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六十三章 改革曆法 文 / 老酒裡的熊
從前兩年的經驗看,的確是每一個的四月感覺都越來越冷,從大元三年開始,播種的時間就一年比一年晚,現在是四月中旬才播種,比大元三年晚了大半個月,難道這個年代的天氣開始變冷了?最後一個冰河期讓我遇上了?
可是也不對啊,夏天和秋天還是那麼長,而且春天晚了,冬天也來得晚了,並沒有明顯的感覺到冬天在延長或者比以前更冷啊?
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我找出新繪製的「大元曆法」--仔細一看,頓量汗水涔涔而下--每年只有12個月!
這下子我明白了!
到這個世紀以來,因為記時所用的天象中,月亮的變化是最直接的,一時大意之下,就以12個月作為一年了。這個時間大約只有360天左右,而按後世的時間,應該是365天多一點才是一年(沒記錯的話應該是365.24天)。
就是差這5天多,五六年下來就差不多少了一個月,怪不得開始感覺春播晚了一個月--原來是我的「大元歷」出了問題。
這時我想起了後世所用的「農曆」:按天文學觀點看,這個曆法是標準的「月」歷,以月亮的變化作為記時的依據,而所謂的「公歷」,也就是「太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作為一年的,相對於農曆更接近實際的一年。
最終的一年,應該是以地球繞太陽一周作為一年,才能正確反映氣候變化過程。
所以在「公歷」裡,每隔四年要用「2月29日」來調整多出來的時間,而農曆則隔數年有一個「閏月」來調節每年少掉的那5天多時間!
我的「大元歷」採用了農曆的記時方式,卻忘掉了隔幾年加上一個「閏月」!
曆法的改革勢在必行,但應該採用什麼方式?是用「農曆」還是「公歷」?
斟酌了很久,我還是打算採用在後世沿用了數千年的「農曆」。
因為對處於部落聯盟階段的原始人來講,月亮的變化比太陽的變化更加直觀,太陽的觀察應該以大型的日昝作為工具,觀察其頂部投影在每一年的變化規律,才能得到比較準確的結論,這個對於原始人來說,太複雜也太為難了一點。
但月圓月缺就比較好看了,抬頭就能見到。
所以只需要在現有的大元曆法基礎上,結合觀察太陽的計算,加上必要的閏月,新的大元曆法就該比較完善了。
我讓土魯在大元神廟的廣場上豎起一根尖頂長桿,高度在5米左右,並在其頂端投影範圍內,鋪上大量的石塊,以便在上面信記號。
為應付眼前的需要,我還趕緊讓木青通知大元城和貿易城的學校,立即在大元曆法的大元六年中加上一個閏五月,其他的年份得等我的觀察和計算以後再公佈了。
在我對曆法進行改革時,貿易城那邊傳來消息--莒族代表團來了。
由偃師介紹,這個代表團在祭祀過皋陶族的神鳥後,逕直到了貿易城大元宗廟內,向大元墨龍獻上祭禮,並大禮參拜。
元昊當時正好在城內,接待了這個代表團。
原來頭一天莒族的長老到達皋陶族時,意外地發現皋陶族的帳篷區正興起一座「皋陶城」,而偃師長老所在的住處,已經由一座大帳變為一間大了數十倍的木頂白牆建築,大門外高高飄著一面與洞內石壁上一樣的「神鳥」旗。
偃師長老在接待中明顯的感覺到了莒族長老們的詫異和好奇,一股子得意勁上來,故作神秘地不提由來,而是將陶鍋架上火,燉上一鍋羊肉,取出平時不太捨得用的陶碗(因為一個陶碗打破以後,偃梁就叫木匠給他們專門作了一批木碗),給每位來賓盛上一碗。
美食美器當前,莒族的長老們都沒時間再發問,先大快朵頤,飽餐一頓之後,才問起這些東西的由來,其間不免提到萊夷族與皋陶族的衝突。莒族長老也為之眉頭一緊,面色不愉--看來他們與萊夷族之間也不很愉快。
但皋陶族的變化對莒族長老的吸引力才是無可抵禦的,莒族長老們堅決要到貿易城去參觀考察,偃師當仁不讓地作了半個主人兼導遊,帶上數隻羊為禮,與莒族戰士所帶的獵物一起,送到了貿易城內的大元宗廟。
待看到大元宗廟的宏大,莒族長老們才真正開了眼界,加上土土的徒弟們在宗廟內所製作的各種專用陶俑裝飾,讓莒族人目不暇給,更對大元墨龍的威風神氣五體投地。
元昊從偃師的態度中察覺到了這個代表團的重要性,不僅堅決留他們在宗廟內的「招待所」住下來,更讓廚房準備大量的大元美食,以蒸、燉、炒、炸等各種烹飪方式供進宗廟餐廳,讓莒族人享用。
結果「老虎」的徒弟們一顯身手,不僅讓莒族的長老們驚為神物,食相極為不堪,連偃師都食指大動,認為之前大元族的族長在「文化交流」中,什麼都傳授,就是不提廚藝,一定是有重大原因的。
看到外面沒有資格上餐桌的莒族戰士們饞涎流了一地,元昊偷笑了一陣以後,命人做上一桌野味,擺上熱氣騰騰的薰薰微黃的粟米飯,才讓這幫漢子甩開腮幫子大嚼,拋開了剛才「眼看手勿動」的煩惱。
過後得知這一情況,我對元昊大加讚賞--不僅女人要抓住男人的腸胃,部落抓住潛在的盟友腸胃也很重要啊!
從後來的結果可以看出,這幫大哥一下午在參觀大元學校這個重要項目時,就只顧著打嗝了,根本沒有花太多腦筋去看大元字是怎麼寫的,大元數字是如何畫圈的,大元的陶器是如何精美……
最後進入正題,莒族的長老們在手中東西比較微薄的情況下,滿臉通紅地問偃師,能不能向皋陶借點羊,向大元族換點陶器回去。
偃師的反應那是一等一的快,當即就想起了我對他的叮囑,開始試探性地向莒族長老提出在莒族那邊也修一個類似的貿易城的建議,並指出,目前皋陶族的城牆、房子那都是在大元族指導下修建的,陶器都是從大元買的,神鳥旗都是大元族送的……總之,一個貿易城在族裡,就能帶來無盡的好處。
莒族離貿易城那麼遠,帶著陶器要走差不多20天,那多累啊!
何況大元族人還幫助皋陶族人學會了弓箭,打退了萊夷人!
那還用想什麼?對莒族人來講,最後這個理由就足夠了!
接下來該是兩族和元昊一起等我的答覆。
貿易城的傳信騎兵快馬加鞭,奔赴大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