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小說博覽 古希臘的城邦制 文 / 老酒裡的熊

    希臘半島地形很零亂,沒有大片的平原,只有很多小的谷地,山坡地最多,最多是海岸和海灣.正因為這樣的地形,才會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邦.

    城邦的形成

    古風時代,在荷馬時代形成的各族分佈範圍內,先後建立了奴隸制城邦,共達二百多個。在北希臘、中希臘西部、南希臘北部以及小亞細亞西岸的北部,伊奧利亞人建立了很多城邦,其中重要的有底比斯、達爾斐等。在中希臘東部的阿提卡半島、優卑亞島、愛琴海中部的島嶼直到小亞細亞西岸的中部,愛奧尼亞人建立了很多城邦,著名的有米利都、愛非斯、卡爾息斯和雅典。在南希臘的南部和東部、克里特島以及小亞細亞西岸的南部,多利亞人建立了斯巴達、亞哥斯、科林斯和麥加拉等城邦。在古代希臘,城邦(polis)就其政治意義而言首先是指高於家庭、村落、部落之上的特定人群的聯合體,即公民集體。這些城邦往往都是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其特點之一是小國寡民。希臘城邦小者如厄齊那只有100平方公里,較大者如斯巴達,其領土也只有8400平方公里。雅典是2550平方公里,當其全盛時代,居民共約40萬。

    希臘各城邦形成的初期階段,氏族貴族獨佔政權。他們為了鞏固其特權地位,利用和改組氏族部落的機構:從氏族貴族中選出執政官或類似的官員;大力削弱民眾會的權力,使它成為單純地從貴族中選舉官員、形式地表決貴族提議的機構;一切權力集中到由議事會轉化而來的貴族會議那裡。氏族貴族統治時期,社會的各個方面還帶有氏族制度的殘餘。氏族部落組織、氏族血緣關係的影響還延續很久。農村公社或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氏族制度的殘餘在習俗和宗教上也有保留。氏族貴族常常利用這些氏族制度殘餘為自己服務,從而阻礙著國家的進一步形成。

    貴族政治在一些城邦中並未長久維持下去,有的城邦,如雅典由於平民反抗貴族鬥爭的勝利,貴族政治為僭主政治所代替,最後達到奴隸主民主政治。有的城邦,如科林斯則由貴族政治經過僭主政治轉變為寡頭政治。只有斯巴達,政權長期保持著貴族政治的形式。

    希臘的城邦,就其形成的方式或途徑的不同,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氏族部落經過自發的、長期的解體過程,國家從氏族內部發展起來的階級對立中直接產生出來,雅典是這類城邦的典型。二是具備了國家產生的社會經濟條件,通過奴役被征服的居民,從而緩解了征服者內部的矛盾,征服者本身的氏族部落組織在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對抗中轉變為國家機構,斯巴達就屬於這類城邦。三是通過殖民活動形成的城邦。

    殖民城邦

    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希臘開展了大規模的殖民活動,其範圍涉及黑海沿岸並擴展到西部地中海。這是奴隸制城邦占土地、建新邦的海外殖民。參加殖民的城邦共有四十多個,建立殖民城邦一百三十多個。開展如此大規模的殖民活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見的是因為人口增加、耕地有限,過剩的人口只好到海外去尋找生存空間。有的是由於土地兼併,破產失地的農民到海外另謀生路。也有的是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而被遣送出國或安插於外者。殖民者到達目的地後,立即趕走或奴役當地土著居民,分配土地,推行奴隸制剝削方式,建立起新的城邦。這類城邦一般實行母邦的政治制度,但在政治上不依附於母邦,而是獨立的。

    經過大殖民活動,希臘人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島、西地中海北岸、黑海沿岸等地建立了許多新的城邦。較重要的有西西里島上的敘拉古,意大利的他林頓和敘巴裡斯,高盧南部的馬賽利亞,愛琴海北岸的波提底亞,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拜占庭,黑海南岸的西諾普等。

    這些殖民城邦,在促進希臘經濟和文化發展上起了很大作用,它們加強了希臘各邦和海外各地的商業聯繫,為希臘接觸並吸收埃及、巴比倫和腓尼基的文化提供了方便(在這一時期希臘人襲用腓尼基字母,創造了自己的字母文字)。當然,希臘殖民者對土著居民的劫掠、奴役和屠殺,也給殖民地原有居民和周邊居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