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下) 文 / 隨輕風去
劉棉花的密奏裡充滿了濃濃的家長裡短味道,就差直接明著說:我劉棉花就是想抬舉自己女婿,求天子你發好心拉一把!
與那些文辭煥然的章疏比較,這封密奏和打滾賣萌沒什麼兩樣,若傳了出去,必將有「不要臉」三個字為評價。但這就是劉棉花的精明之處,成化天子還真就吃這套。
今上不在意親近臣下找自己要好處,也很樂得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滿足近幸臣下的私慾,認為這樣才是君臣共享太平的表現。
在內心深處,成化天子就喜歡這樣家長裡短的親切說話,最討厭的就是一本正經道德君子說教腔調。因而以帝王的標準來看,這位天子從來稱不上明君,但卻也不是一個壞人。
當然,劉棉花臉皮再厚,萬萬不敢在公開的奏章裡打滾賣萌,密奏和公開章疏是兩回事。
不得不說,人的情緒是極其微妙的東西。假設成化天子只看到方應物這個文臣被攻擊,不會有太多感觸,甚至還會因為劉吉把這點小事搬弄到自己面前,從而心生厭煩。
但是看到幫自己斂財的親信太監王敬被彈劾後,再看方應物被彈劾,這感覺便不一樣了,略有點同仇敵愾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天子知道王敬肯定不佔理,不好表態公開回護王敬,駁斥蘇州府方面的言論。
正好在這時候,劉棉花的密奏給天子隱隱指出了出氣的新方向——王敬不乾淨,但方應物可是受了委屈的清流啊!
有了劉棉花密奏為引子,天子的出氣方向便都轉嫁到方應物身上了,覺得給受了委屈的方應物一點補償理所應當。
既然蘇州府不識相,那按照次輔劉吉所言,抬舉一下方應物,叫那邊知道點厲害心裡有了計較,成化天子提筆在彈劾方應物的奏疏上批了幾句。
及到次日。是早朝時間。天子御奉天門、登寶座,文武群臣自午門魚貫而入,過金水橋列隊。
舞拜山呼之後,六部象徵性奏了幾件事情。再禮儀性的宣佈了幾道豁免某地錢糧、冊封某地藩王之類的詔書。如此算是君臣奏對完畢,這次平平常常的早朝便要結束了。
但在這時,忽然有御史撲在丹墀下,高聲道:「臣監察御史左善,彈劾次輔劉吉壓制言路,阻塞聖聽!」
乏味的早朝快結束時,突然冒出個人拖延時間,是很招人煩的行為。但煩歸煩,沒有什麼道理去阻攔,只得任由左御史繼續發揮。
「臣聽聞。近日蘇州府有彈章上奏朝廷,但全在劉吉手裡留住,至今不見票擬批復,此為堵塞言路、蒙蔽聖上之罪!」
前文提到過,言路暢通是大明朝一項不可動搖的政治正確。凡是有害言路暢通的,絕對都是罪行。
御史信心滿滿的彈劾次輔大學士,不明內情的大臣都以為要有好戲發生,迅速切換到了看戲模式。
可忽然間,面無表情的天子開了金口:「這些奏疏,朕已經看過了,勿復多言。」
既然天子表示已經看過奏疏。那就不存在堵塞言路、蒙蔽聖聽之類的罪名了。左御史風聞言事彈劾閣老,自然是撲了一個空。
換成商相公之類的閣老,遇到這等事大概會一笑了之,不屑於斤斤計較,盡會顯示風範氣度。
但劉棉花絕不是這樣的人,他必然是睚眥必報的。當即也出列奏道:「臣留住奏疏半個月。只為核實事情,以防冤假,誠然易被外人所誤解。
但內閣乃機密之地,閣臣預機務乃不可外傳之密,臣不知左御史從何得知這些細節?還請陛下嚴查!」
見閣老發了話。天子便又下旨道:「著該院去查。」被劉次輔反戈一擊,左善頓時面如土色,沒想到自己如此輕易的栽了進去。
御史可以風聞言事,但不等於是可以與事實相反的誣告。今天他彈劾次輔劉吉,幾乎就可以定性為誣告了。誣陷大臣的後果,最少也是貶低發配!
一場大戲原來只是一個小插曲,這左御史在劉次輔面前簡直不堪一擊,朝臣們對此未免有些失望。不由得深深感慨,不是每個六七品官員,都具備方應物那樣戰鬥力的。
朝會散了後,閣老們回到文淵閣。劉珝忍不住質問劉棉花道:「那些奏疏陛下已經看過,莫非是你私下裡呈送給陛下的?」
劉吉坦然承認道:「我有密疏進奏天子,順便將這些彈章一起呈上了!」
劉珝故意臉上變色,當著萬安和彭華的面怒斥道:「你竟敢不經內閣票擬,擅自將奏疏在私下裡轉呈陛下,這將內閣置於何地!」
劉吉勃然大怒,態度反而比劉珝更加激烈,將手指頭指著劉珝的鼻子,氣勢洶洶的斥責道:「劉叔溫!你何出此等無君無父之言!
