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三十四 曠世情緣奇千古 文 / 秋無碩
韓大戶家一進的院子是長方形的,佔地不下三四畝。大門一側除門房外還有家丁的住所,院內主道兩側是鬱鬱蔥蔥的樹林,院子的兩側各一排房子,應該是粗使家人和雜役住的地方。現在院子裡一片狼籍,院牆一側散落著成堆成堆的磚石雜物,應該是剛才反賊來攻時從外邊扔進來的。
外院和中院間有家族的大議事堂,管家的帳房,族長的會客事以及日用庫房之內的房間,中院再進去才是家中各房主人的住處。李爽雖然沒進中院和後院,只看了看鄰街的外院的情形,就不得不搖起頭來。
這韓家的府邸雖然院高牆寬,卻沒有一處有用的防禦設施,真不知道反賊圍了幾個時辰,怎麼就沒給攻下來。向主人問了問反賊攻來後的情形,才知道最開始是一些零星的反賊,一邊在外邊鼓噪著,一邊想從高大的院牆爬進來。院子裡的青壯看見有人從外邊上了院牆,還沒等站穩就用長棍瓦塊等把反賊給打了下去。反賊們也沒個什麼攻伐設備,這幾個小時以來,雙方就用這種最為原始的方式相持著。後來有反賊終於想起用大圓木撞開大門的辦法來,韓家的大門本就結實沉重,裡邊見有人撞門了,乾脆用磚石在門後邊砌了道臨時的牆,把門給封死了才堅持了許久。眼看著大門就要被撞開了,多虧李爽他們衝殺了過來。
也多虧反賊們只是烏合相聚在一起,才讓韓家人堅持了這麼久的。李爽大體看了看,就知道只要反賊們有組織的來攻,這韓家的院牆就是再高,也注定是守不住的。李爽還沒說話,跟著他的李喬先搖著頭說:「這院落雖然是牆高而厚,牆的寬度不足以站人守防,既沒有箭樓又沒有女牆。反賊們只需搬上幾個長梯來就能攻進來,如果反賊再來相攻,想守住卻是千難萬難。」
李爽聽了李喬的話,繼續四處望望,沒有開口,心裡卻在罵:娘的,你家在城裡的房子沒事幹去修個箭樓,女牆什麼的玩啊?
「我等知道這院子是不能抵擋反賊多長時間的,只是這滿城都是反賊,我等棄家而逃,也沒個逃的去處,也就只能咬著牙堅守下來了。」韓光遠在一旁說。
李喬見李爽皺著眉頭不說話,就向他建議道:「要不讓大家都準備準備,撤離到東城的守備營吧,那邊的工事修的結實,說什麼也能堅持上個七八天的。」
韓光遠聽說讓棄了自家的院子撤離,頓時有些不情願起來:「我家在這薊州居住已歷百年,家中又多是老人婦孺,這撤離起來只怕不易。」
「北城這一片,也多虧有韓宅據守禦敵,才讓周圍百姓有所庇護,如果現在撤離,離開的就不僅僅是韓府內的這麼些人了。這韓家的院子高大寬闊,百年老寨讓給賊人殘害,實在是可惜了。」李爽邊說邊向院門口走去,「這院落不可防守,我們為什麼不在院子外邊抵禦反賊呢?」
跟著李爽的韓府眾人,見他本就是個小孩,心裡沒太指望他能想出什麼好的禦敵辦法來,現在聽他說要在外邊禦敵,很多人都暗自搖起了頭來。有這麼高的院牆,大傢伙還怕賊人攻進來,如果去外邊和反賊對抗,那不是等著給反賊砍殺麼?
