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烽火歲月 第十八章亮牌下 文 / 老茅
高迎祥站穩腳跟後,仔細聽了郝搖旗的匯報,一聽闖軍有大炮,馬上擠出兩百萬兩銀子向闖軍購賣,這次攻太原義軍吃足了官軍大炮的虧。
李鴻基聽到後,本來每門火炮開價二十萬兩銀子,李鴻基一次給了十二門大炮,沒等義軍的銀子到商洛就馬上起運,還送了三十名操炮手,一千發炮彈,運炮和運銀的兩隊人馬在半路上相遇,當場交易,這筆交易不到十天就已完成,大炮已到了義軍的軍營。不過這次交易後義軍積累了數年的財富也差不多都到了闖軍手中。
有了大炮,義軍如虎添翼,一般的小縣城哪撐得住大炮的攻擊,一路之上連下嵩縣,西峽,宜陽,治寧等十餘城,已逼近洛陽的門戶伊川,義軍花出去的銀兩很快又撈了回來,高迎祥老老小小已是挾眾百萬,不過真正有戰力的不到十萬人,造成行動遲緩,義軍擴招人馬太多,急需休整,整編。
但朝庭已大為恐慌了,這次義軍的攻勢前所末有的激烈,各地官史地主被處死眾多,無論曹文詔怎樣關心另一股隱藏的勢力,他也不得不動了,否則若讓義軍攻破洛陽,殺害當今皇上的親叔叔福王,曹文詔就得自己抹了脖子。
義軍隊伍中男女老弱眾多,行動不便,大部隊已經到了洛陽附近了,其餘各縣都還有一部分部隊,曹文詔的大軍一過來,留守的義軍自然不能抵擋,紛紛敗退,一路上曹文詔就收復了數座城市,但靠近陝西的盧氏,欒川,西峽等地卻顧不得收復,只能直接往洛陽而去。
李鴻基接報後大喜,再也沒有顧忌了,一聲令下,三路大軍出動,榆林,潼關,商洛烽火連天,商洛更像熟透了的果子,一天功夫就落入了闖軍的手中,商洛知州浪大夏更是象解脫了似的,一見闖軍攻城,馬上投降,並曉諭各縣不要與闖軍對抗。
各縣見知州降了,這二年來也吃夠了闖軍的苦頭,知道再也不可擋,都聞風而降,只有靠近湖北的商南縣拒絕投降,李鴻基也沒有時間理他,迅速接管各地政權後,大軍馬上向西安而去,各縣的降官都留用,只是將各縣的官軍解除了武裝,由以前各村成立的守備部隊接管當地的治安。
此時洪承疇派出的兩千名官軍剛到藍縣,遇到了李鴻基親率的大軍,渣也沒剩,一個不留全做了俘虜,藍縣隨之也被闖軍拿下,闖軍隨之長驅直入,西安外圍二日之內全被拿下,二萬正規軍和八萬輔助軍隊將西安團團圍住。
洪承疇一日數驚,軍報遠沒有闖軍的動作快,短短數天時間,西安就被圍住了,洪承疇根本來不及反應,在城頭望著李鴻基的大軍驚疑不定,暗罵商洛的地方官該死。
鑒於西安城城池高大,兵員充足,李鴻基不願士兵作無謂的犧牲,並沒有攻城,切斷西安與外界的通道後就停了下來,等待商洛的大炮運來,並派人向義軍通報闖軍起事的消息。
高迎祥得到了郝搖旗送來的兵器,實力本來就比在山西要強,加上這十二門大炮的威力,信心頓增,得到闖王舉事的消息大喜,從闖軍送出的兵器就知道闖軍的實力夠強,如今等於後方多了一個實力強勁的盟友,對曹文詔也有了信心,拿下了洛陽的西大門宜陽後,集中了六萬精銳要在宜陽和曹文詔決戰,若能打敗曹文詔,洛陽就垂手可得了。
從進入河南開始,曹文詔就一直有一股陰影籠罩著,但僥是他有心裡準備,還是被陝西的軍報給嚇住了,短短幾天,金縣,府谷兩府造反,攻下了榆林,潼關被圍,西安被圍。雖然三地打的旗號不一樣,而且一處是官軍造反,兩處是亂民所為,但曹文詔卻相信這一切都是賣兵器給義軍的幕後黑手所為,但自己和義軍已經遙遙相對,不可能去救陝西了,何況就算能去,洛陽能丟下不管麼,還好陝西有洪承疇在,涼賊軍也不能輕易拿下西安,只要自己能擊潰眼前的賊軍,還可馬上回陝西營救。
高迎祥望著自己身後的大軍,眼前十二門黝黑的大炮,心裡充滿了信心,他已經探清楚了,對面的曹文詔只有兩萬人,大炮也不足十門,而且已問過闖軍操炮的士兵,已方的大炮絕對比官兵的大炮要好,若要進行炮戰,幾輪下去就可以把對方的大炮幹掉,什麼軍中有一曹,義軍見了心惶惶,這一曹馬上就要變成死曹了。
牛金星緊緊的跟在高迎祥身邊,他的心已不在這裡,牛金寶傳來了商洛很多信息,他知道的越多,就越感到可怕,這個闖軍的實力太厲害了,虧自己還想突擊人家呢,若義軍真採納了他的建議,突襲的人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牛金寶告訴自己,他已加入了闖軍,而且同去的人相對照兩軍的待遇,雖都不原意再回義軍賣命,牛金寶還接道賀景給他轉達闖王的話,闖王對他的大名已早已久仰,若能為闖軍效力,軍師之位也非他莫屬。
牛金星頓時心亂如麻,他雖然沒有見過闖王,但從得到的點滴情報分析,兩相比較,若闖軍和義軍相爭,恐怕闖軍有九成會勝利,自己要不要投闖軍呢,可自己離開了張獻忠就有人對自己蔑視了,若再投闖軍,名聲會不會徹底臭了,那他縱到了闖軍再也得不到重用,一時之間胡思亂想,連高迎祥叫他都沒聽到。
高迎祥拍了一下他道:「軍師,你在想什麼。」
牛金星一驚,順口道:「我在想兩軍相遇誰的勝算更大。」
高迎祥喜道:「正要聽軍師高見,你看我軍這次和曹狗官的交戰有幾成勝算。」
牛金星脫開而出:「至少九成。」
高迎祥滿意的點了點頭,心中徹底踏實了起來,卻不知剛才牛金星盤算的是闖軍和義軍相爭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