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烽火歲月 第二十七章進入山西上 文 / 老茅
李鴻基望著下面的一眾大將,其中有原先的綠林好漢,也有貧苦農民,現在又多了明朝降將,這些人互相瞧不起,自己要盡力把他們的力量捏合在一起,否則一旦發生內耗,馬上面對官軍的反撲,那麼能否立足還是個問題。
李鴻基將情況大至說完,眾人都熱切起來,目前朝庭雖然號稱有二百萬大軍,但真正能戰的只有關寧鐵騎,陝甘山三邊精兵,目前陝西已在闖軍手裡,甘肅被遠遠隔開,若能拿下山西,朝庭失去了這處精兵的來源,唯一的精兵只有關寧鐵騎,但被滿人死死拖住,不可能大規模調來,到時闖軍再不濟也可和朝庭分庭抗禮。
不但李萬成,趙勝等人摩拳擦掌,就是黃龍,崔爾達等人也暗暗慶幸沒有投錯人,看來闖王真的有機會爭奪天下。
此時官軍和義軍的交戰結果還沒傳來,但無論官軍是勝是敗,都不可能馬上回到山西,只是陝西和山西隔著黃河,若想進入山西必須先找到大量船隻才行,李鴻基望了下面的眾將一眼,道:「各位誰願意為大軍徵集船隻。」
白廣恩心想:「我是走投無路才降,若當著闖王的面不能立功,何時才有出頭之日。」遂自告奮勇的道:「闖王,末將原是潼關總兵,熟悉周邊地形,願意領兵為大軍搜索船隻。」
李鴻基見其他人大多是旱鴨子,白廣恩願往,那是最好不過,點頭道:「好,先給你五千人馬,白將軍若能找到足夠船隻,讓大軍能在數日渡河,當記頭功,。」
白廣恩大喜:「遵闖王令,末將一定在三日內找到足夠的船隻。」
李鴻基吩咐散會,各人回去準備出征事宜。
白廣恩初次接到任務,不管怠慢,自是盡心盡力,黃河岸邊頓時雞飛狗跳,不但官府,一些大商家,甚至漁民的船隻都集中起來,三日之內,搜集了大大小小上千艘船隻。
崇禎六年的八月,李鴻基在潼關留守了二萬人馬,自己率十萬大軍渡過黃河,一路上摧枯拉朽般攻佔了運城,臨汾,晉城,長治等州府,一月之內山西的一半就落入闖軍手裡,此時陝西全境也被闖軍全部佔領,朝庭這時才接受確切的情報。
短短數月間,丟失了一省半地,崇禎看著奏報,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大殿上咆哮怒罵,眾臣見皇帝如此振怒,一個個都低頭伏地,不敢抬頭,生怕皇上找自己的麻煩。兵部尚書張鳳翼更是伏在地上動也不敢動,生怕自己當成了替罪羊。
崇禎發洩完怒火,望了底下的臣子一眼,知道還是要讓他們盡快拿出一個主意才好,道:「賊軍如此猖狂,各位愛卿有何退賊之策。
此時大學士周延儒剛被遂出京城,頂替他的是溫體仁,回道:「皇上,如今陝西已被賊軍所佔,三邊總督洪承疇下落不明,唯有在河南的山陝總督曹文詔手握重兵,皇上還需速下詔,令曹總督返回山西剿滅賊軍才行。」
崇禎遲疑了一下,曹文詔剛來軍報,已大敗河南賊軍,正要乘勝追剿,若回到山西豈不功虧一簣。
張鳳翼見皇帝遲疑,知是擔心河南的剿賊事宜,忙道:「皇上務需擔心河南賊軍,副總兵左良玉多次敗賊立功,可堪重任。皇上可升其為總兵,負責河南餘賊征剿事宜,左良玉心感皇恩浩蕩,必不負皇上鴻恩。」
崇禎見眾臣再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來,只好傳旨,令曹文詔火速回山西救援太原,並升左良玉為總兵,負責河南餘賊的徵繳。
曹文詔正在對河南的義軍窮追猛打,接到山西告急的情報,軍心已是不穩,官兵大多是山西人,老家被抄,自然都想回去救援,但曹文詔深知,此時正是全殲河南賊軍之時,若是放過,轉眼恐怕賊勢又灸,那時官兵被左右夾擊更是可怕。只得傳令加快進攻步伐,先消滅河南賊軍,再回師救山西。
高迎祥部更是立不住腳,一日數敗,原先的縣城一個個丟棄,張獻忠,羅汝才等人趁機和高迎祥分道揚鑣,獨領人馬進入湖北的十堰鄖縣一帶,高迎祥退到河南的南陽一帶,身邊只剩數千人。
曹文詔正想再接再厲,徹底消滅高迎祥所部,朝庭的旨意已來到,加上將士紛紛思歸,曹文詔無奈,只得將河南的剿賊事宜托付給左良玉,自已率大軍回軍。
李鴻基攻佔了運城,臨汾,晉城,長治等數十個府縣,每個地方都要分兵留守,小的縣城只有數百,大的有數千,由其是靠近河南的運城,晉城等地區,更是得駐重兵,出潼關的十萬人馬,加上新招附的五萬人馬共十五萬人不斷被攤薄,到了攻下祁縣,交城時李鴻基身邊只剩不到二萬人馬了。對太原已經是力不從心,但還是作出一副隨時準備進攻太原的樣子。
李鴻基所佔的這些地方本來去年鬧過兵災,開始是義軍到來,將大戶官紳人家全都殺盡搶光,因義軍待的時間不長,吃大戶就足夠了,一般的民眾跟在後面還能得到了一點好處,但官兵來了就不一樣,有道是「賊過如篩,兵過如洗。」
曹文詔的大軍雖然比一般官軍軍紀要好一點,但也只有做到不殺人放火而已,至於軍需負擔自然要壓在一般民眾頭上,因此百姓都叫苦連天,大家竟然巴不得官軍快走,見又來了一支大軍,即不抗拒也不歡迎,後來見到這只軍隊軍容嚴整,買賣公平,佔領了一個地方後馬上開展民政,給老百姓分糧分地,當地百姓馬上就擁護起這支軍隊來,雖然才來一個多月,已站穩了腳跟。
義軍雖然是不事生產,靠流竄搶掠為生,但只要在一個地方待的不久,對地方的危害就不大,因為有富戶可搶,誰會去搶窮人,只有在一個地方盤據日久,從富戶那裡搶回來的東西用盡時,才會對一般農戶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