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闖王李自成新傳

草原爭霸 第二十九章算盤落空 文 / 老茅

    崇禎躺在寢宮中,幾天不理朝,這事把他氣的夠嗆,但幾天過後,又不安起來,他畢竟還是一個想做事的皇帝,忙讓悅妃把這幾天的奏章拿給他看。

    悅妃叫柳眉兒,本是一個普通的小宮女,有一天,崇禎批閱奏章心煩,想到後花園走動,突然聽一陣女子的嘻鬧聲,崇禎大為好奇,向身邊的太監李順成詢問道:〞什麼人敢在聯的後花園嘻鬧.〞

    李順成大驚,宮中是最講規矩的地方,若是惹惱了皇上,所有人都沒有好果子吃,連忙跪下回道:「皇上,她們都是剛剛進宮的秀女,還不懂宮中規矩,奴才這就去把她們轟走。」

    崇禎歎道:「如今國事多艱,宮中還進什麼秀女,把她們都打發走吧,讓她們回家。」

    李順成遲疑著不敢起身,崇禎不悅地道:「怎麼,沒聽到朕的話,還不滾下去辦。」

    李順成咚咚的磕了數個響頭:「回凜萬歲,不是奴才不願辦,實在這事沒法辦,這宮中秀女是每年的慣例,這些女子都是小戶人家出身,每家已收了朝庭給的五十兩銀錢,如今有些已尋不到人家,有些有人家的也都不願回去。」

    崇禎一聲:「那帶朕過去看看。」

    這一群小宮女都是剛進宮不滿一個月,以前在家中很多人都是貧無立錐之地,陡然進了宮裡,自然樣樣新奇,儘管有嬤嬤教導時不敢無理,但嬤嬤一離開,少女的天性又流露出來,一起嘰嘰喳喳鬧個不停,正在這時響起了一個大監聲音:「皇上駕到。」所有人都嚇蒙了,跪在地上一個個都膽戰心驚。

    崇禎和言悅色地問道:「朕想放你們回家,你們可願意?」

    這些女孩大的不過十五六歲,小的才十二三歲,一時無人敢回話,只有一個人回道:「回萬歲爺的話,奴婢不願回去。」

    崇禎尋聲望去,見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宮女在說話,長得眉清目秀,雙眼大大的,抬著頭看著自己,好像一點也不畏懼,雙目中閃著好奇的神色,崇禎驚訝的問道:「為什麼不願回去,和家人團聚難道不好嗎。」

    那小宮女道:「萬歲,小女子家中貧寒,已被父兄賣給宮裡,若是回去,過不了多久,說不定又會被父兄賣了,所有都不願意回去。」其她少女也一陣心酸,見有人帶頭,膽子都大了起來,紛紛表示不願回去,這些女人都是出身於平民之家,許多人在家中都挨餓受窮,到了宮中至少衣食無憂,她們此時哪能體會到日後在宮中數十年如一日的苦處,在她們心中,挨餓恐怕才是最痛苦的事情,自然一個個都不願回去.

    崇禎聽了一陣難過,哽咽道:「是朕沒有治理好天下,才讓百姓流離失所,賣兒賣女?」

    那名宮女大膽地說:「回萬歲,這不是您的錯,皇上繼位以來,宵衣肝食,日夜操勞,只是近些年天災不斷,又有貪官橫行,才讓百姓困苦,國事日壞,皇上只要勵精圖治,找到有用的人才,終能把大明中興。」

    崇禎聽得一陣暖意,沒想到一個小宮女能這麼理解自己,不由問道:「你真是這麼看待朕?」

    那名宮女回道:「這是奴婢的心裡話,反正奴婢認為皇上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好皇上,奴婢也聽人說過,以前的皇帝都沒有皇上勤政,才能皇上接手時基業已壞,奴婢相信,日後大明的江山會在皇上手中重新穩固。」

    崇禎心情大慰,自已多年的辛苦總算有人肯定,而且這還是來自民間的聲音,當夜,崇禎就讓這名宮女伴寢,一連數天,都讓她留宿,幾個月後,就封她為悅妃,悅妃一直能體察他的心意,崇禎有什麼煩惱也願意跟她訴說.

