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三三二 蔡京 文 / 秋無碩
「遼人雖然勝了一場,但其國力現今已是窘困。他們知道再繼續耗下去,絕對不是我朝的對手,所以不得不請降稱臣。」王黼搶著說道。
王黼一開口,趙佶的臉就冷了下來,說道:「你們早就說什麼遼人不堪一擊了,現今怎麼不堪一擊的卻是你們說的號稱精銳的西軍,而不是遼人啊?」
見趙佶面色不善,王黼嚇得低下了頭,再也不敢說話。趙佶身邊半躬著身子的梁師成卻輕輕一笑說:「還不是那種師道不聽童宣撫的軍令,才弄成如此局勢的。如果按童宣撫原來的部署,大兵壓境,有征無戰,我朝軍隊又何至於落得如此大敗。」
「你這老貨又來包庇童貫了,他什麼有征無戰了幾個月,近二十萬兵馬人吃馬嚼的,每月就是五六百萬的花銷,如果再這樣耗上三五個月,伐燕捐花沒了,我看你們還有什麼主意。」趙佶口裡駁著梁師成的話,臉上卻是一臉的平和。
梁師成已經幫自己遞過話了,王黼不得不繼續硬著頭皮說道:「正是童道輔有征無戰和經略,才逼得遼人窘迫,雖然他們勝了一仗,卻是不得不奉上降表來。如果我朝無二十萬大軍壓境,遼人又豈肯歸降稱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次遼人雖然勝了,他們的損失定然也是不小,才不得不急著奉上降表的。我朝自開國以來,以太祖,太宗的英武。以真宗,仁宗的明睿。以神宗皇帝的勤政,還不是看著燕雲之地不能收復,每年還得受歲幣之辱。現今遼國終於奉表稱臣了,實在是可喜可賀的事情。」
蔡京自進來趙佶賜坐後就微閉著眼睛不說話,趙佶開口問道:「老公相為何一言不發?」
見官家問到自己,蔡京立即躬躬身體回答道:「老臣是在考慮,遼人既然奉上了降表,我朝到底是接納。還是不接納,想來想去,卻是覺得兩難。」
「到底何處為難了,老公相不妨給大家說說。」這兩天自接到兵敗的消息後,趙佶對臣下一直沒個好臉色。現在蔡京和王黼傳來了遼人請降的好消息,趙佶的心情也就好了不少。
「童道輔既然統兵有方,早就逼得遼人國疲民困了。老臣以為官家就不該斥責兵敗的罪責。所謂勝敗兵家常事,我朝兵力強盛,小敗一場也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不妨就別接這遼人的降表,撤了種師道的職,讓童道輔直接統領伐燕諸軍,不管是有爭無戰也好。或者直接以迅雷之事出兵遼境也好,奪下遼人南京道的六州十一縣。省得背個遼人請降稱臣的虛名。」蔡京慢慢地說道。
聽了蔡京的話,梁師成和王黼都是大吃一驚,就連趙佶也不得不開口說道:「聽前線監軍的御使匯報,這次兵敗。我朝的損失很是嚴重,西軍上下已是士氣低落。再無戰意,只怕短期內是根本不能再向遼境出兵了。」
「既如此說,童道輔經略有方的話就戰不住腳了。老臣卻是聽人說,本次兵敗,正是童道輔奪了種師道的兵權,致伐燕諸軍號令不一,又不准伐燕諸軍向遼人出兵,以致於兵疲師老,才導致四五萬的傷亡的。所以,遼人雖然奉上了降書,卻不是借這個爭功的時候,還是商量商量如何先把這兵敗的首尾應付過去吧。聽說太學生們已經上了萬言也正好堵住太學生和言官們的嘴。」蔡京說道。
「可是,要納了遼人的降書,幽燕之地,也就只能是名譽上歸服我朝了。」王黼著急著說。
蔡京猛然睜大眼睛,瞪了王黼一眼,問道:「王將明難道有真正收加燕地的策略嗎?」
蔡京見王黼不能回答,就像趙佶拱拱手說:「陛下知道遼人為什麼在打了勝仗後送是降表嗎?不家就是知道我們暫時已經無力再次伐燕,才奉上降表給我朝廷一個面子的。如果老夫估計的不錯,朝廷不納遼人的降表的話,遼人定然會出兵南向,逼著朝廷答應的。」
蔡京的話還沒說完,趙佶身邊的梁師成卻笑了起來,說道:「老公相說得真是新鮮啊,咱家只聽說過逼人投降的,什麼時候有過打上一次次勝仗,逼著對方納降的,莫非這些遼人的腦袋都出了問題不成?」
「這正是遼人的精明之處,他們急著抽出手腳來對付北邊的女真,所以就得把南邊穩定下來。同時也知道我朝和女真有盟約,不會輕易議和的,他們就用兵來逼著朝廷接受他們的請降。還故意把姿態放得低低的,讓朝廷不得不接受。所以大家還是想想,這降書,朝廷到底是接納還是拒絕吧。」蔡京父子弄權幾十年,卻也不是繡花枕頭,李爽等人的陽謀,被對方一眼就看了個明明白白。
「那我朝就先拖著他們,讓伐燕諸軍繼續駐在邊境,一旦他們的北邊有釁,就讓軍隊渡過界河收復失地就是了。」聽了蔡京的分析,王黼立即就有了對付的主意。
「老臣完全同意王將明的主意,朝中言官們的彈劾和太學生的上書,就請王將明替官家擋住就是了。萬一遼人再在邊境生出什麼事來,王將明就繼續辛苦,擋住外間的議論,反正用不了幾個月,有可能金兵就能從北邊出兵了。」蔡京不陰不陽地說道。
被蔡京逼著站出來背黑鍋,王黼怎麼會答應,就問蔡京道:「那以老公相的意見,現今朝廷又該如何?」
蔡京是在伐燕事上理會錯了趙佶的意思,站出來反對伐燕才失了聖眷,被逼得致仕的。所以現在反對繼續伐燕就是自己翻本的機會,見幾句話就逼得王黼沒了主意,就開口說道:「為了朝廷的臉面,也為了你王將明和童道輔的臉面,這遼人的降書,朝廷就不得不先接下來。不然言官和太學生鬧將起來,只怕這伐燕地首尾就更不好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