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爭霸 第五十六章自欺欺人 文 / 老茅
剌殺唐王的案件算是告破,李鴻基下令將林若燦,孫錫君,李良辰,青猴兒四人處斬,黃宗羲雖然沒有參與剌殺,但知情不報,被流放到草原,指定居所,非大赫不得恢復自由。
西安城好久沒有殺人了,上次殺人還是在褚家謀反時,百姓都爭相觀看剌殺唐王的兇手是何許人,囚車所到之處全是人山人海,他們紛紛用手中的雜物向囚車扔去,砸得四人苦不堪言,兩旁的唐軍並不攔阻,任由他們發洩。
張溥等人也在人群中,見到此情景,張溥感歎的道:「看來唐王很得人心,百姓們對兇手都恨之入骨。」
張采道:「未必,京城每次殺人還不都是如此。」
張溥道:「受先,你對唐軍的看法應當改一改了,這次我們捲入到剌殺唐王的案件中,若不是唐軍英明,你我哪能如此容易出來。」
楊存樞也道:「是啊,若是朝庭發生這樣的大案,被抓之人就是不死也要丟半條命,哪有我們這樣輕鬆,連太沖兄也只是流放了事,也算不幸中的萬幸,我還擔心太沖也要性命不保。」
張采默然不語,知道張溥,楊存樞所說都是實情,但他對唐軍一向的觀感卻很難改過來。
囚車到了刑場,更是圍滿了人,比唐軍鑒寶會天的人數都要多上許多,大家對這樣免費的血腥剌激場面都是激動萬分,只是四名剌客都已被賀景折磨的不成人形,臨刑前也不能說上幾句「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之類的話,讓大家失望不已,當唐軍將四人的腦袋砍下,血花四濺時,雖然有人掩面不敢看,更多的人是轟天般的喝彩。
唐軍的鑒寶大會結束了,剌客也處決了,許多人才開始返回,趙財雖然如他所願,花十萬兩黃金得到了這個翡翠大白菜,卻不敢把它帶回去,這個東西太顯眼了,若是運回去,給朝庭盯上,安一個通賊的罪名,這個東西還成了證據,到時不但寶物會被收剿,還有傾家蕩產之危。
趙財這次虛驚一場,反而見到了唐王本人,他覺得這場牢獄之災受得值,當初唐軍來抓他時,周泰還想帶護衛反抗,被趙財制止了,他深知在唐軍的地盤上靠十幾名護衛想反抗無異自找死路,唐軍將他放回後,不但把他的護衛都放了,他的東西也絲毫未少,這讓他對唐軍有了充足的信心。
趙財左思右想之下,還是在西安置下了房產,把翡翠大白菜放在西安可以日夜欣賞,若是回去後不放心,還可放進唐軍專門的保管庫中,每月交納一筆費用就可以,絕對保證安全,回來後再取出來就是,這些購得重寶的富豪也正為此事發愁,許多人見到趙財的辦法,眼前一亮,覺得可行,有不少人紛紛如此處理。
不過,這當然不包括鄭家和周家,他們可以攜帶寶物大搖大擺的回去,朝庭知道後也不敢為難,鄭鴻逵能攜帶的只有那尊戰國龍耳虎足方壺了,其餘東西都壓在唐軍的戶部,等他的餘款運到了才能把東西運走。
唐軍中的將領得知皇帝派人剌殺唐王,一個個都大怒不已,許多人紛紛向李鴻基請戰,整個山西前線氣氛為之一緊,以前雙方停戰後,彼此的斥候甚至可以相互打招乎,現在官軍的斥候只能遠遠避開,免得被唐軍射殺。
不過,前線上的物質來往卻沒有斷絕,唐軍需要來自江南的貨物來繼持境內的繁華,江南也需要唐軍境內的大量牛羊,還有綿花等物,最重要的是前線的官軍很快發現向唐軍境內走私是一件油水很足的事,就是那些過路商人的孝敬也非掌豐厚,許多士兵都參與到了其中。
