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九章 初涉草原 文 / 老酒裡的熊
回到山洞裡,突然增加的人口讓山洞顯得人氣旺盛,現在部族人數比幾天前翻了一番,活動空間感覺相對變小了很多--「人均居住面積」小了。
但昨天送別兒女的父母們則欣喜若狂,各自與自己的孩子緊擁不放--讓我有點嫉妒:這個世界上,我還沒有從感覺上屬於自己的直系親人。「鯊魚」和「老虎」對我來講,只是兩個「工作秘書」而已。
木青告訴我,在一次相親活動中,她們同時選擇了當時還不是村長的我,而只有村長才有可能同時有兩個配偶--老村長為此放棄了他的職務。
我看著這些只有一天「自由戀愛」經歷的新婚夫婦,有了一點眼紅的感覺!
不過當前最重要的事,是認真規劃好擁有了這麼多人口以後部族的發展問題。按原先的規劃,在進一步發展陶器生產的同時,應該適度發展畜牧業了。
接下來的幾天,陶器生產還處於停頓期,在土土繼續建設畜欄的同時,我的主要任務是跟著木駝--現在是族裡公認的「狩獵隊長」,馬齊則以發展漁業為主--去捕獲一些活的草食性或雜食性動物:野豬、鹿、羊、錦雞等。
畜欄的要求是在間距約兩米、高約兩米的木樁上,從地面開始,每30厘米用籐條扎一根橫木,橫木的直徑大約只有10厘米。這樣的間隔應該能攔得住多數稍大一點的動物,至於關錦雞的那個畜欄,我的規劃是用籐網(孔徑小於4厘米)全部圍起來。所有的畜欄都與圍牆保持一定的距離,但又相對集中,關野豬、鹿、羊的畜欄都有有共牆,這樣可以減少工程量。
狩獵中說服戰士們盡量不要往死裡打費了我很大的勁,幾次阻止木駝靠的是我反應夠快,並且從物質上我做了足夠多的準備--大量的籐網,不過有時是用來網住木駝的。
不用我事先招呼,「鯊魚」現在已是生產工具負責人,每天編製大量的籐網是她的興趣所在,質量也日漸上乘。
這為我們盡量活捉動物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事實上當第一天我把抓回來的動物關進畜欄時,整個部落裡的人都沸騰了--食物原來是可以這樣儲藏的!--木青跟木駝他們談了很久。
後面幾天我就不用再做任何說明了,每一個戰士都拿上了一個魚網,甚至為了活捉而放棄了幾次能殺掉獵物的機會--真正做到了「寧可放過一千,不可錯殺一個」!
我又得費力糾正這種「過猶不及」的行為。
到我決定再跟木駝他們出去最後一天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本來這幾天原來「漢土」部落的兩名輕傷戰士都一直跟我們一起行動,也沒出什麼問題。可就在這一天,已離洞大約有十公里時,前面出現了兩隻狼!
就是這兩隻狼讓那兩名戰士抓狂,從木駝的反應來看,這兩隻狼一定參加了對「漢土」的圍攻!
報仇的**蒙蔽了兩名戰士的眼睛,不聽大家的勸阻,緊跟著狼追了下去。我無可奈何,只好安排兩名戰士帶已捕獲的動物回去,領著剩下的16名戰士跟蹤追擊。
追擊的速度非常快,中午時候,已經看見前面到了森林的邊沿。「漢土」的兩名戰士衝進草原沒多遠,就快速的退了回來--前面隱約有十多隻狼,在頭狼的帶領下,與我們形成對峙。
狹路相遇勇者勝,可惜這不是狹路--當十九名漢子高舉長矛發出一聲怒吼,狼群感受到了震撼的力量,頭狼可能希望有章法地撤退,不過狼群已不服從它的指揮了。狼群穿草而過形成了一片雜亂的軌跡--在齊腰深的草裡尋找狼群是一件危險的事,絕對不能落單。
看著狼群在面前消失,我和那兩名「漢土」戰士一樣難過:如果--如果我有弓箭的話!
今天跑掉的不會超過一半!
當手裡只有一根長矛時,扔出去以後就沒有防禦能力了,弓箭就不同了,可以進行多次遠距離攻擊。
沿著草地邊沿走了一段路,在最後一隻狼消失以後,草原帶給了我一次驚喜。
馬!那肯定是一匹馬!漂亮的鬃毛在頸後飄揚,跳躍動作靈活而輕鬆。
「是馬三分龍!」古人誠不我欺!
我看著這草原上大自然的傑作,腦子裡滿是把它騎在胯下的卑劣主意。
但眼前寬闊的草原和剛才消失的狼群,讓我把這點奢侈的希望扼死在腦袋裡--再等等,會有那麼一天的,我們能做這草原的主人!
但現在還不是!
