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大明官

正文 第七百六十三章 真正的陷阱 文 / 隨輕風去

    幾天時間一晃而過,又到了早朝時間,朝儀按部就班進行著,但許多人都在偷偷的關注劉棉花。因為眾人知道,劉棉花為了自家女婿,不可能只在上次吵吵過就完事的,肯定要有一個說法,無論這個說法是好是壞。

    甚至還有置身事外、看熱鬧不怕事大的勳戚們打起賭——「來賭個東道,猜猜次輔今天是當頭炮,還是像上次那樣一直沉住到最後才爆發?我猜還是最後」,「好,誰輸了便今晚在坊司胡同請酒席」!

    可是讓眾人很沒想到的是,劉棉花居然安安靜靜毫無異常,一直到散朝也沒有任何舉動,完全沒有上次咆哮朝堂君前失儀的氣場。兩個打賭的勳戚面面相覷,這算誰贏了?

    本來天子今天也想了不少詞,以應付劉次輔繼續追著要說法,結果完全沒派上用場。於是天子連忙散朝回宮了,免得又被劉棉花纏住。

    朝臣散去時,若隱若現的圍繞劉棉花形成了一個寬鬆的圈子,都想探究次輔老大人的所思所想。有人憋不住問道:「劉公今日為何如此沉默寡言?」

    劉棉花長歎一聲,蕭索的說:「方應物已經打算出家了!」

    什麼?周圍的人險些認為自己聽錯了,不得不說,方應物又把朝臣們震驚了一次。不過眾人看到別人也是同樣表情,便確定自己沒有聽錯。

    但方應物怎麼可能出家?無論和尚還是道士,出家就是出世,而從方應物的行為做派來看,他向來是非常積極入世的哪一種人,與出家扯根本不上半點關係!

    方應物雖然官爵不高,但現在的份量可不輕。甚至具備風向標的作用,這都是一件件一樁樁事情積累起來的名聲,以及羅織人脈帶來的地位。

    再說能惹得當朝首輔不惜代價全力出手對付的人。誰還能只把他當成普通中低階官僚看待?所以方應物打算出家不僅僅是他個人的選擇,某種程度上也是政治象徵。怎能不引來震驚?

    另一個閣臣彭華得到萬安眼色後,便出面問道:「為何要出家?」這也是上上下下所有人都想問的問題,彭閣老問出來也算人心所向。

    劉棉花答道:「方應物聽說上次朝會,諸君子沒有一個出來為他說話的,便心死如灰了!」

    彭華愣了愣,又道:「這也太牽強了」

    其實彭華還有句潛台詞沒有明說——從方應物在朝堂這幾年的表現來看,即便不說心性堅韌,心理承受力肯定是非常強的。怎麼可能被這樣打擊到?若是這點小事就能讓方應物心灰意懶的出家,那他早就把廟門門檻踏破了!

    再說別人遇到這種不清不楚的事情,暫且選擇明哲保身再正常不過了,連這都看不破,還混什麼廟堂?

    劉棉花掃視周圍人幾眼,發現都在聚精會神等著他繼續回答,這才再次回答道:「本來方應物是沒有出家打算的,但是他後來又聽說,雖然諸君子沒有出面,但卻有李通政站出來力挺他。便憤慨的說,世道如此,雖不能效仿許由洗耳。那就出家罷!」

    劉棉花說得語焉不詳,尤其沒有把前後邏輯關係講清楚,說得十分隱晦。但周圍這些人可都是混跡廟堂的人物,哪一個需要別人解釋才能聽懂其中意思?

    回想一下事情經過,先是劉棉花「絕望」之下,請求徐溥徐學士為代表的清流出面為方應物說話,不過徐學士婉拒了。

    這沒什麼,然後就是佞幸奸邪、混進官隊伍的敗類李孜省站出來了,很是慷慨的為挽救方應物進諫。讓大家相當的驚愕。

    當時還沒覺得什麼,可是現在把徐學士好李孜省兩邊再一對比。這其中意味就不言而喻了。方應物說「世道如此」,顯然是指桑罵槐啊!

    這批所謂的清流正人遇到事情。顧惜自身也好,門戶之見也好,反正不肯出來主持公道,然後李孜省之流卻表現的正義慷慨。這就是方應物所說的「世道如此」,豈不暗示徐學士這伙清流接班黨連公認的奸邪小人都不如!

    後面還有一個「雖不能效仿許由洗耳」,這又是什麼意思?許由洗耳典故耳熟能詳,關鍵在於方應物想借此表達什麼?

    很顯然,方應物想表達的是恥辱感!是對這個世道感到恥辱!是對這個黑白顛倒的世道感到恥辱!這個社會怎麼了?所以方應物絕望的想出家。那麼重點又來了,是誰讓方應物感到恥辱?

    不言而喻,此時許多人偷偷地瞥向距離不遠的徐學士。可憐見的,竟是毫無防備之下被黑了一把。

    用二十一世紀時髦話說,徐學士這心裡簡直如同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真是躺著也中箭!這次萬安與方應物互相撕咬,他充其量不過是個看熱鬧的,連太平拳都不曾打,不料突然就被方應物打了一悶棍!

    當時徐學士還覺得,如果真是方應物找李孜省為自己說話,那堪稱病急亂投醫,很容易就被李孜省的名聲連累了。

    現在他才明白了,這不是病急亂投醫,這是故意來噁心自己的。李孜省有「作為」,襯托出來的就是自己不作為!

    敢情劉棉花大吵大鬧做戲,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自己就充當了沛公角色!可笑當時自己還認為,只要不接招就可以避開陷阱,誰知道後面才是最大的陷阱!

    圍觀眾人竊竊私語,有人對前輩問道:「徐學士也是朝中老人了,怎麼如此隨便的就上了當?這個圈套看起來如此簡單,怎麼會看不透?」

    被問到的老前輩喟然道:「這並不是由徐學士的性格或者智慧決定的,而是由他的位置決定的,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

    徐學士他們這些人號稱內閣接班黨,

    當然要求的是穩,穩穩當當等待接班,不願意冒任何險。所以無論換做誰,只要處在徐學士的位置上,當時肯定都要採取最保守的辦法。

    也就是說,他們只要還有幾分政治理性,就不可能為了方應物冒險公然同時與天子、萬貴妃、首輔叫板,方應物瞄準並偷襲的,就是這個心理死結。至於方應物為什麼突然襲擊,需要理由麼?」(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