卻聽李爽繼續說道:「我剛才看了,韓府的大門外是一處開闊的街面,兩邊的街道拐彎,卻都有一處狹窄處,我們就在那兩處狹窄的地方,建上幾道防護,組織青壯們輪流防守,留在院子裡的人負責給防守的人後勤供應,應該是能守住的。那些反賊也都不過是餓急了的百姓,和大家一樣並不知兵事。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只要大家抱著守家衛土的決心來,一定可以守下來的。更重要的是,這樣守這麼大一片的街區,這韓府周圍這麼多人家也就守了下來。這些住戶為自己的家不被反賊殘害,定會跟著大家一起禦敵的。現在守備營雖然抽不出來多少兵馬幫大家防守,但是守備營有四十多匹良馬,每天騎過來衝殺上幾次。大家在前邊守著,守備營的騎兵再從後邊衝殺,有多少反賊都能被衝散。韓府這邊的百姓又多是殷實人家,想來應該有些存糧的,大家再出些糧來,招集城內離散的百姓過來,選其中青壯勇敢者共同抗賊。這樣下來,不但守住韓府不成問題,說不上還能逐步擴大防守範圍,用不了多少時日,就能把反賊逼到一個狹小的角落去。這樣就不是我們禦敵了,而是反攻著殺賊了。城中百姓能在韓員外的帶領下,平了反賊的判斷,那是立了天大的功勞的,事後朝廷必定會有重重的嘉獎。」
聽了李爽的這番大論,一行人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臉上都是疑惑不定的神色。一個十歲多一點的小孩,心思怎麼會如此的慎密,短短的一番話,就能把一切都佈置得如此嚴密?
「現在第一步是從韓府的院丁和到韓府避賊的百姓中選募勇士,組建義兵。無論主人或者奴僕,只要強壯有勇略的,都編入義兵之中,視人數多少先拔出義兵統領來。主人家為保家院,可出些錢財當做獎勵,比如凡殺賊一人,獎勵若干。對義兵們抗敵的功績,也每日由選出來的統領記錄在案,等平了反賊,我一定會去留守司給各位勇士們請來封賞。」李爽緩緩地說道。
話剛說完,身邊就響起一片讚賞之聲來。「李公子雖然年在**,卻不但上陣殺敵勇敢,這運籌帷幄之能,也是我等萬萬難以企及的。真是愧殺我等了,多吃了幾十年干飯,胸襟上卻難及公子萬一。有李公子如此良謀,何愁我韓氏家園不保?為我韓氏一門百口的身家性名,請公子受韓某一拜。」韓光遠話沒說完,就雙膝跪了下去。剛才李爽帶人在外退敵,進得院來,韓光遠只是口裡說著下拜,虛就一下,等著李爽阻止的,現在李爽的謀劃卻讓他徹底心服,同時也知道按李爽的謀劃施展開來,自己家八成是就能守住的。
須知這個時代還沒有後世的那些繁文縟節,燕地漢兒也向來粗豪,平日相見也都是雙手一揖,根本就沒有動不動就下跪的事情。韓光遠突然跪下,身邊的管家也跟著跪了下去,頓時弄得李爽措手不及。
「世叔你這不是要折殺小侄麼,快快請起。」李爽連忙扶起韓光遠說。
「哈哈,你我兩家世代交好,這個世叔我也擔當的起,那我就托大稱公子賢侄了。我韓氏雖棲身偏遠的薊州,卻也是文忠王一脈。賢侄如能帶我等討平反賊,光復薊州,我等定會向朝廷為賢倒請封賞的。」韓光遠站起來後,親熱地拉住李爽的手說。
韓光遠所說的文忠王一脈,指的就是在遼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韓德讓。這位韓德讓和蕭燕燕自小青梅竹馬,蕭燕燕先是許配給他。遼穆宗喝醉酒後被家奴殺死,隨從遼穆宗的蕭燕燕的老爹蕭思溫沒有選擇自己的兩個女婿齊王罨撒葛、宋王喜隱,而是通知了遼世宗耶律院的次子耶律賢趕來即位。蕭思溫有擁立大功,又是後族,耶律賢就按契丹人的習慣,要選蕭思溫的一位女兒來當皇后。當時蕭思溫只有小女兒蕭燕燕沒有出嫁,但卻許配給了韓德讓了,好在還沒來得及結婚,就被遼景宗耶律賢選為王妃納入了皇宮。