「我會做到的--你等著!」不知道那匹馬聽見了沒有。
回到洞裡,天已全黑了。
後面幾天,我開始擴散最重要的一項技術--制陶。
土土是我所見過的這個部落裡最有悟性的一個,前幾天趁我不在的時候,他叫上老婆幫忙,自己做了兩個盆,但厚薄不均勻,我沒讓他放下去燒。
該是向他傳授關鍵技術的時候了。
從窯坑的維修,到粘土的揉制,到用陶片修正泥坯,甚至轉盤的速度穩定,我都叫土土先看我做一遍,再自己做一遍。土土很感激我的教學,也學得特別認真,他是有老婆的人,孩子都快生下來了,我也不擔心技術會外洩--當然,從長遠看,這項技術必須傳播出去,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我還要用它來換取一些必需的資源。
比如人口。
此後每一窯的質量都得到了保證,從質到量都是如此。
半個月以後,由於有土土的幫忙,基礎的工作有了保障,我開始做一些創新性質的陶器產品,比如罈子、陶刀(陶匕首),甚至一把不太成功的陶鋸--容易掉齒。
陶制刀具用來對付食物和木頭還是有用的,但用於對付野獸就很難想像了--一碰到石頭就沒有了。
從此木製品的產量和質量就有所提高。
我在準備蓋房了。
第一座地表建築是純木結構的--公共廁所。
自從族裡的人可以在圍牆內自由活動以後,我在工作中就不得不隨時注意地面--看有沒有排泄物,成人還好一點,習慣了在水邊解決問題,小孩子就很難講了--尤其是從「漢土」那邊過來的小孩子。
用石斧小心地劈開並修平的粗糙木板,在我的陶刃「刨刀」下變得表面光鮮--廁所還不需要太高的質量,我只是驗證一下這種工藝的可行性,為建房做準備。
先在小溪邊插了六根較粗的木樁(上面開了槽),再嵌入橫樑,搭上純木製地板--不太貴的真材實料,地上留了排泄孔;安上木板牆,卻沒有做轉動門--木樞工藝要複雜一些,暫時沒做--用一塊鹿皮做了一個門簾:這可是真皮的喲!
屋頂也用的是木板--採用了最先進的「陶釘」連接!
門外建了一個木梯上下。
但是族裡的人讓我很快放棄了在鹿皮上寫上「男」、「女」或者「裡面有人」的想法--一男一女可以一邊排泄一邊很自然地面對面聊天!
這個東西就花了我大半個月時間,卻最後給出了一個讓人沮喪的結論:這樣子給族人建房不現實!
要做到每家人一間房,且遠比廁所大(六個平米),那還不得等到猴年馬月去了?!
不行!一定得想其他辦法!
燒磚?
不行,那得多大的窯?!
不然等所有的磚燒好,還不如用木板建房來得快。
土砌?
對!我怎麼忘記了呢?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農村,不是還有用土砌的房麼?
我試著用四塊木板相互嵌著組成一個長方形的空間,四周有壁,上下是空的。這個就是我的牆壁模板了,設計的牆厚大約是30厘米。
我把這個模板放在地上,另外再用直徑約15厘米的兩根木頭削制了兩個「木啞鈴」,叫木駝他們幾個用我做的木鏟把一般泥土和少量粘土混和在一起,最後倒進模板內。
先上去兩個人,用腳把土踩實,再用「木啞鈴」重的一端使勁砸每一個點。
等到把模板一取下來,一段長約2米半,厚30厘米,高約40厘米的土牆出現在我面前。
我故意不再管這段牆,等到一場大雨後,我再仔細觀察了一下,頂部泡爛是正常的--畢竟沒有屋頂嘛,但有幾處破壞是明顯由於根部被雨水沖刷垮了!
地基!得解決地基問題!土牆不能直接面對雨水的沖刷,地基必須得高出地面形成坎,才能在上面建房,所以得解決地基用的石料問題!
族裡用的石製工具都是在附近零碎收集起來的,要是需要上千噸的碎石,靠這樣去撿是肯定沒有可能實現的。
因此需要建立一個採石場。
可石頭怎麼樣才能變成大大小小的石塊呢?等地震?
這是不行的,我決定還是採用「熱脹冷縮法。」
我帶著幾名戰士,用皮桶裝滿了水,到圍牆外的一石壁下點起一堆火,將石壁烤得發燙,再快速挪開火堆,將水潑向石壁--這下成功了,一片石壁碎成了一小堆石塊,而我在其中居然發現了一些石灰!--這片岩石是石灰石!
我抓了一點放在鼻子邊上聞了一下--沒錯,是石灰!
我還正為怎麼樣讓砌好的地基上不長草而為難呢,這下子有辦法了。
等第一間房的地基打好(100平米左右),剛開始砌牆,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秋天到了。
我到這個世界大約是在春末,夏天很快就過去了,氣溫一天天開始變冷。
秋天還是很好過的,可是冬天呢?
我看了一下修房的進度,知道無論如何,這個冬天只能在山洞裡過了。
但我還是以滿腔熱情投入到這項工程中去,因為我知道,總有一天,部族裡的人口會超出山洞能承受的範圍,今年還沒有問題,可是明年呢?後年呢?
房封頂時,我還是決定採用木板屋頂,但為了延長使用壽命,屋頂採用了金字形,並在木板上多鋪了一層乾草。
門是用的旋轉門,為此我花了幾天時間做了木樞。窗也是旋轉窗,但沒有玻璃,只好跟門一樣,做成木板的,想像的是平時打開,但風大時可以關上。
最後是在外牆塗上石灰!
看到這樣一幢建築,我有一種抑止不住想流淚的感覺--它讓我的神經末梢觸摸到了相隔萬年以後的一些東西。
建築質量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但另外有迫切的問題必須要先解決--族人過冬的防寒問題!還有食物的儲備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