不要忘記你近侍之臣的本分!吾輩只是秘書侍從之臣,難道陛下御覽奏疏,一定要先經你手?」
罵戰上升到這個高度,劉珝頓時啞口無言。內閣畢竟是內閣,不是真正的宰相,不具備宰相那種**自專的權力,大明的制度設計上就不允許出現宰相。
按照大明太祖高皇帝設計的奏疏的處理程序,理論上天下所有章疏應當由天子直接受理並下發,天子本身就兼任了宰相權力。
但在現實裡,天子又不得不依靠內閣、司禮監協助處理,甚至是代為處理。這等於是將相權下放了,不過這只能說天子需要如此,並不是天子必須要如此。
若天子不經內閣,直接批了什麼章疏,從程序上也挑不出什麼理,只不過大多數天子並非工作狂,懶得事必躬親而已。
所以說,劉棉花偷偷將奏疏直接呈送給天子看,並被天子親筆批紅髮回內閣,那是劉棉花的本事,程序上並不違規。
至於將彈劾天子親信太監王敬的奏疏和彈劾方應物的奏疏混在一起,最終導致天子護短心發作在方應物身上,這只是個小小的技術手段
而劉珝剛才一時情急,說「奏疏必須要先由內閣不然就是私相授受」這樣的話,未免有些霸道,隱隱然將天子貶低了。
他的本意是想在這個問題上,拉攏萬首輔和彭華一起打擊劉吉。可是劉珝的激烈脾氣發作起來後,將話說的太過,就是有人這麼想,也沒人敢接他的話幫腔。
劉吉和劉珝兩位閣老爭吵的內容,被有心人傳入了天子耳朵中。自此天子對劉珝這個昔年老師的態度愈發疏遠冷淡。
文淵閣裡略有冷場時,太監覃昌走了進來,向閣老們宣旨道:「有手詔!著內閣擬旨下發!」
這次所謂的手詔,就是天子在方應物奏疏上的批紅。萬首輔接過來先看了,臉色陡然變了變,變得十分古怪,但他沒說什麼,又按順序遞給次輔劉棉花看。
劉棉花也顧不得琢磨萬首輔的表情,將批紅拿到手後,迫不及待的抬眼細看。看過之後,當即也瞠目結舌,拿著批紅愣在了堂中,神情極其不可思議。
看到萬安和劉吉的神態,劉珝心裡十分鄙視,冷哼一聲,直接從劉棉花手裡將批紅搶了過來。低頭匆匆看了兩眼,頓時也愕然不已,一時無語。
內閣四人中,資歷最淺的彭華看了別人幾眼,才小心翼翼的接過批紅,按住滿心好奇看去,只見得上面寫道:「許方應物便宜行事,賜王命旗牌,著南京兵部就近往送。」
彭閣老明白了,難怪三位前輩的神情都這麼怪異。王命旗牌這個東西,相當於戲文裡的尚方寶劍,也相當於前朝的節鉞,象徵著專鎮一方的特殊權力,哪是能隨便給欽差的?
在本朝,只有巡撫這類封疆大吏,以及奉命出征、節制大將的文官才會被賜予王命旗牌。
而在南京那邊只有一幅王命旗牌,不使用時保留在南京兵部裡。只有朝廷委派了應天巡撫(或者叫江南巡撫、蘇松巡撫)這種欽差時,才能由南京兵部發放給巡撫。
方應物這種催征錢糧的小欽差,可是駐在蘇州府的。而在一般情況下,江南巡撫被委派出來時,也主要駐在蘇州。
要是方應物拿到了王命旗牌,他手裡又有欽差關防印信,還被賜於便宜行事之權,那可就混大發了!
將王命旗牌、便宜行事、欽差關防綜合起來,豈不成了一個不加巡撫銜頭,但事實上近乎於巡撫的小號江南巡撫?
七品、二十二歲、巡撫?這簡直就是匪夷所思,其餘三人的目光忍不住一起射向劉棉花,其中含義不言而喻——
你劉吉這事兒辦的可有點壞規矩吶,誰都會照顧自家親信,但一個派去收糧的破給事中欽差,你也請了個王命旗牌給他,也不怕撐死!
對此劉棉花無可辯解,無奈搖頭歎氣,實在哭笑不得。
這天子辦事兒也忒隨心所欲,不講規矩了,簡直就是心血來潮想到哪裡是哪裡。賜予「便宜行事」就是「便宜行事」,還給什麼王命旗牌?
劉棉花又感到,這回可能真玩大了讓方應物這種人拿到王命旗牌後的場景,連他也不敢細想了。
ps:
求月票鼓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