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大明官

正文 第一百二十章 輪番上陣的廠衛 文 / 隨輕風去

    忠義書坊動作確實很快,一下午時間就找齊了十名書手。次日,方應物便領著書手進了禮部庫房,在簡陋的環境下開始抄寫會試試卷。一人一天可以謄抄一二十份試卷,抄寫上千份的話需要五六天功夫。

    不過在禮部,倒是聽到了有關父親的消息,六部衙門是朝廷核心部門,消息向來很靈通的。

    聽說錦衣衛對排大學士來審問詔獄非常不滿,復奏時要求直接由錦衣衛自家審問上奏,不需另派官員。不過這道奏疏好像要被駁斥回來,目前程序停在了六科。

    靠!又要多扯幾天!方應物心急的想罵娘,朝廷這文移往來真是繁瑣,官僚主義害死人!

    在上輩子,各種衙門裡號稱文山會海不是吹得,但到了大明成化年間,限於交通技術會海沒有,但文山卻已經出現了

    在大明初年,早朝是要君臣當面議事的,早朝不夠再開晚朝,天子有口諭便由閣臣在御前草詔,然後就立刻下發執行,效率極高。

    像詔獄這種事,只要天子點了頭,閣臣當場寫詔書呈上朱批,然後立刻就能放人。當然,也有可能立刻就會被砍頭,連營救機會都沒有

    但到了成化天子父親,也就是英宗皇帝九歲登基時候,三楊輔政,擔心天子年幼體力不支,早晨漸漸虛化,君臣議事也漸漸成了形式,開了一個偷懶的兆頭。

    又到了當今成化朝,早朝徹底成了形式化的禮儀,已經沒有議事功能了,走幾個過場發幾道詔書而已。

    但更要命的是,成化天子這些年宅在宮中自得其樂,早朝之外不見外臣,君臣當面議事更是奢望。正所謂天高簾遠、君門萬里,因而所有決策只能靠著公文往來溝通實現,不如此朝廷就無法正常運行了。

    不過成化天子比他的孫子的孫子神宗皇帝優秀之處在於,成化天子至少早朝還是準是出席,該有的過場都會做;而奏疏也大都能及時處理,只是經常處理的很歪崛起美洲1620全文閱讀。所以成化朝雖然天子動輒胡來,大臣尸位素餐,好歹國家沒有崩潰

    統治模式變成這樣,方應物認為這是人的惰性體現。

    太祖高皇帝設計出來的制度都是與他這工作狂量身定做的,不可能長久持續,故而歷經幾代天子一點點變通,最後找到懶人辦法。如此天子省了心,大臣也自在,很有默契的都輕鬆許多,只是犧牲了效率。

    這個偷懶歷史潮流的轉折點,就發生方應物正身處的宅男天子朱見深統治時期,然後下一代孝宗弘治皇帝負隅頑抗,企圖結束君臣相隔的懶人政治。

    但大勢浩浩蕩蕩,誰也阻擋不了,又到了武宗正德時候,便再也沒有能阻擋懶人潮流的皇帝了!

    閒話不提,感慨完官僚機器的複雜效率,又想起可憐的父親,方應物也只能唏噓而歎息。

    雖然曙光初現,但公文還要運轉,扯皮還要繼續,只能累父親他老人家繼續再多吃幾天牢飯了。

    卻說一連三日,都是方應物帶隊去禮部謄抄試卷。這三天時間,書手漸漸熟悉了情況,禮部的關節也從內到外都打點好了。

    要知道,六部之中禮部最窮,最大的油水就是教坊司賣藝收入,那些看管試卷庫的就像看管一堆廢紙,更是窮的叮噹響。難得有方應物這麼一夥人上門,稍微打點幾下就能獲得最熱情的服務。

    如此不用方應物再操心什麼,他便覺得自己好像可以不必到禮部現場了,去了也是無所事事。

    這天早晨,方應物正在會館門口躊躇,考慮自己去不去禮部,忽然見到有人進了院子,高叫道:「淳安方應物是否在這裡!」

    這看起來像是官差,方應物上前行禮,「在下便是了。」

    那人掏出一紙公文,遞給方應物道:「今天下午請了大學士在錦衣衛衙署審問方清之,請你到場旁聽!」

    方應物聳然動容,心情激動的不能自已。這公文流程終於走完了嗎?終於到了最關鍵的環節了麼?終於能見到那吃了兩個月牢飯的父親了?

    不過他卻有個小小的疑惑,一般這種事情,都是提前兩三日告知,再不濟也是提前一日,哪有上午跑過來通知下午之事的?

