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六章 遊園驚夢(六) 文 / 麵條2008
緒遞給吳紹基的紙上,用毛筆工整的寫著五個字:京。吳紹基縱然是聰明機智過人,此時也有些糊塗了,不明白皇上交給自己這幾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些日子裡,朕估計京城裡到你那裡走門路的人恐怕不少,兩江自古便是富庶之地,隨手一抓都是天下的肥缺,又不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天高皇帝遠,想來自然是讓不少人趨之如騖。朕瞧著這麼熱鬧,也是動了心啊,想走一走你這個兩江總督的門路,將來赴任後騰挪點位子出來!」光緒半是打趣半是深意的目光,靜靜的注視著吳紹基說道。
吳紹基心中一動,剎那間一股百感交集的滋味湧上心頭。這些日子裡,他最為憂慮的便是夾帶裡面沒有人,將來到了兩江,想要做出那麼大的動靜出來,手裡面沒有得用之人,僅靠自己是斷然不行的。此刻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皇上居然連這一層都替自己考慮到了。
「皇上果然是深謀遠慮,微臣這些日子琢磨了很久,就怎麼沒有想到京師大學堂呢?」吳紹基一拍額頭,恍然大悟的說道。「這些學子們當初報考京師大學堂的時候,備受科舉功名出身之人的歧視,心中恐怕都存著一份前途渺茫的擔憂,如今學成後就能夠得到朝廷實打實的官職,又怎麼不會死心塌地,用心為朝廷做事?況且這裡面大多數人和官場牽涉都不深,做起事情來自然不會拖泥帶水瞻前顧後,微臣也少了許多牽絆和顧慮,皇上想得何其深遠啊!………」
吳紹基一邊說著,一邊自己也情不自禁的咧開嘴笑了起來,眉宇間的愁悶似乎一掃而空。
「天底下哪裡有那麼好的事情等著你啊?」光緒輕輕一曬,神情反倒是顯得有些凝重。
「朕讓你從他們中間選拔人才,主要還是考慮到他們學的都是西學,像經濟、算數、工學等,這些學問不像咱們大清的科舉,務虛不務實,半點用處沒有。這也是朕當初開辦京師大學堂的初衷所在,我們要追趕西方列強地步伐,缺少的就是這樣的人才啊。這些人放到兩江去,對你展佈經濟,發展實業都是極其有用的。另外一方面,朕也是考慮到大清的官場如同一潭死水,朕要整肅吏治,一時半會兒也根本無從下手。倒不如讓這些學子們去沖一衝,他們年輕,做起事情來有熱血有朝氣,用他們沖一衝暮氣深重的官場,未嘗不能收到一點功效,不過有一點你心中一定要有個數………」
光緒停頓了一下,鄭重說道,「用人這方面,你一定要牢記一點,有學問未必有能力,有能力未必有見識,有見識未必有魄力,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學的是西學,做的未必不是科舉仕途的黃粱美夢,遴選人才,一定要多花點心思,多用點時間去看看。朕要地是能夠撲下身子,不計得失不計榮辱干實事之人,不是一門心思想著做官的人。一定要有實幹地本事,敢於任事且能妥善應對各種局面,否則一旦用得不好,反倒會授人以柄,朕將來在大清開辦西學,恐怕都會由此招來滿朝守舊大臣的詬病。」
「微臣明白,」吳紹基沉吟著說道,「微臣打算從京師大學堂裡選拔一些成績卓異之人,一部分放到微臣的幕府,為微臣參贊事務,一部分放到地方上去歷練,先用上一段時間,看看他們當中每個人的本事如何,適合擔當何種事務,能不能獨當一面。如果確實是可造之材,微臣再向朝廷上折子,授予他們官職。」
光緒點了點頭,這時候才似乎略微放下心來,輕笑著說道,「這些事情你自己拿主意就行了,用人不要拘泥於什麼格式,只要有能力就大膽啟用。不僅是這些京師大學堂的學子,兩江自古便是人才薈萃之地,發現什麼人才都可以向朝廷舉薦,只要是你這個兩江總督舉薦地人,朕沒有不照準的。朕就是要讓天下人都看見,朕將來要用地是何等樣之人,讓那些還滿腦袋存著科舉功名的人,也看清楚一點,這就是潮流大勢,誰都擋不住!」
吳紹基是何等心思靈動之人。聞聽皇上剛才地一番話。心中一動。已經是些許明白了皇上此舉地用意。
這幾年他跟在皇上身邊。對於皇上心中地想法多少還是清楚一點地。皇上一直認為科舉牢籠人才。曾多次在私下裡提到過將來要廢除科舉地話。只是科舉自唐朝延續至今。天下人都視科舉為正道。驟然廢除談何容易。況且皇上才剛剛穩住朝局。自然不會在現在這麼去做。引來天下人心浮動。
而皇上此番這麼施為。恐怕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倒還不只是為著自己地兩江選拔人才。瞄準地正是科舉。科舉驟然間不能廢除。大可放在一邊不去理會。但是皇上卻可以大力選拔任用西學人才。委以官職。授予重任。科舉能夠深入人心。