遼景宗死得早,當時蕭燕燕才二十八歲。蕭燕燕的兒子遼聖宗年幼,蕭燕燕以皇太后身份臨朝攝政,戲曲評書中的蕭太后就指的是她。蕭燕燕攝政後任命共同韓德讓監國,對韓德讓說:「吾常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我從前曾與你有過婚約,現在皇上去世,願與你重諧舊好,再敘前緣。現在我兒子當了皇帝,他也就等於是你的兒子,願你好生照看!)。
蕭燕燕鳩殺了韓德讓的妻子李氏(遼國的大姓漢族就那麼幾家,韓李兩家世代通婚,這位李氏很有可能是李爽的哪一輩的祖姑奶奶)。此後,韓德讓出入宮帳,與蕭綽情同夫妻。他們之間愈燃愈旺的舊情,並沒有瞞著任何人。他們出則同車,入則共帳,就連接見外國使臣的時候都不避忌。在遼朝歷史上,契丹人對蕭燕燕和韓德讓的這段曠世情緣並沒有什麼隱晦,反而被後世的契丹貴族們羨慕甚至效仿。
韓德讓對蕭燕燕和遼聖宗耶律隆緒的輔佐也是盡心盡力,先是剝奪了覬覦皇位的各路諸侯兵權,平定了蕭燕燕大姐,二姐和其丈夫們的先後謀反,鞏固了蕭燕燕和遼聖宗的權位。那個時候的大宋兵力還很強盛,曹彬,米信帶兵十萬伐遼,被韓德讓帥兵打退。後來的澶淵之盟,也是蕭燕燕在韓德讓輔佐下簽定的,從而使遼宋近百年無大的戰事,北宋除每年給遼歲幣10萬兩,絹20萬匹外,還在雄州,霸州開榷場進行交易,兩國結為兄弟之國。從而使遼境內的燕雲等州擺脫了數十年的戰亂,就是宋境的河北,河東等邊境地區也因為這次議和而免於契丹的入侵。
遼聖宗長大,蕭燕燕歸政後,對韓德讓仍是以父事之,後來賜姓耶律,又叫耶律隆運,死於征高麗的途中。死後謚為文忠王,葬於蕭燕燕的陵寑旁,建文忠王府,規格同於大遼各皇帝的斡魯朵。《遼史》所載的十三斡魯朵中,歷代帝王所建的宮帳九個,皇后中也只有淳欽皇后述律平和睿智皇后蕭綽(即蕭燕燕)建有自己的斡魯朵,再加上聖宗之弟耶律隆慶,和韓德讓的文忠王府。有遼一代,漢臣所建的功業無人出韓德讓之右,所受的信任和恩寵也是絕大多數契丹皇族和後族不能比擬的。所以宋人曾稱遼國是耶律,蕭,韓三姓共主國政。
李爽知道韓德讓的祖籍雖然就在薊州,但現在留在薊州的這韓光遠一支,估計不過是其遠族罷了。當然大遼的韓姓一族,家族強盛,這韓光遠這麼說,李爽也只能連忙感謝了,卻沒想到這韓光遠在後來還真幫了自己一個大忙。
韓家院子裡二百多人,李爽和李喬從中選撿出了八十人,連韓光遠的兩個兒子三個侄子都選進了義兵。李爽把這八十人分為四隊,每隊由李喬從中選出驍勇機靈的分別任隊正和隊副,再從兵營中帶過來的士兵中留下兩人任突將,指揮這八十人負責這片街區的佈防。
李喬簡單地給八十人講了下佈防的重點後,就帶著大夥兒出了院門。燕地男兒自古就勇悍尚武,歸了大遼後更是融合了一定契丹人的狼性,這些匆匆選拔出來的青壯,經過簡單的組隊,現在看起來多少有了些戰鬥力了。更重要的是民間雖然沒有制式武器,但各種刀劍槍棒卻是不缺,不像李爽的前世,連把菜刀都要搞什麼實名制。
韓員外家的院丁們有幾張雜弓,避亂的百姓們也有拿弓的,總共集齊了十來張。雖然都射程有限,但在街上防守,面對同樣沒什麼正規武器的反賊,也是有不小的殺傷力的。李爽讓跟來的官兵們把自己的弓箭也都留下,組織了二十人的一支小隊,讓兩邊分別守上十個弓箭手。只要遠遠地看見反賊,就先用弓箭侍候上一陣。
搜集齊的箭矢卻是有限,好在佈防的這片街區就有一家鐵匠鋪子,店主和幾個徒弟正好在韓府避難,就讓鐵匠們趕緊開爐,加緊製造箭頭,韓府多的是木料樹枝,同時找上幾個木匠趕製箭桿。
韓員外願意先拿出一千貫來犒賞義兵,李爽問李保有沒有錢,李保逃跑前卻是把李家綢緞鋪子的錢財都帶在身上的,總共有三千來貫,李爽就讓只留下個零頭以備急用,把三千慣統一交給韓府的官家,讓用來作為義兵的開支和招集城中離散的百姓。
剛準備開始佈防,就見到東邊街道上幾十個流民向這邊湧了過來。李爽剛吩咐箭手們準備射殺,猛然看清帶領這伙流民的是兩個小不點的孩子,並遠遠地向這邊大叫著爽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