    這種倉促,是非常特別極其不同尋常的,讓方應物不明所以。他抬起頭,待要問一問官差,卻發現那人已經走了。

    原來他陷入了激動不能自拔,這官差什麼時候離開的都沒有注意到,這時候想找人問也找不到了。

    方應物平復一下心情,轉身要回屋去仔細想想,這種時候還去什麼禮部。他剛走了幾步,忽然又聽到有人在背後叫道:「淳安方應物是在這裡的麼!」

    回頭看去,又是一名官差打扮的,方應物很納悶,這又是哪家的?但也只有先上前見禮去。

    「你就是方應物?前陣子在錦衣衛衙署外與錦衣衛官校互毆的方應物?」那官差詢問道。

    方應物點點頭,又聽到官差道:「天子下詔,叫東廠查問此事!你明日早晨到東華門東廠衙署去!廠公要問你的話!」

    說罷,那官差也走人了,留下愕然的方應物。這點打架鬥毆的破事,也能勞駕東廠廠公?

    但他細想了似乎也不奇怪,這起鬥毆看著是小事,但牽涉到錦衣衛內部的貓膩,讓錦衣衛自己來查肯定不行;當其他衙門來查,更不行,誰又敢查明白錦衣衛的事情,或者說那豈不讓別人插手天子親軍?

    所以能過問此事的,也只有西廠和東廠兩家,最近聲威赫赫的西廠廠督不在京城,那就只有東廠出面無盡武裝。

    兩邊角力的是老資格指揮使和貴戚指揮同知,一般東廠番子誰敢觸這種霉頭,也只能東廠廠督尚銘自己接這個燙手山芋了,而且是很小很小卻很燙很燙的山芋。

    坐鎮會館大廳的黃掌櫃看到這邊官差走遠了,挺著肥胖的身軀畏畏縮縮走過來,對方應物道:「方公子心性很強吶,先有錦衣衛請,後有東廠請,換成普通人只怕早就嚇得尿褲子了罷。祝君好運。」

    自己這心理素質鍛煉的是挺不錯,這是到京城以來的最大收穫了方應物歎口氣,不過看到錦衣衛那邊給他的帖子,他忽然醒悟到什麼。

    錦衣衛是袁指揮說了算的,為什麼袁指揮匆匆忙忙的在下午組織審問父親,那就是要故意搶時間,搶在東廠對自己問話之前!

    如果按照萬通的指使,自己在面對問話時,就要說「那次鬥毆只不過是臨時口角紛爭,與萬指揮無關」,這樣便可以直接推翻一切對萬通的彈劾。

    具體如何,到時再說罷!

    不提方應物,卻說東廠提督尚銘也在為這件小事而糾結。本來他最近很開心,汪直暫時離開了京城,少了一個壓制自己的小霸王,他就過得很舒展了。

    最近朝堂大動盪又已經過去,所以基本上風平浪靜。他沒事綁架幾個富戶,勒索一些錢財,可謂是無憂無慮,日子別提多開心了。直到天子下詔,讓他查問這場打架鬥毆事件為止。

    這種小破事情,京城每天不知發生多少起,但這次卻好像動靜不小,以尚銘的經驗,當然看得出是有人推波助瀾。至於是哪些人,猜也猜得出幾分,他這東廠廠督不是擺設。

    其實誰是誰非,尚公公根本不關心,他也不用有什麼意見。但他關心的是天子到底什麼態度。要知道,天子的是非觀念和凡人不同,誰能猜得最準,誰就能獲得寵信。

    對於這方面,卻不是尚銘尚公公的專長,更別說這次天子沒有對他有半點表態,叫他彷彿雲山霧罩,根本無從猜起。

    想到這裡,尚銘長歎一口氣,若汪直還在就好了。

    如果汪直還在,那麼這件事就輪不到自己發愁,天子肯定直接交辦給更寵信的汪直;其次,如果汪直還在,那他肯定能找到天子心底那最準確的態度,汪直這方面直覺不錯。不然他一個十幾歲的小娃娃為何能在朝堂上大動干戈,趕走了一大批元老重臣?因為這就是天子心底的願望。

    不過想汪直也沒用,現在還是要靠自己,高處不勝寒,沒有人能替自己這名義上的第二太監、司禮監秉筆太監、東廠提督分擔責任。

    尚銘又皺眉想了片刻,忽然有了主意。自己明天把方應物和錦衣衛官校這當事人雙方都叫來,頂什麼用?這種事情的結局,也不是他們兩個當事人說了算的,只問他們話都是白扯。

    要找就找正主!尚公公當即叫了身邊人進來,喝道:「拿兩張我的帖子,分別送到錦衣衛袁指揮和萬指揮那裡,請他們明天也到東廠來旁聽!」

    小雜役問道:「他們若不肯來如何是好?」

    尚公公哼哼道:「不來?我奉詔過問此事,請他們到場,不來就是抗旨!」

    他忍不住唏噓一番,王振前輩在的時候,錦衣衛何曾敢不聽東廠的。但這些年世道全變了。錦衣衛也膽大起來了,還冒出個比東廠更強盛的西廠。

    自己這東廠廠督都快成汪廠督手底下打雜的了。幸虧汪廠督對錢財不感冒,所以不影響自己綁架勒索富戶這項主營業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