陳奇榆發現後,開始也處罰了幾次,還有幾個倒霉的傢伙被砍了腦袋,但陳奇榆很快就發現根本制止不了,不止是士兵和下級軍官,他手下的幾個大將也參與了其中,朝庭的糧餉經常拖欠,皇帝也不能差餓兵,那些將軍也知道兵不好帶,若要硬斷大家的財路,說不定會被餓急了的士兵砍了自己的腦袋,還不如自己也得一份,這樣,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陳奇榆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總不能把自己手下的大將也全部處罰,若真敢如此,他這個五省總督的腦袋就得立馬搬家。
李鴻基正在拿著周家的情報觀看,李鴻基只所以會留意周家,只是對捨得出數十萬兩白銀購買三件貼的人感到好奇,一看之下,卻驚得他差點跳了起來。
周家的情報很簡單,周家家主周右軍,出身於廣東揭陽,有五子一女,周若軍從揭陽縣的小小縣丞在十年時間官至廣東巡撫,周家有一子在軍中,撐握了廣東一部分的軍權,二子組建了一支民團,協助官府鎮壓了幾次廣東的農民起義,還有二子一女在打理家族的生意,其中包括海上多達萬人的海手,與鄭軍多次相爭,奠定了海上與鄭家分庭抗禮的實力。
李鴻基腦裡怎麼也記不起這個時候會冒出來一個周家,竟然可以和鄭家在海上叫板,是自己的記憶有誤,還是因為產生的蝴蝶效應才多出來一個周家,不由對李娃道:「把賀景給我叫來。」
賀景不知發生何事,聽到唐王招見,忙匆匆趕來,賀景一來,李鴻基馬上問道:「這個周家是怎麼回事,還沒有他們更詳細的情報。」
賀景鬆了一口氣,原來只是問周家的事,忙道:「回稟殿下,這個周家和鄭家一樣,崛起於海上,現在周家已是廣東權力最大的勢力,。」
李鴻基問道:「就這些,他們一年的收入有多少,軍隊有多少,用什麼武器,這些有嗎?」
賀景道:「沒有,廣東的官軍盤查很嚴,我們的情報人員已在哪裡損失了數十名,剩下的也接觸不了實際機密,只是知道廣東依靠海上貿易大發其財,其富裕程度已可以比得上江南了。」
李鴻基馬上道:「立即加大對廣東的情報力度,周家的一舉一動都要摸清,尤其是周家的民團實力更是重中之重。」
賀景應了一聲:「是。」,又疑惑的問道:「殿下,如今我軍的主要精力在前線,京師,以及湖廣一帶,周家充其量只是廣東的一個土皇帝,有必要花如此大的力度嗎?」
李鴻基道:「以後你會知道的,當然有必要。」李鴻基見突然冒出一股自己無法撐握的力量,當然會心生不安,歷史上王朝的更替,勝利的可不都是那些開始風光無限的勢力,而往往是那些開始隱藏的很深,但在適當時機站出來一擊的諸侯,李鴻基可不想自己與大明的爭奪,最後讓別人做了漁翁。
賀景剛要下去,李鴻基又叫住了他,道:「那個周碧和鄭鴻逵還在不在西安?」
賀景忙道:「周碧已經走了,那個鄭鴻逵還在。」
李鴻基想了想,道:「那就算了,你下去吧。」李鴻基本想把周碧和鄭鴻逵都請來,試探一下他們對朝庭和唐軍的看法,既然有一人不在,那就算了,反證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兩家還是死對頭,有他們相互牽制,自己暫時可以放心。
對於手下的請戰,李鴻基暫時將之壓了下來,只是派出趙良極對朝庭作出抗議,要求崇禎把剌殺唐王的主謀劉應選交出來給唐軍處理,否則就要出兵攻打朝庭。
李鴻基此時不是不想打,只是現在草原剛剛經歷了場火拚,實力正是最虛弱的時候,唐軍正好向草原進軍,若馬上和朝庭開戰,唐軍的精力肯定要放在戰爭上,勢必影響對草原的控制,若等蒙古人再聚起來,唐軍要想再控制草原那就沒那麼容易了。
可以預見,趙良極的出使不會有任何結果,趙良極到了京城,根本沒有人理他,若不是攝於唐軍強大的軍力,還有文官們堅持的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崇禎恨不得把趙良極抓起來卡嚓了事。