    悅妃很快來了,她到乾清宮捧回許多奏章,崇禎一一翻看著,這些奏章有盧象升重新練兵二萬重挫張獻忠的捷報,有江南稻穀豐收的喜訊,還有好幾處地方出現祥瑞。

    崇禎將這些奏章拔到了地上,對悅妃道:「這些奏章都是你拿來的嗎?」

    柳眉兒低著頭道:「是李公公揀出來的。」

    「你去把李順成揀剩的給朕拿過來。」

    眉兒順成的退了下去,又把剩的奏章拿回來,崇禎翻看著,心裡火氣騰騰往上冒,他勉強止住,在盧象升要求加兵餉二十萬兩的奏章上批上照準,又在幾個報旱災的地方批上:著地方官善加撫恤,不可激起民變。再看下一章時,忍不住掀翻桌子,口裡狠狠罵道:「混帳,混帳,一群混帳!」

    悅妃大吃一驚,撿起這個奏章一看,是兵部尚書張鳳翼的折子,彈劾各個總兵驕橫不法的奏章,上面寫道:「後金來到,只搶金銀,田禾雖損,還未全毀,援兵來後,刈禾牧馬,民甚苦之……」

    悅妃望著崇禎的背影,一時之間只覺無比蕭瑟,直想把他抱在自己懷裡,好好安慰他,但宮中的規矩卻不允許她這麼做,她已不是剛進宮時的那個小女孩,只能安慰道:「皇上不必如此憂心,大臣們不盡職,皇上可以慢慢撤換,我大明億萬臣民,總有能輔助皇上的英才,只是皇上還沒遇到罷了。」

    崇禎稍感安慰,他一直認為,大明的國事敗壞,都是大臣不實心辦事,若能找到能幹的臣子,國事自然會轉好,他對自己的識人之明還是很有信心,勉強笑道:「愛妃所說正是,朕總能找到能幹的臣子,想當年,朕不就在眾多的女子中找到了愛妃嗎。」

    等到後金退去,崇禎心裡稍覺安慰,又聽到闖軍進入了草原,正在和滿盟聯軍作戰,把閣臣們都找來商議,朝庭應採取何種策略。

    溫體仁向崇禎賀道:「皇上大喜,兩賊都是朝庭之患,現在他們打了起來,無論誰勝誰敗,實力都要削弱,此仍皇上鴻福,臣以前認為闖賊才是大患,要先除闖賊,臣愚頓,遠沒有皇上想的高明,若非當初皇上要陳奇榆調兵北上,闖賊怎會出關?」

    崇禎點了點頭,露出了一絲得意,當初若不是先調兵擋滿人,闖軍肯定會全力對付朝庭,哪像現在一樣,兩賊相爭,朝庭可享漁人之利。

    崇禎問道:「諸位愛卿,以前將領對東虜畏縮不前,現在闖賊對滿人尚且無懼,肯出關作戰,朝庭大軍是不是應該出關夾擊韃子,把東虜一舉剷除。」

    溫體仁道:「皇上,萬萬不可,此時趁闖賊主力在關外,朝庭應派出大軍一舉收復山西,陝西被賊佔據之地才是。」

    王應熊卻反對:「溫大人此舉不妥,東虜兵強,若闖賊聞後路被攻,恐怕不戰自亂,闖賊未叛之前予是我朝良將,哪有幫東虜之理,朝庭現大可兩不相幫,等其分出勝負再決定不遲。」

    溫體仁道:「王大人糊塗啊,東虜雖強,但不足以動搖我朝根本,闖賊公然反叛朝庭,佔據數省,若不趁此良機剷除,恐怕後患無窮啊。」

    崇禎卻同意王應熊的觀點,不悅地對溫體仁道:「我觀李自成對朝庭尚有幾分忠心,此番東虜來侵,不但主動向朝庭求和,還願派兵攻擊東虜後路,他抓到的幾個番王,更是一個不殺,全部放回,若朝庭能招降於他,豈不少一敵手,多一強兵。」

    溫體仁沒想到崇禎有此想法,李鴻基佔了一省多地,殺了無數朝庭官員,皇上還想招降他,溫體仁心知皇帝的想法必遭群臣反對,就是李自成沒有殺害朝庭官員,群臣也不會允許招降李自成,李自成在境內對商業徵稅遠高於朝庭,他還把壕強的田分給了貧農,就這兩條,群臣也不可能招降他,加個兩省出身官員多數老家被抄,更是會群起反對。

    溫體仁「咚磕了幾個響頭,道:「皇上,闖賊雖然不像其它賊寇一樣燒殺搶掠,唯其如此,才更加可怕,其它賊寇造反只是為了吃飽飯,闖賊在境內籠絡民心,所圖才大,此時他已成了一省多地的土皇帝,就算他對朝庭還有幾分忠心,也經不住權力的誘惑,不會真心向朝庭投降。」