大地原因就是科舉連著官場。從來都是做官地唯一科舉之路越來越狹窄。反而是西學變成了通往官場地康莊大道。天下人熱衷科舉。視西學為歧途之心未嘗不會動搖。長此以往。經過十多年地時間。慢慢地便會有越來越多地人開始棄舊學就新學。西學在全國推而廣之也會順利得多。科舉恐怕慢慢地就成了擺設。不廢也等於廢了。
「皇上用心深遠啊!微臣必定以兩江。為皇上地宏圖遠略做出一番表率出來……」吳紹基情不自禁地感慨道。
「這也是沒有辦法地事情。國家如今就是這麼一個情狀。百廢待興。可即便是朕。也不能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還是要先易後難徐徐為之。等到做出一番局面。見到一些成效後。自然會有越來越多地人跟隨而至。就好比如今大清地官場。賣官鬻爵貪贓枉法。還有許多扯爛污地亂七八糟地事情。朕每每想來都覺得膩味透了。近來也有不少言官上折子要朕整肅吏治。朕何嘗不想這樣去做。可朕卻不能這樣做。尤其是在國家內憂外患之時………吳紹基你地學問很好。你知道明朝是怎麼亡地嗎?」光緒忽然轉頭問道。
這話吳紹基再大膽也是不敢回答地,明朝所以亡,很大原因還不是眼前這位皇上的祖宗干的,他是漢人,如何敢牽扯這樣的事情。
光緒看了一眼吳紹基戰戰兢兢的樣子,也不以為然,吳紹基那點心思他還能夠不明白?
「朕每每讀明史,都感慨於明朝崇禎皇帝說過的一句話,朕不是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朕仔細想過,他並非沒有作為的君主,然而他反對植黨,可黨爭卻越演越烈,他唯才是舉,可朝中卻半染褚衣,他懲治宦官,可宦官之勢卻如日中天,他嚴懲貪腐,而貪腐之風卻越演越烈,他整武備,其結果卻是將不治兵,兵不殺賊。面對國家的爛,他也不是沒有用重典,他在位十七年,殺了首輔二人,總督七人,巡撫十一人,其餘各級官員不計其數,為歷代所罕見,可最後還是亡了國,為何啊?………」
「在朕看來,是他根本不懂得治國的道理。一個國家敗亡,首先是從根子上開始爛地,可是要改變這樣的局面,要推行變革,振興國勢,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得到地。要懂得屈伸之道,會迂迴,善權變,更要能夠堅韌。朕今日叫你進宮,就是要給你說這些話。別人說我大清煌煌盛世,可在朕看來今日我大清與明末何其相似,同樣的內憂外患,同樣的百弊叢生,越是這樣的時候,越不能急,更不能亂!………現在你明白朕為什麼要留用奕、孫毓汶等人了?因為朕必須要朝廷大局穩定,才能從容展佈,而不僅僅是什麼平衡朝局,相互制衡!你這個人,才幹是有的,對朕地忠心也是有的,但是有時候心思太重,過份聰明就不好了,過猶不及地道理你應該明白吧。朕既然能容得下奕、孫汶等人,還容不了你們這些心腹重臣!放心大膽去做事吧,只要是為了國家大局,就算是做錯了,朕也能夠體諒的。」
吳紹基頓時一身冷汗,他如何聽不懂皇上話語中的意思,由明亡而指眼前的朝局,表面上說的是為何保持朝局穩定,暗含的卻是對他地敲打。為臣之大忌,就是妄自揣度聖意。他不僅揣度了,還琢磨的很深,又怎麼能不引來皇上地警懼。而皇上所說的穩定,何嘗不是指地是君臣一心。皇上其實已經告誡他自己了,皇上什麼都能夠容,但絕不容許臣下生出別的心思出來,動搖了皇上地天下大計。
吳紹基慌忙跪了下來,低頭說道,「微臣謹記皇上今日的教誨,此去兩江,必當專心任事,以朝廷大局為重,不敢心存絲毫雜念。」
光緒微微一笑,見敲打的也差不多了,吳紹基的聰明之人,當能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便輕輕拍了拍手,對殿外說道,「傳景銘進來吧。」
「朕明日即下旨讓景銘任江寧將軍,再帶點新建陸軍過去,一來是為朕看住兩江這塊地方,防備著背後有人搞東搞西的,二來也替你護護駕,有景銘在,朕也就放心多了,兩江官場斷然不會有人敢打你的主意,你手上有了景銘這把刀,做起事情來也會容易得多。」光緒一臉微笑,從容的看了吳紹基一眼說道。
光緒的這番又搓又揉,又是敲打又是恩遇,即便是聰明過人的吳紹基,此時心中也是一片迷亂,望著光緒傻傻的跪著,連謝恩都忘記了。
又是一更,凌晨4點還債,太冷了。這幾章都是鋪墊,大家或許覺得有些悶,要打雷下雨前都是這樣的。其實鋪墊才最難寫啊,寫得我很痛苦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