崇禎此時正在策劃一件他認為的大事,事實上那些進入唐軍境內的大儒基本上收到了錦衣衛的警告,不管和氏璧是真是假,通通要說成是假的,沒想到,結果是暫時未定,這讓崇禎更是心慌,他自己認為唐軍得到了和氏璧一定是真的,否則那些大儒們收到警告後,不會得到這個結論,那豈不是代表天命真的在唐軍哪裡。
他決定來一場欺騙,欺騙他自己,也是欺騙天下的臣民,這天,崇禎正在早朝,突然有當值的軍官來報:「皇上,大喜,大喜。」
崇禎皺了一下眉道:「放肆,大殿之上,何人敢喧嘩。」
那名軍官語無論次,道:「皇上。門外有人敬獻和氏璧。」
此語一出,大殿之上一下子嗡的一聲作響,許多人交頭接耳,和氏璧不是在唐軍手裡嗎,難道有誰能從唐軍手裡奪過來,想到這裡,許多大臣都興奮不已。
崇禎連忙道:「快傳。」
值殿軍官匆匆下去,不久就帶來了一個老農模樣的人,手裡捧著一個盒子,盒子古色古香,一看就是年代久遠之物,老農一進來,就跪了下來:「小人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連忙道:「老人家快請起。」
那老農磕了一個頭,道:「謝萬歲。」才魏顫顫的站了起來。
崇禎道:「你說你要向聯敬獻和氏璧,此物從何而來,你可打開看過。」
老農道:「此仍聖物,小民如何敢打開?」
劉應選從旁邊站了出來,道:「放肆,你這刁民,盒子都沒有打開,你如何知道這是和氏璧,分明是想欺騙萬歲,罪當處死,來人啊,把這個騙子拖下去。」
老農連忙跪下道:「冤枉,小人是受了神人指點,才知這是何氏璧,要敬獻給皇上。」
崇禎連忙道:「老人家,你別害怕,你得到此物的經過可否說出來。」
老農站了起來,說道他家有祖傳的幾畝農田,周圍的都是薄田,唯有他家的農田每年不管是風調雨順,還是天旱地澇,都能打下十幾石糧食,大家都說他家的田里肯定埋有寶貝,昨天他睡下後,突然夢到一個金光閃閃的神人對他說道,他家的田里埋有和氏璧,如今天下大亂,是有妖物作孽,唯出和氏璧出世,才能鎮住妖物,讓他把和氏璧取出來,獻給皇上,才能天下天平,他醒後就連夜來到夢中神人告訴他的地方,連挖三尺,終於找到了這個盒子,他不敢怠慢,今天就來獻給皇上。
太監從老農手中接過盒子,一打開,只見光芒四射,裡面有一個方圓四寸的璽印,太監正要交給崇禎,崇禎對周廷儒道:「周愛卿,你學識淵博,你來看看,這是否是真印。」
周廷儒接過一看,這玉上該著五龍交紐,旁缺一角,以黃金鑲補,下有篆文:「受命於天,並既壽永昌。」彷彿和傳說中的和氏璧一模一樣,只是看這玉質雖然溫潤,但卻不能說是上品,不太可能是和氏璧,偷偷朝崇禎看了一眼,見皇帝緊盯著自己,他也是玲瓏七巧之人,忙跪下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此仍天祐吾皇,確實是傳國玉璽。」
崇禎又道:「溫愛卿,吳愛卿,你們也來看看。」
溫體仁和吳宗達兩人圍上來,看了幾眼,連忙也跪下,道:「天祐吾皇,此確仍傳國玉璽。」
三位大學士都已認為是真,那麼肯定是真了,百官都跪了下來:「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哈哈大笑:「好,好,此仍天意,我大明中興有望,賞獻寶之人五百兩,封獻寶公,並大赫天下,慶祝大明得到傳國玉璽。」
所有大臣都跪了下來:「皇上英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散朝,有人向皇上獻和氏璧的消息就不脛而走,有人歡天喜地,覺得是天祐大明,有人半信半疑,更有人壓根不信,不過,大赫下之,許多犯人重獲自由,倒是謝起這和氏璧來,只是有人向三位大學士求教和氏璧真假時每人卻都避口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