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一百八十章 - 以陶為范 文 / 老酒裡的熊
. 祭祀們的火很快就停了下來。
我給土魯的只是一個鐘的結構圖,並沒有告訴他如何去鑄,在我心目中,這種結構簡單的產品應該不難鑄造。但土魯從拿來的圖時的興奮到第二天灰頭土臉地來找我,我連在宗廟內的早餐都進行不下去了,就知道這傢伙沒那麼容易鑄出鍾來。
後世的大型鍾、鼎等「國器」的鑄造是一個複雜無比的過程,一般採用地下埋模,要經過多次澆鑄,還得採用「失蠟法」等工藝鑄造出複雜的文字和圖案。
土魯粗看這個圖的時候,並沒有怎麼上心。說實在的,我也沒怎麼往細裡想,因為畢竟並沒有想過上「鐘鳴鼎食」的後奴隸社會生活,只是想增加一個提供給宗廟的報時手段而已。
所以我要求的形狀只是一個「銅桶」,沒有紋飾,沒有文字,相信土魯他們應該能做得出來,不需要我參加鑄造。
土魯在製作土坯的時候才發現,這麼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東西,跟以前他做過的其他東西都不一樣,居然無從下手。
所以當已有的方案全部都失敗以後,匠作區的技術人員都盯著土魯——只能找族長了!
我問了土魯一下,最大的問題在於銅鐘的壁厚沒法子保證,在我畫的圖上,銅鐘壁厚大約在一厘米左右,總高大約1米3(含吊耳),鍾身高一米左右,鍾壁上是一片光,不加任何裝飾。
土魯他們先是打算「倒鑄」:將鍾頂朝下,底邊朝上,從底邊緣澆銅汁入模,這樣子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中間的泥芯太重,相當於鍾內空那麼大的一塊泥芯沒法子用木柱支撐,而且易散、易歪。
要是在中間增加支撐的話,就會在鍾壁上出現不必要的孔,將來得用敲銅錠的方法或二次澆鑄補上去,始終沒有辦法一次成型。
第二個方案是「正鑄」:讓鍾頂朝上,這樣泥芯就可以輕易地從模底向上堆起,周圍是外模壁,中間形成型腔。
無論哪一種方法,基本的思路都是先在地下挖一個大坑,再做泥芯,但後一種方法最大地問題就在於壁厚難以掌握。土魯先是讓匠人們在泥坑內將壁修圓,表面抹平。再堆泥芯但堆到一定的高度就發現,再也難以通過一厘米多一點的間隙控制泥芯的表面質量和形狀,也就更談不上控制泥芯與壁之間的間隙,銅鐘地厚度也就無從談起。
同時正鑄的方法還不能將吊耳與鍾身一起鑄造,得分兩次鑄,或者將吊耳另裝上去。
累了一整天,土魯和匠人們都精疲力竭,仍不能取得突破。最後還是只能想到我這裡。可是我也被這個「大型鑄件」的技術問題難倒了。
「本作品小說網獨家文字版首發,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摘編,更多最新最快章節,請訪問.16k.|com|!族長,我們試過用木板插在泥芯和模壁之間,等泥芯壓實以後再搖動木板取出,這樣子可以讓壁厚差不太多——」土魯介紹了一下他們的一些嘗試。
「結果怎麼樣?」
「不行」土魯搖搖頭「三分水一高度還行,再高就搖不動木板了,甚至會把木板扳斷。還有就是會從芯壁上帶下來泥,澆出來肯定不平整!」
那要是不掉泥呢?
怎麼樣才能從壁上取下來板,又能保證不掉泥?
木板搖不動,用銅板行不行?
我和土魯在宗廟內嘗試各種方法,再一樣樣否定和改進。
「我想到了——」土魯叫起來「吊耳可以在鍾頂上留兩個洞——」他一邊叫一邊把喝水的陶杯放在桌上,結果移動圖紙的時候把陶杯碰到了地上。
「啪!」
陶杯應聲四散。
土魯欠疚地將幾片陶片拿在手裡拼成一個杯子狀。不好意思地看著我。
我卻眼前一亮:這不就像一個微小型的「鍾」嗎!
怎麼沒有想到用陶來作模!
燒硬的陶模絕對不會掉泥、變形,也能輕易地保證內外兩壁間地距離。
所以我現在需要的首先是一口「陶鍾」!
把這個想法告訴土魯,他也興奮起來。
按我的想法,先用泥「鑄」一口鐘,甚至可以在上面刻出一些花紋和文字,在陶窯中燒出來。然後在這裡面裝泥芯,陶鍾外面則用粘土堆上去掩埋,再將粘土一塊塊切割下來曬乾,最後放到陶裡燒成「陶磚」,將這些陶磚砌起來以後就可以得到一個鍾型空間,只要將陶鍾敲碎,露出裡面的泥芯,再將陶磚砌在外面,中間就可以得到一個標準的銅鐘型腔了。
最後一個問題是銅汁的澆注,如果按土魯的方案,有一個大問題,等最後一坩銅液倒下去時,第一鍋已經凝了。這樣子不知道澆出來以後會有什麼影響,但肯定會對銅鐘的材質均勻不利。
在我地提示下,土魯讓匠人們一邊抓做泥鐘,一邊在挖好的坑邊設計一條橫向的泥溝,並在溝壁上設計了專門的敞口半圓陶管,將為的銅汁就可以從這個「陶溝」裡同步地流向鍾模。
很快,五天之內,一個「泥鍾」出現在陶器坊裡,土魯讓徒弟趕快來通知我,讓我去看一看是否符合要求。
呵呵!空上光溜溜的東西可是費了匠人們一番心血,不過目前看上去是挺難看地,走近了我才發現,這個一米來高的「鍾」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分成幾層做成的,陶匠們看了圖紙,知道不可能用粘土一次性將鍾做好,竟是做好了幾層「土圈」,曬乾了以後具有一定的硬度,才放在一起成了一個完整的鍾形。
由於沒有嚴格的標注,這個鐘地尺寸也和我所設想的有一定出入,高還是有一米左右,直徑卻只有約80厘米,不過也勉強將就了,大致有那個味道。
「行!可以就這麼燒!」
我驗收通過,讓陶匠們準備開火,不過由於考慮到將來要破開取泥芯,我讓陶匠們控制燒的時間,不要燒得太「好」,反正最後還是會變成一堆碎片,質量差點還可以防止出現打壞泥芯的情況。
不過我現在對這個鐘有了更高的期望。
改進了工藝以後,我就想在鐘面上做點花樣了,太昊的第一口鍾上,是不是也應該有點花紋或者銘文之類地呢?
「銘於鐘鼎」可是一件鄭重得很的事情,那太昊的第一件「國器」上,應該銘上一些什麼內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