於河南這個地盤,只好放棄了。

    送走了宋獻策,李鴻基悶悶不樂,不進入河南,等於白白看著數百萬人死去。

    賀景匆匆趕了進來:「殿下,高立功將軍發回來八百里加急。」

    李仵和刑紅娘在宋獻策府中焦急的等待著,這兩個月來的時光對他們來說如夢一般,義軍在河南東部勢不可擋,已經拿下了河南三分之一的地盤,可是接下來,義軍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再向西,是左良玉的地盤,義軍根本不能和左良玉的十萬大軍對抗,向北,是開封,鄭州,洛陽這樣的堅城,義軍也無力攻下,一旦義軍失去了進攻的能力,加上義軍裹脅的人口越來越多,糧食的問題終於暴露了出來。

    義軍搜刮了領地內所有的大戶,他們的糧食雖然堆積如山,可是依然滿足不了義軍領地內一百多萬人的胃口,李巖只能盡量保持軍隊的口糧,每攻下一個地方,當地的饑民只能有十天半月不挨餓,河南是整省遭災,地主家的餘糧供出來並不能滿足寵大的饑民胃口。

    官軍並沒有派人來圍剿義軍,可他們做得更絕,無論是左良玉,還是李風仙,他們都把饑民往義軍這邊趕,這一下義軍的糧食更是雪上加霜,看著饑民經常成群的倒下,李巖滿不是滋味,自己本要帶著他們闖出一條活路來,沒想到捨家造反了,照樣救不了他們。

    李巖只能放棄以前的打算,快速派人和唐軍接洽,希望唐軍能夠進入河南救濟,李仵和刑紅娘只帶著數十名精兵,一路曉行夜宿,到了唐軍領地時,他們看到整個唐軍系統都在運送糧食救濟過來的災民,對此行的把握又大了一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