    崇禎大失所望,但還是說道:「朕觀李自成也不像野心勃勃之輩,溫愛卿所慮也有道理,那就兩不相幫,若此戰過後,李賊留得命在,其野心也會減小,到時再招降也不遲。」

    溫體仁想了想,也想到李自成和滿人對上多半要敗,此時倒也不宜進攻闖軍,否則白白便宜東虜,回道:「皇上英明,若闖賊敗了,必定人心渙散,若不投降,朝庭再滅也是易事,此時還是一動不如一靜好。」

    崇禎滿臉笑容,總算有了一件開心的事,他馬上下詔,讓陳奇榆緊守邊關,打探兩軍交戰的消息,一有戰況,立馬向朝庭呈送。

    陳奇榆接到旨意,不敢怠慢,馬上派出探子,進入草原,好在邊關也有蒙人投效,探子進入草原倒是沒有問題,但兩軍交戰還沒分出結果來,要打探消息卻並不容易。

    雙方交戰的結果一傳來,陳奇榆都嚇了一大跳,滿人被闖軍四處追殺,他派出的探子也被闖軍抓去了好幾個,陳奇榆初次接到消息還不敢確認,探子再三回報,陳奇榆才有把握,用八百里加急飛快向朝庭傳送。

    等到闖軍將消息公開時,闖軍境內一片歡騰,這次闖軍的用勝利太大了,全殲滿蒙聯軍五萬餘人,俘虜二萬餘人,滿人的王公親貴死傷無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代善,代善是努爾哈赤的大兒子,又是皇太極的親哥哥,還是後金中四大輔政貝勒唯一在職之人,代善多次侵入過明境,死在他手下的大明軍民至少也有數十萬,可以說血債纍纍。

    朝庭各邊關軍民都將信將疑,等到證實了消息時也欣喜若狂,尤其是深受滿人其害的遼人,更是對闖軍暗暗感激,崇禎已接到陳奇榆的奏章,雖然陳奇榆不知兩軍實際的損失,但滿人大敗無疑卻是實情。

    崇禎接此消息也不知是喜是憂,呆呆的說不出話來。東虜已不足慮,但出了個更利害的闖軍,想起溫體仁的話,闖賊有大志,剛接到滿人大敗時的欣喜已完全不見,只剩下深深的憂慮。

    闖軍攜著戰利品,浩浩蕩蕩向西安返回,一路上經過榆林,綬德,延安,受到熱烈的歡迎,漢人從未如此揚眉吐氣,王長順的宣傳隊趁機展開宣傳,讓大家去草原開荒種地,還真有不少地少人多的家庭願意過去。

    一路上,闖軍為了宣揚此次大建,李鴻基接受了宋獻策的提議,把一些滿人重要人物的頭顱割下,用特殊方法保存完好在各地來回巡閱,代善,德格類,薩哈廉等人威名顯箸,在大明邊境可止小兒夜泣,民眾紛紛觀看,對闖軍信心倍增。

    崇禎把自己的內閣大臣和兵部尚書再次找來,眾人本擬定等闖軍戰敗,朝庭再行招降,事情卻出突意料,闖軍竟然大勝而還,崇禎想到以後朝庭要面對比滿人更強捍的叛軍便不寒而怵,朝庭大軍對後金尚且退縮不前,對上擊敗後金的闖軍更是可想而知。

    尤其此次闖軍大勝後,各地都在熱烈哄傳,還有人說大明的氣數已盡,李自成才是上天派下來救世主,宋獻策的那句「十八孩兒主神器。」更是傳的婦孺皆知,眾人生怕崇禎震怒,不敢上報。

    闖軍和滿人大戰的各個版本更是在各個地方被說書的藝人到處傳送,許多人雖然聽到各種自相矛盾的說法,但卻樂此不疲,在這到處是天災**的時代,各種壞消息已讓大明的百姓聽的麻木了,猛然間聽到為禍朝庭多年的東虜死傷慘重,猶如一股興奮劑,雖然擊敗東虜的是朝庭的叛軍,聽起來有點尷尬,但到底是漢人的大勝,絲毫不減人們的興趣。

    崇禎也後悔當初沒有聽溫體仁的勸告,趁闖軍出關與後金作戰時攻擊闖軍的地盤,現在一切都已太晚,雖然闖軍還未返回,但消息已傳開,闖軍正是士氣高昂之極,此時進攻只會遭到闖軍強烈反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