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二十八章 另一種解讀 文 / 隨輕風去
方應物告別父親後,其實他和父親或者說別人的最大區別在於,別人不知道確切的「未來」,根據過程去追求自己的「結果」;
而他是先知道「結果」,然後從結果強行倒推過程,想盡辦法維持自己所熟知的結果順利產生。
比如他知道劉珝肯定要倒霉,而劉棉花將會成為次輔,所以行動上便始終站在劉棉花這邊打擊劉珝,沒有機會也要製造機會打擊劉珝。
又比如他知道尚銘會被廢,所以絞盡腦汁和尚銘這堂堂的東廠提督相鬥;知道李東陽將來要發達,所以盡心盡力的燒冷灶,能幫的時候便幫一把。
想到這裡,方應物忍不住吟了一句「莊生曉夢迷蝴蝶」,到底是他改變了歷史,還是歷史改變了他?
他又忍不住苦笑幾聲,聽起來自己真像是穿越者之恥啊。別家穿越者無不以改變歷史大勢為己任,而自己卻致力於維持歷史大勢不走樣,追求的是歷史仍是自己所熟知的歷史。
想來他對歷史最大的改變,好像也就是挽救了汪太監的政治生命,讓本該已經去南京掃地的汪太監如今還在活躍在京師。
但往深裡想,自己能夠一直依賴於「先知」麼?隨著地位的上升,蝴蝶效應越發明顯,不可控的因素會越來越多。
如果自己仍然竭力保持「大勢」,最終只怕要導致全面失控,自己所創造的局面徹底崩盤也不是沒可能。
最後方應物嘀咕一句,也許是自己想多了。便沉沉睡去。
及到次日,方應物就放下了各種纏身雜事。專心在家逗弄兩個兒子玩耍。王瑜王蘭兩個小妾見夫君難得有閒情,齊齊陪伴著說笑。一家子倒也其樂融融。
其間方應物忽然想起什麼,對王蘭道:「你去將你兄長叫來,我有幾句話吩咐他。」
因為方家為了娶親要大興土木,方應物便派了王英管事,一般情況下也就不跟隨左右了,倒是換了婁天化來。
王蘭應聲而去,不多時將王英從工匠那裡帶了過來。王瑜瞅著王英那勤勤懇懇的模樣,忍不住嗤笑道:「你是姓王的人,給外姓蓋房子倒挺仔細。別的事情不見你如此上心過。」
王英擦擦汗,「瑜姐兒莫要打趣我,只是從未做過土木事情,唯恐誤了秋哥兒的大事。」
王瑜撇了撇嘴,嘀咕道:「誤了就誤了,早兩月晚兩月有什麼打緊?」
方應物咳嗽一聲,阻止了王瑜泛酸,對王英道:「我有幾句話,你去劉府傳給劉大老爺去」
方應物打發王英去劉府傳口信。主要是將自己的對劉珝動向的猜測告知與劉棉花。
他聽了父親勸告,可以暫時忍住,不急於求成的充當炮灰。但無論如何,劉棉花作為「高人」卻應該知道這件事。並作出反應。
就像是混社團的,小弟受了欺負,大哥該出面罩。不然大哥的威望從哪裡來?
而且劉珝如果與萬安合流,直接影響到的就是劉棉花的地位。說實話。方應物很好奇自己這位最擅長綿裡藏針的老泰山會如何反擊。
王蘭也很好奇的問道:「按照往常慣例,若有事情。夫君不是該自己登門去找劉相國麼?今天怎的只派哥哥去傳話?」
方應物聽了父親的話後,便有所感悟,覺得自己事必躬親,動輒赤膊上陣實在沒個派頭,所以今天乾脆就打發親信去傳話了。
如此他對蘭姐兒笑道:「我方家也自己的家風,不能因為他們是宰輔之家就低了一頭,以後須得立起規矩來。
在公事上都是朝廷臣子,就該有個公對公的模樣,哪能私相授受。再說這事是幫著提點劉大老爺,該是他感激我,我犯不上低三下四的登門去。」
誰料半個多時辰後,王英回來對方應物稟報道:「劉府大老爺說了,再請秋哥兒走一遭,他就在府裡等著。」
因為剛在小妾面前吹過牛皮,方應物聞言臉色變了又變,暗暗糾結去還是不去。去了太沒面子,不去的話,又怕讓劉棉花不滿,在目前自己還是離不了劉棉花撐腰。
王蘭抿嘴一笑,推了推夫君道:「去去便回,沒什麼大不了的。」方應物心有慼慼的離了家門,望劉府而去。
一路無話,到了劉府中,方應物便聽老泰山說:「你今天打發人來傳的事情,其實老夫早有預料!」
對此方應物想道,這是老泰山不想欠人情的說辭罷?若這都能預料到,難道老泰山真成鐵口直斷的半仙麼?
