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闖王李自成新傳

草原爭霸 第五章 錢糧問題下 文 / 老茅

    李鴻基一愣,道:「是嗎,沒這麼嚴重罷,我算過我軍此次繳獲的錢糧足夠三年所用才對,怎麼會相差那麼多。」

    邢秀娘道:「三年,那是只發餉銀,按上次夫君發出的命令,闖軍境內要全力修路,只要來人,一概收留,上月修路款項花費了一百多萬銀。」

    李鴻基嚇了一跳:「那麼多,我只吩咐每人每月發糧五斗,莫非闖軍境內六百多萬人都來修路了不成。」

    邢秀娘道:「雖然沒有那麼多,但已有一百多萬人了,攤到每家基本上都有一人參加了,而且夫君要求大路都要用水泥,每月水泥的花銷都要四十多萬兩銀子,加上軍餉,現在每月開支就要二百多萬兩,要不是去年那幾筆大的進項,才不會有這麼寬余,讓你大手大腳的亂花。」

    李鴻基問道:「那收入呢,我雖然免了全境的田賦,但總還有其它收入吧。」

    邢秀娘道:「除了田賦,還有什麼收入,只有和蒙古的交易每月有二三十萬的進項,其它鹽稅一個月有一萬銀,各地關卡費有二萬兩,其它就沒有了,上月淨虧空一百八十五萬倆。」

    李鴻基覺得有點不對頭,他記得清朝的鹽稅動不動一年就有上千萬兩銀子進帳,荼稅也有數百萬銀,按理現在的經濟遠比清朝發達,自己領地從事非農業生產的佔了半數,自己雖然只有有一省半地,按清朝的比例來算僅這兩樣一月也能收二三十萬兩白銀,怎麼自己僅免了田賦,一月收入就只淪為區區三萬能銀子。

    上個月,李鴻基還看到賀珍的報告說陝西有一個姓褚的大布商,家產不下數千萬,每年布的生意就是上千萬銀兩進出,以十比一的稅來看,僅此人就得年交稅一百多萬兩才對,怎麼現在闖軍的收入才這麼一點,不行,這個傢伙肯定偷稅漏稅,要嚴打。

    李鴻基馬上找來參謀部商議,詢問現在的稅收情況,幾人面面相覷,其中周鳳梧道:「闖王,我軍免了田賦,每月能收稅三萬多兩就很好了,算下來,每年也有近四十萬兩,我軍現民不足朝庭的二十分之一,稅卻達到十分之一,已經比朝庭好多了。」

    李鴻基從來沒有關心稅收問題,以前自己是官軍,拿的是軍餉,自己做點買賣也是走私,從來沒有向朝庭交過稅,辭官之後更是在商洛積極準備造反,當然不會研究什麼朝庭的稅收,但無論是他以前所受的教育還是來自李自成的記憶,明朝的稅收都重如泰山,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才紛紛造反,現在一聽自己的稅收還比朝庭重,嚇了一大跳。

    小心地問道:「那我軍的稅率比朝庭要高。」

    周鳳梧道:「那倒沒有,因闖王免了田賦,只收了交易稅,過境稅兩種,還是按先前朝庭的稅率徵收。」

    李鴻基鬆了一口氣:「那就好,那我軍稅收怎麼會比朝庭的平均數多呢,朝庭掌握了江南地區,那裡應當能收不少稅才是。」

    馮師禮道:「闖王,這屬下可以回答闖王的疑問,大明每年在江南的鹽稅有二百五十萬兩,加上其它交易稅每年可收近四百萬兩。」

    李鴻基嚇了一大跳,若大的朝庭,一年只收四百萬兩銀子,還不如他從一個番王家抄得的財產,這給李鴻基的映像反差太大了,他一直以為大明苛捐雜稅多如牛毛才對,可是自己的屬下告訴自己,大明每年的稅收才四百萬兩,按現在大明在戶的一億五千萬人算,每人的稅賦才三厘銀子不到,加上隱瞞的到少還上數千萬人口,那稅負更低的可以忽略不計。怎麼老百姓還會紛紛造反。

    李鴻基把這個問題一提出來,馮師禮連忙解釋道:「闖王,剛才所說的四百萬兩是除田賦外的稅收,因我軍的田賦已免,屬下才也沒有計算朝庭的田賦收入。」

    李鴻基問道:「那朝庭的田賦收入有多少。」

    馮師禮道:「崇禎元年田賦收入總共二千一百萬兩,後來又加了數次遼餉,去年朝庭田賦共入二千九百萬兩。」

    李鴻基點了點頭,明朝一年歲收三千多萬兩,自己記憶中也好像是這個數,但算了算,馬上道:「不對,朝庭的稅賦怎會如此之少。」

    李鴻基更加湖塗了,他已來到這裡數年,陝西土地貧瘠,有許多人都投入手工業和商賈當中,他在金縣時,由於有和蒙古人的交易,商業更是發達,尤其是自己結婚收禮那天,更是禮金就達到了十萬餘兩,可見這些商人大戶何等有錢,按理說既然農業人口只佔了一半,能交二千九百萬兩的稅賦,其它一半從事非農業人口的應當收入遠高於農業人口才對,只算他翻倍,朝庭其它方面的稅入應該是近六千萬兩才對,而不是才區區四百萬兩。

    李鴻基把這個疑問一提出來,幾人都以為李鴻基是在發燒,周鳳梧道:「闖王,本朝稅入一直以田賦為主,其它各業都是無業流民混口飯吃而以,朝庭都是不收稅,何來如此之多稅款。」

    李鴻基一呆:「不收稅,大明對各行各業都不收稅嗎。」

    馮師禮道:「也不是不收稅,不過從太祖開始,為減輕行業負擔,規定為三十稅一,而到了萬曆年間,又減為六十稅一,對那些小本生意的還規定,年買價不及四十兩免稅,太祖初時有400多個稅課司局,但到了現在僅存112個。其餘的因所收之稅不足支付稅史工錢而被關閉。」

    這是李鴻基聽到最震憾的話了,大明朝從開國到現在竟然有大半收稅機構因無利可圖而關閉,稅收全壓在田賦身上,崇禎皇帝竟然放著一個寶庫不取,怪不得最後糧餉兩絕,只能吊死在萬壽山上。

    李鴻基問道:「那麼、我軍日前的交易稅率是多少。」

    周鳳梧回道:「闖王,我軍也是按朝庭的稅率,六十稅一。」

    「六十稅一,不行,這個稅率太低了,以後改為十稅一。」李鴻基輕輕鬆鬆的說了出來自認為英明無比的話。

    「闖王,不可。」沒想到這次幾人一起站了起來反對他。

    小說網(|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