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烽火歲月 第十五章再次交易上 文 / 老茅
郝搖旗這次到商洛倒是輕車熟路,一路上也沒有遇上什麼麻煩,不過等他到商洛時已是崇禎六年的二月了,整個商洛山還到處是張燈結綵,充滿了新年的喜悅,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年味還沒有完全過去,和他同來的士兵都好像來到了世外桃源。
馬維興照樣到山口迎接他,見了賀珍,兩人交換了一下眼神,賀珍表示沒問題,馬維興才跳下馬對郝搖旗道:「賢弟,沒想到你我這麼快就可以相見了。」
郝搖旗也很是高興,笑道:「大哥安好,我這次可足足帶了三百萬兩白銀,就看大哥兵器是否足夠。」
馬維興笑道:「沒問題,如果不夠,我們闖軍的兵器可以先調一部分給你們。」
兩人手把手的進了山,後面的牛金寶哼了一聲,這個郝搖旗和闖軍如此親熱,難怪不肯帶兵突襲闖軍。
有了次交易,郝搖旗到了王家村馬上將銀子交給了闖軍,邢秀娘笑得合不攏嘴,這可是三百萬兩,義軍每一千兩銀子裝一箱,足足有三千箱,邢秀娘指揮眾人忙了一夜才把銀子都懈了下來,放進了庫房,好在上次過後,邢秀娘就有了準備,新修了了座銀窯,否則銀子恐怕都沒有地方存放。
當夜馬維興給義軍接風,那些義軍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艱苦行軍,早已累了,吃著美味的食物,喝著醇綿的好酒,一個個東倒西歪,沉沉的睡去。
第二天,郝搖旗就拿出兵器清單,急著要把兵器運回,馬維興一看,這次可是寫的清清楚楚,顯然是早有準備,上面列的是:強弓三千五百張,上好鋼刀一萬八千把,長槍五千,長劍五百把。
馬維興笑了笑,道:「賢弟別急,如此大的數目,我們也要準備一下,你們行軍也累了,先休息幾天,五天之內,我們就可準備好。」
這幾萬件兵器,闖軍隨時可以拿出,但李鴻基明白,若闖軍的兵器多了,價格還賣如此之貴,義軍肯定會不舒服,何況上次得知闖軍還有數萬件兵器後,牛金星不就想搶嗎,所以才要拖上個五天,務必要讓義軍也認為闖軍暫時有困難,這批兵器闖軍要拿出來也不容易,還要把自己的兵器勻給他們,才能得了便宜又賣乖。
郝搖旗也知如此大的兵器交易,闖軍能在五日交貨已是難得了,遂將心放了下來,吩咐士兵也抓緊休息,等闖軍準備好了兵器,馬上就可以出發。
邢秀娘看著新建的銀庫馬上就堆滿了,雙眼都冒著星星,本來每個箱子裝的好好的,她偏要把銀子倒出來,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白花花的銀子,這一天她不停的到庫房查看,讓銀子的光輝照著雙眼。
晚上,邢秀娘才依依不捨的到了書房,對李鴻基道:「夫君,以後真想睡在那裡。」
田玉珠一笑:「好啊,那給搬張床,以後就睡在銀庫吧。」
李鴻基笑罵:「胡鬧,你以前又不是沒見過銀子,以前那座銀庫不是放在兩百多萬兩銀子嗎,也沒見你這樣。」
邢秀娘道:「那怎麼相同,那是幾個月才慢慢積起的,這次可是一次就是三百萬兩,三百萬兩啊,你看看堆在那裡簡直就像一座銀山。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同時看到那麼多銀子。」
李鴻基看了她的樣子有點無語,以前怎麼沒發現她對銀子有這個僻好,自己和她結婚時所收的近十萬銀白銀送了周鳳梧去賑濟災民時,她一點反應也沒有,看來女人真見不得亮晶晶的東西,若不是直接看到這麼多白銀堆在一起,恐怕再多銀子已只是一個數子,邢秀娘也不會看在眼裡,看到田玉珠無動於衷的樣子,心想:「到底是大家閨秀,見多識廣,不會為這些事物所迷。」
邢秀娘搖了搖李鴻基的手:「夫君,義軍不時很窮嗎,哪來那麼多錢?」
李鴻基指了指田玉珠道:「你問她吧,看看她娘家有多少錢就知道了。」
邢秀娘一愣,這和田家有什麼關係,田玉珠和邢秀娘兩人一向旗鼓相當,在李鴻基面前鬥得難分難解,一定要力壓對方一頭,表面上卻姐姐妹妹叫著,客氣的很,李鴻基見她們兩隻是在小事上針鋒相對,大事倒是處理的絲毫不亂,也就不管,落得看兩人為自己爭風吃醋的樣子。
田玉珠這次看到邢秀娘如此失態,心裡已佔了上風,不以為甚,回道:「我也不知道家裡有多少錢,不過家裡有一百多傾田,還有十多家鋪子,每年幾萬兩銀子進項是有的。」
邢秀娘以前和老父,妹妹三人相依為命,每年種田外還經常賣藝,一年所得也不會超過十兩銀子,每年的賦稅加起來有五兩多,聽到田玉珠說她家每年輕輕鬆鬆的幾萬兩銀子進項,心裡百般滋味湧了上來。
「聽到了吧,她家在府谷也不是最有錢的,府谷以前像她家一樣的不下十家,義軍已經攻破了十幾個縣城,幾百萬兩銀子只是小意思。」
邢秀娘知在家世方面自己比田玉珠差得遠,從來不作比較,但沒想到會差這麼多,頓時恨恨的道:「這些地主老財,還不是靠盤剝百姓才能有這麼多的進項,你家一百多傾田,佃戶一年四季都要拚命幹活,還吃不飽,穿不暖,夫君在府谷和金縣也應該把那些人的土地收繳分給佃戶才是。」
田玉珠頓時大為尷尬,好像這兩縣的地沒有分給農民,全是因為她家的原故一樣。
李鴻基笑道:「不要亂說,這兩地不能動,否則一有人告到榆林,周鳳梧他們馬上就只有反了。」
邢王珠也知自己說的是氣話,遂不言語。
郝搖旗已經到了三天了,這三天來,闖軍對他和手下的兩千士兵都招待的非常周到,每天三頓管飯不說,每餐還有酒肉,那些以前聽過賀珍宣傳的人原本還有點半信半疑,如今自己已享受了這種生活,許多人都巴不得在商洛山留得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