劉棉花知道方應物想什麼,又道:「你不要以為老夫是壓你的人情。本來萬安瞧不上劉珝的假清高,先找過老夫,但老夫婉拒了。」
這話方應物倒是真的信了,前幾天老泰山確實有點變異,發了狠要刷名聲搏首輔。方應物一直不大明白老泰山為什麼突變,但今天前後對應,便明白了。
想必是首輔萬安作為反太子一方,曾經拉攏過老泰山入彀。如果首輔次輔皆站在了同一陣營,那影響力是巨大的,至少在內閣是統一了。
但是老泰山衡量得失之後拒絕了,那麼以萬安的性子,八成要轉而再試探第三大學士劉珝的意向,所以老泰山才會說「早就有所預料」。
不過方應物對萬安的行徑很好奇,一個首輔至於如此行事麼?要說他方應物沒個穩重樣子,萬安的行為又何嘗有首輔樣子?
一個首輔,又叫元輔,那是被看做宰相的存在,那就是群臣之首。毫無氣節的鞍前馬後
為貴妃效力像什麼話?
當初萬安為了當上首輔,腆著臉去巴結萬貴妃雖然令人不齒,但總可以在理解範疇之內。如今萬安榮華已極。還有什麼值得念想的?竟然不惜違背正統、背棄世人人心也要幫著萬貴妃廢掉太子?
方應物忍不住要問道:「萬眉州已然位極人臣,何至於此?」
對女婿這個疑問。劉棉花只能笑呵呵,「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萬眉州有兩個兒子,如今都在南京做官,品級還不低。你懂得」
方應物聞言也恍然大悟,只能「呵呵呵」了。壞人也不是那麼好當的,感慨好人難當、壞人滋潤,那都是只看見賊吃肉沒看到賊挨打。
萬安這首輔品性敗壞、名聲惡劣,十年來屢屢協助天子排斥正道,在士林輿論裡簡直劣跡斑斑。
這樣的人在台上還好,一旦不在了。那必然會引發反攻倒算,畢竟當今人心尚未完全沉淪。常言道邪不壓正,就是這個秋後算賬的意思。
就算沒了萬安那還有他的兩個兒子在,肯定要成靶子的。更何況聽劉棉花的口氣,萬安這兩個兒子的官職只怕也有不地道的地方,若是沒萬安護著,以後遲早被清算掉。
萬安自己位極人臣不假,但他總不能長生不死永遠做首輔,總要為身後事盤算。
擺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條路走到黑。幫著萬貴妃插手東宮廢立之事了。若能扶持邵宸妃皇子登基,那就能立下擁立之功,其後自然可以蔭及子孫。
設身置地的想去,若關係到自家兒子的前途命運。自己又能怎麼做?方應物不由得歎口氣,忽然有點同情起這位老首輔了。
自從當初為了靠上萬貴妃,他出賣了節操。得到了首輔位置,卻也失去了很多。從此便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再無回頭的可能。堪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年過七十了還要擔憂兒孫輩的命運。
方應物突然又想起了兩位大舅哥,當初自己還暗暗譏笑劉棉花想不開,任由兩位大舅哥在科舉裡撲騰,也不利用權勢拉一把。最後兩位大舅哥三十多了也一事無成,還得去國子監讀書混功名。
現在看來,老泰山的選擇未必就是錯了很多道理可能人人都知道,但有幾個人可以真正做到?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就連方應物自己也不敢保證,將來如果自家兒子不成器時,他會忍住親情不出手提挈。可是一旦提挈,那就是把柄
一個連親兒子破綻都不會留給別人的純政客,真是理智到可怕的地步。方應物只能慶幸,自己當初抱上大腿倒是其次了,關鍵是不會成為這樣可怕人物的對手。
正當方應物感慨萬般神遊天外之際,忽然又聽到老泰山開口道:「如果劉叔溫真的恬不知恥投靠了萬眉州,未見得就是壞事,老夫有什麼可擔憂?
如果真到了那時候,內閣四人中,三個成了逆黨,只有老夫一力支撐大局!看似是被孤立了,但是別忘了,內閣之外還有千千萬萬的官宦,大勢何去何從?
必然是萬眾歸心、人心所向,都要力挺老夫,一干正道清流也要捏著鼻子奉老夫為首。想起這個,老夫心裡竟然有點期待啊,就算失敗也沒什麼遺憾了。」
方應物愕然,自己覺得很嚴峻的形勢,在劉棉花眼裡居然是這麼個模樣。這哪是嚴峻?而是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
最後方應物捏著鼻子道:「正所謂禍兮福之所依,老泰山高瞻遠矚,運用之妙在於一心,拯救大明社稷的重任便托付給老泰山了!」
劉棉花笑而不語:「還須你來佐助,不可懈怠了。關於你的前程問題,我會替你留意的。」
方應物便覺一陣輕鬆,讓別人出頭的感覺也不錯!若劉棉花不成,自己再想想法子也不遲。(……)
ps:我都不知道我寫小說呢還是寫哲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